醫院物業應急預案篇三
一、應急預案概述
1.1 目的
醫院物業應急預案的目的是為了在突發事件發生時,有序、高效地組織和指揮各項應急工作,保障醫院安全運行,確?;颊?、員工及財產的安全。
1.2 適用范圍
該預案適用于醫院內各類突發事件,包括火災、地震、惡劣天氣等災害性事件,以及醫療事故、設備故障、人員受傷等非災害性事件。
1.3 預案編制原則
(1)科學性原則:根據醫院實際情況和應急需求,制定科學、可操作的預案內容。
(2)靈活性原則:預案應具備一定的靈活性,能夠根據不同事件的特點和發展情況進行調整和變化。
(3)操作性原則:預案應明確具體的操作步驟和責任人,確保預案能夠在實際應急情況中有效執行。
二、應急組織體系
2.1 應急指揮部
(1)組成:預案應明確指揮部的組成人員,如院長、副院長、醫療、護理、安全等部門負責人。
(2)職責:指揮和協調全院應急工作,制定應急決策,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進行。
2.2 應急小組
根據實際情況設立應急小組,如消防小組、醫療救護小組、物資調配小組等,各小組負責指定任務的執行。每個小組都應明確負責人和具體職責。
三、應急預警和報告
3.1 應急預警機制:
(1) 建立應急預警系統:醫院物業應建立健全內部的應急預警機制,包括火災、地震、洪水、暴雨等各類突發事件的預警系統。預警系統應具備高度敏感性和準確性,能夠及時發現潛在的風險因素。
(2)預警信息獲取渠道:醫院物業應建立與相關部門和機構的信息共享機制,通過獲取災害預警信息、氣象數據、地質信息等渠道,及時獲取相關預警信息。
(3)預警信息傳達與解讀:醫院物業應指定專人負責接收和傳達預警信息,并配備專業人員進行信息解讀與分析,確保對各類預警信息進行準確評估。
3.2 事件報告:
(1)報告流程和機制:一旦突發事件發生,相關人員應立即向應急指揮部報告,按照預先規定的報告流程和機制進行匯報。報告方式可以是口頭或書面形式,根據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方式。
(2)報告內容:報告內容應包括事件的類型、地點、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已采取的措施等。報告中應注明事件的緊急程度和重要性,以便指揮部作出有效決策。
(3) 報告責任人:應明確各個崗位的報告責任人,確保在事件發生后能夠及時報告,避免信息滯后和傳遞錯誤。
(4)報告頻率:根據事件的緊急程度和發展情況,報告頻率可以是實時報告、小時報告、日報告等不同級別的報告形式。應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具體的報告頻率。
(5)報告的接收和處理:應急指揮部應指定專人負責接收和處理事件報告,及時評估事件的緊急性和重要性,制定相應的處置方案,并通知相關部門和人員采取相應措施。
應急預警和報告是醫院物業管理應急預案中的重要環節,其準確性和及時性對于有效應對突發事件至關重要。因此,醫院物業管理部門應定期檢查和完善應急預警機制和報告流程,加強與相關部門的信息交流與共享,提高應急預警和報告的效率和準確性。
四、應急演練和培訓
應急演練和培訓是醫院物業管理應急預案中的重要一環,用于提高員工的應急處理能力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4.1 應急演練:
(1)演練目標設定:根據不同類型的突發事件,制定相應的演練目標,如火災逃生、疏散、搶險救援等。目標應具體明確,能夠反映出實際應急處理的情況。
(2)演練方案制定:針對不同的演練目標,制定詳細的演練方案,包括演練時間、演練地點、參與人員、行動流程、演練評估等內容。方案應全面、科學、可操作,確保演練的有效性。
(3)參與人員培訓:事先對參與演練的人員進行培訓,包括應急知識的普及,應急技能的培訓等。培訓內容應與演練目標相匹配,提高人員的應急意識和應對能力。
(4)演練評估與總結:每次演練結束后,進行演練評估與總結,包括演練效果的評估、參與人員的表現評價、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的分析等。通過評估與總結,不斷改進演練方案和提高演練水平。
4.2 培訓:
(1) 應急知識培訓:對醫院物業管理人員進行應急知識的培訓,包括各類突發事件的預防和應對知識、急救、消防知識等。
(2)業務技能培訓:對醫院物業管理人員的相關業務技能進行培訓,如火災報警系統的操作、應急通訊設備的使用等。
(3)應急心理輔導:對醫院物業管理人員進行應急心理輔導,幫助他們有效處理應急事件中的緊張情緒和壓力,保持冷靜和應對能力。
(4)定期培訓計劃:制定定期的培訓計劃,確保醫院物業管理人員的應急能力得到不斷提升和強化。培訓形式可以包括理論培訓、案例分析、模擬演練等。
應急演練和培訓是提高醫院物業管理人員應急處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以在實踐中檢驗預案的有效性,并提供寶貴的經驗教訓。醫院物業管理部門應定期組織演練和培訓活動,并根據評估結果不斷完善和改進預案和培訓計劃,提高應急響應的能力和效率。
五、人員疏散和安全
人員疏散和安全是在醫院物業管理應急預案中重要的環節,用于保障醫院內部的人員安全和有效疏散。
5.1人員疏散:
(1)疏散通道規劃:制定醫院內部的疏散通道規劃,確保通道寬敞、無障礙,并合理布置指示標識,以便人員能夠迅速、有序地疏散。
(2)安全出口設置:在醫院的不同區域設置安全出口,確保人員能夠迅速找到出口,并確保出口暢通無阻。
(3)疏散演練:定期組織疏散演練,包括火災疏散、地震疏散等,讓醫院內部的人員熟悉疏散流程和熟練掌握疏散技巧,提高疏散效率。
(4)疏散指導:在疏散過程中,安排專人負責疏導人員,指示疏散方向和正確使用疏散設施,確保人員安全疏散。
5.2人員安全:
(1)安全設施檢查:定期檢查醫院內部的安全設施,如消防設備、疏散器材等,確保其完好可用。
(2)安全意識培養:加強醫院內部人員的安全意識培養,普及安全知識,如防火知識、防爆知識等,提高人員的安全自救能力。
(3)安全巡邏:對醫院內部進行定期的安全巡邏,檢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并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4)警示標識設置:合理設置安全警示標識,如禁止吸煙標識、高溫警示標識等,提醒醫院內部人員注意安全事項。
人員疏散和安全是醫院物業管理工作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只有保證人員的安全和有效疏散,才能在緊急情況下及時應對突發事件。醫院物業管理部門應定期進行疏散演練,并加強安全設施檢查和安全巡邏,以確保醫院內部的人員安全。同時,加強人員的安全意識培養,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和自救能力。
六、撤離和轉移措施
在應對緊急情況時,如火災、自然災害等,撤離和轉移措施是保障人員安全的重要手段。
(1)撤離流程規劃:制定組織撤離的流程和步驟,明確撤離的優先順序和路徑,確保人員有序疏散。
(2)疏散通道暢通:確保撤離通道的暢通無阻,包括樓梯、走廊、門、通道等,及時清除障礙物,保持通道寬敞。
(3)安全出口設置:在建筑物內不同位置設置對外的安全出口,并確保這些出口能夠隨時開啟,便于人員撤離。
(4)緊急廣播通知:利用警報系統、廣播系統等,向人員發出緊急撤離的通知,確保所有人都能聽到警示信息。
(5)適時轉移人員:根據情況的緊急程度和影響范圍,及時將人員從危險區域轉移到安全區域,確保人員的生命安全。
(6)人員引導和疏導:組織專業人員引導和疏導人員,指示撤離的方向和路徑,避免人員困惑和堵塞。
(7)人員統計和報告:在撤離過程中,進行人員統計和報告工作,確保所有人員都已經安全撤離,并及時報告上級管理部門。
(8)撤離演練:定期組織撤離演練,讓人員熟悉撤離流程和行動步驟,提高應對緊急情況的能力。
撤離和轉移措施是在緊急情況下保障人員安全的重要手段。醫院和其他組織機構應制定相應的撤離和轉移預案,并定期進行演練,以保障人員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有序地撤離和轉移,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七、物資儲備和保障
在應對緊急情況時,物資儲備和保障是至關重要的。以下是與物資儲備和保障相關的內容:
1. 物資儲備:建立物資儲備庫,包括食品、水、醫藥用品、急救設備、應急照明、通信設備等必要的物資,以便在緊急情況下供應和使用。
2. 物資供應渠道:建立可靠的物資供應渠道,包括與供應商的合作、與相關機構的合作等,確保物資的及時供應和充足儲備。
3. 物資管理和維護:建立科學的物資管理制度,定期檢查和維護物資的質量和有效期,確保物資處于良好狀態并隨時可用。
4. 物資分配和調配:根據緊急情況的嚴重程度和受影響區域的需求,合理分配和調配物資,確保物資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各方的需求。
5. 快速響應機制:建立快速響應機制,能夠迅速調動物資儲備和供應,并及時投送到受影響的區域,滿足人員需求。
6. 物資消耗監控:對物資的消耗情況進行監控和記錄,及時補充和更新物資儲備,確保物資的充足性。
7. 合理庫存管理:根據不同物資的保質期和消耗速度,進行合理的庫存管理,避免過多物資過期損失或庫存不足的情況。
8. 物資質量檢驗:對儲備的物資進行定期質量檢驗,確保物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物資儲備和保障是應對緊急情況的基礎保障之一。各個組織和機構應制定相應的物資儲備和保障預案,并確保物資的充足性、質量和有效性,以應對緊急情況的需要。同時,還需要定期進行物資的檢查和更新,以保證儲備物資的及時可用。
八、合作與協調
在物資儲備和保障中,合作與協調是至關重要的。以下是關于合作與協調的一些內容:
1. 政府機構合作:各級政府部門應密切合作,共享資源和信息,統一指揮和協調物資儲備和保障工作。政府部門之間的合作可以提高物資的供應效率和響應能力。
2. 行業合作:不同行業的組織和機構應進行合作,共同建立物資儲備和保障系統。例如,醫療機構、供應商、運輸公司等可以合作,確保醫療物資的供應和運輸。
3. 跨部門合作:不同部門之間應加強合作,確保物資儲備和保障的全面性和協調性。例如,公安部門、衛生部門、交通運輸部門等可以合作,共同應對緊急情況。
4. 國際合作:國際社會也應加強合作,共同應對緊急情況。通過國際合作,可以實現物資的共享和調配,提高全球范圍內的應急響應能力。
5. 民間組織合作:非政府組織、志愿者組織等可以與政府合作,共同參與物資儲備和保障工作。民間組織在物資儲備、募捐、志愿服務等方面都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6. 信息共享與溝通:各方應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和溝通機制,及時通報和交流相關信息,保持信息的流動和準確性,以便更好地協調和合作。
合作與協調可以更好地整合資源,提高應對緊急情況的效率和能力。通過建立合作機制和加強協調,可以確保物資儲備和保障的全面性和協調性,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和利用。
以上是醫院物業應急預案的主要內容,具體實施還需根據醫院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和完善。同時,要定期檢查和更新預案,加強員工的應急意識和培訓,以確保應急預案的實施效果和能力。
篇2:醫院信息安全防范應急預案
信息安全防范應急預案
總則:
1、為了保護醫院計算機網絡系統安全,促進醫院計算機的應用和發展,保障HIS系統的順利運行,特制定本規則。
2、本規則所稱計算機網絡系統,是指在醫院信息系統中,由計算機及其配套的設備、設施構成,按照HIS系統的應用目標和規則對數據信息進行采集、加工、存儲、傳輸、檢索等處理的人機系統。
3、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安全保護,是保障計算機及配套的設備、設施的安全,運行環境的安全,保障信息的安全,保障醫院信息管理系統功能的正常發揮,以維護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安全運行。
4、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安全保護,重點是維護網絡系統中數據信息和網絡上一切設備的安全。
5、醫院內全部上網運行的計算機的安全保護都適用本規則,醫院信息系統建設與應用。
6、財務部網絡技術組主管全院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安全保護工作。
7、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利用上網計算機從事危害醫院利益的活動,不得危害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安全。
安全保護制度
1、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建設和應用,應遵守上級主管機關辦法的行政法規,用戶手冊和其他有關規定。
2、計算機網絡系統實行安全等級保護和用戶使用權限劃分。安全等級和用戶使用權限以及用戶口令密碼的劃分和設置由計算機中心負責制定和實施。
3、計算機中心機房應符合國家標準和國家規定。
4、在計算機網絡系統設施附近進行營房維修、改造及其他活動,不得危害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安全。如無法避免而影響計算機網絡系統設施安全的作業,須事先通知計算機中心,經中心負責人同意并采取保護措施后,方可實施作業。
5、計算機網絡系統的使用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計算機安全使用規則,以及有關的操作規程和規章制度。
6、對計算機網絡系統中發生的問題,有關使用單位負責人應當立即向計算機工程技術人員報告。
7、對計算機病毒和危害網絡系統安全的其他有害數據信息的防治工作,由計算機中心負責處理。
8、對計算機網絡系統軟件、設備、設施的安裝、調試、故障排除等各項操作由計算機工程技術人員負責。其他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自行拆卸、安裝任何軟、硬件設施。
9、所有上網計算機絕對禁止進行國際聯網或與院外其他公共網絡聯接。
安全監督
計算機中心對計算機網絡系統安全保護工作行使下列監督職權。
1、監督、檢查、指導計算機網絡系統安全維護工作。
2、查處危害計算機網絡系統安全的違章行為。
3、履行計算機網絡系統安全工作的其他監督職責。
4、技術人員發現影響計算機網絡系統安全的隱患時,可立即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予以制止。
5、計算機工程技術人員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就設計計算機網絡安全的特定事項采取特殊措施進行防范。
實施情況
1、制度建立后印發各使用科室,要求各科認真組織學習,做到操作人員必須掌握。
2、財務部計算機網絡中心組織全院操作人員進行培訓,內容為信息質量與安全教育。
信息管理意外事件處理
一、應急預案
1、堅持信息化領導小組,明確職責權利;
2、發生意外事件后各科室在5分鐘內將信息反饋財務部計算機網絡中心;
3、快速向科主任及主管領導匯報,并啟動應急方案;
4、一旦發生無法挽回的事件后,應立即轉入手工狀態;
5、當故障解決后,在48小時之內將手工數據全部補錄到HIS系統中;
6、解決流程:
故障部門5分鐘上報計算機網絡中心10分鐘到現場事故處理結果
(重大事故報)手工模式(無法解決故障)
醫院領導恢復數據
計算機網絡中心組織搶修
7、應急事件處理領導小組:
組長:總經理
副組長:院長、人事行政部經理
組員:網管
二、替代程序
根據應急預案的規定,當現有系統出現問題并且無法快速恢復使用的時候,啟用深圳捷信達HIS系統。同時醫院財務部購買的是用友財務軟件系統。醫院這兩套系統都備有硬盤備份準備。
篇3:市人民醫院突發事件處理應急行動預案
> **市第一人民醫院突發事件處理應急行動預案根據黃衛[20**]22號文件精神,落實突發事件醫療救護應急行動預案要求,為了防止各種突發事件、自然災害和各種意外災難事件襲擊,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安全,特制定本行動預案。
一、組織領導
設立突發事件災害事故醫療救護領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常備急救組:*
二、建立突發事件報告制度
凡發生3人以上死亡、10人以上重傷等群傷群亡事件和集體中毒、疫情暴發及百萬元以上重大損失均需按規定在6小時內逐級報告,當事人負有報告責任。
三、急救地域
主要負責主城區范圍急救和全區范圍災害事故的醫療保障。
四、應急處理程序
(一)啟動應急預案時 救護成員無條件接受領導小組的指揮,設立專線電話(120和4120**0),實行24小時值班制。
(二)接到求援后 領導小組立即行動,安排指揮人員和工作人員,設立臨時辦公地點和專線電話,實行現場指揮。
(三)現場救護
1、參加救護人員到達現場后,應立即向救援現場指揮部報到,接受其統一指揮,與其他醫療救護隊相互配合,劃分搶救區域,立即對傷員進行分檢、醫療救護和轉運。
2、醫療救護人員接現場任務后立即將傷員轉送出危險區,并按照先救命后治傷,先重傷后輕傷的原則對傷員采取相應急救措施,同時將傷員按輕、中、重、死亡分類,分別以“紅、黃、藍、黑”的傷病卡作出標志,置于傷病員的左胸部或其他明顯部位。
3、急救現場搶救的主要措施是止血、包扎、固定和正確搬運,準備轉至適宜的醫院,并根據現場傷員情況設立臨時手術、急救處置室。
4、救護人員要將經緊急救治人員的傷情、急救處置、注意事項等逐一填寫傷員情況單并置于傷員衣袋內。
(四)接診醫院的救治
1、通知醫院立即開通“綠色通道”對醫院醫療資源進行調整,盡最大可能滿足搶救需要,急診室按醫療規程操作。
2、超出醫院救治能力,在災害事故醫療救援領導小組的統一安排下,寫好病歷,及時轉往其它指定醫院,并妥善安排轉運途中的醫療監護。
(五)傷員運送
發生重特大突發災害事故時,醫院無條件收治運送傷員,不得拒診,推諉后送傷員等情況,如出現類似情況,視情節和后果追究當事人和院長相應的行政或刑事責任。
1、傷員救治原則:
1)當地就近醫療機構有能力收治全部傷員的,由傷員后送指揮小組指定送到當地醫院就診。
2)超出當地醫療機構救治能力的,根據傷員實際情況,向就近的市或??漆t院分流。
3)傷員從災害事故現場送到首診醫院救治時,現場急救處置的醫療文書要隨傷員轉到首診醫院;傷員從首診醫院轉上級醫院,其現場急救處置和首診醫院救治的醫療文書要隨傷員轉到分流轉診醫院。
(六)后續保障
1、臺一醫輸血科要保證急救隊和急救醫療機構的搶救用血,發生困難時,應立即報告應急指揮小組和市血站,以保證搶救用血。
2、醫院要對醫療資源統一調配,滿足其搶救需要。
五、有關保障
(一)前方裝備:
1、救治箱備:
聽診器 體溫表 棉棒 壓舌板 針灸針 三角巾 繃帶四頭巾 膠布 創口貼 無菌紗布 壓脈帶 小夾板 剪 子 手電筒 22號針頭 2%碘酊5毫升注射器 濕潤燒傷膏 75%酒精 生理鹽水 平衡液 安定針 可拉明 腎上腺素 阿拉明 洛貝林 阿托品
2、器械:
聽診器 血壓計 體溫表 各種型號注射器 針頭 輸血輸液用品 氣管切開包 導尿管 靜脈切開包 橡皮手套 洗手用品 穿刺包 擔架 充氣搶救帳篷 清創包 簡易呼吸器
(二)后方裝備
1、注射用藥:
抗菌素 各樣止血藥 抗休克藥 心血管藥 麻醉鎮痛藥
2、靜脈輸液制劑:
鮮血 血漿 代血漿 氯丙嗪 破傷風抗毒素 脫水利尿藥
3、口服藥:
磺胺類藥 抗菌素 解熱鎮痛藥 抗過敏藥 消化系統用藥 心血管用藥
五官科用藥 鎮靜安眠藥
4、外用藥:
酒精 碘酒 紫藥水 紅汞 繃帶 紗布 膠布 脫脂棉止血帶 三角巾
各種紗布 固定夾板
5、器械:
聽診器 血壓計 體溫表 各種型號注射器 針頭 輸血輸液用品 氣管切開
包 導尿管 靜脈切開包 橡皮手套 洗手用品 高壓消毒鍋 胸、腹、腰穿刺包 擔架 充氣搶救帳篷 簡易呼吸器
6、手術包:
剖腹探查包 麻醉器械及用品 胸科器械包 擴創縫合包婦產科的刮宮包 人流包 骨科器械包 一次性手術衣帽 簡易產包 清創包
7、救治箱備:
聽診器 體溫表 棉棒 壓舌板 針灸針 三角巾 繃帶四頭巾 膠布 創口貼 無菌紗布 壓脈帶 小夾板 剪子 手電筒 22號針頭 5毫升注射器 濕潤燒傷膏2%碘酊 75%酒精 生理鹽水 平衡液 安定 可拉明 腎上腺素 阿拉明 洛貝林 阿托品
六、經費保障
由院部統一安排。
七、車輛保障
由醫院車隊負責。
八、通信保障
**組長電話1360**288,**副組長電話1**755,總值班電話1336**006,在救護過程中,以無線電話保障指揮,全體救護成員必須打開手機,確保隨時聯絡。
九、要求
(一)當發生重特大災害事故時,立即起動醫院醫療救護應急預案。
(二)醫院要制訂和落實災害事故醫療救護人員培訓計劃,定期舉行模擬演習,達到實戰要求。
(三)醫院每年組織一次實戰訓練,以提高實戰救護能力。
十六、關于調整災難事故救護應急領導小組的通知
各科室:
經研究決定,調整臺一醫災難事故救護應急領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鄭**
常備急救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