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20**屆高考政治復習計劃
20**年高考政治復習計劃
呂紅妮
為搞好20**屆高三政治的教學和復習工作,提高學生的高考成績,完成教學任務,特制定如下詳細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高三年級組的計劃目標為統帥,以高考政治考試大綱為依據,以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提高知識應用能力為核心,充分發揮教研組和備課組的集體智慧與力量,加強學法指導,堅持有效的訓練,使學生在20**年的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
二、教學任務與總體安排
(一)第一輪全面復習,對高考考點逐一落實。(20**年8月中旬—20**年2月底)第一輪復習教學進度
20**年8月中旬——20**年9月底:《經濟生活》
20**年10初——20**年11中旬:《政治生活》
20**年11中旬——20**年12中旬:《文化生活》 20**年12月中旬——20**年2月底:《哲學與生活》
(二)第二輪專題復習: 理清知識之間的相互關系,達到觸類旁通,堅持知識點與實際相結合。(20**年2月底—5月初)
(三)第三輪復習綜合訓練階段,就是識瞄準高考,查漏補缺,挖掘潛能,掌握技巧,重點訓練。(20**年5月初—5月底)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
(一)第一輪復習
目標任務:
夯實基礎,循序漸進。通過本輪復習,使學生對“考試說明”規定的考查內容,能準確、完整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生能全面掌握考點中的基本知識,達到能獨立完成高考試題中的“基礎”題。 具體措施:
(1)以教材為準繩,按照課、框復習,注重對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鞏固。
(2)每節配置一套課時作業,每課進行一次單元檢測,并做到認真督察。充分利用好糾錯本。
(3)加強互研、掌握信息,立足學生實際,把互研落到實處,在基礎知識上,力爭不留死角。
第二輪專題復習
目標任務:
第二階段復習時間短暫,要突出知識的主干性和體系的建構性,注意思維的概括性與發散性。主要是知識梳理,深化知識網絡。①針對學生第一輪基礎知識掌握的情況,通過專題復習整理,進行查漏補缺,進一步夯實基礎知識。
②指導學生對知識、原理的重新整合,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具體措施:
(1)按各學科的知識體系,確定若干個專題,逐一進行知識梳理,
進行復習。
(2)就本專題高考復習的重點、熱點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歸納和總結,即進行知識鏈接。
(3)就每一個專題,經過互研精心選擇一套綜合檢測題,突出層次性和知識的網絡性及能力的訓練。
(三)第三輪復習綜合訓練階段
目標任務:
第三階段,離高考已經很近了,復習重點要放在對考點的把握上。學生要在了解相關熱點的基礎上,運用所學學科知識多角度、多層面去系統綜合分析、認識熱點問題,引導學生分別從“為什么”、“怎么樣”兩個設問角度,從政治、經濟、文化、哲學四個模塊去把握熱點,以拓展學生思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提高應試能力。
具體措施:
1、回歸課本,梳理基礎知識。高考題目年年都有變化,但考查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靈活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一直都沒有變化。學過的知識究竟有哪些?這就需要學生按照《考試大綱》中的知識體系把散落在課本中的知識的框架整理清楚。
2、看糾錯本。檢視自己曾經出現過的失誤,找到自己知識的漏洞,思維方式的偏差,解題規范的疏漏,錯誤集中的點作為訓練重點,有目的的精選一些材料進行訓練,不讓同樣的錯誤在高考中重現。
3、瀏覽重點、熱點問題。高考一直都與社會實際聯系緊密,尤其是社會的重點、熱點問題。沖刺階段,學生應該根據老師給出的時
事復習資料,或者參考相關的時事政治書,把每個考點的來龍去脈理清楚,熟悉事件中的關鍵詞。
4、畫聯系圖。以社會重、熱點問題為中心向外輻射,將與其聯系的所有政治知識挑選出來標在周圍,增加對重點、熱點問題和學科知識聯系的熟練程度,為辨析、論述等題理順思路。
5、注意答題技巧與規范。做選擇題時要在審題的同步找出關鍵詞和題目材料的主旨,選出表述正確的選項比較、對照,找出正確并符合題意的答案。做材料題時要先看到底要考什么,然后從所問的角度切入,找到材料與所考知識的結合點,編寫答案。注意寫材料題的答案時,要全面具體、重點突出,恰當運用經濟常識、哲學常識、政治常識中的知識和術語,條理清楚的表述。篇二:20**屆高考政治備考計劃_李軍山
武威第五中學20**屆高考政治復習備考計劃
李軍山 20**.9.10
一、 情況分析
我所任高三(2)班是普通文科班,目標生有郭曉燕、徐建榮,臨界生有趙國慶,張梅麗,朱生澤,許多學生存在如下問題:1 理解分析能力不強;2 基礎知識不牢;3 基本概念不熟;4 答題習慣不好等,但也有一定優勢:認真踏實,學習積極主動,肯吃苦。所以一輪復習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而言是查缺補漏,構建知識網絡,提高綜合分析能力的機會;對于能力較弱的學生而言更是夯實基礎的機會。
二、 復習目標:
進行第一輪復習掌握單元基礎知識,鞏固各知識點,強化知識體系;同時加強綜合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以及思考能力掌握考綱規定的基本知識,能夠對知識進行基礎的歸納總結,能把握教材主干知識;答題做到規范化,能形成一定的解題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題方法;能用學到的經濟知識分析生活中簡單的政治現象,做到活學活用。
三、 具體措施:
(一) 課前教研:
1、 教學進度安排
根據本學年的教學行事歷,認真實際的安排高三教學進度,確保在本學期結束前完成一輪復習。
2、 研讀近年高考《考試說明》,把握重難點,適當調整個別單元的教學內容與進度。經過與高三教師幾次教學交流研討,發現近幾年高考考試說明中,對部分高頻考點,詳細解讀,做到精準高效的復習。
3、 要努力做到心中有題,信手拈來教師。
本組教師每人配備各地近年來高考真題,堅持做題,提高自身學術魅力,做到心中有題,在課堂教學中能例舉經典例題,鞏固課堂教學,調高效率。
4、完善聽課制度,取長補短,提高學術魅力,共同進步。
(1)、培優:有意識啟發基礎較好的學生加強學習,單獨選擇習題,提升能力。
(2)、補差:對于那些學習成績較差,并且不主動學習的學生,老師采取主動進攻,每周選擇幾個適當的時間,補缺查漏,調動其學習的熱情。
(3)、動態關注各類臨界生:時刻關注每一次考試中,各類臨界生,分析其薄弱學科。對各自所帶班級的薄弱學生,進行及時輔導,消除拖腿科目,提高各類達本率。
(二)教學進度安排
為保證政治復習備考循序漸進,富有成效,制定系統復習時間安排表如下:
第一階段:20**年 8月——20**年9月上旬,《經濟生活》回歸課本,夯實基礎。
第二階段:20**年9月上旬——20**年10月下旬,《政治生活》比較閱讀。分析時政
第三階段:20**年10月下旬——20**年12 月上旬,《生活與哲學》。
第四階段:20**年 12月上旬——20**年1 月上旬,《文化生活》。
第五階段:20**年3月——20**年5月上旬,側重于專題復習、查漏補缺,強化訓練。
第六階段:20**年5月——20**年6月,周考,提高能力。
四、重點工作及措施
1、系統復習教學工作
(1)《經濟生活》模塊,理解概念狠抓過關,第一輪以課本為主全面落實,第二輪結合專題落實重點,第三輪落實應用?;A識記抓牢課前五分鐘,以練帶講,分題材滲透方法的指導,做好知識的系統梳理,以多練習提升能力,以真題基礎落實訓練,提高成績。
(2)《生活與哲學》模塊主抓知識與方法的梳理,抓好知識的靈活遷移與運用。在哲學觀點分析上多做文章,做好文章。
(3)《政治生活》模塊以看時政做練習為主,做到“有練必評、有評必改”,切實抓好能力提升訓練,提高整體成績。
2、創設適合學生發展的復習備考模式,以量變促進質變的教育。高三在系統復習的同時著眼甘肅高考動態,研究全國卷,在教學實踐中形成全方位課程體系的教育。
3、要特別注重選擇題的適應性訓練。選擇題答題要做到“四要”:一要讀題??忌獯疬x擇題時,首先要默讀題干材料,抓住核心句或關鍵詞,特別要注意題干最后一句的規定性語句。二要仔細。讀題要仔
細,審題要全面,不要因粗心大意而選錯。三要技巧。要運用科學的解題方法。解答四選二的組合型選擇題,采用“排除(或優選)比較”的方法效果較好。首先要排除本身表述錯誤的題肢,或者選出肯定正確的題肢,從而排除兩個選項;然后再把剩余選項的兩個不同題肢在一起比較,進而加以取舍。四要驗校。答案基本確定后,再回頭把題干和題肢加以檢驗校對。
4、要偏重復習經濟生活與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與哲學之間聯系緊密的知識。在平時復習中,要多從我國的經濟現象中尋找政治學依據,多從政治視覺中透視經濟現象;多從我國的文化現象中尋找哲學依據,多用哲學原理分析我國的文化現象。
5、重視對主觀題“為什么”類題型的練習。第一,要弄清該題型的設問方式。其設問方式一般有三:一是分析某件事成功的原因;二是闡明做某件事情的理由;三是說明某種觀點的合理性。第二,要掌握該題型的解題方法。解答這類題目,其解題思路有三:一是從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回答;二是從為什么要、為什么能的角度回答;三是從“這樣說”、“這樣做”的依據、意義(重要性)的角度回答。第三,要加大對該題型的訓練力度。第四,
多搜集該題型的典型試題讓學生感悟總結。
答主觀題時,要注意“四忌”:一忌空,即拋開教材,缺乏知識底蘊。二忌虛,即針對性不強,或脫離材料,或簡單照搬老師歸納的觀點。三忌亂,即邏輯混亂,沒有層次。四忌寡,即角度單一,只重深度不管廣度。
6、全面把握哲學的每一個原理。對哲學的每一個原理,不僅要熟練掌握其世界觀、方法論,還要理清其世界觀、方法論的層次、所涉及概念的內涵以及其對立觀點的危害等。
7、高考復習要特別注意重視主干、突出重點、抓住??键c不放松。為此,考生要做到:復習戰略正確,復習依據準確,復習目標明確。
(1)復習戰略:緊扣教材,結合考點,夯實基礎,多讀精練。緊扣教材是復習的對象,結合考點是復習的依據,夯實基礎是復習的目標,多讀精練是復習的方法和要求。
(2)復習依據:目中有綱,胸中有標,口中有書,手中有料。即:
眼中要有“考試大綱”,心中要有“課程標準”,口中要多讀多背“教材”,手中要有適當的“復習資料”。
(3)復習目標:夯實知識,增強能力,把握解法,提高成績??忌紫纫盐战滩牡幕A知識,包括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關系、基本觀點。其次,要培養和增強考生多層次、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包括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等。第三,要把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方法,做到規律性與靈活性的統一。第四,無論是平時練習還是考試做題,都要認真細致,不斷提高正確率。
8、在復習的過程中,要把各個模塊內的相關知識加以整合,形成小專題知識,特別要打破專題與專題之間、課與課之間的界限,從整體上把握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
小專題的組構必須圍繞高考的重點與難點,體現四個特征:抓住穩定的,注意變化的,研究發展的,悟出輪考的。要用能力專題帶動知識專題,對知識專題要大膽進行去舍,著重“六抓”:抓主干,抓核心,抓可再生的;抓重點,抓難點,抓熱點。篇三:20**屆高考政治備考計劃
20**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備考計劃
以高考政治考試大綱為依據,對高考考點逐一落實。以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提高知識應用能力為核心,充分發揮備課組的集體智慧和力量,加強學法指導,堅持有效的訓練,使學生在20**年的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為此做出如下計劃安排:
一、基本指導思想
二、教學任務及進度安排:
20**年3月——6月10日完成《生活與哲學》為時3個月
20**年6月10日——10月31日完成《經濟生活》(中途學生休暑假,實際復習時間仍為3個月)
20**年11月1日——20**年3月初省一統前《政治生活》、《文化生活》
三、教學目標及具體措施:
通過本輪復習,使學生對“考綱”規定的考查內容,能準確、完整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生能全面掌握考點中的基本知識,達到能獨立完成高考試題中的“基礎”題并初步形成點、線、面的知識系統。
具體措施:
(1)以考綱、教材為準繩,結合學科特點以課為單位編寫復習案。復習案由背誦要點、考點對點練、易混辨析、考點專項真題(近5年全國各地高考真題)幾部分構成,再以復習案為載體對課本進行掃盲式復習,尤其運用易混辨析理清學生容易混淆的概念、理論關系以及一些相近理論的區別,運用對點練、專項真題練實現講練結合,主要加強學生對主干知識
的鞏固、運用及重難點的突破。
(2)依據周計劃,周背誦清單采取定時滾動默寫的辦法,檢查、督促學生對基本理論的落實,特別是把知識落實在筆頭上,讓學生由說得出、寫得出到寫的好轉變。
(3)每課配置一套基礎強化訓練和每周進行一次滾動式過關測試,并做到認真
批改總結落實,查找學生知識掌握及運用的薄弱環節,幫助學生及時突破。再此要求學生歸納、收集每次檢測試卷中出現的錯誤說法,以便選擇題同排錯法的運用。
(4)題型專題集訓。為規范學生答題,進行做題方法的指導,答題模版的歸納,計劃每周完成一個題型專題的集訓,并在每周周測中滾動練習,以便落實鞏固。(共25個題型,10個主觀題,15個選擇題)
(5)加強對高考命題的研究和學生學情的研究。
第一、研究20**——20**近三年全國新課標2卷高考試題,找出高頻考點,命題規律。第二、研究學生情況,做到復習有針對性。我校大部分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不牢固,理解不深刻,淺嘗輒止。對此采取的對策是:課堂上給出一定的時間,用于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檢查學生復習案及基礎練習的完成情況。 要克服淺嘗輒止,課堂聽課不能滿足于聽明白,要在會說,會寫上下功夫,在又準又快上下功夫,針對這個問題,計劃將學生編成互助合作學習小組,組員互查互講,教師抽查落實,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四、為確實提高復習效率要求教師思路的轉變:
①教師要改變講滿堂的復習思路,每節課要精講、盡量少講,重點、難點知識講透講精,一般知識一帶而過、點到為止,練習要適量。
2教師要注意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包括學生的學習習慣、聽課方法、背誦記憶方法、學習時間的合理分配等這些都需要老師不斷的提醒、告知。
3復習時一定要了解學生的需要、○學生的接受能力,根據大多數學生的教學反饋不斷調整復習進度、復習方法,哪怕放慢速度、降低標準,也要穩打穩扎,為二輪復習打下結識的基礎。
4復習要突出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 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答題技巧。對此教師要精選試題,精講精煉,充分利用練習、試題的分析講評講思路、講方法、講規律。
5一輪復習一定要關注絕大多數學生的需要,知識一定要全面,還要有所側重?!馂榱吮WC知識的落實,教師一定要勤檢查、勤提問、勤督促。加強訓練注重復習方法,腳踏實地取得實際效果。
最后計劃在20**年3月初—4月末以專題形式進行二輪復習,以理清知識之間的相互關系,達到觸類旁通,堅持知識點與實際相結合。
篇二:20**年高考政治復習計劃
20**年高考政治復習計劃
為了在明年的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績,在總結往屆高考復習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本著全面、系統、扎實、有效的原則,結合本屆學生的實際,特制訂本計劃
一輪復習:
一、點面結合,理清脈絡,夯實基礎。
針對我校學生實際,政治一輪復習,主要強化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夯實基礎。對基礎知識掌握做到全面不留死角,徹底掃除知識理解上的障礙。首先要引導學生重視知識的全面性,理清教材的知識脈絡;重視重復記憶。
二、加強集體備課,精心研究兩綱,把握高考動向。
要想取得好成績,就必須加強集體備課,堅決落實學校關于集體備課精神,集思廣益,充分發揮集體優勢,把個人的智慧融入集體,打群體戰,決不孤軍奮戰。同時,認真研究教材,深入研究考綱,把握高考動向??季V不僅明確了高考的性質、內容和能力要求,而且規定了試卷的結構、難度系數、考試方法和考查的知識范圍等,這為我們的復習指明了方向。加強對《考試說明》《課程標準》的認真研究。
三、突出課堂,重在落實,追求實效。
課堂教學是整個政治課教學的中心環節,尤其高三教學,時間緊,任務重,課堂教學的高效益顯得尤為重要。必須科學合理地安排好教學過程,向每一分鐘要質量,向每個知識點要分數,向每一道題要技巧。
1
四、加強有效訓練,提高學生審題答題能力。
從近年的高考題來看,題型的設計及難易程度都適中,但學生的得分并不高,主要是學生對考點所涉及的知識點梳理的不夠完整清楚,對教材的知識體系把握不夠準確,專業術語表述的不夠規范,也缺少對題型的強化訓練。要加強審題和答題能力的培養,通過典型習題的訓練和常見錯誤的分類分析,提高考生對試題的分析能力和答題要點的構建能力等;要處理好講和練的關系,要用好每一節課,第一輪訓練要專題知識訓練和綜合訓練相結合,以專題訓練為主。專題知識訓練能反復強化知識點,使學生能拓寬視野,穩扎穩打,綜合訓練又能讓學生有全局意識,并可及時查漏補缺,發現薄弱環節;在訓練中還要加強文字書寫規范性的訓練,下功夫練字,提高書寫水平,答案設計要美觀、合理。
五、總體時間安排:
20**年8月9日------8月15日:
對20**年國卷1、國卷2、北京卷、安徽卷、重慶卷的評析
20**年8月16日------9月12日:
必修一《經濟生活》第一單元(第一課、第二課、第三課)
必修一《經濟生活》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五課、第六課)
必修一《經濟生活》第三單元(第七課、第八課)
必修一《經濟生活》第四單元(第九課、第十課、第十一課) 必修一《經濟生活》全書知識框架構建及高考題強化
20**年9月13日----10月17日:
2
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一單元(第一課、第二課)
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二單元(第三課、第四課)
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三單元(第五課、第六課、第七課)
必修二《政治生活》第四單元(第八課、第九課)
必修二《政治生活》全書知識框架構建及高考題強化
20**年10月18日----20**年11月28日: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單元(第一課、第二課)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二單元(第三課、第四課、第五課)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單元(第六課、第七課)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單元(第八課、第九課、第十課)
必修三《文化生活》全書知識框架構建及高考題強化
20**年11月29日----寒假補課:
必修四《生活與哲學》第一單元(第一課、第二課、第三課) 必修四《生活與哲學》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五課、第六課)
必修四《生活與哲學》第三單元(第七課、第八課、第九課、第十課) 必修四《生活與哲學》第四單元(第十一課、第十二課)
必修四《生活與哲學》全書知識框架構建及高考題強化
二輪復習: (20**年2月23日-----4月底)
以教材為基礎,以考綱為準繩,滲透新課標的精神;打破教材原有體系,根據知識的內在聯系劃分專題,以熱點帶知識;理論聯系實際,找準熱點和教材的交合點,有的放矢組織學生復習;進一步提高 3
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對學生答題規范化的訓練,提高學生在高考中的得分能力;提高復習效率。
復習課要做到:
(1)系統性:滾動復習,知識前后銜接,疏理歸納成串;
(2)綜合性:縱橫聯系,知識內外交叉,多角度、多層次:
(3)基礎性:著眼雙基,中檔為主,面向多數;
(4)重點性:突出主干知識,詳略得當:
(5)發展性:傳播方法,指導遷移,學會自學;
(6)啟迪性:深挖教材,發散思維,多角度考慮問題;
三輪復習 (20**年5月1日—20**年6月6日)
一、指導思想:查漏補缺,完善知識體系;強化訓練,提高應試能力。知識健全,能力健全。要有一定量的適應訓練,既要關注成績的提升,更要關注學生應試的心理素質,把每場考試當做高考,養成適應自己的應試習慣。在復習設計上要不斷設置興奮點,讓學生思考、討論、分析,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目標任務:分析時政,提高能力。通過高考模擬試題,以考、講、評、拔、補等形式,查漏補缺,攻克重點、難點、疑點,補救重點,弱點,強化基礎知識,加強題型訓練。
具體方法:(1)回歸書本:一是結合考綱,對反復考的考點,以往沒考過的考點,今年新增的考點,要高度注意,務求系統、規范、完整的把握。二是重溫知識體系和板塊,力求完整系統。與一輪和二 4
輪復習對基礎知識的復習不同,三輪復習對基礎知識的復習更加注重知識結構網絡的梳理,強調從宏觀上把握知識的結構體系,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通過梳理,把學過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網絡化,切實掌握主干知識和重難點知識,從而提高應試能力和解題技巧,達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能力。(2)統覽熱點、重點 一是要重溫舊題,盡量熟悉時政熱點和重點規范思維方法,做到胸中有數;二是統覽教材,熟悉教材的關鍵點、關鍵詞等骨干性語言。三是精選時政材料,緊密運用教材。(3)訓練必要的答題技巧。 根據新課改地區名校聯考等模擬卷的訓練,對各類題型做有針對性訓練與指導。在本輪復習中,我們要求學生對每一道練習題都要按照高考要求答卷,做到嚴謹、精練、準確。我們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要求學生寫意思完整的話、寫有條理的話、寫有專業術語的話、寫有邏輯性的話,要求學生盡最大可能地減少錯別字、減少不通順的句子、杜絕卷面臟、亂、差現象。
最后留出10天左右的時間用于學生的強化記憶、查漏補缺,進
一步強化基礎知識的記憶,整理錯題筆記,加強對知識和能力的鞏固。
以上是高三備課組研究安排的復習計劃,有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高三政治備課組
20**/8/17
5
篇三:20**年高考政治復習計劃
20**--20**年高考政治復習計劃
為搞好20**--20**屆高三政治的教學和復習工作,提高學生的高考成績,完成教學任務,經高三備課組成員集體討論商量,特制定如下詳細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高三年級組的計劃目標為統帥,以高考政治考試大綱為依據,以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提高知識應用能力為核心,充分發揮教研組和備課組的集體智慧與力量,加強學法指導,堅持有效的訓練,使學生在20**年的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
二、教學目標與策略
(一)第一輪復習
目標任務:
夯實基礎,循序漸進。通過本輪復習,使學生對“考試說明”規定的考查內容,能準確、完整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生能全面掌握考點中的基本知識,達到能獨立完成高考試題中的“基礎”題。
具體措施:
(1)以教材為準繩,按照課、框復習,注重對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鞏固。
(2)每節配置一套課時作業,每課進行一次單元檢測,并做到認真督察。充分利用好糾錯本。
(3)加強互研、掌握信息,立足學生實際,把互研落到實處,在基礎知識上,力爭不留死角。
(二) 第二輪專題復習
目標任務:
第二階段復習時間短暫,要突出知識的主干性和體系的建構性 ,注意思維的概括性與發散性。主要是知識梳理,深化網絡。
①針對學生第一輪基礎知識掌握的情況,通過專題復習整理,進行查漏補缺,進一步夯實基礎知識。
②指導學生對知識、原理的重新整合,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
(三)第三輪復習綜合訓練階段
目標任務:第三階段,離高考已經很近了,復習重點要放在對考點的把握上。學生要在了解相關熱點的基礎上,運用所學學科知識多角度、多層面去系統綜合分析、認識熱點問題,引導學生分別從“為什么”、“怎么樣”兩個設問角度,從政治、經濟、哲學三個模塊去把握熱點,以拓展學生思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提高應試能力。
三,具體措施:
1、回歸課本,梳理基礎知識。高考題目年年都有變化,但考查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靈活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一直都沒有變化。學過的知識究竟有哪些?這就需要學生按照《考試大綱》中的知識體系把散落在課本中的知識的框架整理清楚。
2、看糾錯本。檢視自己曾經出現過的失誤,找到自己知識的漏洞,思維方式的偏差,解題規范的疏漏,錯誤集中的點作為訓練重點,有目的的精選一些材料進行訓練,不讓同樣的錯誤在高考中重現。
3、瀏覽重點、熱點問題。高考一直都與社會實際聯系緊密,尤其是社會的重點、熱點問題。沖刺階段,學生應該根據老師給出的時事復習資料,或者參考相關的時事政治書,把每個考點的來龍去脈理清楚,熟悉事件中的關鍵詞。
4、畫聯系圖。以社會重、熱點問題為中心向外輻射,將與其聯系的所有政治知識挑選出來標在周圍,增加對重點、熱點問題和學科知識聯系的熟練程度,為辨析、論述等題理順思路。
5、注意答題技巧與規范。做選擇題時要在審題的同步找出關鍵詞和題目材料的主旨,選出表述正確的選項比較、對照,找出正確并符合題意的答案。做材料題時要先看到底要考什么,然后從所問的角度切入,找到材料與所考知識的結合點,編寫答案。注意寫材料題的答案時,要全面具體、重點突出,恰當運用經濟常識、哲學常識、政治常識中的知識和術語,條理清楚的表述。
四、教學任務與總體安排
(一)第一輪全面復習,對高考考點逐一落實。(20**年9月1日—20**年3月中旬)
附件:總體時間安排
20**年9月1日------10月30日
必修一《經濟生活》第一單元(第一課、第二課、第三課) 必修一《經濟生活》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五課、第六課) 必修一《經濟生活》前兩單元知識檢測
必修一《經濟生活》第三單元(第七課、第八課)
必修一《經濟生活》第四單元(第九課、第十課、第十一課) 必修一《經濟生活》三四單元知識檢測
必修一《經濟生活》全書知識框架構建及高考題強化 20**年11月1日---11月30日
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一單元(第一課、第二課)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二單元(第三課、第四課)必修二《政治生活》前兩單元知識檢測
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三單元(第五課、第六課、第七課) 必修二《政治生活》第四單元(第八課、第九課)必修二《政治生活》三四單元知識檢測
必修二《政治生活》全書知識框架構建及高考題強化 20**年12月1----12月30日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單元(第一課、第二課)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二單元(第三課、第四課、第五課)必修三《文化生活》前兩單元知識檢測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單元(第六課、第七課)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單元(第八課、第九課、第十課) 必修三《文化生活》三四單元知識檢測
必修三《文化生活》全書知識框架構建及高考題強化 20**年1月1日----2月28日
必修四《生活與哲學》第一單元(第一課、第二課、第三課) 必修四《生活與哲學》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五課、第六課) 必修四《生活與哲學》前兩單元知識檢測
必修四《生活與哲學》第三單元(第七課、第八課、第九課、第十課)必修四《生活與哲學》第四單元(第十一課、第十二課)必修四《生活與哲學》全書知識框架構建及高考題強化 備注
(1)必修一《經濟生活》和必修四《生活與哲學》是高考的重難點,且分值較多,故時間 相對較多,而必修二《政治生活》和必修三《文化生活》內容較簡單,相對時間較少。
(2)一輪復習過程中,要穿插綜合題的訓練
(二)第二輪專題復習: 理清知識之間的相互關系,達到觸類旁通,堅持知識點與實際相結合。(20**年3月中旬—5月中旬)
第二輪復習教學進度
本學科內知識的復習與綜合運用,分專題進行復習,復習12個專題,在課時分
(三)第三輪復習綜合訓練階段,就是識瞄準高考,查漏補缺,挖掘潛能,掌握技巧,重點訓練。(20**年5月中旬—5月末)
具體措施:
(1)按各學科的知識體系,確定若干個專題,逐一進行知識梳理,進行復習。
(2)就本專題高考復習的重點、熱點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歸納和總結,即進行知識鏈接。
(3)就每一個專題,經過互研精心選擇一套綜合檢測題,突出層次性和知識的網絡性及能力的訓練。
篇2:區高級中學2高三政治學科二輪復習計劃
區高級中學2高三政治學科二輪復習計劃
一、總的思路與要求
以江蘇省頒發的《考試說明》為綱,以教材為本,以社會熱點、重大實際問題為素材,根據高考的特點與要求進行復習,切實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技巧、能力,克服在考試中知道的記不起,會做的答不出,能得的分得不到分的情況,具體講:
1.組織專題復習,提高學科素養。通過專題復習,一方面,鞏固學科知識,包括牢固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觀點,完善學科知識體系;另一方面,大力提升學科能力,包括全面理解學科知識,解讀實際材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科學安排時事政策教育,關注時事熱點。幫助學生了解一年來的國內外重大時事,理解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現階段的基本路線和重大方針政策。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實際問題的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使學生具有較強的洞察力。
3.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和應試心理素質。應試能力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提高學生的應試心理素質水平,是二輪復習要解決的重要課題。因此,在專題復習提高學科能力及素養的基礎上,積極搞好應試能力的培養,磨練心理素質,提高應試心理水平。
4.作好有效人群的針對性輔導,避免在達線的基礎上能級要求的短缺,具體而言,確保本科希望的學生能夠達到B級及以上。對于其他學生,要盡量鼓勵他們嚴格要求自己,同時盡最大努力消滅D級。
二、學情分析
1.一輪復習情況總結(以一??荚嚍闇剩?/p>
我們共有文科政治班4個班,在一??荚囍?,情況如下:
高三7班,均分59.1,達B人數為5,占12.8%,達C94.9%;
高三8班,均分56.8,達B人數為7,占17.1%,達C87.8%;
高三選修1班,均分63.6,達B人數為14,占31.1%,達C95.6%;
高三選修2班,均分68.7,達B人數26,占57.8%;達C人數為100%。
本次考試,達到有效分數296分的學生共有35人,其中16人沒有達B,與語數外的匹配率為54.3%。
2.進度情況:
高考范圍共有五本書,以及20**年4月至20**年3月的時事政治。目前,已復習完《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學生活》,還有選修三教材沒有復習。
3.存在的問題
?。?)學生的基礎知識不牢固,基礎知識點掌握偏少,知識體系不能完整的顯現,且學生的知識儲備,材料信息的有效提取和加工,政治問題的準確分析解讀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教師的心理比較浮躁,對學生的能力估計過高,導致一些低效的教學過程。教師對學生練習處理不到位,多數表現在僅僅講解而已,缺乏鞏固檢查,知識遷移、知識串聯的講解。教師檢查的力度不夠。
三、復習策略與方法
1.做好一輪與二輪復習之間的銜接,組織學科知識專題復習
?。?)確定核心概念,強化主干,構建學科知識體系。
第一輪主要是考點復習,結合基礎練習,解決學科知識的識記、理解、領悟的問題,建立比較扎實可靠的學科知識基礎。其重心落在考點知識的解讀上,要求學生能夠準確、全面、細致地掌握考點知識。在此基礎上,二輪復習的重心則落在學科知識體系的構建和領悟上。認真研究教材和考試說明,結合近幾年來的高考試卷,有效確定核心概念,理清知識點、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揭示規律,把握原理,梳理觀點,構建知識網絡,強化主干知識。課堂對重點內容細致講解,單元知識回歸知識網絡
要求學生能夠將考點知識融會貫通,通過習題訓練培養比較成熟的學科思想、方法、能力,掌握學科認知活動的規律,擴展學生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廣度和深度,樹立堅定的信心和信念,突破學習中的“高原現象”。
?。?)大力提升學科能力,堅持循序漸進
二輪復習要統籌安排學生練習,精選精講,循序漸進,使學生練習系列化,能力培養階段化,進一步夯實基礎知識,強化學習方法與解題方法的指導,避免過分的死記硬背。這不僅可以避免各階段教學之間的簡單重復,又有助于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實現復習效益最大化。
?。?)關注時事、政策教育和社會熱點問題
理論聯系實際,把學科知識與時事、社會熱點有效結合,這也是高三政治二輪復習迎考的重要內容。通過時事熱點專題教學幫助開闊學生視野,了解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的基本知識,學會用所學知識分析,以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把知識融于社會,從社會中深刻理解知識的能力,從而提高解題能力。這一工作在整個復習過程中都始終貫穿,在后期將單獨形成時政專題進行訓練。
2.做好分層教學
本屆共有4個政治班,其中兩個選1與2班較好一些,7班與8班屬于平行班,因此對于選1與選2班要提升達B率,與語數外歷的匹配率;而后兩個班更要注重滅D。二輪復習中,在訓練量上要增加,強化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課堂上多讓學生發揮作用,加大課堂針對性訓練與講解。同時課后抓好每天的晚讀,強化記憶,鞏固主干知識與基礎知識的記憶與精準度。對另外兩個班要立足課堂,提高有效性,重點抓住C邊緣的“危險分子”,以實現滅D目標。
3.提優補差,緊抓重點人群,提高匹配率與吻合度
經過三次大型的、可比性的考試中,總有一些學生在達到語數外有效分數線的同時,其政治學科匹配上有一點遺憾,尤其是這次一模,35人中有16人不匹配。主要原因既有在學科上不重視的因素,也有方法不當的情況,同時還有畏懼心理作祟。因此在二輪復習中要抓住這些有“問題”關鍵生,具體如下:
?。?)平常多與她們溝通,關愛她們,從心理上消除畏懼心理,接納它。
?。?)做到大型考試及時的分析與面批面改,總結得失,注重方法指導,有針對性的講解
?。?)課堂上關注的頻率適當提高,多讓他們敢于說、寫、練。
?。?)關注名單:房悅、濮容、陳騰騰、楊欣然、王宇涵、何清、芮馨敏、侯方柱、解夢緣、謝湘瑩、李靜、王芳、侯高雅、姚曳姿、王成蘭、張云、巫忠康、程啟芳、陳雨馨、談蕊、陳曉
4.積極關注“邊緣”人群,拉C滅D
?。?)緊盯人頭,做到心中有數,提高課堂效率,多關注、關心
,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夯實基礎,多讀多記多檢查,適當降低訓練難度,提升信心。
?。?)關注名單:z。(注:學生名單根據單招變化而變動)
5.團結協作,發揮整體功能:
要加強集體備課,做到定時間,定主講人,定內容(主要是明確考點,重難點的突破方法,課時練及周練的安排),定目標(主要是課時教學要達到的知識和能力要求),在此基礎上,形成各自的個體教案,分工協作,責任到人,收集并整理高考信息。
四、資料使用
《步步高—大二輪專題復習與增分策略(江蘇專用)》,與我們一輪復習用書相銜接。
五、進度備課安排:
周次 時間 進度安排 主備人 備注
篇3:中考政治總復習建議
中考政治總復習建議
一、明確中考范圍
今年思想政治的中考范圍是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思想政治》第五冊《思想政治》、第三冊、第四冊和一年來的國內外大事20**年5月1日-20**年4月30日)??荚囆问綖殚_卷,全卷分值為70分,考試時間為100分鐘。
二、明確中考改革的指導思想
今年的中考將繼續堅持"三個有利于"的原則,即有利于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有利于體現九年義務教育的性質,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有利于中小學課程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減輕學生過重的負擔,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學習。嚴格執行《課程標準》的要求,重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及運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考試越型和各部分內容的比例
試卷散型將與去年保持基本一致,即由單項選擇題、簡答題、辨析題和分析說明題四部分組成。初二、初三的教學內容與時政的比例約為20:65:15。開放性試題有利于學生的創造性發揮,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它更符合現代教育、當代社會的需要。所以,今年的中考將繼續設置兩個左右的開放性試題,只要學生言之有理,符合試題的要求,均可酌情給分。如學生有創新,可適當加分。但總分不得超過70分。命題的重點仍然是《課程標準》和教材的重點與當前社會熱點的結合部分。試題的設置適度采取"新情景、新問題",因此,此類形式的試題在今年的試卷中仍會占相當比例。
四、復習建議
1.認真鉆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點。
(1)初二年級《思想政治》,與我們青少年學生聯系最為緊密,通過學習,一方面要使學生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法律。從而認識我國法律的作用。另一方面,不斷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及與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作斗爭的自覺性。要使我們通過"公民權利和公民義務"等基礎知識的學習,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初二年級《思想政治》的這兩部分內容,在復習時,要重在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和理解上,對重點知識要學會"舉案說法",要增強運用所學m.airporthotelslisboa.com法律知識分析具體案例的能力。
(2)初三年級《思想政治》教材的第一、二、三課,以極其概括的形式,圍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主線,對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產生、發展和更迭,作了簡明扼要的闡述。第四、五、六課講資本主義社會,由于資本主義社會是人類歷史上最后一個人剝削人的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歷史階段,當今世界又是資本主義制度與社會主義制度并存的世界,因此這一部分成為初三教材重點內容之一。第七、*課,講我國的基本國情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幫助我們理解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根本原因,明確建設有***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目標和政策。第十課是全書的落腳點,要求我們掌握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基本規律。我們要樹立崇高的社會理想,增強社會責任感,立志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正確理解和把握貫穿于初三教材中的三大關系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統一性與多樣性的辯證關系、前進性與曲折性的辯證關系。通過這三大關系的學習,我們重點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以及衡量社會進步與否的標準;我們堅信歷史發展趨勢的不可逆轉性,堅定前進的信心,正確對待社會主義前進道路上出現的暫時性的困難,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明確自己的歷史責任;我們樹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科學觀點以及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司的偉大志向。
3.強化基礎知識的學習。知識是能力的載體,沒有一定量的基礎知識的積累,能力也只能是空中樓閣。要在理清、弄懂每一個知識點的基礎上,著重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把每一個知識點放在整體中弄清其與相關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避兔答題時要點不全、丟三落四的現象。
4.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切忌從理論到理論,從課本到課本。圍繞熱點問題,根據不同題型和不同角度的要求,訓練自己把握熱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