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常見病、多發病防治工作計劃
20**—20**年
為了預防、控制學生常見病、多發病的發生,保障學生的身體健康,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特制定常見病、多發病防治工作計劃如下:
1、營養不良和肥胖
營養不良將導致學生生長發育障礙,而肥胖是高血壓、高血脂癥、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等的誘發因素之一。這兩種疾病均與日常飲食關系密切,幫助學生改掉偏食習慣,做到熱量和營養素的合理搭配。
2、近視眼的預防
輕度近視即應引起注意,盡量找出原因以防程度加深,原則上講,患近視眼后,應在眼科醫生驗光之后,配戴合適的矯正眼鏡,使視物清晰,減輕視覺疲勞。學校要加強宣傳力度,及早預防:①不在暗處及行進的車船上看書,不要躺著看書,堅持每天做眼保健操,定期檢查視力。②閱讀寫字時,桌面上的照明不低于25W,姿勢要端正、眼睛離桌面的距離應保持在33厘米左右。③
在看電視時,應保持室內一定的亮度,人距電視2.5-3米左右,并最好不超過半小時就休息10分鐘。④看書學習1小時之后,可眺望遠方的綠色花草樹木。⑤
不要戴別人的眼鏡,以免對眼睛造成損害。
3、沙眼
沙眼是由沙眼依原體感染引起的,給學生介紹預防沙眼的知識,教育學生不要用臟手揉眼睛,不要與別人共用毛巾、臉盆。如發現學生眼睛紅腫、流淚、有異物感、眼屎多等現象,應及時去醫院治療。
4、紅眼病
做好宣傳工作,紅眼病好發于夏秋季。預防要避免與病人接觸,若接觸病人,要用肥皂洗手;不用手揉眼,手帕、毛巾、臉盆等應個人專用;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患病后不到公用澡堂洗澡、游泳池游泳。一旦發現紅眼病人,立即隔離治療。
5、預防齲齒
教育學生保持口腔衛生、堅持早晚刷牙,方法要正確,飯后漱口;交替選用各種牙膏刷牙;合理飲食,少吃糖,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期檢查。
6、預防蛔蟲、蟯蟲病
做好以下幾點宣傳教育工作:(1)飯前便后要洗手。(2)不吸吮手指及咬指甲。
(3)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凈。(4)不喝生水。
7、艾滋病的防治
(1)、加強對艾滋病基本常識的宣傳教育工作,普及艾滋病常識,增強學生防范艾滋病的意識。
(2)、做好輿論宣傳,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科技、體育活動,豐富學生精神文化生活,教育學生遠離艾滋病的傳播渠道,珍艾生命,著眼未來。抓住“12.1世界艾滋病”日的時機,集中時間開展艾滋病宣傳,對艾滋病危害性的認識,提高自覺抵御艾滋病各種傳播渠道的能力。
(3)、組織學生積極參加防治艾滋病的活動。
(4)、開展艾滋病知識培訓,提高其知曉率,達到健康促進的引導。
(5)、加強學校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和家長的溝通,及時掌握每個學生的行為動態,發現不良行為給予應對性施教和幫助。
(6)、對HIV/AIDS子女不歧視,入學實行優惠政策。
(7)、通過墻報、櫥窗、標語、橫幅、宣傳牌等各種手段,廣泛開展防治艾滋病宣傳教育活動。
8、一般外傷后的處理
(1)按住傷口靠心臟的一端適當加壓包扎可心止血;
(2)用涼開水或鹽水洗凈創傷面;
(3)用碘酒或酒精局部消毒,貼上創可貼;
(4)如扭傷,24小時內不可揉捏、按摩,應冷敷。
篇2:物業綠化培訓:常見病害的識別與防治
物業綠化培訓:常見病害的識別與防治
常見病害有白粉病、青枯病、黑斑病等。
1、白粉病
(1)識別
發生在葉片和嫩枝上,開始時葉片有白色小點,以葉正面為多,小點向四周擴展,形成圓形不規則的霉層,霉層互相連片,覆蓋全葉。發生旺季為3~8月。如管理不當,四季均會發生。
(2)防治:
注意透光,避免栽植過密,早期病葉即可摘除。發病期可噴50%退菌特800~1000倍液,或0.1~0.3波美度石硫合劑,50%膠體硫50~100倍液,連續三次有較好效果。
2、黑斑病
(1)識別:
葉片被破壞期出現褐色小點,后擴展為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直徑5~10毫米,深褐色至黑色,嚴重時病斑可互相連接成大斑,葉片變黑,脫落或枝死,四季均有發生。
(2)防治:
加強管理,施肥時注意氮、磷、鉀適當搭配,使植株健壯發育,防止植株徒長。栽培處要通風透氣,光照充足,澆水適當,避免過濕。定期噴花保護,噴藥前摘除病葉。藥劑可選用75%白菌清可濕粉劑500~8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濕粉800~1000倍液,或50%代森胺600~800倍液,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幾次較好。
3、青枯病
(1)識別
本病是因細菌侵染植株根、莖引起的病害。幼苗感染后,植株根莖變褐腐爛、以致倒狀,生長盛期植株后,通常地上部分葉片突然失水干枯下垂,根部就腐爛,最后整株枯死,用刀橫切莖或根,可見乳白色或黃褐色的細菌粘液溢出。
(2)防治:
以病期可噴0.2%的高錳酸鉀溶液或者100-200H農用鏈霉素、土霉素、并適當增施鉀肥,用10PPM的硼酸液進行外追肥,可提高病株的抗病力。
篇3:學生常見病與多發病防治計劃和措施
*************
學生常見病與多發病防治計劃和措施
一、
沙眼的防治規劃與措施
1、目標:以每年沙眼患病率為指標??刂粕逞鄣陌l病率。
2、策略:以健康教育為主要手段,向學生傳授沙眼防治知識,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充分利用學校良好的衛生設施和條件,預防沙眼。
3、措施:
(1)健康教育:開展對學生、家長的沙眼防治知識宣傳,采取干預措施改變學生的不衛生行為。提高家庭衛生水平,提倡一人一巾一盆,有條件的要用流動水洗臉,避免交叉感染,以配合學生的沙眼防治工作。
(2)改善衛生條件;按照《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學校衛生設施,做到學生在校有流動水洗手。
(3)治療:定期查治學生,觀察療效,對患病學生的檢查頻率不得少于每年一次。體檢結果應及時通知家長,以取得家長的理解和配合。針對沙眼患者,建議其用藥治療,隨時檢查治療效果。
(4)監測:對患病學生的檢查頻率每年一次。體檢結果應及時通知家長,以取得家長的理解和配合采取積極的防治措施降低患病率。
二、學生視力不良(近視)防治計劃
1、背景
近視是指眼睛辨認遠方(5米以上)目標的視力低于于正常。視力低下,裸眼視力低于5.0的一般稱為視力低下。學生的視力低下大部分是由近視而引起的。在視力低下的學生中近視所占的比例較大;小學生中為50%~60%,中學生中為70%~90%,大學生中為90%以上。目前多數學者認為,青少年近視的發生和發展是遺傳和環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2、措施
近視的發生原因和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保護視力和預防近視應采取綜合性措施。
(1)合理安排生活制度,限制近距離用眼時間。
(2)重視閱讀、書寫衛生,應教育學生把眼離書本的距離保持在30~35cm之間。避免走路或在震蕩較大的車廂里看書及躺著看書和在光線過強或弱的地方讀寫。
(3)開展體育鍛煉,做好眼保健操。
(4)改善學習環境:學校在每學期開學以前要檢查教室的采光、照明是否充足,不足的應增加人工照明。燈具有損壞的要及時檢修。教室墻避要定期粉刷,黑板要定期刷黑,并使其平整無反光。課桌椅應根據學生身高進行調整,使之符合學生身體,定期輪換學生座位。
(5)定期檢查視力:定期作視力檢查,了解每個學生的視力變化情況,早期發現視力開始下降的學生,以便及時采取措施,控制近視眼的發生發展。
(6)健康教育:利用多種形式,深入開展用眼衛生及保護視力的健康教育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寫習慣,自覺注意用眼衛生??措娨暟氲揭恍r以后應至少休息5~10分鐘。
三、視力不良防治規劃及措施
貫徹落實《學校衛生工作條例》,使近視眼患病率有所下降。
(一)目標:以每年視力不良發病率作指標,控制上升趨勢。
(二)策略:采取以加強健康教育、糾正不良用眼習慣及保證眼保健操時間,加強檢查管理、保證眼操質量。保證每天用眼時間不超過國家規定時間。
(三)措施:
(1)將有關健康教育內容納入學校衛生工作計劃;利用多種形式進行宣傳。
(2)保證室內光線充足,寫字時注意左側采光。
(3)保證每天兩次眼保健操時間,各班有衛生員領操。值周同學及校醫認真檢查。保證眼保健操質量。
(4)黑板墨綠無反射眩光,教師板書要工整,字體不要過?。?厘米)。
(5)定期調換座位,每周一次。
(6)保證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時間。
(7)要求學生做到兩要、兩不要、三個一。
兩要:讀書寫字姿勢要端正,連續看書、寫字1小時左右要休息片刻,向遠處眺望。
兩不要:不要在光線過強或過弱的地方看書、寫字。不要躺著或在動蕩的車廂里看書、寫字。
三個一:眼與書本一尺遠、胸與桌子一拳遠、手離筆尖一寸遠。
(3)監測:
每學年定期對學生進行2次視力的監測,并及時統計分析。研究視力不良原因,監測結果及時通知學生和家長。
四、齲病的防治規劃與措施
齲病是學生中發病率比較高的一種疾病,應當引起重視。
1、目標:以學生恒牙齲均、學生齲齒充填率為指標,在原有基礎上有所下降,提高齲病充填率。
2、策略:從學生口腔健康教育入手,提高學生口腔健康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針對學生群體,采取有效干預措施,增強口腔預防保健服務。
3、措施:
(1)健康教育:將學生口腔保健內容納入健康教育工作劃,向學生傳授齲病與牙周疾病的危害、預防等口腔保健知識,采取干預措施,培養學生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2)提高學生的有效刷牙率:刷牙率達100%。提倡氟化物的使用。
(3)推廣使用保健牙刷:使用率達100
%。
(4)齲齒充填:對患有齲齒的學生將體檢結果及時通知家長,以取得家長的理解和配合。建議去醫院積極治療。提高齲齒充填率。
(5)監測:每年為學生進行齲齒檢查,監測學生的牙齒情況,發現患病及須要進行窩溝封閉的檢查情況通知家長,及時去醫院進行治療。(學校每兩年組織治療一次)
五、貧血防治規劃及措施
貧血是學生常見病,近幾年發病率明顯降低,但仍繼續加強健康教育使患發病率控制在最低水平。
1、目標:以學生每年的貧血患病率為指標。積極采取措施,力爭使貧血患病率控制在<1%以下。
2、策略:普及營養知識,改善膳食結構,進行營養干預;集體與個體相結合的指導、治療原則。以預防為主,采取個體治療。有計劃、有步驟地改善學生的貧血狀況。
3、措施:
(1)健康教育:將有關貧血的內容納入健康工作計劃。要針對學生、家長、老師進行宣傳、指導,在現有飲食水平的基礎上,加強平衡膳食的意識。
(2)膳食指導:對在校就餐的學生要加強教育,偏食、挑食等。加強營養午餐的管理工作,要提倡課間加餐,強化食品。指導學生平衡膳食,合理調整飲食結構。
(3)治療:對患病學生的查治頻率不得少于每年一次,學校應將學生,特別是患病學生的體檢結果及時通知家長,以取得家長對健康監測的理解和配合。輕度貧血(血紅蛋白在100-110g/L)的學生,學校應與家長合作,使用以改善膳食為主的治療原則,輔以維生素C、鐵劑等制品和藥物。對于中度貧血(血紅蛋白在100g/L)以下的學生應以藥物治療為主,學校應通知家長去醫院診治,并進行重點觀察。
六、營養不良及肥胖的防治規劃與措施
1、目標;以每年學生營養不良患病率為指標。與此同時應積極采取措施努力控制學生肥胖發生上升趨勢。
2、策略:以宣傳、普及營養知識為主要手段,采取宣傳教育等多種形式,改善學生的不良的飲食行為,提高學生的自我保健能力;在防治營養不良的同時,開展肥胖的防治工作,在宣傳教育的基礎上,加強個體指導。
3、措施:
(1)健康教育;將合理營養的知識納入健康教育工作計劃。對象應包括家長、教師和學生。
(2)合理安排膳食:學校安排有專業知識的人員對學生的膳食進行營養衛生指導。改善在學校就餐學生的膳食。
(3)防治指導:定期查治患病學生,對患病學生的檢查頻率不得少于每年一次。體檢結果應及時通知家長,以取得家長的理解和配合。對患有輕度營養不良的學生,學校應與家長合作,進行膳食指導,對患有重度營養不良的學生,學校應通知家長,去醫院就診。對患有肥胖的學生進行個體指導,鼓勵其多參加體育活動。
(4)監測;每年進行一次監測,指標為營養不良患病率。應同時加強肥胖的監測工作。
************
20**年0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