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駐點普遍直接聯系群眾工作總結
為深入貫徹落實*****屆四中全會精神,進一步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根據省、市委的統一部署,結合工作實際,龍湖區采取“一二三四五”工作模式,建立街道(鎮)領導干部駐點普遍直接聯系群眾制度,切實改進基層領導作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促進基層和諧穩定。
一、建立一個綜合協調領導小組。成立以區委書記為組長的街道(鎮)領導干部駐點普遍直接聯系群眾工作綜合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委組織部,由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兼任辦公室主任。綜合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具體負責駐點普遍聯系工作的日常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堅持每兩個月召開一次會議,綜合協調研究解決難題。同時,實行區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帶頭掛鉤聯系街道(鎮)制度,堅持工作重心下沉開展經常性調研指導,統籌資源和力量,加大支持力度,幫助解決問題,大力推動工作。
二、成立二個駐點工作團隊。一是每個村(社區)安排1個成員相對固定的駐點團隊,由街道(鎮)領導干部牽頭負責,成員包括區有關單位設在街道(鎮)的直屬機構和街道(鎮)機關、所屬局(站所)等部門負責同志或黨員干部,駐街道(鎮)的區和街道(鎮)兩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二是每個村(社區)自身組成一個輔助團隊,由“兩委“班子成員,駐村(社區)各類服務中心(站)、群團組織、社會組織等的負責同志,大學生村官、駐村(社區)法律顧問以及各類志愿者等組成,配合駐點團隊做好服務聯絡等各項工作。
三、強化三個工作責任。一是區委的督導推動責任。區委加強對全區街道(鎮)領導干部駐點普遍直接聯系群眾工作的領導,把駐點聯系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發揮管理職能和推動作用。二是街道(鎮)黨(工)委的主體責任。街道(鎮)黨(工)委書記是駐點聯系工作第一責任人,街道(鎮)領導干部是駐點普遍直接聯系群眾工作直接責任人,對所牽頭團隊的組織工作和工作效果負責。街道(鎮)黨(工)委把駐點普遍直接聯系工作作為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的中心工作來抓,堅持每月至少一次召開駐點普遍直接聯系群眾工作聯席會議,專題研究解決駐點聯系工作過程中群眾提出的必須解決的問題。三是村(社區)黨組織的承接責任。村(社區)“兩委“原則上每周召開一次會議,研究落實村(社區)職責范圍內能解決問題,配合做好事前收集情況,事中主動配合,事后跟蹤落實工作。
四、落實四個核心要求。一是聯系群眾最直接。街道(鎮)領導干部及團隊成員當面接待群眾,確保反映情況的群眾全部受到接待;團隊成員分片走訪群眾,確保每年每戶村(居)民、個體工商戶和每個駐村(社區)單位至少走訪1遍,
“零距離”了解心聲、聽取意見。二是聯系群眾全覆蓋。每個村(社區)及每戶群眾(包括外出務工人員和外來人員)、駐村(社區)各類單位都是聯系對象。三是聯系群眾常態化。做到固定聯系人員、固定聯系時間、固定聯系地點“三固定”,統一安排每周三作為全區街道(鎮)領導干部駐點普遍直接聯系群眾的駐點日,駐點日不安排重大會議;每個村(社區)在方便直接接待群眾的地方設有一個固定駐點工作室,作為駐點團隊接待群眾的固定場所。每次開展駐點聯系的時間和地點,都在村(社區)提前進行公告,讓群眾廣泛知情、積極參與。四是聯系群眾制度化。建立駐點普遍直接聯系群眾工作聯系團隊、運作流程、工作日志、臺賬管理、考核評價等機制,統一為每一個村(社區)制作駐點工作室標識牌、意見箱,統一為每個駐點團隊印制《駐點日志》和《管理臺賬本》(含駐點聯系工作接待群眾來訪運作流程),統一為每名駐點干部印發《駐點日記本》,保證聯系工作規范有序。
五、執行五項工作任務。一是宣傳政策法規。廣泛向群眾宣傳黨在各個時期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以及各級在推動改革發展過程中制定的各項惠民利民政策,把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變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二是掌握社情民意。通過定點面談、實地走訪、座談了解,對村情民情進行排查摸底,全面掌握村(社區)的基本情況,了解群眾生產生活狀況,了解群眾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和最迫切解決的實際問題。三是密切干群關系。通過進村入戶與群眾“面對面”交流交心,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進一步溝通思想,增進理解,建立和諧融洽的“親戚式”黨群干群關系。四是解決實際問題。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能夠現場解決的問題,要現場解決。對于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要耐心做好解釋工作,同時建立問題臺賬,明確承辦單位和責任人,協調督促街道(鎮)相關職能部門和村(社區)“兩委”加以解決。對于涉及群眾切身利益,需要上級統籌協調才能解決的問題,要及時向上反映情況,由上級協調督促相關職能部門解決。五是加強基層黨建。大力推動基層服務型黨組織規范化建設,實施“基層黨組織帶頭人素質提升工程”,全面推廣村(居)民事務代理工作制,推動一村(社區)建成一個公共服務站。建立領導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黨員帶頭開展志愿服務、機關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為群眾服務等各項制度,引導黨員干部為群眾提供便利、快捷、有效的服務。
篇2:標識制作工作聯系函
標識制作工作聯系函
發函時間:20**年1月12日
發函部門:物業管理部
簽發人:
接收部門:營運部
抄送部門:
發函內容:
由于z服務站“內有監控”、“慎防尾隨,隨手關門”標識牌、便民欄庫存不足,現向營運部申請制作“內有監控”、“慎防尾隨,隨手關門”標識牌、便民欄以及z新村1號樓門牌號標識及樓層指示牌,用于新接收的樓宇以及海濱新村1號樓,具體如下:
物品數量:
1.“內有監控”標識牌:15張;
2.“慎防尾隨,隨手關門”標識牌:15張
3.便民欄:15張(20元/張)
4.z新村1號樓門牌號標識及樓層指示牌:按照門牌號(21張)及樓層(7張)
實際數量
物品用途:
1.“內有監控”標識牌(粘貼在樓宇大門外)
2.“慎防尾隨,隨手關門”標識牌(粘貼在樓宇大門外)
3.便民欄(粘貼在樓宇大門外)
4.z新村1號樓門牌號標識及樓層指示牌(用于樓宇標識)
附:其他內容詳見《營運物料申請表》
zz20**年1月12日
接收部門意見:
篇3:溫泉旅游地產景觀設計兩者聯系
溫泉旅游地產與景觀設計兩者的聯系
在對旅游地產發展中運用得比較好的主題雕塑公園以及雕塑類旅游區進行分類,尋找其中的共性和差異,為旅游發展中雕塑景觀的應用提供借鑒——以石窟石刻為代表的遺產類雕塑;以雕塑對環境進行烘托,提升旅游地產景觀設計的吸引力;以雕塑形象地再現,重現歷史事件,形成吸引力;以雕塑作品為吸引物的藝術綜合體。
中國現代旅游地產建筑景觀設計經過不斷的實踐之后,特別是在設計觀念上,延續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整合、漸變、意境等人文文性的概念,并對這些概念進行現代意義下的轉換,可以理解為:
整合——即現代景觀設計上,空間形態的有機的連接方式;漸變——即設計對象-景與物之間的人文順序關系;意境——即現代景觀設計通過形態-媒介攜帶的內在精神性。
不同于其他旅游項目的時間限制性強的特點,溫泉旅游地產24小時可消費產品(日夜泡浴、餐飲、住宿、娛樂、商務),與一般旅游吸引物不同,淡旺季越來越不明顯(消費觀念、水上樂園等)。四季休閑,是溫泉旅游地產產業最為可持續發展的結構要素。由此,引發了四季休閑產業全新的集結與整合,形成了以溫泉旅游地產為中心新的產業模式與業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