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師范大學科研工作量計算暫行辦法

4985

  XX師范大學科研工作量計算暫行辦法

  科研工作量是教職工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業績反映。為加強和規范科研工作管理,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不斷提高我??蒲姓w實力與水平,根據我??蒲泄ぷ鲗嶋H情況及科研發展的需要,制定本辦法。

  一、科研工作量計量單位及計算公式

  科研工作量考核以“分”為計算單位,按年度考核,由科研工作的項目類別及經費、科學研究成果、獲獎情況等綜合確定。

  計算公式為:科研工作量=科研成果工作量(含論文、知識產權、著作、研究咨詢報告)+科研項目工作量+獲獎成果工作量(含科研成果獎、體育藝術類專業教師成果獎及指導學生競賽獲獎)。

  二、科研工作量參照下列標準計算

項目 類別 內容 分值 備注  
一、論文 一級 論文被SCI(E)、SSCI、EI、ISTP、A&HCI、MEDLINE收錄;論文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科學》、《科學通報》或在一級學科公認的國內高水平期刊上發表。 400分/篇 第一作者第一單位是“安徽師范大學”的計滿分;第一作者第二單位是“安徽師范大學”的減半計分,其他不予計分。  
二級 論文在二級學科公認的國內高水平期刊上發表。 200分/篇  
三級 其它被CSCD、CSSCI收錄的論文;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 80分/篇  
四級 其它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的論文。 50分/篇  
五級 其它被CSCD(擴展版)、CSSCI(擴展版)收錄的論文。 30分/篇  
六級 其他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 10分/篇  
二、知識產權 1.發明專利 300分/項 專利權人必須為安徽師范大學,正式公開后尚未授權的減半計分;應用技術成果(包括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計和生物、礦產新品種等)鑒定由省部級以上科技主管部門組織鑒定;行業標準由行業主管部門確定。  
2.實用新型與外觀設計專利 200分/項  
3.成果鑒定與行業標準 150分/項  
三、著作 1.學術專著 導向性出版社 250分/部 著作的第一完成人為安徽師范大學教職工(以版權頁為準)計滿分。與外單位合著的根據該作者在撰寫中付出勞動的比重計分。
出版社類別參見附件1。
 
一般出版社 150分/部  
2.編著、譯著 導向性出版社 150分/部  
一般出版社 80分/部  
3.工具書、科普讀物、音像制品、文學創作作品、藝術創作作品集 40分/部  
四、研究咨詢報告 被中央部委、省級政府采用 400分/項 被采用的研究報告須出示采納證明  
被廳局部門、市級政府采用 200分/項  
五、項目 1.國家級項目 重大、重點 1250分/項 1、項目分類標準參照教育廳文件執行;
2、國家級一年期項目按國家級一般項目減半計分;
3、自籌經費項目按同級別項目減半計分;參與其他單位的非子課題項目視為橫向項目。
4、經費指到賬經費。
 
重大項目子課題 1000分/項  
一般項目 750分/項  
2.省部級項目 重大、重點 500分/項  
一般項目 300分/項  
3.廳局(市)級項目 重大、重點項目 200分/項  
一般項目 100分/項  
4.校級項目 30分/項  
5.橫向項目 理科 15分/萬元  
文科 25分/萬元  
6.技術轉讓項目 30分/萬元  
六、科研成果獎 國家級科研成果獎單列,分值由校學術委員會核定。
教育部 一等獎 800分/項 以獲批文件為準
二等獎 650分/項
三等獎 500分/項
省級及中央其他部門 一等獎 650分/項
二等獎 500分/項
三等獎 300分/項
廳局級 一等獎 300分/項
二等獎 200分/項
三等獎 100分/項
體育、藝術類專業教師專業成果獎 一類 500分/項 成果獎類別見附件2
二類 300分/項
三類 150分/項
四類 50分/項
指導學生競賽獲獎 一類 200分/項 成果獎類別見附件3
二類 100分/項
三類 60分/項
四類 30分/項
                         

  三、標準參照說明:

  1、我校獨立或作為第一單位完成的項目和成果,原則上由第一完成人參照下列比例計算分配參與人得分。具體分配見下表:

參與人數 完成名次
主持 第二 第三 第四
一人 1      
二人 3/4 1/4    
三人 2/3 2/9 1/9  
四人 3/5 3/15 2/15 1/15

  2、研究生在讀期間在導師指導下取得的研究成果(導師為通訊作者或者署名第二的),導師視為成果第一完成人,其他合作者的科研工作量由第一完成人參照第1款進行分配。

  3、被SCI(E)、EI、ISTP、CSSCI、CSCD、A&HCI、MEDLINE等收錄論文均以當年檢索結果為準。

  4、同一篇論文被多次檢索就高計算一次;同一成果先后獲多種獎勵按最高級別計分,不重復計算科研工作量。

  5、為鼓勵申報高級別項目,對撰寫國家級項目申請書且通過上級主管部門審核的,每項計10分;撰寫省部級項目申請書或簽訂產學研協議并撰寫產學研項目申請書且通過上級主管部門審核的,每項計5分。

  6、下列情況不能計分:

  (1)違反學校保護知識產權規定將技術秘密公諸于眾的論文;

  (2)未在科研處登記備案的論文、著作以及其它成果和項目;

  (3)有產權爭議、署名爭議的成果;

  (4)學校認為不應計分的其他項目、成果等。

  7、科研工作考核,每年年底登記一次,三年為一個考核周期。

  8、其它未列事項,根據此辦法相應內容及級別由校學術委員會審定。

  9、本辦法由學??蒲刑庁撠熃忉?。

  10、本辦法自發文之日起執行。

  附件1:

  導向性出版社:科學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譯林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附件2:

  體育藝術類教師專業成果情況分類表

類別 體育類教師 藝術類教師
一類 1.擔任國家各單項協會、大學生體育協會主辦的全國性比賽裁判長、副裁判長;
2.擔任國際各單項聯合會主辦的比賽裁判員。
1.作品入選中宣部、文化部和國家級專業協會及各藝術委員會、專業學會主辦的全國展演2次以上,或獲三等獎(銅獎)1次以上;
2.國家級專業協會為其主辦的個人展演1次以上;
二類 擔任省運動會或省大學生運動會裁判長、副裁判長;
擔任國家級各單項協會、大學生體育協會主辦的比賽裁判員
1.作品入選中宣部、文化部和國家級專業協會及各藝術委員會、專業學會主辦的全國展演1次以上或在省文化廳參與主辦的專業展演或比賽中獲一等獎(金獎)1次以上;
2.省級專業協會為其主辦的個人展演1次以上。
三類 擔任省運動會或省大學生運動會單項裁判長(主裁判) 在省文化廳參與主辦的專業展演或比賽中獲二等獎(銀獎)1次以上或三等獎(銅獎)2次以上
四類 擔任省體育局、教育廳主辦的各單項比賽的裁判長、副裁判長 在省文化廳參與主辦的專業展演或比賽中獲三等獎(銅獎)2次以上或在省級專業協會及各藝術委員會、專業學會主辦的展演或比賽獲一等獎(金獎)1次以上
類別 除公共課、體育、藝術類的教師 公共課類教師 體育類教師 藝術類教師
一類 培養的學生在國家級專業(專項)比賽上獲前3名或二等以上獎勵 培養的學生在國家級專業(專項)比賽上獲前3名或二等以上獎勵 培養的學生在全國運動會或全國大學生運動會上獲前3名 培養的學生在文化部、中宣部、建設部等主管部門主辦的國家級專業(專項)比賽上獲前3名或二等以上獎勵。
二類 培養的學生在省部級專業(專項)比賽中獲前2名;或在國家級專業(專項)比賽中獲前6名或三等以上獎勵; 培養的學生在省部級專業(專項)比賽中獲前3名,或在國家級專業(專項)比賽中獲前8名或三等以上獎勵; 1、培養的學生在全國運動會或全國大學生運動會上獲得名次者;
2、培養的學生在省運動會或省大學生運動會上獲單項第1名或集體前3名。
培養的學生在文化部、中宣部、建設部等主管部門主辦的國家級專業(專項)比賽中獲三等以上獎勵。
三類 培養的學生在省部級專業(專項)比賽中獲前6名或二等以上獎勵; 培養的學生在省部級專業(專項)比賽中獲前8名或三等以上獎勵; 1.培養的學生在省運動會或省大學生運動會上獲前3名;
2.培養的學生在省體育局、教育廳、大學生體育協會主辦的各單項比賽中獲第1名或集體前3名。
培養的學生在文化廳、宣傳部、建設廳等主管部門主辦的省部級專業(專項)比賽中獲二等以上獎勵。
四類 培養的學生在市級專業(專項)比賽中取得名次或獲得獎勵; 培養的學生在市級專業(專項)比賽中取得名次或獲得獎勵; 1.培養的學生在市級專業(專項)比賽中取得名次或獲得獎勵;
2.培養的學生在省體育局、教育廳、大學生體育協會主辦的各單項比賽中獲前3名或集體前6名。
培養的學生在市級專業(專項)比賽中取得名次或獲得獎勵。

  附件3:

  指導學生獲獎分類表

篇2:z學院開放實驗室工作量計算與課酬支付辦法

  z學院開放實驗室工作量計算與課酬支付辦法

  開放實驗已納入實驗教學中心的學生實踐教學環節,為鼓勵和支持教師開展開放實驗工作,中心參與開放實驗室教學工作的教師及管理人員,其工作量計算辦法,參照學校的有關規定執行,具體條例如下:

  一、指導學生開放實驗的教師,其工作量計算,以學生開放實驗項目的審批內容為基礎。學生進行開放實驗的分組原則是,每組不超過10人。

  二、工作量計算辦法:

  1. 指導教師

  單組工作量=學時數×1.0; 重復組工作量=學時數×0.5×重復組數

  總工作量=單組工作量+重復組工作量

  2. 實驗輔導人員

  工作量=指導教師總工作量×0.5

  4、實驗室管理人員工作量

  實驗室管理人員實行坐班制,在正常的工作日內,享受固定工資待遇。節假日加班時,按學院的統一標準20元/天支付報酬。晚間加班時,按每8小時折算一天另外計算。

  5、課酬標準

  中級及高級職稱教師:20元/課時;初級職稱教師:16元/課時。

  三、對外服務人工酬勞

  開放實驗室承擔對外服務項目時,實驗室工作人員的酬勞,依服務項目的性質和勞務人員的工作任務而定。

  四、其它

  開放實驗項目獲獎后,對實驗指導教師的獎勵辦法,參照學校的有關規定執行。

篇3:z學院實驗教學人員工作量計算辦法

  z學院實驗教學人員工作量計算辦法

  為進一步提高我院的實驗教學質量,保障教學、科研任務的順利進行,充分調動廣大實驗教學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根據我院新出臺的人事分配制度實施方案和實際情況,特制定實驗教學人員崗位考核辦法如下。

  第一條 實驗教學崗位工作主要包括實驗教學、儀器設備管理、實驗室建設與管理,以及相應職稱等級的科研任務等。其中實驗教學工作、儀器設備管理工作和科研工作可進行量化計算,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為不可量化的事務性工作,需進行階段性質量評比考核。

  第二條 實驗教學工作量計算辦法

  根據學院的有關規定,專職實驗教學崗位人員,每年應完成200~300個課時的教學工作量?;谶@項規定,綜合考慮實驗教學人員的教學工作特點,制定如下教學工作量計算辦法。

  1. 實驗教學崗位人員主講理論課工作量

 ?、? 為了保證實驗管理本職工作,實驗技術崗位人員理論課每學年不應超過120學時。

 ?、? 工作量計算:同教師系列標準。

  2. 實驗崗位人員主講實驗課工作量

  任務: 備課、預做實驗、上課、課外輔導、批改全部實驗報告、測驗、考查等。

  工作量:

 ?、? 計劃學時×1.0

  重復班:計劃學時×0.5×(合班數-1)

 ?、? 分組實驗,從第二組起為:計劃學時×0.3×重復組數。

  分組實驗是指實驗設備不足,不能同時進行,需要分成小組分批進行時,才按分組實驗計算學時(每班2~3個小組)。

  3. 實驗崗位人員輔導實驗課工作量

  輔導教師每班定員1人。

  任務:要求作好實驗課的準備、輔導、課后的設備整理及室內衛生等。

  工作量:主講教師工作量×0.5。

  4. 實驗崗位人員指導課程設計工作量

  同教師系列標準,具體如下:

  任務:備課、輔導、評閱、考評、評定成績等。原則上每位教師指導不超過20人。每位教師指導課程設計工作量每周封頂為20學時。

  計劃周數×0.8×學生人數

  5. 指導實習工作量

  同教師系列標準,規定如下:

  任務:準備、指導、批改實習報告、評定成績等。

 ?、? 校內實習:計劃周數×5×1.1

 ?、? 校外實習:計劃天數×1.3

  校內實習指導教師每班2人;校外實習指導教師每班3人。兼任實習隊長的教師按上述系數×1.1計。專門聯系實習的教師按聯系實習的實際天數×1.1計。每位教師指導實習工作量每周封頂為20學時。

  6. 指導畢業設計(論文)工作量

 ?、? 指導教師

  同教師系列標準,規定如下:

  任務:準備、輔導、評閱、考評、答辯。

  理工類:計劃周數×1.1×學生人數(原則上每位教師指導不超過12人)

  非理工類:計劃周數×0.9×學生人數(原則上每位教師指導不超過15人)

  相同題目自第二人起為:計劃周數×0.8×學生人數

  每位教師指導畢業設計(論文)工作量每周封頂為20學時。

 ?、? 實驗輔助教師

  任務:準備實驗用品、指導實驗操作、負責學生實驗管理、負責實驗室安全及衛生。

  工作量:實際實驗周數×學生人數×1.1×0.3。

  每位實驗教師輔助實習實驗工作量每周封頂為5學時。

  7. 計算機房管理人員工作量

 ?、? 輔助上機課工作量:

  任務: 軟件安裝、設備維護、課后的設備整理及室內衛生等。

  工作量:計劃上機課時數×0.25×重復課批次×機房數×K

  機房內計算機臺數為40~70時,K=1.0;計算機臺數不足40時,K=實際臺數÷40

 ?、? 輔助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工作量

  任務:軟件安裝、設備維護、輔助指導、學生管理、課后的設備整理及室內衛生等。

  工作量: 機房設計周數×5學時×K

  管理1個機房時,K=1.0,同時管理兩個及兩個以上機房時,K=1.5。

  第三條 實驗室管理工作

  按照崗位職責要求,實驗教學人員除正常教學工作外,還應負責各自實驗室的衛生、安全、設備維護與維修、實驗室建設、改造等管理工作。該項工作雖不進行量化計算,但實驗中心要定期對實驗室的管理工作進行考核,考核結果將作為實驗教學人員年終考核、技術職稱評定等工作的一項參考依據。實驗教學人員每年應完成的科研工作量,按學院對相關技術職稱人員科研工作量要求規定執行。

  第四條 工作量統計及津貼發放辦法

  按照實驗中心管理辦法規定,實驗教學人員的各項工作量,由實驗中心在學期末依據實驗項目登記卡及其它登記證明,進行統計計算。

  按照學院津貼發放辦法,實驗教學人員完成實驗室管理及實驗教學工作量200~350課時范圍以內,同時完成相應技術職稱等級的科研工作量的,按標準計發崗位津貼和績效津貼,超過350課時部分計超工作量。超工作量部分,按學院相同職稱等級專職教師津貼標準的3/4計發津貼。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