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作目標
確保電動車輛性能完好,提高車輛的使用壽命,滿足公司使用要求。
2 工作職責
負責電動車輛的行駛、保養、維修。
3 工作指引
3.1車輛行駛前,檢查制動系統,轉向系統是否安全可靠,方向選擇器和加速器踏板是否正常;輪胎氣壓是否適當;輪胎螺絲是否松動;檢查電量顯示器的指示紅燈是否合符要求。
3.2正確使用方向行駛選擇開關,在行駛中,不能同時踩下加速器踏板和制動踏板。下坡時應用行車制動踏板控制車速,決不允許轉挽方向選擇開關所處檔位。
3.3停車時,要鎖住剎車制踏板。方向行駛選擇開關要在空檔位置。應把鑰匙轉到"OFF"位置, 并取下鑰匙。
3.4清潔車輛時,不能用水直接沖洗所有電器設備。
3.5行車前,確保所有乘客坐穩并抓緊扶手。車輛在行駛過程中乘客不得把身體探出車外。
3.6在潮濕、人多,復雜的地形應減速行駛。
3.7車輛在轉彎或上下坡時,應減速行駛。
3.8本車輛重心低,離地間隙小,絕對不允許車輛長期在凹凸不平均的路面上行駛,更不允許在公路上行駛。
3.9當車輛行駛過有水的區域后,可能會影響制動系統,因此在駛過水域后,請試踏行車制動踏板,檢查制動系統的制動情況。如制動距離不夠,請連續多次踩下行車制動踏板,直到恢復制動,方可再繼續行駛。
3.10嚴禁超載行駛。
3.11嚴禁離開小區在馬路上行駛。
3.12在充電或維護蓄電池時,關掉所有的電器附件,確保鑰匙開關已處"OFF"位置。
3.13蓄電池在使用過程中應保持外部清潔,所有連接的地方應保持良好接觸。
3.14每天使用后,需要重新給蓄電池充電,清理電池及接線柱上的污垢,檢查電解液的高度。
3.15每天檢查所有的導線是否破損如有破損請更換導線。檢查所有接點是否牢固。如有松動或虛連,請擰緊或焊接。
3.16每日檢查車輛上所有的零部件是否牢固,如需要應擰緊或焊接牢固。
3.17在行駛過程中,如有異常響聲,請立即停車檢查,并請有關維修人員維修后,方準行駛。
3.18不準駕駛過程中,要中速行駛,做到寧停三分,不搶一秒,嚴禁疲勞駕駛電動車。
4.質量記錄
4.1
5 參閱文件資料
5.1
篇2:電動車電池保養(2)
電動車電池的保養(2)
1、電動車電池在串聯組不能與其它品牌的電池、新舊混合裝車使用。
2、充電前,應先檢查充電插頭是否插好,充電機是否正常充電,充電電流與實際電流是否有偏差,電池連接線接觸良好、緊固。
3、定期檢查電池電壓密度是否正常,電解液面高度是否正常(液面高出極板25mm)。
4、定期檢查電車控制器、電動機工作是否正常,電車在運行時電控截止保護電壓36V配置≥31V,48V配置≥41.6V。
5、定期補充電池專用純水,加水溫度10-35℃。
6、避免電池虧充電、過充電、過放電、強充電。確保使用有智能效果并與電池充電匹配的智能型充電機。
7、電池連接線氧化、老化造成內阻大,影響電池的充放電,損壞電池,定期檢查更換。
8、電池表面不清潔導致電池自放電,影響電池的壽命,要注意保持電池表面清潔、干燥。
9、過冬、倉存、未使用的電池應一個月進行一次補充電。
10、名詞解釋:
?。?)過放電:電池放電到終止電壓(1.70V/單格)后,還繼續放電的,稱為過放電(6V電池為5.1V;8V電池為6.8V)。
?。?)過充電:蓄電池的充電電流大于蓄電池可接受的電流,多出部分即為過充電量。倍率為1.2倍,充電時間×充電電流=電池容量≥1.2倍,即為過充。
?。?)自放電:蓄電池在不使用的情況下,電量逐漸下降的現象稱為自放電(每天自放電量為電池自身電量的1%-2%為正常自放電)。
?。?)落后電池:在串聯組中,正常的單個電池電壓差異是0.05V,而電壓≥1V的電池則為落后電池。
?。?)虧充電:充電機輸出的充電電流與電容總容量充電為1.2倍率為正常充電,每次充電量低于90%為虧充電。
篇3:電動車電瓶日常保養指南(2)
電動車電瓶日常保養指南(2)
1、新購電瓶:用鉛筆或涂改液在電瓶表面標示安裝日期。嚴禁不同廠牌新、舊電瓶混用。
2、連接線:安裝在電動車時注意連接線端子是否有氧化層,需刮凈后才能緊固螺絲、連接線變質或銅線夾雜白色粉末或變硬的必須更換。在充電時用手背觸摸連接線,如燙手就不能再使用了。
3、螺母:山地場每三天檢查一次,一般場地一周緊固一次,注意力度適中。 螺母松脫會造成螺桿發熱,熔燒鉛頭,息出火花燃燒連接線使之與氣體結合時產生爆炸、著火,所以緊固螺母環節很重要,不得馬虎!
4、早上出車前檢查:首先觀察、檢查充電機對電瓶充電是否發熱,如充電機仍在不停地充電的,即要檢查電瓶的密度、電壓和充電電流。
5、中途回場:先檢查電量使用情況,詢問故障原因,逐項排查。
6、晚上回場:清洗車輛同時清洗電瓶表面灰塵,一周最少一次清洗,減少電瓶的自放電。
7、充電機:充電機要用16A電源插座,充電時插緊插頭插座,預防“跳火”和虛充電。定期檢查充電機是否正常工作。
8、電池液:根據電瓶的失水情況,每兩周加一次電瓶專用水;加水前先測量密度,按密度高低進行加水,也可密度高的往低的注,低往高注,保持電池組的密度在1.27-1.29之間。電池的密度與天氣溫度有關,以天氣溫度25°C,密度應為1.28;天氣溫度上升10度即35°C,密度是1.27;天氣溫度15-18度,密度是1.29。天氣溫度與密度成反比。測量密度時間是充滿電后。加水標準是極板上25mm。
9、電池發熱:充電時間2-3小時時,是大電流對電瓶進行充電的時間,在此時間要觸摸電池四側看是否發熱,使用3個月后的電池要特別留意。 在車輛加負載運行中電池發熱:原因有充電效果不好,內部氧化物過多或連接線接觸不良等等。
10、電瓶液的氧化物: 充電2-3小時電瓶液沸騰時,用電筒察看電瓶液是否有污濁,電瓶的充電是從電瓶的底部往上充,如充電電流小
使電瓶液不能循環,就容易產生氧化物,氧化物越積越多,充電不滿,引起發熱、鼓包或引起正極板上部斷裂;氧化物的產生與充電機有直接關系。
11、電瓶的標準電壓、密度:
?。?)、放完電、車未運行單個6V電瓶電壓6V≥ 6.02V;8V電瓶≥ 8.04V。
?。?)、剛充完電靜止10分鐘后,1-6個月6V電瓶電壓6.40-6.45V;8V電瓶電壓8.45-8.55V之間,密度為1.275-1.29之間。7-12個月或以后的密度為1.25-1.27之間。
?。?)、充電機設定的總電壓:36V配置的設定總電壓為46.8V-49.2V,48V配置的設定總電壓為62.4-65.4V,推薦使用線圈式低頻充電機。
12、電瓶的分類重組:電瓶使用一個月后要進行一次深放電,使用90天后要進行分類重組,挑選電壓偏差± 0.1V的電瓶為一組;若6V電瓶中的三格密度是1.28;1.23;1.26不一致時,要將電瓶液密度高的往低處注,低往高注,保持密度的一致性;若電壓偏差大于±0.1V或密度不一致,勢必會引起弱能量電瓶拖壞合格電瓶,叫電瓶“傳染病”,最終縮短電瓶壽命。
13、電瓶有電無力:
?。?)、一組電瓶中有一個或二個電瓶電壓或密度不一致。
?。?)、螺母,串聯的連接線松脫,接觸不良;連接線、端子氧化。
?。?)、積聚氧化物太多,充電不足,或穩性虛電,一旦加負載使用,電壓能量瞬間下降。 清理氧化物、換電瓶液、深放電,再用均衡充電機充電(20A*3小時—9A*8小時設定)。
14、電瓶的裝運:不論是新或舊電瓶裝運,電瓶上面禁止放置金屬物品,否則會引起正負極短路而產生“火花”及至燃燒。
15、電瓶須細心呵護,勤檢查,勤保養才能達到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