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病情評估制度
為了保障患者的醫療安全,根據衛生部《醫院管理評價指南(20**年版)、《醫療機構病歷書寫規范與管理規定》的有關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所有住院患者,入院后均由有執業資格的接診醫師、護士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醫師在入院記錄中記錄。
二、通過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和相關輔助檢查等手段,明確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心理和生理狀況、營養狀況、治療依從情況、家庭支持情況、醫患溝通情況及自理能力等,以此為依據,制定適宜有效的診療方案,保證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
三、患者病情評估的范圍是所有住院患者,尤其是新入院患者、手術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時間≥30天的患者、15天內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術患者。
四、應在規定的時限內完成對患者的評估。
五、執行患者病情評估人員的職責
(一)在科主任(護士長)指導下,對患者進行檢查、診斷、治療,書寫醫囑和病歷。
(二)隨時掌握患者的病情變化,并根據病情變化及疾病診療流程,適時的對患者進行病情評估。
(三)在對患者進行病情評估的過程中,應采取有效措施,保護患者隱私。
(四)評估結果應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曉或無法知曉的,必須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屬或其直系親屬,必要時取得其知情簽字。
(五)積極參加患者病情評估專業教育、培訓工作,掌握專門的病情評估知識和技能,定期參與考核,持續改進評估質量。
六、醫師對患者病情評估
(一)醫師對患者的病情評估主要通過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和相關輔助檢查等手段進行。
(二)按照相關制度,在規定時限內完成首次病程記錄、入院記錄等病歷書寫。新入院患者還應在入院24小時內填寫《患者病情評估表》。
(三)手術(或介入診療)患者還應在術前依照《手術風險評估制度》進行術前評估。
(四)患者在入院后發生病重、病危等特殊情況的,主管醫師應及時向上級醫師請示,科內應組織再次評估。必要時申請全院會診,進行集體評估。
(五)住院時間≥30天的患者、15天內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術患者,主管醫師應按照相應的評估要求進行病情評估,重點針對患者長期住院、再次入院的原因、再次手術原因進行評估。
(六)患者入院經正確評估后,本院不能治療或治療效果不能肯定的,應及時與家屬溝通,協商在本院或者轉院治療,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七)對出院患者要進行出院前評估,完成出院記錄,評估內容包括:患者現狀、治療效果、隨訪事項、飲食注意事項、康復注意事項及尚未解決的問題等。
篇2:度患者病情評估總結與持續改進
20**年患者病情評估督導檢查總結分析
1、為加強住院患者管理,促進醫療質量持續改進,保障醫療安全,切實保護患者合法權益,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經濟的醫療服務,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醫務科于20**年12月20-28日通過查看歸檔病歷對患者病情評估及診療方案進行專項檢查,以了解現狀并逐步整改。
1.隨機檢查20**年120份歸檔病例,其中神經內科:13份;兒科:7份;重癥醫學科:5份;眼科:6份;心內科:10份;內分泌科:9份;骨科:11份;中醫科:10份;耳鼻喉科:6份;普通外科:4份;老年病科:5份;婦科:4份;放療科:4份;泌尿外科:2份;腦外科:4份;呼吸內科:7份;化療科:6份;消化內科:2份;急診科:1份;心胸外科:1份;腫瘤外科:2份;口腔科:1份。
2.突出問題是科內對病情評估制度未進行系統培訓,這些科室是:兒科、眼科、心血管內科、骨科
3.具體存在問題:
存在問題
例數
一般資料填寫不全
19例
基本病情狀況填寫不全
56例
風險因素評估不足
46例
評估不能體現對診療方案支持
16例
評估缺少上級醫師簽名
6例
(1)一般資料填寫不全的有:神經內科2份;心血管內科6份;普通外科2份;婦產科1份;放療科2份;腦外科3份;呼吸內科1份;中醫科2份。
(2)基本病情狀況填寫不全的有:消化內科:1份;兒科:5份;耳鼻喉科:2份;重癥醫學科:4份;神經內科:3份;心血管內科:7份;普通外科:2份;內分泌科:2份;婦產科:2份;泌尿外科:2份;放療科:1份;老年病科:2份;眼科:6份;腦外科:2份;呼吸科:2份;中醫科:4份;骨科:4份;腫瘤外科:1份;口腔科:1份;急診科:1份;
(3)風險因素評估不足的有:兒科:2份;耳鼻喉科:5份;神經內科:1份;心血管內科:6份;普通外科:3份;內分泌科:1份;婦產科:4份;泌尿外科:1份;眼科:2份;放療科:3份;腦外科:2份;骨科:10份;腫瘤外科:1份;口腔科:1份;化療科:4份;
(4)評估不能體現對診療方案支持:耳鼻喉科:2份;泌尿外科:2份;神經內科:2份;心血管內科:5份;放療科:1份;腫瘤外科:1份;口腔科:1份;普通外科:2份
(5)評估缺少上級醫師簽名:內分泌科:2份;普通外科:1份;心血管內科:1份;急診科:1份;耳鼻喉科:1份;
2、檢查結果分析如下:
各類問題病例占所有出現問題病例的比例
3、根據抽查結果顯示基本病情狀況填寫不全,占39%;其次風險因素評估不足占第二位,占32%;再次為一般資料填寫不全占14%;評估不能體現對診療方案支持,占11%;偶有評估表缺乏上級醫師簽字,占4%;患者病情評估與診療方案落實較好的科室有:兒科、內分泌科、腦外科、神經內科、放療科、心內科、耳鼻喉科、骨科、心胸外科、呼吸內科
4、原因分析如下:
1.科主任未對病情評估制度安排系統培訓,未引起科室重視,雖有醫院集體培訓,執行力差。
2.科室醫務人員對患者入院評估、再評估及出院評估內容要求模糊,特別是年輕醫務人員對評估內容填寫不認真。
3.病情評估是醫生對患者病情的評估,當患者病情變化時及時調整診療方案,多科室對發生病情變化未及時做好評估。
4、整改措施:
1.院周會中強調各科室限期進行相關培訓,學習相關規章制度,對制度及規定做到人人知曉,重點是科室年輕醫務人員,在規定的時限內做好患者入院病情評估,并詳細填寫各項目,患者病情危重,病情變化時隨時評估,記入病程記錄中。
2.醫患溝通中醫生跟病人溝通盡量少用醫學專業術語,讓病人充分理解,減少醫患沖突的發生,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3.督導科室在遞交出院病例前注意自身審核,防止醫療文件中遺漏醫師簽字的發生。
醫務科
20**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