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吳冠中先生曾經說過:“現在社會上美盲要比文盲多。盡管很多人有很高的學識,但他是美盲,沒有欣賞美的能力”,“我們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馬未都先生也曾說:“這個社會還應該有一些美學的教育。中國人的美學教育很差,對美的感受很不強烈。”
反觀我們所謂的高端物業人才,每天與人、建筑、環境打交道,往往更關注建筑物的使用價值,而忽略了其審美價值,禁錮于教條式的標準、規律,而忽略物性、人性之美。這樣,我們物業管理人只能在中低層次徘徊,與物與人都成了對立面--對立成管理與被管理方、服務與被服務方,成了經濟高能,審美低能。
要想成為物業行業的領軍人才,必須要領悟美的真諦,能為人們營造美的環境,創造美的生活,用“美”來做管理、做服務,從而讓管理服務方與被管理服務方和諧地融為有機的整體,自然健康地成長。
本文著重談談用審美的眼光和服務藝術化,通過物之美來管理建筑設施。
設計之美
開發商將其請設計師精心設計的作品--建筑物移交給了物業公司,物業公司就該傳承和體現其原始的設計之美,而不能因業主/租戶入住或二次裝修,人為地改變建筑物整體的審美價值。如:陽臺隨意封閉外裝曬衣架、墻面隨意打洞裝各種排氣管、空調室外機隨意安置、屋頂搭建構筑物,使建筑物外立面凌亂不堪,何美之有?我們物業管理人員,一定要堅持建筑物的審美價值,并要在工作中宣傳這種價值,讓人們從心里理解與接受,讓人們因為美而放棄一些私心。
園林之美
一個高檔小區或物業圍合區域,離不了優美的環境襯托,開發商出售物業時往往也重點打環境牌,諸如“賞心悅目和舒適自然的居住條件,營造一個生態、文化的人居景觀環境”,“提供一個生態環境和山水景觀優美、文化上乘、物質精神可持續發展的居住環境”等,無不彰顯一種良好的審美觀。好的環境設計,猶如中國園林之美,使人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一切以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絕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牽一發而動全身,我們物業管理人怎可隨意改變?如能理解這一點,諸如對綠地的肆意利用、將水系填埋、野蠻修剪樹枝的情況就絕不會發生,而且還會積極主動地維護這份美、推廣這種美的意境,讓生活在小區的廣大居民愛上這里,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滿足。
裝飾之美
每到節慶日,總需要一些喜慶的氣氛,張燈結彩是最最傳統的做法。熱鬧是有了,只是大家都一樣,流于俗套,沒了情趣。怎樣能創造出美的感受呢?或者如何做到既有賞心悅目的美又有節日歡樂的氣氛呢?這就需要物業管理人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和審美素養。有時并不需要什么資金成本就能獲得高價美的回報,如圖1,由木刨花搭制的圣誕裝飾,簡潔而不失優雅,價廉卻不失隆重,靈動且富有質感,美的創意無價,處處給人驚喜。再如圖2,這其實是塊舊海綿,皺漏透瘦的石頭審美法則運用得如此美妙。
走出國門,尤其是去美國、日本甚至是香港的商業街,同樣霓虹廣告閃爍、熱鬧繁華,店招高高低低大大小小遠遠近近看似無章法,感覺卻似乎總比我們中國內地的商業街來得和諧,雜而不亂。更別提歐洲人精致且充滿美感的生活常景了,處處可見窗前絢麗的鮮花、顏色各異的墻體,形態別致的門窗,都那么地令人賞心悅目。而我們的小區屢見屋頂閣樓、防盜欄桿、彩旗(曬衣)飄飄。我們生活的審美態度哪里去了?是不在乎?還是不懂?
首先要在乎,不懂可以學。諸如最簡單的整齊、對稱、統一,但這少了靈氣、少了個性、更少了韻味與品味,雖不犯規但缺少美。至于要美,大到要有主從、對比、韻律、比例、尺度、均衡度等整體觀;中到追究單個物體配制的形狀大小、方圓、高低、長短、曲直、正斜;小到探尋質的剛柔、精細、強弱、潤燥、輕重;同時要把握勢的疾徐、動靜、聚散、抑揚、進退、升沿......美是無止境的。
修飾之美
工程作業、修補維護工作,是物業管理人的日常工作,這里拆拆,那里建建,這里涂涂,那里補補。管理到位的,會立告示、警示、安全作業牌等,做好圍護;手藝及裝備好的,修補會盡量保持原有的顏色及風格。但是,也經??梢娀蚺K或破或丑的圍護帆布、板材,用小彩旗帶胡亂扎拉,甚煞風景;建筑或設施修補處如打補丁、貼膏藥般色不對形不對,只注重了安全及使用功能,而全然不顧美觀。那就會引起“破窗效應”了,逐漸地,你會發現亂扔垃圾多了,破壞公物多了......作為物業管理者,若不做好美的引領者,那會給整個轄區帶來丑的災難。
施工帷幕印上與周邊環境協調一致的景物,施工墻上的涂鴉引得路人來擺酷拍照,別具一格的破處修復,污點變亮點。這些都是懂得美的物業管理人員的杰作,讓人會心一笑,贊嘆生活的美好。
二手摩登(改造)之美
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的老物業通過改造呈現新氣象,這里稱之為“二手的摩登”。老物業改造,并不是推倒重建成千篇一律的鋼筋水泥叢林,而是要在保留其地脈、史脈、文脈的基礎上,重燃建筑生命的活力。我工作的上海M50藝術產業園實施過成功的二次改造,改造后園區美譽度、知名度、影響力大大提升。改造過程中遵循了上述美學原則并考慮了使用功能與后期維護因素,并與設計方、開發商、客戶進行了充分溝通。人們都是愛美的,歷史透露著悠悠時光之美,殘缺中也有美、粗糙中也呈現著美。保留原來外墻的、保留了鐵窗、保留了煙囪、保留了機器設備(已停用)、保留瓦片屋頂、保留廠房內的行車架、通風管等。
有了以上審美的眼光與情趣之后,我們再用人性之美--真、善、愛,來服務客戶。萬事以美作前提,只要有大美在人心,則如蜜中花,水中鹽,體匿性存,無痕而有深切的意味了。
作為物業管理高端人才,懂得審美,才能在追求審美的過程中,不斷地拓寬自己的胸襟、涵養自己的氣質,不但能使自己從平凡、瑣屑的世俗中超脫出來,把生活的美麗深深地嵌入心靈,還能感染、感化他人,促使與所服務的領域及對象之間達到真正的、全面的、充分的和諧與自由。
再說大一點,若我們每個人都懂得了美,為人生如此美麗而感恩,這個世界就會無比美好。
篇2:物業管理藝術化與環境美化漸成趨勢
記得吳冠中先生曾經說過:“現在社會上美盲要比文盲多。盡管很多人有很高的學識,但他是美盲,沒有欣賞美的能力”,“我們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馬未都先生也曾說:“這個社會還應該有一些美學的教育。中國人的美學教育很差,對美的感受很不強烈。”
反觀我們所謂的高端物業人才,每天與人、建筑、環境打交道,往往更關注建筑物的使用價值,而忽略了其審美價值,禁錮于教條式的標準、規律,而忽略物性、人性之美。這樣,我們物業管理人只能在中低層次徘徊,與物與人都成了對立面--對立成管理與被管理方、服務與被服務方,成了經濟高能,審美低能。
要想成為物業行業的領軍人才,必須要領悟美的真諦,能為人們營造美的環境,創造美的生活,用“美”來做管理、做服務,從而讓管理服務方與被管理服務方和諧地融為有機的整體,自然健康地成長。
本文著重談談用審美的眼光和服務藝術化,通過物之美來管理建筑設施。
設計之美
開發商將其請設計師精心設計的作品--建筑物移交給了物業公司,物業公司就該傳承和體現其原始的設計之美,而不能因業主/租戶入住或二次裝修,人為地改變建筑物整體的審美價值。如:陽臺隨意封閉外裝曬衣架、墻面隨意打洞裝各種排氣管、空調室外機隨意安置、屋頂搭建構筑物,使建筑物外立面凌亂不堪,何美之有?我們物業管理人員,一定要堅持建筑物的審美價值,并要在工作中宣傳這種價值,讓人們從心里理解與接受,讓人們因為美而放棄一些私心。
園林之美
一個高檔小區或物業圍合區域,離不了優美的環境襯托,開發商出售物業時往往也重點打環境牌,諸如“賞心悅目和舒適自然的居住條件,營造一個生態、文化的人居景觀環境”,“提供一個生態環境和山水景觀優美、文化上乘、物質精神可持續發展的居住環境”等,無不彰顯一種良好的審美觀。好的環境設計,猶如中國園林之美,使人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一切以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絕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牽一發而動全身,我們物業管理人怎可隨意改變?如能理解這一點,諸如對綠地的肆意利用、將水系填埋、野蠻修剪樹枝的情況就絕不會發生,而且還會積極主動地維護這份美、推廣這種美的意境,讓生活在小區的廣大居民愛上這里,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滿足。
裝飾之美
每到節慶日,總需要一些喜慶的氣氛,張燈結彩是最最傳統的做法。熱鬧是有了,只是大家都一樣,流于俗套,沒了情趣。怎樣能創造出美的感受呢?或者如何做到既有賞心悅目的美又有節日歡樂的氣氛呢?這就需要物業管理人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和審美素養。有時并不需要什么資金成本就能獲得高價美的回報,如圖1,由木刨花搭制的圣誕裝飾,簡潔而不失優雅,價廉卻不失隆重,靈動且富有質感,美的創意無價,處處給人驚喜。再如圖2,這其實是塊舊海綿,皺漏透瘦的石頭審美法則運用得如此美妙。
走出國門,尤其是去美國、日本甚至是香港的商業街,同樣霓虹廣告閃爍、熱鬧繁華,店招高高低低大大小小遠遠近近看似無章法,感覺卻似乎總比我們中國內地的商業街來得和諧,雜而不亂。更別提歐洲人精致且充滿美感的生活常景了,處處可見窗前絢麗的鮮花、顏色各異的墻體,形態別致的門窗,都那么地令人賞心悅目。而我們的小區屢見屋頂閣樓、防盜欄桿、彩旗(曬衣)飄飄。我們生活的審美態度哪里去了?是不在乎?還是不懂?
首先要在乎,不懂可以學。諸如最簡單的整齊、對稱、統一,但這少了靈氣、少了個性、更少了韻味與品味,雖不犯規但缺少美。至于要美,大到要有主從、對比、韻律、比例、尺度、均衡度等整體觀;中到追究單個物體配制的形狀大小、方圓、高低、長短、曲直、正斜;小到探尋質的剛柔、精細、強弱、潤燥、輕重;同時要把握勢的疾徐、動靜、聚散、抑揚、進退、升沿......美是無止境的。
修飾之美
工程作業、修補維護工作,是物業管理人的日常工作,這里拆拆,那里建建,這里涂涂,那里補補。管理到位的,會立告示、警示、安全作業牌等,做好圍護;手藝及裝備好的,修補會盡量保持原有的顏色及風格。但是,也經??梢娀蚺K或破或丑的圍護帆布、板材,用小彩旗帶胡亂扎拉,甚煞風景;建筑或設施修補處如打補丁、貼膏藥般色不對形不對,只注重了安全及使用功能,而全然不顧美觀。那就會引起“破窗效應”了,逐漸地,你會發現亂扔垃圾多了,破壞公物多了......作為物業管理者,若不做好美的引領者,那會給整個轄區帶來丑的災難。
施工帷幕印上與周邊環境協調一致的景物,施工墻上的涂鴉引得路人來擺酷拍照,別具一格的破處修復,污點變亮點。這些都是懂得美的物業管理人員的杰作,讓人會心一笑,贊嘆生活的美好。
二手摩登(改造)之美
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的老物業通過改造呈現新氣象,這里稱之為“二手的摩登”。老物業改造,并不是推倒重建成千篇一律的鋼筋水泥叢林,而是要在保留其地脈、史脈、文脈的基礎上,重燃建筑生命的活力。我工作的上海M50藝術產業園實施過成功的二次改造,改造后園區美譽度、知名度、影響力大大提升。改造過程中遵循了上述美學原則并考慮了使用功能與后期維護因素,并與設計方、開發商、客戶進行了充分溝通。人們都是愛美的,歷史透露著悠悠時光之美,殘缺中也有美、粗糙中也呈現著美。保留原來外墻的、保留了鐵窗、保留了煙囪、保留了機器設備(已停用)、保留瓦片屋頂、保留廠房內的行車架、通風管等。
有了以上審美的眼光與情趣之后,我們再用人性之美--真、善、愛,來服務客戶。萬事以美作前提,只要有大美在人心,則如蜜中花,水中鹽,體匿性存,無痕而有深切的意味了。
作為物業管理高端人才,懂得審美,才能在追求審美的過程中,不斷地拓寬自己的胸襟、涵養自己的氣質,不但能使自己從平凡、瑣屑的世俗中超脫出來,把生活的美麗深深地嵌入心靈,還能感染、感化他人,促使與所服務的領域及對象之間達到真正的、全面的、充分的和諧與自由。
再說大一點,若我們每個人都懂得了美,為人生如此美麗而感恩,這個世界就會無比美好。
篇3:購物中心物業管理
購物中心的物業管理
購物中心的管理水平關系到經營成敗,我們必須按照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穩步提高管理水平。經營期間的物業管理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承租商的優化管理、整體形象策劃推廣與促銷推廣活動、服務管理、日常的物業管理。
(1)租賃政策 購物中心的目標市場定位為商圈內所有居民及部分旅游者。核心承租戶一般占購物中心營業面積的40-50%。在租賃合約方面采用國際購物中心協會格式進行管理。購物中心制定相應的承租戶政策,提高承租戶質量,招商對象的最高目標都是各種類型的名牌商店、餐廳和服務機構,最低目標是部分名牌店鋪和部分非名牌店鋪。
招商工作遵循以下程序:調查-談判-審核-準入-追蹤,要求其提供營業執照、生產許可證、注冊商標登記證、產品合格委托書(適用批發代理商)、稅務登記證、法人授權委托書,以及其它特殊證明(如化妝拼、食品的衛生許可)。
(2)營銷管理 重點是吸引更多的購物者光顧,通過選擇適當的營銷方法吸引購物者光顧。
(3)服務管理 購物中心設立管理專家組成的管理機構,對購物中心的一切行政事務進行統一管理,承租戶承擔合理的管理費用。維護承租戶利益,加強與承租戶的合作。
(4)物業管理 經營期間的物業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五個方面:承租商的優化管理、促銷推廣活動、服務管理、日常物業管理:清潔、保安、設備維護以及商業知識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