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電瓶日常保養指南(2)
1、新購電瓶:用鉛筆或涂改液在電瓶表面標示安裝日期。嚴禁不同廠牌新、舊電瓶混用。
2、連接線:安裝在電動車時注意連接線端子是否有氧化層,需刮凈后才能緊固螺絲、連接線變質或銅線夾雜白色粉末或變硬的必須更換。在充電時用手背觸摸連接線,如燙手就不能再使用了。
3、螺母:山地場每三天檢查一次,一般場地一周緊固一次,注意力度適中。 螺母松脫會造成螺桿發熱,熔燒鉛頭,息出火花燃燒連接線使之與氣體結合時產生爆炸、著火,所以緊固螺母環節很重要,不得馬虎!
4、早上出車前檢查:首先觀察、檢查充電機對電瓶充電是否發熱,如充電機仍在不停地充電的,即要檢查電瓶的密度、電壓和充電電流。
5、中途回場:先檢查電量使用情況,詢問故障原因,逐項排查。
6、晚上回場:清洗車輛同時清洗電瓶表面灰塵,一周最少一次清洗,減少電瓶的自放電。
7、充電機:充電機要用16A電源插座,充電時插緊插頭插座,預防“跳火”和虛充電。定期檢查充電機是否正常工作。
8、電池液:根據電瓶的失水情況,每兩周加一次電瓶專用水;加水前先測量密度,按密度高低進行加水,也可密度高的往低的注,低往高注,保持電池組的密度在1.27-1.29之間。電池的密度與天氣溫度有關,以天氣溫度25°C,密度應為1.28;天氣溫度上升10度即35°C,密度是1.27;天氣溫度15-18度,密度是1.29。天氣溫度與密度成反比。測量密度時間是充滿電后。加水標準是極板上25mm。
9、電池發熱:充電時間2-3小時時,是大電流對電瓶進行充電的時間,在此時間要觸摸電池四側看是否發熱,使用3個月后的電池要特別留意。 在車輛加負載運行中電池發熱:原因有充電效果不好,內部氧化物過多或連接線接觸不良等等。
10、電瓶液的氧化物: 充電2-3小時電瓶液沸騰時,用電筒察看電瓶液是否有污濁,電瓶的充電是從電瓶的底部往上充,如充電電流小
使電瓶液不能循環,就容易產生氧化物,氧化物越積越多,充電不滿,引起發熱、鼓包或引起正極板上部斷裂;氧化物的產生與充電機有直接關系。
11、電瓶的標準電壓、密度:
?。?)、放完電、車未運行單個6V電瓶電壓6V≥ 6.02V;8V電瓶≥ 8.04V。
?。?)、剛充完電靜止10分鐘后,1-6個月6V電瓶電壓6.40-6.45V;8V電瓶電壓8.45-8.55V之間,密度為1.275-1.29之間。7-12個月或以后的密度為1.25-1.27之間。
?。?)、充電機設定的總電壓:36V配置的設定總電壓為46.8V-49.2V,48V配置的設定總電壓為62.4-65.4V,推薦使用線圈式低頻充電機。
12、電瓶的分類重組:電瓶使用一個月后要進行一次深放電,使用90天后要進行分類重組,挑選電壓偏差± 0.1V的電瓶為一組;若6V電瓶中的三格密度是1.28;1.23;1.26不一致時,要將電瓶液密度高的往低處注,低往高注,保持密度的一致性;若電壓偏差大于±0.1V或密度不一致,勢必會引起弱能量電瓶拖壞合格電瓶,叫電瓶“傳染病”,最終縮短電瓶壽命。
13、電瓶有電無力:
?。?)、一組電瓶中有一個或二個電瓶電壓或密度不一致。
?。?)、螺母,串聯的連接線松脫,接觸不良;連接線、端子氧化。
?。?)、積聚氧化物太多,充電不足,或穩性虛電,一旦加負載使用,電壓能量瞬間下降。 清理氧化物、換電瓶液、深放電,再用均衡充電機充電(20A*3小時—9A*8小時設定)。
14、電瓶的裝運:不論是新或舊電瓶裝運,電瓶上面禁止放置金屬物品,否則會引起正負極短路而產生“火花”及至燃燒。
15、電瓶須細心呵護,勤檢查,勤保養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篇2:T20AP電瓶托盤叉車保養細則
T20AP電瓶托盤叉車保養細則
1、日保
1.1、清潔叉車內外。
1.2、使用前檢查叉車電力情況。
1.3、完工后應及時對應充電叉車充電。
2、周保
2.1、完成日保內容。
2.2、檢查車輪螺母的緊固性。
2.3、檢查車輪的狀況。
2.4、檢查液壓油位。
2.5、打開蓋子檢查電解液液位,必要時加注蒸餾水。
2.6、清洗蓄電池和蓄電池座艙。(必要時)
2.7、檢查/更換驅動電機碳刷(每半年,維修工處理)。
2.8、檢查/更換提升電機碳刷(每半年,維修工處理)。
2.9、檢查各潤滑點,必要時加注潤滑油(每半年,維修工處理)。
2.10、檢查減速齒輪箱油位,必要時加/換油(每半年,維修工處理)。
2.11、清洗和更換液壓濾清器(每年,維修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