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師范學院建校60周年感言:感恩師院,永遠!

1345

  師范學院建校60周年感言:感恩師院,永遠!

  20**年,z師范學院建校整整60年,對于一個人,甲子之年或已有些蒼老,但60歲的師范學院則正值青春壯年。從當初的蹣跚學步到如今的事業騰飛,我有幸見證了她的蛻變和成長,而她也見證了我從懵懂少年成長為人民教師的最美年華。

  屈指算來,從1992年9月到z師范學校上學,到20**年8月正式調入天津美術學院工作,整整25年。在這25年里有太多難忘的記憶......

  圓夢師范(1992年-20**年)

  小時候我的夢想就是長大要當一名老師。1992年我如愿以償考入z師范學校,離我的夢想越來越近。三年的師范生活,校領導和老師們給了我無盡的關愛,尤其是恩師翟洪昌老師,引領我走上了書法篆刻學習的正道,使我找到了人生的奮斗目標??梢哉f沒有學校和老師對我的培養就沒有我的今天。

  在z師范學習期間,我對書法篆刻的熱愛已經到了癡迷的程度,經常廢寢忘食地學習訓練。為了支持我學習,學校的領導和老師給了我特殊的關愛:翟老師讓我在他的辦公室里練字,即使深夜全校都熄燈了,唯獨我這扇窗的燈可以長明,有時班里組織的課余活動我可以不參加......有了更寬裕的時間進行書法篆刻學習和訓練,我取得了快速的進步。1995年5月畢業前夕,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20歲的我在z市農展館舉辦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個人展覽--“呂鐵元書法篆刻作品展”,展出真草隸篆四體書法和篆刻作品一百多幅,引起社會關注,為我的專業道路奠定了良好的開端。當年畢業后,學校領導決定讓我留校任教,就這樣我成為z師范學校的一名書法教師,兒時的夢想成真!

  師范學校為我鋪就了書寫人生的舞臺,工作后我用努力工作來回報學校的厚愛。我認真研究書法(三筆字)教學,在教學實踐中積累了很多經驗。2000年5月,我帶出的第一批書法特長生在滄洲市展覽館舉辦了“呂鐵元師生書法篆刻展”,展示了學校書法教學的水平和實力,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為了繼續提高我的專業水平,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2000年9月我到中央美術學院王鏞工作室進修學習書法篆刻。正是這次對我最重要學習,讓我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創作意識,對我書法篆刻專業的提高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z師范學校學習和工作的九年時間,我從一名學生成長為一名青年書法教師,那個面積不大,但功能完備、環境優美的師范校園見證了我最美好的青春年華,承載了我太多的青春回憶。

  20**年,學校老校區置換給了開發商,雖然當時住在師范家屬院與老校園一路之隔,但從搬出后就再也沒有勇氣走進去--不忍心看著曾經那么熟悉的建筑和一草一木都被鏟為平地,心里真是有萬分的不舍和留戀。

  曾經的師范校園沒了,但老師和學生還在,師范精神還在。師范學校是我們歷屆畢業生永遠美好的回憶。

  執教師專(20**年-20**年)

  20**年7月從中央美術學院學習歸來,正逢z師專、z師范學校、z農機化學校、z教師進修學校四校合并。合并后,我在z師專美術系任教,教授書法和篆刻課程。由于四校合并,各種關系復雜,人心渙散,直接影響了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這也是z師專歷史上一個艱難的特殊時期。記得有一年美術系只招來十幾名學生,很多老師都感到學校的前途渺茫,更有很多優秀教師紛紛調離,另尋出路。當時學校的處境令人痛心,為了學校能夠重振旗鼓,學校領導和教師們煞費苦心。這一時期,我一面認真教學,一面努力鉆研專業,消化在中央美院所學知識。我的書法篆刻作品多次在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重要展覽中獲獎、入展,在個人藝術成就得到肯定的同時為學校爭得了榮譽。為了進一步提高專業水平,我于20**年到河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研究生班學習,20**年到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班學習,系統的專業學習讓我收獲很多。20**年獲得了河北省文藝振興獎(河北省文藝最高獎),20**年破格評為副教授。

  厚積而薄發,書法專業學習需要長期不斷地學習積累,z師專也在慢慢積累,等待重新上路!

  感恩師院(20**年-20**年)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20**年7月,以學校黨委書記陳西峰同志為首的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后積極為師專的發展謀求出路,并決定要以升本來改變師專的命運!

  升本是當時每個師專人共同的夢想,大家看到了學校發展的希望,于是在升本迎評的日子里,全校師生各盡其力,各司其職,加班加點、不遺余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在那段日子里,我感受到了全校師生空前的熱情。

  “親歷升本”成為我在z師院最難忘的事情。一晃學校順利升本馬上就九個年頭了,但現在回想起學校升本迎評的那段日子,我仍然心緒難平。在那段日子里,全校領導師生一起為了學校的前途和命運團結拼搏,共同見證了學校發展中這一重大的轉折。值得欣慰的是,我也有幸能盡自己的綿薄之力為學校順利升本做出自己的貢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學校多年來的培養之恩。當時為了確保升本成功,讓評估專家對我校的情況加深了解,20**年12月學校領導決定派出12路人馬,冒著大雪奔赴首都機場,帶著學校的介紹資料到全國各地拜訪評估專家。我接到任務,和時任教務處處長的范小振同志赴貴陽、成都和西安三地拜訪那里的專家們。20**年1月17日,教育部評估專家齊聚廣西南寧投票評選升本的院校,1月15日,我和學校辦公室趙振崗主任帶著學校升本評估的全部匯報材料送達到廣西省教育廳。兩天后,校領導陳西峰書記、劉樹楨校長和財務處韓云輝處長趕到南寧。我有幸跟隨校領導赴南寧近距離、第一時間感受到等待升本結果的緊張煎熬和1月21日升本成功的激動喜悅?,F在回想起那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仿佛剛剛發生在昨天。

  順利升本讓學校破繭成蝶實現了華麗的蛻變,為學校以后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也為每位教師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平臺。

  學校升本后,把“孜孜以求、團結奉獻、精益求精、敢于勝利”的升本精神升華為師院精神。大家通過共同努力實現了學校的跨越式發展,全校師生的精神面貌也為之改變:領導班子團結奮進,教師工作熱情高漲,學生學習積極主動!學校軟硬件設施不斷完善,新學校大門、藝術樓、洪昌美術館、齊越樓、體育館、新學生宿舍樓一棟棟拔地而起,為教職工蓋起的教學保障區家屬樓解除了老師們的后顧之憂。教學環境好了,老師們工資高了,干勁足了,教學質量自然提高,學生的考研率多年來一直居高不下,學校也好事連連,翻天覆地的變化讓大家感慨萬千。

  緊隨學校發展的步伐,我們每個人也在不斷進步。在z師院這七年,我有幸當上了美術學院副院長,參加了河北省青聯,當選了河北省政協委員,20**年評為教授,在專業上也取得了很多成績,這要感謝學校對我的信任和培養。

  整整25個春秋,我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在z師院度過,在我的心里,師院是家,是根!我從未曾想過要離開他。所以,當天津美術學院的調動機會擺在我面前時,我沒有一絲欣喜,反而心里是猶豫和不舍。但校領導的一席話讓我放下了顧慮,校領導們表示,從情感上不愿意放我走,但是能調到天津美術學院這樣的全國著名院校,也是z師院的驕傲。z師范學院永遠會尊重和支持每個人的個人發展!學校的態度讓我吃了顆定心丸,也讓我異常感動。學校的開明大度再一次成就了我,這種恩情怎能忘懷!

  調走后,雖然現在我的身份變為了z師院的客座教授,但我對師院的感情卻沒有一絲改變。我深知,沒有師院的培養也沒有我的今天,我會永遠一如既往地、像在師院工作時那樣不遺余力地為母校服務,盡己所能地回報母校。

  感恩師院,永遠!

篇2:師范學院建校60周年感言:說吧,記憶

  師范學院建校60周年感言:說吧,記憶

  不止一次,在我的某些講座中,以及開學的第一課,我都以“文學能給我們帶來什么”為題,談論文學給予我和我們的,我愿意由它來開始。文學能帶給我們的實在是太多太豐厚了,我愿意我的朋友們能夠了解它、理解它和珍視它。20**年,我應邀去z師范學院,用的依然是這個題目,“文學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在我的母校,在講座的過程中我突然想換一個題目,那就是當年的z師范學校給我帶來了什么,我收獲了什么。幾次,我都有脫離開原有標題來談我的z師范學校生活和我在那里的得到、學到的沖動,我想告訴我的師弟師妹們,我在你們的這個年齡......在我的母校,按住這樣的沖動可是頗費了些力氣。

  現在,開始說吧。

  不過我承認,“記憶從來都是混亂的、繁雜的、多重的,它們相互糾纏,時有粘接時有斷開,有時沉在水底有時又浮出水面。即使浮出水面,它們也和另外的一些事、物相混雜--現實的、過去的、虛構的、想象的、誤解的、不經意修改過的或者故意修改過的,表面的、不融于水的、比水要輕的,有吸附性的、染有顏色的......真的是剪不斷,理還亂(引自拙作《鏡子里的父親》)”--所以需要一個支點,或者一系列的支點才行。我決定,把我的記憶分成若干的小項,來說。當然有些丑事、錯事、壞事或多或少還有隱瞞,那些內容,留給我的同學們來書寫,“我和李浩不得不說的故事”。我可真不愿意他們寫出來。

  一,在z師范學校的日子里,我最大的收益還不是知識上的,而是敞開,帶有“振聾發聵”感的敞開,在那里,我意識到外面的外面是多么地闊大豐富,我原來所帶過來的觀點觀念和習見又是多么地狹隘、錯謬和無知......在來到z師范學校之前,我學國畫,學繁體字,讀古詩,“封建思想很重”的父親都稱我為“滿清遺少”,足見我是......在那里,我遇到了師姐陳紅霞,綠地文學社。必須承認這一“相遇”的最初并不那么愉快,因為陳紅霞的現代詩,北島、楊煉、歐陽江河我都看不懂也看不出好來,有時我還會因為觀念的碰撞而讓我憤怒。感恩我的這位師姐,她的耐心講解讓我終于窺見了現代詩的好,進而喜歡,著迷,進而追溯它的源頭。那也是一個敞開和不斷敞開的年代,新思想、新思潮不斷地出現不斷地沖擊著我們,舊有的那些堅固其實很容易被擊碎,我和我們甚至都有充當“時代的弄潮兒”的沖動和野心?,F在,我依然喜歡中國古典詩詞,依然畫著國畫,寫著毛筆字,但我“不問東西”,對各種的文化文明都盡量有所吸納,希望讓它裨益到我?!袄斫馑?、理解別樣的文化和別樣的觀點”已成為我的自覺。當時,我是美術班,學習繪畫,同班同宿舍有個同學叫乜冠華,他天天捧著一本尼采來讀,然后用“尼采”攻擊我們,我反擊他--反擊他就需要一個支撐,我記得當時我找到的“資源”是康德與費爾巴哈。說實話現在想起來我們并不懂得尼采也不懂得康德,我們斷章取義,指鹿為馬,信口雌黃,但那種思維訓練卻是讓我一生受益。我也想和我的學生、我的師弟師妹們說一句,在這個年齡,在上大學期間,最好我們讀一些我們讀不懂的、艱難的艱澀的書,最好。它未必馬上變得你的智慧,未必馬上給你帶來增長,但它潛在的益處卻永遠也用不完。

  二,在那段時間里,我開始學習懷疑,學習爭辯,學習反思--如果不是z師范學校和那樣的時代環境,我也許不會是現在的自己。那時候,我們詠頌著北島的“我不相信天是藍的,我不相信雷的回聲,我不相信夢是假的,我不相信死無報應”,詠頌著“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現在看來這首詩有些口號化,有些凌空蹈虛的感覺,但當時,對我那樣的年齡來說,它在我內心里激起著巨大的回響?,F在,我依然保持著這樣的習慣:如果給我一個道理,一個公式,一種理念,我會先確信它,體味它,然后再努力尋找它的反證。如果它有一兩個反證,則它是片面深刻,是局部真理;如果它有三個反證或者更多,則它是局限的,適用性并不特別強的;如果它有十個或更多的反證,則它是偽道理、偽真理,更值得懷疑。

  和乜冠華爭辯,和劉樹允爭辯,和于煥強爭辯,和王永剛爭辯,和陳紅霞爭辯,我們也和老師們爭辯,和那些被我們請來的作家們、專家們爭辯,甚至故意“刁難”他們,讓他們不敢輕視--現在想來,我們的“刁難”有強烈的故意成份,也許問題很弱很片面,但我依然“尊重”那樣的方式?,F在我是教師,我時常會鼓勵學生“刁難”我,反駁我,因為你試圖刁難和反駁的時候一定會開動腦筋,一定會動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讓它活躍起來--我看重的是這一點。在那個改革和開放的年代,在那個全民都看重知識、思考中國往何處去、世界往何處去的年代,我們的爭論一直受到鼓勵,老師們和專家們也盡是如此,他們的鼓勵甚至讓我有些“膨脹”。

  我們尊重一切的好,無論是誰擁有這樣的好;我們也指責一切的不好,哪怕這所謂的不好只是我們的偏見,哪怕這種不好出在我們喜愛和敬重的人身上。記得有一次,我們在談論某位我們喜歡的作家的一篇新作品,興高采烈、興致勃勃,但幾個人認為他有個詞用得不好,太俗,別人也用過,他不應該--于是我們寫了一封信給《人民文學》,說出我們的贊賞和不滿。至于作家能不能收到這封信,我們并不在意。

  三,那時,z師范學校有一個非常良好的大環境,那就是大家都在“拼命”地讀書,都在“拼命”地讓自己增長知識,作為一個美術生我的閱讀或多或少有“被裹脅”的成分,現在我異常異常地感激那個“裹脅”,真心感激。沒有誰肯落在別人的后面,沒有誰不希望更新自己的知識以追得上時代甚至超越這個時代。多年之后,我的老師馮晏寧在一個酒局上談及,他的手上還有諸多朋友寫給他的信,信的開頭往往是:某某你好,最近好吧?你現在在讀什么書?我正在讀的是某某某、某某某。我認為,中國的形勢是這樣的,世界的形勢是這樣的......

  那時候我們也是,我和我的朋友們通信,和在書籍上印有地址的寫作者通信,其中談論的主要內容也是如此。是的,那時我并不具備怎樣的哲學知識和社會學知識,無論是歷史、文化都了解甚少,但不妨礙我愿意和朋友們這樣談論,在談論的過程中我暗暗補充,吸納,努力讓自己“像我以為的那個自己”。在那時,我用一種特別篤定的方式判斷,它當然有先于理解之前的錯謬和愚蠢,不過我不會把它當做臟水潑掉。我珍視這種訓練,這種思考,雖然它從粗陋甚至愚蠢開始--沒有一個初生的嬰兒會貌美如花,如果我們羞愧于談論我們所不熟知的,怯懦于談論高于我們目前的事物,那我們則永遠會,留有缺憾。

  愿意回憶那段時光和那個年代,還有一點兒是我特別特別愿意提及的,就是無論在什么樣的場合,無論在一個什么樣的環境中,只要有個人提到一本你所不熟悉的書,沒讀過的書,它會立刻讓你感覺羞愧。你會暗暗地記下書名,當天晚上--如果可能的話,因為當時圖書還是“稀缺資源”,未必當天晚上找得到--就想辦法找來讀,盡快地讀,以便下次聚會和聊天的時候能參與到對話之中。不只是我一個人有這樣的感受,是每個人,幾乎每個人。而且不止是我們學生,老師們也如此。你能明顯感覺大家都在拼命地讀書,拼命地思考,誰也不肯讓光陰虛度--在那樣的環境中,誰好意思每次都落在后面?何況我還是一個虛榮心很強的人。上學期間,不是我讀書最多的時期,但卻是讓我愛上讀書、愛上知識和智慧的開始,我對它有著特別的懷念。

篇3:師范學院建校60周年感言:東方日出 師院飄香

  師范學院建校60周年感言:東方日出 師院飄香

  日出是世界上最美的景色,我曾經登上泰山觀日出,早晨4點多,披上棉大衣,來到觀日峰,待觀美妙的奇景。太陽升起,光芒四射,照耀天地。偉大的祖國猶如太陽照亮全球。z師院也可比初升的太陽蒸蒸日上。我愛祖國,愛祖國的山山水水,東游寶島臺灣,想到“天涯共此時”;西到遙遠的邊塞,體驗 “一帶一路情”;南至天涯海角,遠望“長風幾萬里”;北鄰邊界國門,環視“天地之悠悠”。我愛祖國,江山如此多嬌,我愛師院,師院是美麗祖國的一員,是我多年工作的地方。我每到一地,都愿意考察當地的學校。我曾走訪過一些高校,我認為,師院立于祖國高校之林,可謂佼佼者。

  莊子曾說:“天地之大美而不言”,意思是說天地有偉大的美而無法用語言表達。同樣,我想描寫美麗的師院也難以用語言表達詳盡。我想用住房的變化,這一小小的角度說明師院的發展。記錄下的不過是師院湖中的一滴水,校園樹上的一片葉而已。

  1976年學校重新建設,位于z市原南環路旁。當時房屋不多,樓也不高,院內建了幾排小平房,作為教師宿舍。那時學校規定,照顧女教師住在校內,我只好到市郊佟家花園租住民房,與房東同住三間平房,一家一間里屋,中間外屋共用。一家各有一個鍋臺,我和老伴三個孩子五口人睡覺時擠在一個不大的炕上。1984年,學校建了兩棟講師樓,我搬進了70多平米的新樓。屈指算來,我自1947年解放前參加工作,等了近40年才有了自己的住房。之后不久,學校不斷改善住房條件,我又搬了兩次家,一次搬進90平米新樓,又一次住進120平米的樓房,可謂步步高升。由住房的不斷變化,可見師院的不斷發展。

  20**年學校建了新校區,擴大了規模。20**年,學校由??粕秊楸究圃盒?,這時我已經離休多年,聽到這一消息,歡欣鼓舞,師院,在渤海之濱,在z1.3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已成為最高學府。

  近來,師院又為教工建起了樓房,樓越建越好。我的外甥女也在師院任教,她才工作幾年,也住進了新樓。我工作了近40年才有了屬于自己的住房,外甥女工作幾年就有了新房子,比我住新房時間縮短了幾十年,可見祖國發展變化之大,也可見師院隨著祖國發展的腳步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如今師院,宿舍亭館,星羅棋布,山石湖水,相互輝映,樹木蒼翠,花草爭妍?,F有在校生已有一萬三千余人,每年大批畢業生走出校園,奔赴祖國各地......

  行文至此,意猶未盡。斗轉星移,撫今思昔,我已老矣,年近九旬,但愿在有生之年,看到師院更美好的明天!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