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大學生就業實習協議書
甲方:(實習單位)
乙方:(大學院系或實習畢業生)
畢業學校______
學歷______
專業______
畢業時間______
生源地______
為明確實習大學生與實習單位的權利與義務,根據國家法律、法規以及有關規定,甲乙雙方按照自愿、平等的原則,協商一致,簽訂如下協議:
一、實習期限
(一)經甲方同意,乙方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到甲方實習,甲方按本單位規章制度,合理安排乙方的實習崗位和實習內容。
二、實習崗位
(二)甲方根據乙方的實際情況和工作需要,安排乙方到______崗位,從事______工作。
三、實習內容
(三)甲方負責為乙方制定實習方案,明確實習內容要求,指定實習指導老師;
(四)甲方負責對乙方進行日常管理,并負責組織開展大學生實習的各項活動。
(五)實習結束,甲方對乙方的實習情況進行考核鑒定,并為乙方出具《大學生就業實習證明》,作為參加實習的經歷憑證。
四、實習期間的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
(六)甲方需為乙方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安全衛生的工作環境,保證其在人身安全不受危害的環境條件下工作。
(七)甲方根據實習崗位實際情況,按國家規定向乙方提供必需的勞動防護用品。
(八)甲方為乙方提供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五、實習補貼
(九)按照有關政策規定,結合甲方實際情況,確定乙方的實習補貼,實習補貼為______元/月。
六、實習期間乙方應遵守以下規定:
(十)乙方應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遵守甲方的實習規章及其它各項規章制度。如違反國家法規和甲方的規章制度,甲方可以根據情節輕重給予必要的處分或終止實習。
(十一)因乙方原因造成實習基地財物損失的,按甲方規定處理。
(十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甲方規定,乙方應為甲方保守商業秘密和技術秘密,若有泄漏,按國家有關法規和甲方規定處理。
七、民事糾紛
(十三)實習期間甲、乙雙方若發生民事糾紛,應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理。
八、協議解除
(十四)乙方在本協議履行期間可以在說明原因的情況下向甲方提出終止實習合同,但必須提前7天通知甲方,并做好工作交接,否則應承擔相關責任。實習期間,甲方如發現乙方不符合實習要求規定等情況的,可以向乙方提出終止實習,解除本協議。
未盡事宜由雙方協商解決。
九、法律效力:
(十五)本協議正本一式三份,雙方各執一份,另一份交政府人力資源部門備案,經甲乙雙方簽字后生效。
簽約雙方已明確上述條款并接受其約定,現自愿簽字確認:
甲方(蓋章):
乙方:
甲方代表:
乙方代表:
聯系電話:
聯系電話:*年*月*日*年*月*日
篇2:中國的再就業問題實習報告
中國的再就業問題實習報告
今年暑假,我對再就業問題進行了調查。由于這幾年的經濟不是很好,導致了一部分企業職工的下崗,然而如何解決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問題就成了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很大的障礙。
近年來,面對日趨嚴重的國有企業職工下崗現象,政府和社會各界給予了極大的關注與支持,下崗職工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但國企下崗職工再就業仍然困難重重,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在近日的統計數據就顯示,全國一季度下崗職工再就業率下降,下崗職工再就業遭遇“淡季”。在傳統體制條件下,國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基本目標就是完成政府的指令性計劃。在此情況下,受利潤最大化法則與嚴格成本約束機制的雙重驅動,消除內部隱性失業、裁減冗員就成為國有企業走向市場的必然選擇。與此同時,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機制與知識經濟的迅速興起,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數量與態勢,作為傳統就業主導的國有企業,不僅不能吸納社會剩余勞動力,反而向社會釋放大量的閑置勞動力。
更為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農村gg開放的深入,數以萬計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開始離開土地,加入城鎮勞動就業隊伍,成為國有企業職工就業強有力的競爭者。因此,近年來盡管非國有經濟發展較快,拓寬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的渠道與空間,但在與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競爭過程中,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在年齡、心理承受力、未來期望值等方面均存在諸多不適應之處,從而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空間。
而且在傳統體制條件下,勞動用工的終身制、所有制的差異性等體制缺陷賦予了國有企業職工特有的“身份特權”,由此形成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擇業過程中的“體制心理偏好”,總是期望把自己的擇業活動與國有企業永遠聯系在一起。這一制度慣性及其由此引發的心理素質缺陷,嚴重阻礙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再就業步伐。伴隨著勞動用工制度的改革與合同制度的日趨完善,傳統體制條件下國有企業職工的思維方式與行為受到了全方位的沖擊;但由于缺乏社會制度體系與外部環境的有力支持,大多數國有企業職工的就業心理素質存在著明顯的不足。主要表現為:對勞動用工制度的市場化改革有較強的排斥心理,對日趨嚴重的失業現象缺少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未能及時轉換就業觀念,增強對失業的危機感與適應性,缺少割斷與國有企業聯系的心理準備,從而阻礙了國有企業職工正常的角色轉換過程。在廣大國有企業職工中存在著明顯的職業評價偏見與不合理的就業傾向。
要解決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問題就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領導要重視,開展耐心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完成再就業服務中心建設的可靠食品保證;
2.促進再就業政策進一步落實;
3.再就業培訓力度進一步加大。為加大再就業培訓力度,引進市場機制,調動縣全社會教育、培訓下崗職工、失業人員的積極性。
4.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難點有所突破。在擴大社會保險參統面方面,采取了四項措施:一是政策調整到位,宣傳到位;二是通過區縣把目標分解到各基層單位;三是抓住配套環節,加大執法力度;四是抓住關鍵環節,進行重點突破。在工作中,勞動部門一方面注意加快社會保險的社會化進程,解脫企業的負擔;另一方面結合當前多元化就業的新情況,研究制定個體經濟組織、非正規就業和存檔人員參加社會保險的暫行辦法,解決了這一群體參加社會保險的問題。
然而也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下崗職工再就業的外部經濟環境的不容樂觀,部分企業領導對建立再就業服務中心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對下崗職工進入再就業服務中心后重新就業信心不足,在這方面的開拓意識不夠,存在“等靠要”思想;部分下崗職工擇業、就業觀念和用人觀念仍存在誤區,一些下崗職工怕與企業斷絕關系,不愿離開處于困境的國有企業;一些用人單位歧視下崗職工,不愿招用下崗職工或故意提高招聘條件,壓低下崗職工報酬;用人單位用工不規范,下崗職工與新的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難的問題日益突出,勞動關系理不順,市場就業機制不好建立,但由于缺少處罰措施,解決的難
度很大;社會保險體系還不健全,一方面,目前只在企業建立了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制度和實行了大病醫療費用社會統籌、工傷、生育保險制度尚未實行;另一方面,社會保險尚未覆蓋所有城鎮勞動者。
總之,再就業問題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解決的,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而我們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以適應社會的發展,不讓自己被激烈的社會競爭所淘汰。而在這過程中就要靠我們自己去學習書本外的東西來增強我們的能力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