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黑龍江省編小學信息技術第三冊第9課

7832

  第九課

  設置字間距、行間距、文字豎排和加頁面邊框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知識點是設置字間距、行間距、文字豎排和加頁面邊框等內容。這里涉及到文字格式設置,段落格式設置、文字方向的設置,還有頁面的邊框設置等方面知識的實際應用。內容較多并顯得有些雜。但從知識結構上看,本節課的內容在設計上結構緊湊,層次分明,而且在實例的設計上也十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便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本課的重難點確定如下:

  重點:設置字間距和行間距。

  難點:設置頁面邊框。

  邊框的知識沒有按常規的編寫順序編寫,而是開始就講藝術邊框。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會了設置藝術邊框。那么其他的邊框設置,就都會迎刃而解了,文字邊框的設置也就不會有問題了。文字格式的設置固然重要,但邊框的設置也不能忽略。

  二、學生分析

  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有關字體、字號加粗等文字格式設置知識,對學習本節課來說,起到一定的鋪墊作用。從知識的連續性和學生的知識結構上看,這節課的內容正是學生急切渴望要學習的知識,所以很符合學生的知識結構系統的搭建。菜單操作學生已經不再陌生,而且四年級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已經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獨立學習,開展探究和合作性學習。這一點對學生學習本節課來說十分重要,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獨立探究和創新意識。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設置字間距、行間距,學會文字豎排、加頁面邊框。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探究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使學生樂于學習和探究,在學習知識中尋找樂趣,感受計算機的奧妙和掌握信息技術的重要。

  四、教學準備

  硬件資源準備:多媒體網絡教室,液晶投影儀,大屏幕。

  軟件資源準備:Windows98操作系統,Office97或2000辦公軟件。

  素材資源準備:自制多媒體教學課件。

  五、教學流程

  教學建議

  以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為主,教師的角色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指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由他們自己嘗試探索,來完成教學目標,不能包辦代替學生的學習活動。探究學習最好的工具就是教材和教師制作的多媒體自學課件,在課件方面教師要多下一些功夫,多搜集一些信息,保證課件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具有指導意義。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教師通過大屏幕向學生展示一個課前制作好的小動畫片,情節是一個小朋友在Word中輸入完文字后,遇到了問題,他想把字和字的間距拉大一些,行與行之間的距離也拉大一些,不知道怎么辦,想請同學們幫忙?以此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怎么來幫助他啊,先得學會如何設置字間距和行間距,才能幫助他,從而導入本課要學習的內容。

  當然,教師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導入方法。

  (二)確定問題

  明確任務

  教師向學生布置學習任務,把本課要學習的內容,以板書或課件等形式向學生展示。強調使用何種學習方式、利用什么途徑(如自學教材、自學課件等)有什么具體要求,學習成果如何評價。這部分內容清晰地寫到黑板上或用投影到大屏幕上,便于學生能夠有條理的進行學習。

  (三)自主學習

  探索研究

  首先讓學生在自己的機器上,啟動word輸入一段歌詞“讓我們蕩起雙漿,小船兒推開波浪。……”完成后設置字間距為10磅。怎么設置?學生自學的途徑不限,可以通過教材,也可以通過教師給提供的課件進行學習也可以同學之間商量解決。然后,學生進行探究性嘗試操作,不會可以請教同學,教師深入到學生的中間,進行點撥,不要全盤包辦。教師可請做的好的同學進行現場示范演示。要注意學生在操作過程出現的問題,并及時糾正。

  (還可以采用教師先演示一種設置,例如字間距的設置。然后讓學生自主探索其它幾種格式的設置的方法)

  接下來,再學習設置行間距的知識,首先教師請學生打開Word文檔,輸入古詩“憫農”。這里可以采用比賽的方法,看哪個同學完成的快,看哪個組完成的快,激勵學生的競爭心理,輸入完后給學生布置任務,把“憫農”這首詩的行間距設置為40磅。請學生繼續進行自學,學生根據教材的操作步驟邊自學,邊操作,一步步完成對行間距的學習。這里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可能在操作時,沒有選中整個文字部分,操作不成功。還有一點就更為重要,在行距的列表中應先選擇“最小值或固定值”,再到右側的“設置值”框中輸入40磅。有的同學在操作時可能不會注意該點,導致出錯。教師在巡查中,要加以留心及時糾正。最后請學生利用多媒體向全班進行間距的設置示范,同時對示范的學生進行鼓勵。

  文字豎排這部分相對前面所學的內容來說,比較簡單。學生通過自學教材完全可以獨立完成。還是請學生利用

  “憫農”的這首詩,根據操作步驟一步一步地嘗試操作。文字的方向最終的改變,由橫排變為豎排,會給學生帶來成就感。

  加頁面邊框的內容是本節課的難點,要調用“格式欄”上的邊框和底紋的命令,再選擇頁面邊框標簽,再選擇藝術型列表框右側的三角符號,選擇某一種樣式,這里面的樣式很多,也很美觀。教師在處理上可以繼續采用自學教材的方式,讓學生根據教材上的步驟,邊自學邊操作,教師及時點撥。

  (四)分工協作

  共同提高

  本環節的目的主要是要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是展示團隊作風最好的措施。教師首先布置任務,比如創作《唐詩短集》,《散文小集》等。小組成員合作共同來完成。要求利用所學的字間距、行間距、文字豎排和加頁面邊框等方面的知識來創作。每個同學掌握的唐詩可能不同,接下來進行組內分工,小組成員深入細致的討論和研究,落實每人的具體任務和目標。創作結束后,由組長通過網上鄰居,利用復制和粘貼,把大家的作品匯集到一起。再進行研究修改進一不完善。

  (五)匯報成果

  參與評價

  各小組由組長或代表匯報成果,展示作品。用大屏幕展示出來,請師生欣賞評價。

  一組展示時,其他的各組作為評委,進行打分。獲得分值高的組為優勝組,得分高的同學為本班的電腦之星。有條件的學??梢允褂貌噬蛴C將小組的作品打印出來,張貼班級或學校的宣傳板上,以作為對表現出色的小組的一種有價值的評價。使學生更加具有成就感,體驗感受成功的喜悅。

  六、評價建議

  1、可采用小組評價和教師點評結合的方法。用下面的表格評選星級少年或小紅花等形式。

  評價項目

  標準

  等級

  字間距

  很好、好、一般

  行間距

  很好、好、一般

  邊框

  很好、好、一般

  2、要注意學生的參與度,看各組的學生是否全都動起來,參與到小組的協作學習中。同時口頭表揚也是十分重要的。

篇2:某某中學信息技術教室使用規則

>  中學信息技術教室使用規則

  1.信息技術教師課前要理通電路,逐個開機進行使用檢查,以便做到學生上機即可開啟操作。

  2.課前信息技術教師要帶隊到微機室前,指導學生換穿拖鞋或套鞋套,并指導學生依次入室就座。信息技術教師要嚴格對學生進行守紀律聽指揮的教育,要求學生嚴格按老師的號令操作電腦,不能擅自隨意觸動機體,做到一切動作聽指揮,更不得用濕手觸摸機件,以防損壞機件或觸電事故發生。

  3.學生要聽從教師指揮,嚴禁使用個人光盤、軟盤,不準將機房內的光盤、軟盤帶出室外,嚴禁亂動教室內的機柜、交換機、教師機、服務器、穩壓電源、漏電保護器等設備。嚴禁打開機箱、鼠標和私自插拔各種導線。嚴禁擅自操作、玩游戲等。嚴格按照規程操作,出現問題應及時報告老師,不準私自處理。

  4.課后信息技術教師要遂機檢查各機是否正常、有無損壞,最后切斷全部電源,蓋好機罩,確保安全。

  5.用機結束要及時按規程關機,并填好使用記錄,方可離座。課后要在信息技術老師的指導下,組織部分學生做好機面、座椅、地面的擦拭,最后經教師檢查無誤關門上鎖。

  6.愛護現代教育設備,鼠標、鍵盤、耳機等易損設備要輕拿輕放,如有人為損壞,則需原價賠償,并視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如遇有機件設備損壞,信息技術教師要找出責任人,照價賠償。

  7.每月信息技術主任或設備管理人員聯合查視設備與衛生情況,遇有問題及時研究解決。

  8.師生必須在規定時間內上機練習,杜絕上機隨意性。微機教師要對該室安全負責。保持室內清潔,空氣清新,做到窗明幾凈,地板干凈,機件整潔。

  9.本室由信息技術教師負責。

篇3:中學信息技術教師職責

>  中學信息技術教師崗位職責

  1.積極落實《天津市紅橋區中小學教育技術工作規程》,配合主管主任制定學校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規劃;

  2.有效開展信息技術教學工作,切實提高學生信息素養;

  3.加強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活動;

  4.積極開展校本教研活動,進行課程改革專題研究;

  5.學校信息技術教師業務上接受區教育技術應用研究室(區電教中心)信息技術教研員的管理和指導。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