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物業品質調查訪問法

4335

  物業品質調查訪問法

  物業品質調查訪問法是訪問者與被訪問者通過面對面的接觸、有目的談話,以尋求調研結果和研究資料的方法。

  一、物業品質調查訪問法的基本概念

  訪談調查與日常交談不同:第一,訪談比日常交談更有目的性。日常交談不一定有明確的目的,而訪談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從目的的廣度和范圍上看,日常交談的目的更加寬泛,而訪談調查的目的比較單一,即從訪談對象那里了解一定的情況和獲得信息為目的。第二,交談雙方在關系上不同。日常交談是一種比較平等的人際關系,而研究性的交談,構成的是一種比較特殊的人際關系。訪問者控制交談的內容、方式以及信息的類型和容量,一般是訪問者提出問題,被訪問者回答。

  二、物業品質調查訪問法的類型

  依據在調查訪問時的控制程度不同,劃分為三種不同的類型,一種稱為結構型訪問法,半結構訪問法,另一種稱為無結構型訪問法。通常又被稱作封閉型、半封閉型、開放型。

  1.結構型訪問法,又稱標準型。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訪問者按事先擬好的訪問大綱,對所有被訪者進行相同的詢問,然后將被訪者的回答,填到事先制好的格中去。另一種是將問題與可能的答案印在問卷上,由被訪問者自由選擇答案。

  2.半標準(半結構)型訪問法,這種方法只是將要問的有關問題交給訪問者,但無一定的問題順序,這種方法訪問時比較方便,被試易于合作。

  3.非結構型訪問法,又稱非標準型訪問法。這種方法是指事先不預定表格,也不按固定的問題順序去問,自由的交談,適合于探索性研究。分為:(1)引導式訪問。(2)談話式,即訪問者事先擬好腹稿與被訪問者進行自由交談。(3)非引導式訪問法,事先完全沒有擬定調查標題,可以進行深度訪問。這種方法要求訪問者具備一定的訪問技術。

  三、物業品質調查訪問的步驟與技巧

  調查訪問的步驟與技術是決定調查訪問所獲得的資料是否有用,是否能回答所要解決的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

  (一)調查訪問的步驟:

  1.取樣(①被試取樣、②調查工具取樣、③問題取樣),

  2.設計調查表與試查,

  3.計劃、調查訪問程序。

  (二)訪問的技巧

  訪問技巧,是調查中確保研究目的的實現,獲得確實有用資料的一個重要因素。技巧包括:

  1.訪問前的準備工作

  (1)準備好一切可用的記錄工具,如:錄音機、照相機、紙筆等;

  (2)對調查訪問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必須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3)取得被訪問者的合作。

  2.進行訪問

  首先介紹自己的身份,或找有關被訪者的領導或鄰居或其他可信賴的人作引薦。要求訪問者要熱情有禮貌,不失約,必要的寒喧,真摯的感謝,注意對方的身份、稱謂、提問要得體。

  第二步要詳細的說明訪問的目的,并設法造成友好的氣氛。

  第三步要把握住方向及主題,能避免的題外話盡量避免。必須抓緊一切時間和機會,隨時記錄,如果事先向被訪問者說明,則明正言順,當面記錄,用錄音或照相,如果沒有理事先說明,則應事后抓緊時間追記。時刻注意被訪人的情緒變化,不要使訪問為他的情緒所左右,不要用刺激情感的字眼,使用的言語越簡單越好,題目不能地過多,時間注意不能太長。

  四、訪談調查的具體運用

  (一)可以運用訪談調查的情況

  訪談的對象:社會上的名人、專家學者、企業領導等,校長,其他教師,學生,家長,小區業主。

  研究的目的:為了研究和了解比較具體細致的情況、特別是探究深層原因時,選擇訪談法。

  (二)訪談調查的設計與準備

  1.根據目的設計訪談提綱(根據研究的目的,分析、設計出具體的訪談提綱。)

  2.聯系商洽訪談的時間和地點

  3.對訪談對象的材料搜集和特點分析

  (三)訪談的實施與訪談技巧

  1.訪談的開始階段,主要是做這樣幾件事:打招呼、問好;自我介紹;說明訪談的目的和話題;安排就座與作好設備方面(攝像機、錄音機等)的準備工作。

  2.提問是訪談中主要的活動,提什么樣的問題,如何提問,決定能夠獲得什么樣的信息和訪談的質量。

  3. 追問(訪談者就受訪者交談中出現的某些概念、事實、觀點、疑問等進一步進行詢問,以達到深入了解的目的。)

  4. 聽與回應

  聽的態度,從認知層面上看,有三種:

  第一種,主觀判斷式的聽,即訪談者把受訪者的回答內容,按照自己的觀念、價值觀、思維習慣等去理解,用自己的觀念體系理解對方的話,迅速做出自己的判斷。

  第二種,客觀接受式的聽,即訪談者盡量把自己的觀念暫時存放起來(“懸置”),客觀地接受被訪者的話,尤其重視被訪者自己使用的一些獨特的概念(“本土概念”),盡可能理解其真實的意義。

  第三種,意義建構式的聽,即訪談者在傾聽的同時,積極地與對方對話,與對方共同建構事物、概念等的意義。

  回應的方式主要有:

  第一, 呼應。包括語言上的呼應和非言語的呼應。

  第二,重復、重組和總結。重復是把受訪者的話重復一遍,表示確認沒有聽錯。重組是把受訪者的話按照自己的理解的話重新組織一下,以便檢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偨Y是把受訪者的話進行歸納概括,一方面突出中心和主要的思想,另一方面,檢驗是否理解正確。

  第三,自訴。指訪談者在受訪者的話能夠引起自己的共鳴的時候,適當地訴說自己的相關情況和自己的感受、體驗。

  第四,適度的積極性評價。

  5.記錄

  訪談記錄根據訪談的類型可以分兩種。對結構型訪談,由于事先設計有封閉型問題和準確的記錄方式,因此,只需根據受訪者的回答,在問卷的相應位置做相應的標記即可。這種記錄也主要是用來進行定量處理的。

  對于半結構型和無結構型訪談,則要求訪談者做較多的記錄。這種記錄可以采用兩種形式。一是用筆記錄,一是用錄音機或者采訪機記錄聲音。

  如果使用錄音機,需要事先做充分準備,包括:電池有電否;錄音機是否工作順利;磁帶有多少,音量調到多大合適等。另外,錄音時,錄音機的位置要擺適當,盡量離受訪者近一些,使錄音清楚;錄音機放在稍側面的位置,不要放在正面,使人時時都能夠看見和感覺到,產生心理上的壓力。

  如果用筆記,訪談者需要注意:第一,提高筆記的速度,可以使用縮語,使用速記,使用各種符號;第二,事后要進行整理,把記錄不完整的內容補充完整,把沒有記錄下來的補上,還可以記一些心得感想;第三,處理好筆記與聽的關系,不要一味埋頭記錄而忽視了適當的回應。最好能夠盲記,即眼睛不看筆記本地記錄,這只要進行適當的訓練就能夠做到

  現場記錄的內容可以分四個方面:內容性記錄,記受訪者所說的內容;觀察性記錄,記訪談者所看到的東西,包括場景、受訪者的表情等;方法性記錄,記訪談者所使用的方法;內省性記錄,記訪談者的個人因素對訪談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訪談過程中的個人感受和心得,它應該和客觀的內容性記錄區別開來,而不要混在一起。

  6. 訪談的結束

  訪談結束的技巧有:第一,注意提問的方式,比如“我想再問您最后一個問題,就是......”,“您還有什么要說的?”以此表示訪談將要結束。第二,直接說明訪談的結束,比如“今天我們就談這些。”第三,結束中最重要的是表示感謝。

  第四,就后續的聯系作好交代。

  7. 團體訪談

  團體訪談的操作程序和要求與個別訪談基本相同,但有一些特殊要求,主要有:

  (1)受訪者的選取要有一定的代表性。

  (2)受訪者的人數要適當(一般在5-10人)。

  (3)訪談開始,同樣要互相介紹,彼此了解身份;然后訪談者要說明調查的目的和主要話題;與個別訪談不同的是,往往在開始還要說明訪談發言的一些規則,以便按照統一的規則進行。一般的規則有:鼓勵大膽發言,不要有顧慮;適當控制發言時間,或者明確規定每次發言的時間;盡量談自己的看法,一般不批評和駁斥別人的觀點;圍繞所提出的問題和中心發言,不要跑題。

  (4)對那些沒有發言的人,進行提示,鼓勵他們發言。

  (5)盡可能了解各種不同的意見和看法,以便對問題產生多角度的認識。

  (6)在結束訪談時,表示感謝和發小紀念品。

  8. 訪問結果的整理與分析

  首先注意資料是否按照原先的規定和要求收集的,結構型調查項目有無遺漏?其次注意所收集到資料是否能說明問題,有無所答非所問的現象,對于這一類資料,若不能補救,則應從事整理的材料中剔除。剔除后是否會造成取樣偏差,對數字資料,其數字的應用是否符合要求等等,都需要進行耐心細致的核實審查。然后再將無誤的材料進行整理。

  五、調查訪問法的評價

  訪談調查是調查的一種形式,這種形式有許多不同于其他調查形式的特點。

  首先,它是研究者和被訪者間的直接接觸和相互作用。

  其次,訪談調查具有較好的靈活性。訪談是口頭的流動的語言,容易“修改”、解釋或者提示、明確問題,提高回答的效度。研究者可以調整問題的多少,決定時間的延長或者縮短等。

  最后,由于訪談是口頭語言的形式,所以它對于那些不適于用書面語言的對象來說,更為恰當和容易被接受。

  訪談法的不足:做較多的準備工作,聯系時間,確定地點等;訪談的內容,除非進行錄音,很難完整地記錄下來;對訪談人的訪談素質要求較高,需要經過一定的訓練,才能較好地進行訪談。

  問卷法

  一、問卷法的特點、意義

  “問卷”,是指調查者將其所要調查的事項,制成問題或表式,而以郵寄或發放的方式寄給或發給有關的人們,請其照式填答寄回的一種形式,均稱為問卷。運用問卷作為搜集資料工具的研究方法,便是問卷法。

  問卷是研究者用來收集資料的一種技術,它的性質重在對個人意見、態度和興趣的調查。問卷的目的,主要是在經由填答者之填寫問卷后,從而得知有關被測者對某項問題的態度、意見,然后比較、分析大多數人對該項問題的看法,以作為研究者參考。在心理與教育方面,很多問題無法直接測量,只能通過問卷的方法進行間接測量。

  二、問卷法的優點與缺點

  1.問卷法的優點:

  (1)用問卷法收集資料,可不受人數限制,因此,抽樣范圍較廣,在時間,經費方面,也比直接調查訪問較為經濟。

  (2)只需印刷費、郵費,所費不多,且易行。

  (3)問卷法可令被調查者有充分考慮的時間,不受別人干擾,并自由地表示意見,其結果將更為可靠。

  (4)所擬問題可盡量求其細密,凡在訪問時不能直問,或問而不易得到真確回答的事項,皆可在問卷上得到較為滿意與可靠的答案。

  2.問卷法的缺點:

  (1) 問題含糊不清,便不能得到確實的回答。

  (2) 所選樣本,若不能代表某種團體的意見,其結果將不可靠,亦即要注意樣本的代表性。而問卷法由于問卷的回收率較低,使樣本的代表性難于保證。

  (3) 問題太多會令填答者生厭,故而置之不理,若問題太少,卻又無法達到研究的目的。

  (4) 問題設計的不理想時,會散漫零亂,不易整理,且難以應用統計方法分析和對結果進行科學解釋。

  (5) 當填答者不合作、言不由衷時,所得結果會不可靠。

  (6) 有些事情非常復雜,不能用問卷的簡單問答所能表明。

  三、問卷的類型

  問卷法的類型:結構型問卷與無結構型問卷。

  1. 無結構型問卷

  結構較松懈或較少,并非真的完全沒有結構。這種形式的問卷多半用在探索性研究中,一般被訪問的人數較少,不用將資料量化,必須向有關人士問差不多相同的問題。對于被訪問的人來說,可以與其他被訪問的人回答相同,也可以完全不相同,回答格式自由。這種問卷回答屬于開放式,沒有固定的回答格式與要求。這種類型的問卷,多用在研究者對某些問題尚不清楚的探索性研究中。

  2. 結構型問卷

  結構型問卷又稱封閉式問卷,是對所有被測者應用一致的題目,對回答有一定結構限制的問卷類型。問卷還可根據是否使用文字,劃分為圖畫式與文字式。圖畫式比較適合文字能力較差的兒童與文盲被試,在跨文化研究中應用較方便,可少受文化影響。結構型問卷根據答案的不同形式還可劃分為:

  (1)選擇式,將問題的幾種可能答案統統列出,讓答卷者選擇一個或幾個符合自己情況的答案。

  (2)排列式,答卷者對問題的多種答案,依其喜歡、滿意程度排序。

  (3)尺度式,問題的答案是用1-5,或1-7或1-其他數字表示,填答者將反應顯示在一個評價量尺上,讓填卷人選擇一個或幾個能表述自己實際情況的數字。

  答卷人在選擇答案時,可選一個數字,整理時用概率統計方法處理;也可以是兩個數字,并標出哪個數字更側重些,用模糊統計方法處理結果。

  尺度式問卷的尺度,常用3-11之間的奇數系列表示,一般量尺范圍不超過16,有實驗證明,大于16時,人類被試的判斷,難以等距。尺度在7±2之間最好。

  四、問卷的編制

  (一)編制問卷的步驟:

  1.確定研究目的,提出研究假設

  2.了解研究問題的特質

  所謂研究特質,是指所欲研究問題的內容,也可以理解為研究問題的結構或架構。怎樣才能知道研究問題的特質,有兩條途徑:一是查閱有關的研究資料,收集相關的論述,建構其特質。另一途徑是用無結構問卷方法,進行現場調查,也可以個別訪談,收集有關的看法,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簡單的歸類,編成尺度式問題,再讓相關人員填答,然后再將數字化資料,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抽取問題特質,對其進行這方面的探討?,F在教育評價中,所提出的一級指標,二級指標,甚至三級指標,一般都是屬于研究特質,或問題內容,尚不能用它直接作調查使用。

  3.確定行為樣本

  行為樣本指對代表研究問題特質的具體行為的取樣。也稱問題樣本。

  4.了解施測對象的特征及選擇被試樣本

  選擇施被試樣本,要注意到樣本的代表性。一般情況下400個左右的被試,無論對信度分析、區分度分析等都可滿足要求。

  5.選擇并決定問卷形式

  選擇確定問卷的類型主要考慮以下因素:

  a)研究的目的, b)被測對象的特征, c)資料的統計分析方法,用2×2分的方法、百分數方法一般用選擇式,若用t檢驗,可用尺度式。

  6.擬定問題的題目并隨時修改

  編題時一般要求多編一些,這樣在分析題目時,可以根據預測的結果和在爭求專家意見時淘汰一部分,修改一部分。

篇2:物業公司品質檢查方法:抽樣調查法

  物業公司品質檢查方法--抽樣調查法

  一、基本定義:

  抽樣調查法適用于對大量數據的的調查,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比例從所有數據中抽取樣本,通過對樣本的檢查和判斷來推斷整個數據的正確、合格與否。

  二、抽樣調查法的優點和缺點:

  抽樣調查法由于是采用按比例抽取樣本的方法,有效的減少了檢查的工作量和工作時間;但是,由于通過對樣本的判斷來推斷整體數據的好壞,具有一定的風險,有可能把事實的整體合格判斷成不合格或相反。

  三、過程方法:

  3.1根據數據總量大小隨機抽取樣本,樣本量見表一。

數據量大小

樣本數

判別數

(合格判定數--不合格判定數)

18

2

01

915

3

01

1625

5

01

2650

8

12

5190

13

12

91150

20

23

>150

32

34

  3.2對樣本進行檢查,記錄不合格樣本的數量。

  3.3根據不合格數據的數量判斷總體數據的合格以否。

  3.4例:若數據總量為22,在表一的第一列16-25欄范圍之內,第二列對應的樣本數為5,則抽取5個樣本;檢查樣本,若不合格樣本的數量為0,則判斷總體數據合格;若不合格樣本的數量為1或大于1,則判斷總體數據不合格。

  注:在抽樣方法中,判別數是指樣本合格與否的數量,而不是指樣本中不合格點的數量。例如:在抽查入伙資料時,每一份業主的入伙資料為一個樣本,在檢查時,應根據資料內容的完整程度判斷該份入伙資料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則算一個樣本不合格;若該資料有一項內容不完整,則算該資料的一個不合格點;樣本的合格與否的依據是該樣本中不合格點數的多少和不合格點的重要程度。

篇3:物業公司品質檢查方法:調查訪問法

  物業公司品質檢查方法--調查訪問法

  調查訪問法是訪問者與被訪問者通過面對面的接觸、有目的談話,以尋求調研結果和研究資料的方法。

  一、調查訪問法的基本概念

  訪談調查與日常交談不同:第一,訪談比日常交談更有目的性。日常交談不一定有明確的目的,而訪談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從目的的廣度和范圍上看,日常交談的目的更加寬泛,而訪談調查的目的比較單一,即從訪談對象那里了解一定的情況和獲得信息為目的。第二,交談雙方在關系上不同。日常交談是一種比較平等的人際關系,而研究性的交談,構成的是一種比較特殊的人際關系。訪問者控制交談的內容、方式以及信息的類型和容量,一般是訪問者提出問題,被訪問者回答。

  二、調查訪問法的類型

  依據在調查訪問時的控制程度不同,劃分為三種不同的類型,一種稱為結構型訪問法,半結構訪問法,另一種稱為無結構型訪問法。通常又被稱作封閉型、半封閉型、開放型。

  1.結構型訪問法,又稱標準型。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訪問者按事先擬好的訪問大綱,對所有被訪者進行相同的詢問,然后將被訪者的回答,填到事先制好的表格中去。另一種是將問題與可能的答案印在問卷上,由被訪問者自由選擇答案。

  2.半標準(半結構)型訪問法,這種方法只是將要問的有關問題交給訪問者,但無一定的問題順序,這種方法訪問時比較方便,被試易于合作。

  3.非結構型訪問法,又稱非標準型訪問法。這種方法是指事先不預定表格,也不按固定的問題順序去問,自由的交談,適合于探索性研究。分為:(1)引導式訪問。(2)談話式,即訪問者事先擬好腹稿與被訪問者進行自由交談。(3)非引導式訪問法,事先完全沒有擬定調查標題,可以進行深度訪問。這種方法要求訪問者具備一定的訪問技術。

  三、調查訪問的步驟與技巧

  調查訪問的步驟與技術是決定調查訪問所獲得的資料是否有用,是否能回答所要解決的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

  (一)調查訪問的步驟:

  1.取樣(①被試取樣、②調查工具取樣、③問題取樣),

  2.設計調查表與試查,

  3.計劃、調查訪問程序。

  (二)訪問的技巧

  訪問技巧,是調查中確保研究目的的實現,獲得確實有用資料的一個重要因素。技巧包括:

  1.訪問前的準備工作

  (1)準備好一切可用的記錄工具,如:錄音機、照相機、紙筆等;

  (2)對調查訪問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必須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3)取得被訪問者的合作。

  2.進行訪問

  首先介紹自己的身份,或找有關被訪者的領導或鄰居或其他可信賴的人作引薦。要求訪問者要熱情有禮貌,不失約,必要的寒喧,真摯的感謝,注意對方的身份、稱謂、提問要得體。

  第二步要詳細的說明訪問的目的,并設法造成友好的氣氛。

  第三步要把握住方向及主題,能避免的題外話盡量避免。必須抓緊一切時間和機會,隨時記錄,如果事先向被訪問者說明,則明正言順,當面記錄,用錄音或照相,如果沒有理事先說明,則應事后抓緊時間追記。時刻注意被訪人的情緒變化,不要使訪問為他的情緒所左右,不要用刺激情感的字眼,使用的言語越簡單越好,題目不能地過多,時間注意不能太長。

  四、訪談調查的具體運用

 ?。ㄒ唬┛梢赃\用訪談調查的情況

  訪談的對象:社會上的名人、專家學者、企業領導等,校長,其他教師,學生,家長,小區業主。

  研究的目的:為了研究和了解比較具體細致的情況、特別是探究深層原因時,選擇訪談法。

 ?。ǘ┰L談調查的設計與準備

  1.根據目的設計訪談提綱(根據研究的目的,分析、設計出具體的訪談提綱。)

  2.聯系商洽訪談的時間和地點

  3.對訪談對象的材料搜集和特點分析

 ?。ㄈ┰L談的實施與訪談技巧

  1.訪談的開始階段,主要是做這樣幾件事:打招呼、問好;自我介紹;說明訪談的目的和話題;安排就座與作好設備方面(攝像機、錄音機等)的準備工作。

  2.提問是訪談中主要的活動,提什么樣的問題,如何提問,決定能夠獲得什么樣的信息和訪談的質量。

  3. 追問(訪談者就受訪者交談中出現的某些概念、事實、觀點、疑問等進一步進行詢問,以達到深入了解的目的。)

  4. 聽與回應

  聽的態度,從認知層面上看,有三種:

  第一種,主觀判斷式的聽,即訪談者把受訪者的回答內容,按照自己的觀念、價值觀、思維習慣等去理解,用自己的觀念體系理解對方的話,迅速做出自己的判斷。

  第二種,客觀接受式的聽,即訪談者盡量把自己的觀念暫時存放起來(“懸置”),客觀地接受被訪者的話,尤其重視被訪者自己使用的一些獨特的概念(“本土概念”),盡可能理解其真實的意義。

  第三種,意義建構式的聽,即訪談者在傾聽的同時,積極地與對方對話,與對方共同建構事物、概念等的意義。

  回應的方式主要有:

  第一, 呼應。包括語言上的呼應和非言語的呼應。

  第二,重復、重組和總結。重復是把受訪者的話重復一遍,表示確認沒有聽錯。重組是把受訪者的話按照自己的理解的話重新組織一下,以便檢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偨Y是把受訪者的話進行歸納概括,一方面突出中心和主要的思想,另一方面,檢驗是否理解正確。

  第三,自訴。指訪談者在受訪者的話能夠引起自己的共鳴的時候,適當地訴說自己的相關情況和自己的感受、體驗。

  第四,適度的積極性評價。

  5.記錄

  訪談記錄根據訪談的類型可以分兩種。對結構型訪談,由于事先設計有封閉型問題和準確的記錄方式,因此,只需根據受訪者的回答,在問卷的相應位置做

相應的標記即可。這種記錄也主要是用來進行定量處理的。

  對于半結構型和無結構型訪談,則要求訪談者做較多的記錄。這種記錄可以采用兩種形式。一是用筆記錄,一是用錄音機或者采訪機記錄聲音。

  如果使用錄音機,需要事先做充分準備,包括:電池有電否;錄音機是否工作順利;磁帶有多少,音量調到多大合適等。另外,錄音時,錄音機的位置要擺適當,盡量離受訪者近一些,使錄音清楚;錄音機放在稍側面的位置,不要放在正面,使人時時都能夠看見和感覺到,產生心理上的壓力。

  如果用筆記,訪談者需要注意:第一,提高筆記的速度,可以使用縮語,使用速記,使用各種符號;第二,事后要進行整理,把記錄不完整的內容補充完整,把沒有記錄下來的補上,還可以記一些心得感想;第三,處理好筆記與聽的關系,不要一味埋頭記錄而忽視了適當的回應。最好能夠盲記,即眼睛不看筆記本地記錄,這只要進行適當的訓練就能夠做到。

  現場記錄的內容可以分四個方面:內容性記錄,記受訪者所說的內容;觀察性記錄,記訪談者所看到的東西,包括場景、受訪者的表情等;方法性記錄,記訪談者所使用的方法;內省性記錄,記訪談者的個人因素對訪談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訪談過程中的個人感受和心得,它應該和客觀的內容性記錄區別開來,而不要混在一起。

  6. 訪談的結束

  訪談結束的技巧有:第一,注意提問的方式,比如“我想再問您最后一個問題,就是……”,“您還有什么要說的?”以此表示訪談將要結束。第二,直接說明訪談的結束,比如“今天我們就談這些?!钡谌?,結束中最重要的是表示感謝。第四,就后續的聯系作好交代。

  7. 團體訪談

  團體訪談的操作程序和要求與個別訪談基本相同,但有一些特殊要求,主要有:

 ?。?)受訪者的選取要有一定的代表性。

 ?。?)受訪者的人數要適當(一般在5-10人)。

 ?。?)訪談開始,同樣要互相介紹,彼此了解身份;然后訪談者要說明調查的目的和主要話題;與個別訪談不同的是,往往在開始還要說明訪談發言的一些規則,以便按照統一的規則進行。一般的規則有:鼓勵大膽發言,不要有顧慮;適當控制發言時間,或者明確規定每次發言的時間;盡量談自己的看法,一般不批評和駁斥別人的觀點;圍繞所提出的問題和中心發言,不要跑題。

 ?。?)對那些沒有發言的人,進行提示,鼓勵他們發言。

 ?。?)盡可能了解各種不同的意見和看法,以便對問題產生多角度的認識。

 ?。?)在結束訪談時,表示感謝和發小紀念品。

  8. 訪問結果的整理與分析

  首先注意資料是否按照原先的規定和要求收集的,結構型調查項目有無遺漏?其次注意所收集到資料是否能說明問題,有無所答非所問的現象,對于這一類資料,若不能補救,則應從事整理的材料中剔除。剔除后是否會造成取樣偏差,對數字資料,其數字的應用是否符合要求等等,都需要進行耐心細致的核實審查。然后再將無誤的材料進行整理。

  五、調查訪問法的評價

  訪談調查是調查的一種形式,這種形式有許多不同于其他調查形式的特點。

  首先,它是研究者和被訪者間的直接接觸和相互作用。

  其次,訪談調查具有較好的靈活性。訪談是口頭的流動的語言,容易“修改”、解釋或者提示、明確問題,提高回答的效度。研究者可以調整問題的多少,決定時間的延長或者縮短等。

  最后,由于訪談是口頭語言的形式,所以它對于那些不適于用書面語言的對象來說,更為恰當和容易被接受。

  訪談法的不足:做較多的準備工作,聯系時間,確定地點等;訪談的內容,除非進行錄音,很難完整地記錄下來;對訪談人的訪談素質要求較高,需要經過一定的訓練,才能較好地進行訪談。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