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觀鳥活動引入中小學環境教育的思考
(廣東教育學院廖曉東)
觀鳥活動起源于西方國家,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由于它內容豐富,趣味性強,行為高雅,有益于身心健康,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種世界性的時尚娛樂休閑活動。近幾年來,我國的一些大城市及沿海發達地區民間觀鳥之風也漸入佳境。
觀鳥活動一般指人們利用望遠鏡等光學設備,在盡可能避免驚擾鳥類的情況下,對野生鳥類及其生存環境進行觀察和紀錄。觀鳥活動的內容包括觀察鳥類的形態、鳴叫等特征并據此辨別鳥的種類,觀察鳥類的取食,棲息、繁殖、遷徙等行為,了解鳥類與其生存環境的關系,一定區域內鳥類種群的動態變化等等。
筆者自20**年起至今,參與廣東教育學院與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WWF(HK))的《新世紀環境教育行動》合作項目,開展以觀察鳥類及其生存環境為主線的環境教育活動,旨在把觀鳥活動引入廣東教育領域。經過多次的摸索,普遍認為開展觀鳥活動有利于豐富中小學環境教育,如能通過理論探索和實踐,更會促進中小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觀鳥活動起步要求不高,各項條件基本成熟,通過社會各方的努力,完全可以在中小學得到逐步的推廣。
一、開展觀鳥活動的意義和必要性
在中小學開展觀鳥活動首先就得回答“有沒有必要帶學生進行戶外觀鳥活動?”這個根本問題。
中小學階段的環境教育,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關于自然界中生命及其生存環境的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關愛生命,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促進學生對環境保護負責的態度。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加涅在他的教學設計理論體系中,從學習的結果出發,把學習所得的知識與技能分成五種不同類型,主張對于不同的類型應該遵循合適的教學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結果。他把涉及到情感、觀念、態度方面的學習獨辟一類,指出“即便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更細致的語言說服,對于改變觀念和態度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為觀念和情感的變化,與榜樣的作用和人對事物的親身體驗密切相關。”
雖然傳統的小學自然課、中學生物課的教學及愛鳥周、環境日等環境教育活動所采用的講座、圖片展覽、影視作品欣賞等活動方式,在傳授生物及其生態環境相關知識方面是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傳統教學活動中,由于學生缺乏親身體驗,興趣難以持久,在情感培養、觀念和態度轉變等方面更是作用甚微了。
“身臨其境,觀察體驗”,是觀鳥活動與傳統課堂教學最大的區別。大自然是最容易被中小學生接受的審美對象。觀鳥活動遵循教育學的內在規律,強調讓學生到大自然中親身體驗,去發現、觀察、欣賞自然狀態下的鳥兒,感受自由生命所展現出的絢麗多姿以及鳥兒與環境之間的和諧統一,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觀鳥活動的整個過程中遵循與野生鳥類保持一定距離,最大限度地避免驚擾鳥類的原則,把觀賞鳥類的審美情趣建立在現代環境保護理念之上,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關愛生命、保護大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和態度。觀鳥活動內容豐富,涉及到許多綜合性科學知識,能以其獨特的魅力提高中小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促進多方面的能力發展,如生態學實驗研究,文學創作,繪畫,電腦多媒體制作,信息技術應用等。通過有組織的觀鳥活動還可以培養中小學生克服困難、團結合作、誠信競賽、自覺維護自然環境清潔等優良品質,使學生經受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在綜合素質上得到提升,起到了寓教于樂的思想品德教育作用。
綜上所述,觀鳥是一種科學探求與審美相統一的課外活動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彌補傳統環境教育方式在情感、觀念、態度培養和轉化方面的不足,為環境教育填補上一個重要的環節。
二、觀鳥活動師資的基本要求與培養
指導中小學生開展觀鳥活動,并不要求教師掌握高深的鳥類學知識,但由于觀鳥活動是一項實踐性較強的課外活動,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戶外活動組織能力和野外實踐能力,如了解本地觀鳥地點的分布和生態條件,熟練地使用望遠鏡,正確地辨別鳥種等等?,F有中小學師資普遍缺乏相應野外觀鳥技能的訓練,因此教師的起步培訓成為活動開展的關鍵。
深圳市福田區采用教育管理部門、中小學校、環保部門、大專院校、民間觀鳥團體多方合作的方式,很好地解決了這個難題。從20**年到20**年,由深圳福田教育局、廣東教育學院、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WWF(HK)、深圳福田區環保局在福田區聯合舉辦了《新世紀環境教育行動》專題講座和戶外觀鳥培訓。邀請骨干教師參加《新墾觀鳥及競賽》、《香港觀鳥大賽》等活動。
20**年《深圳觀鳥會》成立,把師資培訓工作做得更為細致,他們為中小學編印了《華南常見鳥類》圖譜折頁,組織專家和志愿者,深入到中小學指導,分期分批為各校師生作鳥類知識講座和野外觀鳥技術訓練。20**年10月17日,在深圳舉行的福田區中小學觀鳥比賽活動中,有多達26間學校組隊參加,各參賽隊的教師和學生表現出了很好的野外觀鳥基本技術素養。在20**年12月3日岳陽東洞庭舉行的全國觀鳥大賽上,由深圳福田區的教師和深圳觀鳥會聯合組成五個參賽隊,他們以大賽為媒,和來自全國的觀鳥愛好者們進行學習和交流。萬事開頭難,深圳福田區依靠社會合作進行環境教育師資培訓,在較短的時間內為把觀鳥活動引入中小學環境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他們的成功經驗是值得借鑒的。
三、可利用自然環境資源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以鳥類觀察為主線的環境教育活動,在可利用自然資源方面明顯占有優勢。鳥類適應能力強,數量大,種類多,分布廣泛,可以說是隨處可見。綠化條件較好的校園、居民小區、村莊、公園,田野、湖泊、海濱、濕地,各類自然風景區,自然保護區等都可作為開展觀鳥活動的自然資源。
鳥類的分布有很強的地域性。我國彊域遼闊,不同地域的地形地貌差異、氣候差異、植被類型差異等十分顯著,對鳥類區系的影響非常顯著。受動物進化發展歷史及現代生態條件的影響,我國動物區系分屬古北和東洋兩大界,再細分可劃成7大區,19個亞區,不同區域鳥類的組成有顯著差別。即使在同一地域,由于地形地貌、植被差異所形成的不同生境里,鳥類的組成也有明顯差異。在同一觀鳥地點,鳥類的組成還受到鳥類季節性遷徙和天氣因素的影響。鳥類天性活潑,游蕩性強,觀鳥點的鳥況在一天的不同時段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所有這些構成了觀鳥活動自然資源的特殊性和復雜性。
能否有效地利用本地自然環境開展活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組織者對本地自然環境中鳥類資源狀況的熟悉程度,包括適于開展活動的觀鳥點分布,如學校附近的公園、或交通方便的郊野、自然風景區和保護區,甚至某種鳥偏愛的某些特殊地點。觀鳥點的地形地貌、生境特點、鳥類群落在不同季節的組成,鳥的活動規律、觀鳥時機和交通條件等。
四、觀鳥活動信息的特殊性與獲取途徑
就中小學開展觀鳥活動來講,參考合適的鳥類資源信息資料,能使活動更順利地開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的信息資料在內容上針對性強,突出本地特點。在形式上要圖文并茂,形象生動,使師生們可以按圖索驥,方便開展活動。開展觀鳥活動與在實驗室人為控制實驗條件下做實驗不同,由于觀鳥活動所處自然環境的多樣性和鳥類組成的差異性,不要說全國使用統一教材,即使是在各省內統一教材也很難做到方便實用。因此獲得中小學生觀鳥指導的信息資料必須另辟蹊徑。
中國民間觀鳥活動開展雖然不到十個年頭,但是發展速度很快,觀鳥愛好者已經遍布全國,他們利用現代網絡互動合作,已經積累下了大量寶貴的觀鳥信息資源。國內最為著名的是世界自然基金中國網站的觀鳥論壇。該論壇()網站,建成于20**年底,注冊人數達2189人,現已積累了來自全國近千個地點,5393多份詳細的民間觀鳥報告。在觀鳥活動開展較好的北京、廣州、深圳、廈門、上海、武漢、杭州、蘇州、西安、天津等大城市,觀鳥者已經訪遍市區及市郊適于觀鳥的地點,在《全國業余觀鳥記錄中心》留下了各個觀鳥點的生態環境、鳥類組成、交通條件等詳細資料。
網上的鳥類圖譜資料更是相當豐富,在WWF中國網站()通過撿索可以查尋到中國全部1225種野生鳥類的繪圖及相關描述。中國鳥類學會《中國野鳥》鳥類圖庫網站()
收藏了977種鳥,近8957幅彩色照片。WWF中國鳥類圖庫()集浙江觀鳥會、廈門觀鳥會等網站的鳥類彩色照片,有774種,17462幅。另外。所有這些網站上的資料,只要用于推廣民間觀鳥活動而不涉及商業經營,都可以申請免費下載使用。通過這些網站,中小學教師們可以很方便地收集和編輯開展活動所需的資料。廣州、深圳、上海、武漢等地,利用網上資料分別制作了適于本地中小學教師與學生使用的觀鳥光盤資料和常見鳥類圖譜折頁,方便攜帶方便使用,實踐表明使用效果很好。
注:本文已于20**年2月在《廣東教育》雜志發表
篇2:學校環境教育工作計劃
學校環境教育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把環境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努力創建區級綠色學校。緊密依托區域內有效整合的各種環境教育力量和資源,充分發揮校內各方的工作積極性,全方位、多渠道的實施環境教育,培養學生的環保理念、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結合泰州市環境教育工作和學校工作,制訂本計劃。
二、工作目標
注重學校環境教育的實施與青少年實踐活動相整合,與課程教學相整合,推進學校環境生態專題教育。重視養成未成年人環境保護意識,同時弘揚敢于創新、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開展學校環境教育系列活動,爭創泰州市級綠色學校。
三、工作內容
1、開展 “做身邊節能事,低碳環?;顒印睘橹黝}的科技節活動。
策劃、組織適合本校學生實際的節能減排活動,通過開展科技節活動,促進每個師生帶動家庭有效降低碳排放,引領低碳價值觀。
2、積極參與各級各類環?;顒?。
結合學校特色和學生特點,有重點、有選擇的參加各級各類環?;顒?。如 “我環保我自豪”環保系列競賽等等。
3、以學科滲透為基礎,推進學校環境生態專題教育的有序進行。積極參加環境教育拓展型課程教材的教師培訓及學生《綠色志愿者》拓展課程的進行。
4、探索科技教育與課程相整合的途徑
在各類課程的教材中,尤其是化學、生物、英語和政治等學科,挖掘有關環境教育的因素,通過思想滲透、方法滲透、知識滲透和手段滲透等方式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
5、以創新實踐活動為載體,把環境教育與研究性學習相結合。
以創新實踐活動為載體,依托學校少年宮的技術支持,鼓勵學生進行環境科學實踐探索,注重對學生環境科學研究課題的培育。
6、利用社區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環境教育活動
充分利用學校少年宮的寶貴資源,結合小區、村部、企業及科普教育基地等社會資源,共同開展青少年環??破罩黝}活動,使學校環境教育向家庭和社區延伸。
篇3:學校環境教育工作總結
學校環境教育工作總結
為了進一步加強我校學生環境教育的工作力度,促進學校環境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調整和確定我校環境教育的目標,不斷改進和完善學校環境教育工作,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我校領導高度重視。
一、為加強對我校環境教育工作,學校成立了環境教育工作領導組。
二、多渠道開展活動,促進我校環境教育成效。
第一、學校政教處和教導處充分利用我校的黑板報、墻報等宣傳欄,采取多種形式向學生傳授環境教育等科普知識,讓每位學生都了解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第二、為了學生加深對環境教育的理解和加強他們的保護意識,每個學期開學初,我校政教處和教導處都召開有關任課教師進行為期一周的培訓,把環境教育納入教學計劃、少先隊主題當中,讓所任課的教師、班主任能具有針對性的在課堂或課外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促進學生的環保意識。
第三、每年我校充分利用世界環境日、地球日、臭氧日、生物多樣性日、環保法紀念日、愛鳥周等節日,以少先大隊或中隊為單位開展形式多樣的專題活動,并且每個學期請環境方面的專家到我校召開師生環境教育講座。
第四、繼續開展創“凈化校園”活動,學校政教處、團委采取有效措施,相繼成立了:文明督查組、衛生保潔組等,對學生的文明言行、衛生習慣進行檢查,并且執行值周制度,學校領導擔任值周領導,下設值周教師和值周生,每周進行文明先進班級和衛生先進班級評比,并在每周一升旗儀式上進行表彰,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的衛生、文明習慣的養成。
第五、加強“養成教育”的工作力度,每開學初,學校政教處都把學生的養成教育放在首位,要求各位班主任每天最少利用10分鐘時間教育學生的“文明言行、衛生習慣以及環保意識”的教育。并且要求各班主任要根據學校政教處的工作計劃擬定出本班本年度環境教育的工作計劃。政教處、團委對各班的工作每個月都有檢查、評比。
第六、加強環保宣傳力度,每逢節日,如世界環境日、地球日等,我校都有掛出宣傳標語,并配合商品街社區,開展愛護環境和清潔農村大行動宣傳教育活動,而且每個學期都要進行2-3次到社區中進行衛生大清掃,而且得到了社區市民的一致好評。
第七、積極開展各種征文比賽活動,如:“共愛母親河”、“我愛家鄉”、“珍愛生命”、“心系祖國 健康成長”等征文活動,每次都受到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
三、近兩年工作計劃
在局領導的正確指導下,我校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必須側重加強學生環境教育工作,使我校的環境教育更上一個臺階。
1、繼續加強以前環境教育的工作力度,鞏固所取得的成果。
2、強化學生日常行為常規的養成教育,在校園加強保潔意識,爭創“綠色學?!?。在社區做一名環保衛士。
3、加強學生對周圍生態道德行為規范的教育,積極參加社區開展的各項美化環境活動,讓學生能懂得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4、每年認真組織學生開展環境教育活動,并且充分利用世界環境日、地球日、臭氧日、生物多樣性日、環保法紀念日、愛鳥周等節日開展形式多樣的專題活動,讓學生人人參與,人人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