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臨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1561

  臨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1、臨床用血應嚴格執行《醫療機構用血管理辦法》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有關規定,提倡科學、合理用血,杜絕浪費、濫用血液,確保臨床用血的質量和安全。

  2、醫院輸血科在輸血管理委員會的領導下,負責臨床用血的規范管理和技術指導、臨床用血的計劃申報、儲存血液、對本單位臨床用血制度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并參與臨床有關疾病的診斷、治療與科研。

  3、臨床用血前,應當向患者或其家屬告之輸血目的、可能發生的輸血反應和經血液途徑感染疾病的可能性,根據輸血技術規范進行相關項目的檢驗,由醫患雙方共同簽署用血志愿書或輸血治療同意書并存入病歷。無家屬簽字的無自主意識患者的緊急輸血,經醫務科或者總值班同意、備案,并記入病歷。

  4、臨床用血適應癥根據《輸血技術規范》執行。一次用血、備血量超過 2000毫升時要履行報批手續,需經輸血科(血庫)醫師會診,由科室主任簽名后報醫務科批準。急診、搶救用血經主管醫師以上同意后可隨時向輸血科申請、但事后應當按照以上要求補辦手續。

  5、術前自身儲血由輸血科負責采血和儲血,經治醫師負責輸血過程的醫療監護。親友互助獻血應在輸血科填寫登記表,到血站進行無償獻血。嚴禁自采供血或者自行通過其他途徑取得血源。

  6、臨床用血應嚴格執行查對制度。輸血時發現不良反應,立即根據輸血技術規范進行處理并填寫《輸血不良反應回報單》。

  7、臨床輸血完畢后,應將輸血記錄單(交叉配血報告單) 貼在病歷中,并將血袋送回輸血科保存和處理。

  8、成分輸血具有療效好、副作用小、節約血液資源以及便于保存和運輸等優點,應積極推廣,成分輸血率應高于 90%。

輸血質量管理持續改進(PDCA)

  一、策劃

  1.實施背景20**年8月1日起正式實施《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為提高我院醫務人員對臨床用血安全管理知識的認識,培養科學合理用血的理念,醫務科對既往臨床用血管理及實施中存在問題進行了梳理,發現存在的困難與不足。

  2.臨床用血中存在的問題

 ?、泡斞|量管理中各部門職責范圍不夠明確,輸血風險控制不到位。臨床用血管理委員會不能真正履行其職責,沒有很好地行使監督管理職能。由于缺乏強有力的監管機制,臨床輸血工作不夠規范,對臨床科室的輸血管理督導不到位。實際工作中,少部分臨床醫生對輸血風險認識不足,沒有嚴格把握輸血指征和正確選擇血液成分,出現了輸“保險血”、“營養血”和“人情血”等不恰當的輸血現象; ⑵輸血管理人員的素質不高。臨床輸血質量管理人員中合格的高層次技術人才相對短缺。醫院未設立專職管理人員,管理人員素質偏低,管理職責往往難以落實,臨床輸血技術指導和技術實施以及科學、合理用血措施的執行等均難以較好開展。

 ?、窍嚓P硬件設施不足,業務用房面積不足,達不到《四

  川省輸血科(血庫)基本標準》。儀器設備配置有所欠缺,未獨立設置輸血科,輸血科建設和發展緩慢,與衛生部要求難相適應。

 ?、扰R床用血管理不嚴,操作不規范。表現為醫師用血權限把握不嚴,臨床用血不規范,成分輸血存在誤區,臨床用血計劃不落實,臨床醫生輸血適應癥把握不嚴,人情輸血、安慰輸血時有發生。輸血前檢查不規范,輸血記錄單記載不全,無輸血管理信息系統等。

 ?、膳R床科室對用血情況未進行考評分析,臨床醫師對輸血知識更新較慢,對合理用血、輸血嚴重危害知識掌握較少。

  3.確定方針和目標并制定計劃調整臨床用血質量管理二級組織:醫院成立由分管院長、醫務科長、血庫主任、臨床各科科主任及相關臨床科室主任或專家組成的臨床用血管理委員會;輸血科成立輸血質量管理小組。制定各級組織的計劃目標、工作職責和活動細則 。制定并實施輸血質量管理與持續改進方案。

  (1)落實《獻血法》、《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等有關法律和規范。

  (2)輸血科為臨床提供24小時配血、供血服務,滿足臨床需要,不得非法自采、自供血。

  (3)嚴格掌握輸血適應癥,根據患者病情和血液中心血液制品種類提出合理用血方案,開展對臨床醫師輸血知識的。

篇2:醫療核心制度:臨床用血審核制度

  醫療核心制度:臨床用血審核制度

  1、醫院輸血管理委員會要切實發揮監督管理職能,認真組織落實臨床用血管理工作的各項要求,抓好培訓,嚴格考核,制定本院臨床用血審批制度,保證臨床用血處方由獲得臨床用血處方權的醫生開具。

  2、輸血科是臨床用血處方監督管理的重要部門,負有首要的監督職能,對不符合要求的臨床用血處方,要即時向醫務科報告,并拒絕配血和發放血液(緊急用血除外)。

  3、對失血量600ml以下的病人,原則上不予輸血。急救輸血量大于600ml的申請,須有主治醫師簽字批準;急救輸血量1000ml以上的申請,必須經科主任簽字批準(非正常上班時間內,由當班主治醫師簽字)。

  4、對臨床用血實行處方權管理,臨床用血處方包括用血申請單、醫囑單、用血單等醫療文書。

  5、臨床用血處方必須由獲得臨床用血處方權的醫師開具。具有臨床執業醫師資格,獲得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注冊地點在本院,經過臨床用血的培訓,并考核合格,經本院輸血管理委員會審核同意賦予臨床用血處方權,并報供血單位備案。

  6、獲得臨床用血處方權醫師可以開具2000毫升以下臨床用血處方。用血量超過2000毫升的,要經輸血科會診,由輸血科主任簽名后報醫務科批準。

  7、輸血前,患者本人或家屬必須簽定輸血同意書,輸血同意書與病歷同時存檔。

篇3:臨床用血管理制度

臨床科室用血管理條例

  一、 各臨床科室應當遵照合理、科學的原則,制定用血計劃,不得浪費和濫用血液。

  二、 凡患者血紅蛋白低于100g/l和血球壓伿低于30%的屬輸血適應癥?;颊咔樾枰斞委煏r,經治醫師應當由相關臨床科室主任核準簽字后報檢驗科(血庫)。臨床輸血一次用血,備血量超過2000毫升時,需經檢驗科主任簽字后報醫務科批準(急診用血除外)。

  三、 經主治醫師給患者實行輸血治療前,應當向患者或其家屬告知輸血目的可能發生的輸血反映和經血液途徑感染疾病的可能性,由原患雙方共同鑒署用血支援書或輸血治療同意書。

  四、 確定輸血后,醫護人員持輸血申請單和貼好標簽的試管,當面核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病歷號、急診/病室、床號、血型和珍斷,采集血樣。

  五、 由醫護人員或專管人員將受血者血樣與輸血申請單送交檢驗科(血庫),雙方進行 項核對。

  六、 臨床科室應有專人持配血單領取臨床用血。領血時要認真核查有關內容,不符合要求的應當拒絕領用。

  七、 輸血前由兩名醫護人員核對交叉配血報告單及血袋標簽各項內容,檢查血袋有無破損滲漏,血液顏色是否正常。

  八、 輸血時,由兩名醫護人員帶病歷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病案號、門急診/病室、床號、血型等,確認與配血報告相符,再次核對血液后,用符合標準的輸血器進行輸血。

  九、 取回的血應盡快輸用,不得自行貯血。輸用前將血袋內的成份輕輕混勻,避免劇烈震蕩。血液內不得加入其他藥物,好需稀釋只能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

  十、 輸血前后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沖洗輸血管道。連續輸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時,前一袋血輸盡后,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沖洗輸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繼續輸注。

  十一、 輸血過程中應先慢后快,再根據病情和年齡調整輸注速度,并嚴密觀察受血者有無輸血不良反應,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

  1、減慢或停止輸血,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維持靜脈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醫師和血液值班人員,及時檢查、治療和搶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記錄。

  十二、疑為溶血性或細菌污染性輸血反應,應立即停止輸血,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維護脈通路,及時報告上級醫師,在積極治療搶救的同時,做以下核對檢查:

  核對受血申請單、血型標簽、交叉配血試驗記錄;

  1、核對用血申請單、血液標簽、交叉配血試驗記錄。

  2、核對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與供血者血樣、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樣、血袋中血樣,重測ABO血型、RH(D) 血型,不規則抗體篩選及交叉配血試驗(包括鹽水相和非鹽水相試驗);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劑,分離血漿,觀察血漿顏色,測定血漿游離血紅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檢測血清膽紅素含量、血漿游離血紅蛋白含量、血漿結合珠蛋白測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并檢測相關抗體效價,如發現特殊抗體,應作進一步鑒定;

  5、如懷凝細菌污染性輸血反應,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細菌學檢驗;

  6、盡早檢測血常規,尿常規及尿血紅蛋白;

  7、必要時,溶血反應發生經5-7小時測血清膽紅素含量。

  十三、輸血完畢,醫護人員對有輸血反應的應逐填寫患者輸血反應回報單,并返還(血庫)保存。(血庫)每月統計上報醫務科。

  十四、輸血完畢后,醫護人員將輸血記錄單(交叉配血報告單)貼在病歷中,并將血袋送(血庫)至少保存一天。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