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供給側改革心得體會:科學認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打好改革深水區攻堅戰
20**年11月,xxx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出“供給側改革”——“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五句話清晰和精煉地表明了中央關于這個重大戰略方針的基本認識和內在邏輯:
一、適度擴總大需求。表明重視和強調供給側的同時,并不否定需求側的意義和作用,還要繼續做好需求側管理。有的觀點認為,過去一直強調發揮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和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屬于需求側管理,需求側管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對立的、矛盾的,因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要拋棄“三駕馬車”。其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是針對促進“三駕馬車”發揮作用的需求側管理,反而恰恰是要求供給方進行適應需求變化的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實現需求側與供給側的相互推動和有機統一。
二、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我國經濟新常態的現實出發,從問題導向出發,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供給側,提出必須在供給側發力,要解決供給側的“有效制度供給”的問題,即通過這樣的改革,以有效制度供給來進一步解放生產力。同時,提出結構性,因為從制度供給來看,首先涉及的就是制度結構、利益格局,“供給側”和“結構性”合在一起,落到“改革”上,三個要素組合成為理論聯系實際的創新提法,并隱含著習xxx反復強調的要“沖破利益固化的藩籬”,要在改革深水區攻堅克難。
三、著力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意味著除了改革,供給側的其中一個制度要素,還要把供給側的其他要素納進來成為一個完整體系。理論界常說的供給側五大要素,包括勞動力、土地和由其代表的自然資源、資本、技術創新,以及制度與管理。提高供給側整個體系的質量和效率,政策著眼點是從經濟運行的源頭入手,更加強調“治本”,對要素結構、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重新調整和優化,改革不合理的制度障礙,激發各經濟主體活力,促進要素資源合理配置,更突出長遠的轉型升級和活力激發??梢?,強調著力加強的改革和整個供給體系的調整優化將是個全局性和長期性的系統工程。
四、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卮鹆斯┙o側改革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問題。早在*任xxx期間,黨中央已經把***同志簡潔表述的“發展是硬道理”升華為“全面、協調、可持續科學發展”的***,而當前在***基礎上,把可持續性問題的解決直接與動力體系的轉型升級相聯系。這個動力體系一方面改變了我們對需求側“三駕馬車”的動力認知,特別是在經濟新常態下,“三駕馬車”在增長動力方面的局限性日益突顯,只有把“三駕馬車”的結構化邏輯進一步推至供給側,才能形成對整個動力體系的認識和把握;另一方面,讓我們清楚認識到,要解決可持續性問題,就必須把重點放在尋找新的動力源上,放在推進動力體系的轉型升級上。具體而言,是通過采取優化要素資源配置、鼓勵企業創新、促進淘汰落后產能、降低稅費負擔和深化國有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改革等方式,使要素在市場作用下優化配置、產業在充分競爭中增強活力、創新在體制變革中蓬勃發展,從而實現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
五、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表明供給側改革的目標是促進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整體躍升,實際上就是追求一種超常規發展,體現了黨中央的宏圖偉略。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憑借躍升、超常規發展。同時,這一種愿景并非憑空而來,而是借鑒了世界各國的發展規律——發展不會是齊頭并進,必然是你追我趕的;這一愿景也將引領大家攻堅克難、切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從以上五句話的深入解讀,我們不難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深了認識:首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既強調供給又關注需求。改革的內涵是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不斷讓新的需求催生新的供給,讓新的供給創造新的需求,在互相推動中實現經濟發展。兩者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關系,而是要相互配合、協調推進。其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央提出要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完成這五項任務,需要發揮政府彌補市場不足和支持市場功能的作用,但政府更好發揮作用的前提是要充分認識、適應和尊重市場規律,政府的行為需在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基礎上進行的,需與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向相一致。第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要著眼當前又要立足長遠。作為強調“治本”的改革,一方面抓緊實施“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力求盡快見效,盡快改善經濟運行質量、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更突出長遠的轉型升級和活力激發,如補短板就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續推進、統籌謀劃。
供給側改革是問題導向下引領新常態的動力體系再造,是全局性長期性的系統性改革,是在改革深水區的攻堅戰!習xxx強調,推進供給側改革,“不能因為包袱重而等待、困難多而不作為、有風險而躲避、有陣痛而不前”,讓我們堅定攻堅克難的信心,從供給側出發,推動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
篇2:凝心聚力抓質量改革創新求突破心得體會
凝心聚力抓質量改革創新求突破心得體會
武曉明局長在全市教學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的第一個要求就是:始終堅持把提高質量作為教學工作的生命線。他說:教學質量是學校的命脈,是教育品牌的核心,是贏得聲譽的關鍵。他說了三個方面的理由:一是提高教育質量已經成為國家意志。二是提高教育質量是市委、市政府的明確要求。三是提高教育質量是人民群眾的熱盼。第一個理由說明了國家對教育的重視,教育是立國之本。第二個理由說明了政府對教育的重視,教育是強市之本。第三個理由說明了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重視,教育是富民之本。
作為教師,我個人認為,教學質量是教師的命脈,是教師教育生涯的核心,是教師贏得聲譽的關鍵。提高教學質量永遠是我們教師的生命線。
我也有三個方面的理由:一是提高教學質量是盡責。這個“責”從大的方面講是為了國家的未來盡責,從小的方面講,是盡到一個為“師”的責?!皫熣?,傳道授業解惑也?!币虢鈱W生的“惑”,就必須先解自己的“惑”。而要解惑,就必須加強學習,加強研究,潛心鉆研。
二是提高教學質量是盡善。這個“善”是指“心地仁愛,品質淳厚”,也指“好的行為、品質”,因為,教師的頭上有許多美麗的光環:“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辛勤的園丁”、“燃燒的蠟燭”、“指路的明燈”……“善”更是指“擅長”,教師要擅長什么呢?那就教育教學技術、教育教學藝術。這個教育教學藝術從哪里來?從學習中來,從研究中來,從潛心鉆研中來。
三是提高教學質量是盡美。這里的“美”是指喜歡,教師只有從內心深處喜歡教學,你才會去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懊馈币仓浮安诺禄蚱焚|的好”?!豆茏印の逍小防镎f:“人與天調,然后天地之美生?!敝v的是“天人合一”,作為教師,我個人認為,如果我們能做到“教學與生活合一”那才是教師的美之致。那應該是教師的最高境界,而要達到這種境界,需要的是我們對教育事業執著的追求。雖然我們可能終身都不能達到這種境界,但是,我們應該把這作為我們一生的追求。
在畫生命句號的時候,我們會說:青春雖然流逝,容顏也已憔悴,但我們的靈魂已經升華,孩子們劈波遠航的帆,點綴了我們的身影;博擊長空的雄鷹,帶著教師的光環……
篇3:解放思想強化改革促發展:人力資源部學習胡X局長講話心得
解放思想強化改革促發展--人力資源部學習胡zz局長講話心得
20**年6月23日上午,公司在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四樓會議室召開了中層以上干部會議,胡局長在會上做了重要講話,我們聽了深受鼓舞,信心大增。胡局長在會上明確提出四點:1.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朝前看;2.強力改革,強化管理,堅持公平與正義;3.雷厲風行,令行禁止,真正形成好作風;4.突出發展,突出服務,大力樹立新形象。這幾點質樸無華,閃爍著馬克斯主義的真理之光,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工作之路,啟迪了我們的思想。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貫徹落實***的前提,是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根本要求,是推進改革的思想保證。在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上加強團結,長遠謀劃,促進人力資源工作思路上形成了共識,對工資收入分配、人才隊伍建設、勞動關系等方面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形成科學的思路和措施。在工作中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和遇到的新問題進行深層次的分析,不能僅僅看表面現象,要實事求是,了解情況不能僅憑感覺和自己認為對的想法去解決。遇到問題不能習慣于用老方法去理解,思想上不能懶惰,應該做到腳踏實地的用***的理論去研究處理。
在現階段加強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已迫在眉睫。企業要從強調重視對物的管理向對人的管理轉變,把人的管理從簡單的人事管理上升到現代真正的人力資源管理,認識到人力資源管理不僅是人力資源部門的事,而是各級管理人員的職責,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人力資源重視“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為本”就是以人為中心開展各項工作,把人看作是企業最具活力,最具能動性和創造性的資源。在新經濟時代,企業要認識到人力是能夠創造更多價值的資源而不是成本,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開發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有效管理人才的工作上,要挖掘人的潛能,使人力發揮更大的作用,創造更大的效益。
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雷厲風行,令行禁止,真正形成好作風。企業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首先要提高員工的工資、福利待遇。工資是員工的第一需要,員工到企業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獲得相應的報酬。另外,報酬的高低也是衡量員工價值的標準之一,較高的工資不僅能使員工物質需要得到滿足,同時也可滿足員工的心理需要,對員工有很大的激勵作用。在物質激勵的同時,要注重員工的精神激勵,要建立一種多維化的激勵體系,培養和增強員工的組織歸屬感。通過激勵機制來增強人的求勝欲和進取心,讓員工為企業不斷貢獻。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樹立形象。企業文化是全體員工認同的共同的價值觀,它具有較強的凝聚功能。企業文化建設是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其本質是一種以人為本、以文化為特征、以激發和調動員工積極性和創造性為目的的經營思想和模式。企業間的競爭歸根到底表現為人力資源的競爭,因此,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必須高度重視人力資源的管理,順應新時代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趨勢,利用自身的優勢,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斷的進行人力資源管理的完善和創新,只有如此,企業才能不斷提高效益,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中處于不敗之地。
人力資源管理在現代企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它已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的核心。如何為企業尋找合適的人才、留住人才、發展人才,為組織保持強勁的生命力和競爭力提供有力的支持,實現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方式的創新,成為現代企業人力資源部門面臨的重要課題。所謂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是指企業運用法律化、制度化和科學化等手段和方法,對企業的人力資源進行量和質的綜合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科學??傊?,我們要以胡局長的講話精神為指導,落實公司的戰略部署,譜寫人力資源新篇章,搶抓機遇,創新突破,積極進取,努力開創供水公司新形象,再創供水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