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橋學院團干講團課通訊稿
為了創新開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構筑廣大青少年精神支柱的重要載體;加強團干部隊伍建設,創建學習型團組織、打造學習型團干部。由團總支組織部舉辦的"青春獻祖國,團干講團課"活動,于11月1日下午6時在路橋樓406教室舉行。擔任活動評委的有團總支書記胡方能老師,學生副書記梁深發及各部門部長。組織部全體成員參加活動。
本次活動由院團委組織,各二級學院組織部承辦。開展"團干講團課"活動是為了讓青年團干更好地為祖國建設做出貢獻。通過活動的開展,達到團員青年深受教育、團干部提高素質、團組織增強活力的目的,進一步加強學院共青團組織的學習工作能力。
這次活動以PPT講演的形式進行。通過學習一二九運動,讓青年們重溫那段令人熱血沸騰的歷史, 激發愛國建國的熱情,弘揚愛國主義、 集體主義的光榮傳統。也讓大家認識到青年團員要堅持黨的領導,時刻跟著黨走。通過學習團中央秦宜智書記的講話,讓大家了解青年團員的任務與責任,激發自己的工作熱情,更好地去投入到 共青團工作中,更好地為祖國建設做出貢獻。
通過這次活動,極大地推動了青年團員的工作熱情。增強了團員對團性和黨性的認識,堅定了團員跟黨走的信念,對學校共青團組織發展起到了良好作用。
路橋學院團學會
篇2:運東集團課程開發管理規定
運東集團課程開發管理規定
1.管理規定
1.1課程開發的準備
1.1.1短期課程開發的分析
1.1.1.1每年年初由各運東學院培訓主管進行全員的年度培訓需求調查(調查流程及方法參見《培訓實施管理流程》),根據調查的結果提取次年度核心培訓目標內容,作為短期課程開發的主要依據。
1.1.1.2有需要時,培訓主管協助各部門負責人完成部門員工的素質測評,從其測評結果中提取培訓目標內容,進行短期課程開發;
1.1.1.3各部門負責人協助人力資源部對于一些新增崗位、核心崗位、問題崗位等做客觀評斷,確定崗位需求,提取培訓目標內容,進行短期課程開發。
1.1.2長期課程開發的分析
1.1.2.1每年年底,由總部人力資源部根據崗位勝任力模型、潛在市場需求、戰略的分析等提取培訓目標內容,作為長期課程開發依據;
1.1.2.2每年年中,根據公司新運營模式、營銷方法、設計概念等信息,由總部人力資源部與運營部、營銷部、設計部等部門進行溝通,提取培訓目標內容,作為長期課程開發依據;
1.1.2.3每年9月,由總部人力資源部與運東學院溝通,結合公司人才梯隊發展策略,提取培訓內容目標,作為長期課程開發依據。
1.2培訓課程的開發
1.2.1開發課程的分類
人力資源部、運東學院根據培訓課程、培訓內容及課程的特點,將待開發課程可分為以下類別:
a.思維意識類培訓
b.崗位操作類培訓
c.文化宣導類培訓
d.流程宣貫類培訓
e.管理知識類培訓
f.公司制度類培訓
g.專業技能類培訓
h.市場行業類培訓
1.2.2具體課程的方式
根據以上對培訓課程的分類,由總部人力資源部及運東學院主導,針對課程特點,具體實施課程的開發。
1.2.2.1項目小組式的課程開發
(1)根據課程本身的特點,由總部人力資源部主導、運東學院協助選擇合適的人選,組成課程開發項目小組,確認課程開發項目小組的主要負責人,對課程開發的進程與質量進行把控;
(2)由運東學院及相關部門負責人主導、總部人力資源部協調課程開發工作,根據開發項目小組的需求提供所需資源,并對課程開發的進度進行監督;
(3)如果由于特殊情況,需更改的課程開發進程或者課程的,需項目組負責人提出申請,遞交運東學院審核,總部人力資源部審批。
1.2.2.2基于個人特長的獨立式課程開發
總部人力資源部根據課程的培訓目標及授課風格等,在公司內部選擇在此課程方面有個人特長人員,擔任此課程的獨立開發者。
(1)獨立開發者對課程開發的進程與質量進行把控;
(2)由總部人力資源部協調課程開發工作,根據開發者的需求提供所需資源,并對課程開發的進度進行監督;
(3)如果由于特殊情況,需更改的課程開發進程或者課程的,需開發人員提出申請,遞交運東學院審核,總部人力資源部審批。
1.3課程開發的驗收
1.3.1對于一般性的課程,由培訓主管對已開發的課程進行整理,然后提交到運東學院院長審核,報總部人力資源部負責人審批。
1.3.2對于一些專業性或針性特別強的開發課程應與部門負責人或專業人士協商審批,或者根據情況由運東學院主導,總部人力資源部協助組織成立開發課程審核小組,再報總部人力資源負責人審批;
1.3.3課程驗收的標準以《課程驗收評估表》為準。
1.4開發課程的應用
經驗收合格的開發課程由學院培訓主管建立公司課程庫,進行統一保管。然后按照相關培訓計劃在培訓中投入使用。課程庫的培訓資料由運東學院統一進行管理,資料歸屬權屬公司。
1.5開發課程的維護
1.5.1課程的更新
由總部人力資源部及運東學院主導,根據課程特點,每年年底對現有課程庫進行回顧,與各部門負責人及課程開發者進行溝通確認是否需要進行課程內容的更新;對于需要更新的,由學院培訓主管及時協助完成。
1.5.2課程的取消
對于已經不需要的課程,經相關課程負責人確認、遠東學院審核、總部人力資源負責人審批后取消應用,但應存檔保留。
2.參考文件
2.1《培訓計劃管理規定》
2.2《內部講師管理規定》
3.記錄表單
3.1《課程驗收評估表》
篇3:《團課主題計劃》
團課
第一期:主題:師生情,雨露恩(濃濃尊師意,款款愛生情)(20**.9.9)
簡述:1.通過本次團課讓學生掌握有關教師節的知識,了解我們的民族是一個具有尊師重教光榮傳統的民族。2、
通過活動,使學生知道老師為了他們今天的成長付出了多少辛勞,從而將對老師的尊敬由意識形態落實到日常學習生活中。
第二期:主題:國慶頌(學黨史,知黨情,感黨恩)(20**.9.25)
簡述:10月1日是中國的國慶節。中華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赴后繼,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國慶紀念日是近代民族國家的一種特征,是伴隨著近代民族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并且變得尤為重要。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標志,反映這個國家的國體和政體。國慶這種特殊紀念方式一旦成為新的、全民性的節日形式,便承載了反映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時國慶日上的大規模慶典活動,也是政府動員與號召力的具體體現。
第三期:團課主題:祖國在我心中
時間:20**.10.
19
主講人:
內容:以“什么是愛國?”、“你怎樣愛國?”為題,在全班同學中進行了討論?!疤煜屡d亡,匹夫有責”,愛國從來需要的就是實實在在的行動,而不是口號和空談。要從自身做起,從細節做起,從小事做起,以天下為己任投入到學習中,勤奮學習、砥礪成才,化愛國熱忱為學習動力,以優異的成績實現愛國之心和報國之志。發揚萬眾一心的凝聚力,樹立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強精神。
第四期:主題:心懷感恩(20**.11.20)
11月28日,感恩節,感恩父母
百善孝為先
簡述: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
孝是中華文化傳統提倡的行為,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里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常關系表現。所謂百善孝為先,反映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一個人活著,就應該有孝心。趁著自己的父母還健在的時候,盡一份孝心,報一份恩情。
第五期:主題:篤實誠信,高尚人格(20**.12.11)
簡述:誠信是一種習慣,靠的是一個人對道德約束的理解和堅持。但在目前誠信狀況不理想的條件下,用討論和引導去促動每個人去反思去感悟,采取一些措施限制非誠信行為的發生,不失為一種良策。誠信是一種聲譽,更是一種資源,就個人而言,誠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
我們積極開展的誠信教育團課,目的是通過團課,讓同學們領會到誠信是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同學之間的相處正是需要“以誠相待”,并號召同學們以誠信為做人的原則,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第六期:團課主題:希望在轉角
時間:20**.1.9
主講人:
總結:讓同學們明白當面對挫折,陷入困境時,不可以心灰意冷,認為一切都沒有了希望,于是郁郁寡歡,什么事情都提不起興趣,甚至跟自己作對這樣下去,便會有可能走入絕路,迷失方向。凡事換個角度思考,希望就在轉角,只要肯拓展你的視野半徑,認真用心尋訪,你就會在某個角落就是希望,從而樹立樂觀的生活心態。
第七期:團課主題:長征知識
時間:20**.2.27
主講人:
內容:講述了“為什么前四次反圍剿能夠取得勝利,而第五次失???中國工農紅軍為什么要接受外國軍事顧問的指揮?共產國際是一個怎樣的組織?為什么說湘江戰役是長征史上最為慘烈、最為悲壯的戰役?為什么說遵義會議是中國革命的轉折點?紅四方面軍為什么三過草地、兩翻雪山?為什么爬雪山過草地是紅軍長征以來非戰斗減員之最?臘子口之戰的勝利為什么是紅軍到達陜北的轉折點?”等歷史重大事件。
總結:這次團課,讓大家了解了一些長征的一些知識。大家紛紛表示,將以時不我待的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充分發揚艱苦奮斗、不屈不撓的優良傳統
第八期:團課主題:學雷鋒精神,揚生命之美
時間:20**.3.
5
主持人:
內容:1.
雷鋒精神,是以雷鋒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鋒的精神為基本內容和內涵的、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的革命精神,其實質和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他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精神文明的同義詞、先進文化的特征。周總理把雷鋒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為“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斗志。
2.“學雷鋒精神,揚生命之美”
各自發言“身邊的雷鋒,感到的點滴”
第九期:團課主題:了解中國共青團
時間:20**.4.28
主講人:
內容:一、概述了團的總章程,重點的事跡時間
二、共青團是共產黨的后備軍
三、共青團也要建設有***主義團員青年
總結:
本次團課讓本入團積極分子初步的學習團的總章的大概念,能讓他們
了解到中國共青團是中國共產黨的后備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