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檢驗科工作計劃例文

5582

  20**年檢驗科工作計劃例文

1、明年工作思路

  (1)按照**省創建基本現代化醫院的標準,對化驗科的各條內容進行分解對照,對沒有達標的項目盡快落實解決的措施。

  (2)20**年準備承擔**醫科大學化驗系的授課任務。

  (3)作好臨床藥理基地的藥物臨床試驗的化驗工作,做到程序化、規范化運作。

  (4)20**年爭取獲得**省臨床化學和血細胞學二個參比實驗室資格。

  (5)利用我院是**市臨床化驗中心所在地的影響作用,將周圍地區中小醫院和民營醫院的化驗標本吸引到我院化驗中心來檢測。增加我院的影響力,從而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工作量和業務收入:

  標本量:20**年完成**萬件,比20**年完成**萬件,增長*%;業務收入:20**年完成**萬元,比20**年完成**萬元,增長*%;血庫用血:20**年用血**萬毫升,比20**年完成**萬毫升,增長*%;其中成分輸血率達到100%,(三級甲等醫院規定標準為90%。

3、科研和論文:

  申報省廳級科研課題2~3項,做好在研的二個課題的研究。

  全科在醫學雜志發表論文10~15篇,其中在統計源和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篇以上。爭取舉辦**省繼續醫學教育學習班1次。

4、人才培養:

  引進本科生2名、碩士研究生1名,做好3名在職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工作。對我科現有的3名碩士生做好科研課題的申報立項和已立項課題的完成工作。

5、需引進的設備和開展新項目:

  在20**年爭取購進我科急需的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和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使之發揮最大的功能和效益。盡快完善化驗科局域網(LIS系統的條形碼功能的運行。其他要添置的設備力爭及時到位。

  開展新項目有:(1)**

  (2)**

  (3)**;

6、質量指標:

  (1)20**年化驗科繼續按時高質量完成衛生部和**省臨床化驗中心的臨床化學、血液學、免疫學、微生物室間質量控制。各實驗室的室內質控按時合格完成,失控必須有原因分析,并且認真記錄。

  (2)認真執行我院制定的對科室的質量考核指標和ISO質量體系的各項指標,將科室的化驗差錯率降到最低點。

  (3)血庫配發血登記完好率100%;成份輸血使用率達到100%;一人一針一管一墊一帶使用率100%;一次性注射器毀形率100%。

7、化驗中心工作:

  (1)落實**市衛生局安排的各項工作,20**年上半年**市臨床化驗中心對我市二級中醫院以及部分民營醫院進行《**省醫院化驗科建設與管理規范》的考核驗收工作,并對已檢查過的20家二級醫院進行抽樣復查。

  (2)繼續加強對全市二級以上醫院的化驗質量控制的指導、人才培訓、新化驗項目的推廣應用和化驗試劑的測評等工作。

  (3)舉辦**市化驗工作會議和化驗質控學習班1~2次。

  (4)常規開展全市二級以上醫院生化、血細胞、微生物化驗的室間質控。

  (5)每年定期向**市衛生局醫政處發布全市二級以上醫院化驗科的室間質控成績。

篇2:醫院檢驗科質控計劃

  檢驗科質控計劃

  本年度為了加強檢驗科的質量管理,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持續改進醫療質量和保障醫療安全作為檢驗科管理的核心內容,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安全、便捷和經濟的醫療服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要求。近年來,隨著我科先進醫療設備的應用和技術人員素質的提高,為了“管理年”檢驗科管理工作的進一步實施,本檢驗科將根據ISO15189質量管理體系的經驗,從體系文件的編寫、人員積極性的調動、人員素質的提高、檢驗全過程(檢驗前、中、后)的質量控制、室間質評及管理評審等方面,結合自身實際,求真務實,不斷探索,持續改進,在檢驗科中建立行之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

  一.嚴格執行標準操作規程

  各實驗室嚴格執行已編寫的質量手冊、程序文件和作業指導書。質量小組和各實驗室組長要定期督導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持續整改措施。

  二.管理層要高度重視

  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絕不是短時間就能完成的工作,有效的運作必須是全體人員的積極參與和通力合作。因此,科內質量監督員,生物安全小組和質量控制小組,充分調動全體人員的積極性。

  三.提高人員素質

  人員素質和能力是影響到實驗室檢驗質量的關鍵環節之一。加強人員培訓是有效的手段。各實驗室要根據發展的需要、工作的復雜性、轉崗等不同情況進行生物安全培訓和三基三嚴訓練,提升檢驗人員的技術水平。培訓形式靈活多變,可采取科內業務學習、科外培訓、請專家授課的形式。為保證培訓質量,建立完善的培訓-考核-授權制度,變“要我培訓”為“我要培訓”的主動局面。

  四.對檢驗全過程進行有效控制

  檢驗工作自檢驗申請單的開出、患者的準備、標本的采集和送檢、標本的接收、標本的檢測直至檢驗報告單送抵申請者(或患者)手中是一條相互關聯的多環節的工作鏈,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差錯,均直接影響到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因此,必須對其全程控制。為保證有效性,將檢驗全過程劃分為檢驗前、檢驗中、檢驗后三個獨立環節進行管理,使其獨立性得到強化、突出。

  1檢驗前的質量控制

  檢驗前過程指從申請單的開出至標本送到檢驗科的過程。研究表明,檢驗前階段所用時間占全部時間的57.3%。實際上許多關于檢驗結果不準確的抱怨和投訴與標本的質量有關,并不是檢測過程的原因。因此,對檢驗前過程的控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但由于檢驗前過程大多發生在檢驗科外,容易被忽視且不易控制,這造成了該階段成為三個過程中最薄弱的環節。檢驗科可利用全院的業務學習、邀請醫護人員參加科內學習、檢驗通訊、印制發放原始標本采集手冊等方式,對臨床醫護人員講解宣傳檢驗前過程的重要性和方法,使其了解不同檢測項目對標本采集的不同要求、注意事項及檢測結果的受影響因素等知識,嚴格按規定正確規范地采集標本或監督病人正確留取標本。此外,還應對標本運輸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避免送檢不及時、不規范影響檢驗質量。

  檢驗中的質量控制。

  檢驗中指標本在實驗室檢測的過程,包括標本的接收過程。

  (1)重視標本的接收。

  檢驗科要建立專門的標本接收和拒收登記,由檢驗人員對臨床送檢標本進行核查簽收。核查內容應包括:申請單填寫是否正確齊全、申請單與標本的唯一性標識是否一致、標本質量是否滿足申請項目需要、標本是否及時送檢等方面。對不合格標本拒收,并向送檢者說明拒收原因,必要時可直接與臨床醫護人員聯系,要求重送標本。對接收和拒收標本均應記錄并保存。

  (2)把好儀器、試劑關。

  合格的設備和試劑是保證檢驗質量的前提。檢驗科將對試劑供應商的選擇、評價和管理、試劑采購及出入庫、保存條件、試劑的使用記錄等方面進行嚴格的控制,杜絕不合格試劑進入檢驗科,杜絕不合格試劑和過期試劑應用于檢測。在檢測儀器方面,也應制定標準化設備管理文件,建立儀器設備檔案,專人保管,對儀器設備考察、購買、使用、校準、保養、維護等方面進行規范化的管理,并確保儀器設備的運行條件與使用手冊要求一致,例如電壓、電流、濕度、溫度等。

  (3)嚴格實驗室標準化操作規程。

  我科將參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和儀器、試劑盒操作說明書,對所有的儀器設備和檢測項目編寫標準化操作規程。其內容應包括:檢測原理、性能參數、原始樣品要求、溶器和添加劑、校準程序、檢驗程序、質控程序、干擾和交叉反應、生物參考區間、樣品可報告區間、警告危急值、實驗室解釋(臨床意義)、變異的潛在來源、參考文獻等方面。嚴格執行標準化操作規程,使操作過程標準化、程序化,減少操作誤差。

  (4)做好室內質控。

  通過室內質控可發現儀器、試劑誤差波動規律并采取及時的糾正措施,從而保證檢驗結果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檢驗科將建立室內質控的標準化文件(SOP),開展除大便常規外的所有項目室內質控、建立質控原紿記錄,質控圖,每月有質控小結,使用12s、13s、22s、41s、10*等規則對失控進行判定,并建立失控分析記錄。

  檢驗后的質量控制。

  檢驗后過程指檢驗結果的審核、發出、臨床應用、標本保存的過程。

  (1)檢驗結果的審核。

  建立雙審核制度,先由操作者作為報告人進行初審,然后由經授權的負責人進行復審。如發現漏檢、錯檢、書寫不規范、病人資料不符合等情況,及時查對或與報告人聯系,及時糾正。對有疑問或較異常的結果可經復查后才發出

  (2)檢驗結果的發放

  檢驗結果的發放必須及時、保密。經消毒后統一發放檢驗單。

  (3)已檢標本的保存。

  檢驗科應對有保存意義的已檢標本進行保存,并制定標準化文件對保存方法、保存條件、保存時間作出明確的規定,確保在保存期內可追溯到原始標本。做好這一環節,既有利于檢驗結果的復查,也有利于檢驗人員的自我保護。我科將所有血液標本的保存時間暫定為7天。

  五.積極參加室間質評工作

  室間質評成績是檢驗科質量水平高低、室內質控好壞和檢驗結果可靠與否的具體反映。通過室間質評結果,能發現實驗室自身不易發現的不準確因素,了解實際工作中的系統誤差,有針對性進行糾正,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我科今年將參加四川省臨檢中心所組織的兩次室間質評,包括生化、免疫、血常規、輸血、微生物、尿常規和細胞形態,要保證質評成績全部合格,并力爭優秀。并對失控項目要進行分析和處理。

  20**年1月20日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