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多彩的秋天》說課稿
設計思路
一、活動由來在綱要的藝術領域中明確指出:支持、引導幼兒初步感受并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美麗,喜歡參與藝術活動,并能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適宜的藝術活動對于幼兒想象、創造、表現能力的發展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十一長假幼兒返園的時候,有的小朋友對我說:“老師,您看我檢的樹葉,公園里有好多呢,有的都變黃了,可好看了。““老師,我回爺爺家了,我爺爺種的菊花都開了,可漂亮了。““老師我和爸爸媽媽去香山了,那里的葉子都又紅的了,滿山都是,可好看了。““老師為什么有好多樹葉都掉了?“……這次長假回來,孩子們的問題還真不少??粗⒆觽兦锾斓淖兓@么感興趣,我們組織幼兒去附近的減河公園游玩。在游玩過程中,孩子們的熱情非常的高漲,在樹林中捧撒著樹葉蹦啊、跳啊、唱?。河械挠變禾稍诼淙~叢中;有的蹲在野菊花旁邊;有的站在河邊;有的拿著撿來的好看的落葉;三個一群兩個一伙,大聲嚷著:“老師我發現紅色的葉子了;下葉子雨了;好多漂亮的菊花……“老師,我能把這些樹葉帶回去嗎?“……孩子們在游玩的過程中,有著很多想法和不同的收獲,在游玩回來后,看著幼兒仍然高漲的熱情,我設計了《多彩的秋天》這一教育活動。讓幼兒通過美術活動表現認知、表達情感。
二、活動目標
1、感受、梳理秋天看到的景色,熱愛大自然。
2、能把觀察到的秋天的特征,大膽的運用各種美術方式和材料表現出來。
三、重點、難點重點:
1、感受、梳理秋天看到的景色,熱愛大自然。
2、能夠大膽的運用各種美術方式和材料表現秋天的美。
難點:運用各種美術方式表現秋天的美,能從他人的作品中學習對自己有用的經驗。
四、活動準備:
1、材料:秋游的照片、錄像。作用在于讓幼兒真實再現秋游的場景,激發幼兒對話的的興趣。
2、吸管、牙刷、小噴壺、宣紙、彩紙顏料、毛筆、圓珠筆、碳素筆、各種樹葉等。作用在于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美術材料進行自主操作。
3、經驗:(1)、組織過秋游的活動。(讓幼兒從真實的生活中選擇喜歡的畫面)(2)、欣賞教師繪制表現秋天、小動物的樹葉畫(給幼兒以參考的資料)(3)、在墻飾中布置“秋天“板塊,師幼共同收集有關秋天的圖片,以及秋游的照片。(回憶秋天的特色和情景)
五、活動過程
(一)回憶秋游的情景,引發繪畫興趣。
我首先提出問題:“孩子們,你們在去減河公園游玩的過程中都看到了秋天的哪些變化?“孩子們的回答是:“樹葉落了“;“路邊的野菊花開了“;“小草有的黃了“;“有的人穿厚衣服了“;“我還看見有的人穿著裙子呢,就是和夏天穿的不一樣“;“老師,我和笑笑玩樹葉可開心了“;“老師樹林里有好多好多樹葉呢“;“老師,我出汗的時候涼涼的“……我又問:“你們的發現可真不少,老師還看到有許多小朋友帶回來了樹葉、野花等東西,我們一起把看到的景色、撿到的樹葉都保存下來好不好?““好,那怎么保存啊?““在秋游時,楊毅和文?告訴我她們想把看到的畫出來,我提議:我們一起把看到的多彩的秋天畫出來吧?“我的提議得到了孩子們的認可,繪畫的欲望立刻被調動了起來。
我緊接著提出問題:“你們打算用什么來畫出多彩的秋天呢?“孩子們幾乎都回答用彩筆。
然馬上說“我把樹葉都粘上當樹葉“另外幾個幼兒也說“我也會粘,我也會粘。“我又問:“你們看手里的樹葉像什么?除了把它們還當樹葉外,還可以用來做什么?“最注意觀察的楊毅說:“我的葉子像金魚的尾巴,我可以做條小金魚。“我說:“對,你們可以發揮想象,用帶回來的材料,把你們看到的角色粘出來。“這個環節中,通過回憶秋游的過程和觀賞帶回來的東西,讓幼兒又好似回到了秋游時的那種喜悅的場景,把秋游的畫面得以全面的呈現,幼兒學得輕松、透徹。通過教師的引導,大大激發了幼兒活動的興趣,達到了這一環節的引發作用。
(二)大膽用多種工具材料進行繪畫,解決困難。
在整個繪畫創作過程中,我充當的是一個參與者、引導者、支持者的多重角色。在活動開始后,幼兒們都紛紛選擇自己喜歡的工具材料開始制作,我發現吳潤清、陳掉等幾個幼兒坐在椅子上,眼睛看著繪畫紙好一會兒了,并沒有要動筆的意思,我走過去輕聲問他們:“怎么啦?有什么問題嗎?“吳潤清、楊遠哲等三個幼兒說:“我們想畫的太多了,不知從哪畫起。“我說:“那你們都想畫什么?能給我們講一講嗎?““我看到了河面上的小船,遠處變成紅葉子的楓樹,路邊的菊花,我們一起在樹林里玩樹葉的情景,還有小朋友們坐在草坪上一起聊天的情景,我們都想畫,可是太多了。““我們可不可以幾個小朋友合作共同完成一幅大的作品呢?“孩子們聽了我的話馬上行動起來,尋找材料,討論方法、分工、情緒馬上高漲起來。
由于幼兒是依據自己的設想來選擇喜歡的繪畫形式,通過現場繪畫讓幼兒通過實際操作學會對事物的大膽表現,從而發展幼兒動手操作的繪畫技能,提高手部小肌肉的靈活性。使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獲得繪畫技能發展。這種使幼兒充分動手、能讓幼兒與活動材料互動的方法,是幼兒喜歡的,效果也很好。每一組幼兒在原有水平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完成了發展目標。
(三)交流欣賞作品這個環節中,首先通過幼兒展示自己的畫,自我講述所畫的內容,讓幼兒彼此之間進行交流、分享體驗成功感。在幼兒交流過程中,教師有針對性的從用色、選材、構圖、情感幾方面進行評價,豐富幼兒的認識,提升經驗。
這個活動三個環節層層遞進,漸漸深入。以第一個環節的秋游回憶做為基礎,激發幼兒強烈的活動欲望;以第二個環節的動手繪畫、大膽表達,問題解惑,完成作品;第四個環節通過欣賞、交流,獲得繪畫后成功的情感。在整個活動中,我充分調動幼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每一個幼兒都有充分參與活動的機會,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通過彼此互相學習,相互合作,完成的作品,感受到了美術活動的樂趣。
篇2:《畫感覺》美術說課稿
《畫感覺》美術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畫感覺》,感覺是看不見的,卻可以體驗,不同的感覺可以用鮮艷或灰暗的色彩,輕盈或沉重的點,松弛或強勁的線,整齊或怪異的形來表達.在這里就《畫感覺》一課分教學資源開發、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設計三大版塊來進行說課,敬請指教。
第一版塊:教學資源開發
一、教材分析
《畫感覺》一課內容雖然抽象,但它并不孤立存在。編者在編寫過程中始終抓住了與學生切身感受聯系的一條線:《畫聲音》、《畫味覺、畫嗅覺》、《畫感覺》、《畫觸覺》、《畫情緒》、《畫性格》等,基本遵循了由簡到繁、由淺到深、由感性體驗到理性認識的發展循序??紤]到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的特點,它強調的不是對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學生通過實際體驗與造型游戲,嘗試用不同的點、線、面、色彩大膽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
二、學生及媒體分析
低年級學生具備了初步的色彩基礎,感覺的有意性和目的性也正在逐步發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續性上還不夠,所以直觀鮮明,精彩有趣的課件有助于本課的教學。
三、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1、認知領域:認識感官,了解感受能力。
2、操作領域:能用色彩、線條和形狀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覺。
3、情感領域:以明銳的目光去發現和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引導兒童大膽想象和創造,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對色彩,線條和形狀的感悟能力。
教學難點:怎樣運用色彩、線條和形狀來畫感覺。
四、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電腦、實物投影儀,范畫等。
學具準備:顏料、毛筆、油畫棒、牙刷等。
第二版塊:教學法
一、說教法
本課包含了自然、語文、音樂等多學科的相關知識,通過多媒體設備,師生共同欣賞,共同合作,共同游戲,建構起自主的平臺,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由靜變動,新穎活潑。
2、激趣引新,變幻無窮。
3、個性發展,啟迪創新。
二、說學法
1、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通過玩、唱、看、猜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使他們在探索中發現,在探索中創新。
2、倡導合作,學會尊重別人的意見,體會到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相信自己“不但能畫而且能畫得精彩”。
第三版塊:教學過程設計
一、游戲導入、快樂之旅
1、先和學生一起玩“畫鼻子游戲”,(讓學生真正開心起來)你們玩得開心嗎?為什么有的同學能畫得這么準確呢?你們能把開心畫出來嗎?說說看。(學生初步體驗“感覺”一詞)
2、下面讓我們帶著這樣輕松開心的心情去散步好嗎?把口袋里裝滿你喜歡你色彩和線條,開始出發啦!(學生鋪好紙張,備好毛筆,油畫棒等)
3、我們穿過了公園里彎彎曲曲的小路,(手勢)來到了一片草地上,小腳丫走在小草上會有什么感覺呢?(學生會說癢癢的、刺刺的)突然打雷了,(聲效)雨點打濕了我們的衣服(好冷),怎么辦?讓我們一起把太陽公公請來吧,(師生齊喊)哇!太陽露出了笑臉,花兒也散發出迷人的清香。(作品在學生們的想象中新鮮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