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藥物出現外滲的應急預案及程序

7713

  藥物出現外滲的應急預案及程序

  —、藥物出現外滲的概念

  藥物外滲時指由于輸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蝕性(非腐蝕性)的或刺激性藥物(或溶液)進入了周圍組織,而不是進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二、臨床表現

  1、輕度炎性改變:局部組織出現大片紅腫,沿血管出現條索狀的紅線,局部腫痛。

  2、重度:局部皮膚蒼白繼而出現水皰;嚴重者出現紫黑色,如不及時處理皮下組織壞死、形成潰瘍。甚至累及深層組織。

  如何判斷是否外滲:首先觀察注射部位有無腫脹,對肥胖患者用手適中按壓注射部位,如外滲時有凹陷或有張力無彈性;對暴露的血管可觀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無條索狀的紅線。詢問病人有無脹痛感。擠壓針管有無回血時,最好針頭保持水平位,切記不應針尖翹起擠壓針管。三、藥物出現外滲的原因

  1.藥物因素

  與藥液的酸堿度、滲透壓梯度有關。長期輸入高滲性溶液,堿性對血管有刺激性的液體如甘露醇,碳酸氫鈉,葡萄糖酸鈣可發生血管壁增厚,內皮細胞破壞,血管內淤血,周圍組織炎癥及水腫等。必要時可以使用微量泵進行調節。

  2.物理因素

  與環境溫度、輸液量、液體溫度、速度、時間、壓力及輸液器針頭的選擇有關。

  3.機械因素

  與穿刺技術不熟練,體位不當,輸液速度過快,時間過長,各種穿刺的損傷是導致血管外漏的直接原因,如針尖刺破血管或針尖斜面未完全進入血管腔,針尖固定不牢,并熱不合作而刺破血管,針尖滑脫血管。

  4.血管因素

  與輸液局部血管的舒縮狀態、靜脈管壁是否發生痙攣,通透性是否增加有關。

  四、藥液滲漏的防護

  1.正確選擇穿刺靜脈

  由于高滲性、刺激性強的藥物,宜選擇粗大靜脈,由遠心端向近心端選擇穿刺,穿刺時避免同一部位、長時間、多次穿刺。

  2.減少對血管壁的損傷

  3.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可使用血管擴張劑,如:硝酸甘油貼。血管擴張劑具有增強局部血流,并中和藥物酸性作用。

  4.使用靜脈留置針

  留置針對血管刺激性小,易固定,減少了穿刺的次數,同時減少了對病人淺表靜脈的破壞。

  5.熟悉藥液的性質

  選擇合適的給藥方式,適當調節室溫及穿刺部位的保暖,提高注射液的溫度。

  6.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

  加強工作責任心,經常巡視病人,尤其對意識障礙、感覺喪失、循環不良的病人更需要經常觀察,不能只看有無回血來判斷,一旦發生滲漏,立即更換輸液部位并積極采取治療措施。

  五、出現藥物外滲的處理方法

  1、一般腫脹:輸入的一般性藥物維生素類給以熱敷即可,常用熱水袋、濕熱敷、溫度在50℃左右,10-15分鐘觀察皮膚情況。

  可給予25%一50%硫酸鎂或75%一95%酒精熱濕敷,硫酸鎂效果比較好但冷結晶。局部組織出現大片紅腫,沿血管出現條索狀的紅線,局部腫痛。抬高患肢增加熱敷擦藥的次數。

  2、輸入特殊藥物時,化療藥物、升壓藥、高滲性藥物等不管是否出現紅腫炎癥反應應立即采取封閉治療。

  3、根據藥物性質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處理方法

  4、局部封閉:用41/2一51/2門肌肉針頭,在紅腫皮膚的邊緣呈點狀或扇狀封閉。進針深度以15—20°為宜,注射藥物量以能使紅腫范圍明顯突出皮膚,進針長度以針尖最好在紅腫的正中處,使藥物均勻地向四周擴散。根據情況2—3天封閉1次,一般封閉3—5次。

  5、血管收縮藥: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垂體后葉素等,立即用654—2藥物熱敷或一般熱敷;0.9%生理鹽水5ml+酚妥拉明5mg局部封閉。

  6、鈣劑:熱敷;1%普魯卡因2ml+生理鹽水2ml-5m1或1%普魯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生理鹽水2ml-5ml局部封閉。

  7、高滲溶液、強酸、強堿藥物:如50%葡萄糖、甘露醇、碳酸氫鈉等,立即停止給藥,給予冷敷;1%普魯卡因2ml+生理鹽水2ml-5ml或1%普魯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生理鹽水2ml-5ml局部封閉。

  8、紅霉素、安定:冷敷

  9、化療藥物:一般處理:立即停止給藥,保留靜脈通路(要更換輸液器)。立即用0.9%生理鹽水10—20m1快速沿原靜脈滴入,以稀釋局部藥液濃度。拔針并按壓針眼2—5分鐘。冰袋冷敷1

  5—30分鐘,3天內每天4次,并抬高患肢,以便收縮血管、減少藥物吸收、緩解疼痛。一般局部封閉:用1%普魯卡因2ml十生理鹽水2m卜5m1。

  10、出現壞死,可選用超短波治療,嚴重的植皮。發生任何不良反應,都應采取積極的補救措施,減少進一步的六、

  藥物外滲的護理對策

  1小范圍外滲

  (1)外滲的藥液對組織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輔助治療的藥液,可以用濕熱敷,或用95%的酒精、50%的硫酸鎂濕敷,腫脹很快就會消退;如果所剩的藥液不多,可以一邊觀察,一邊濕敷,如不再繼續外滲,可以堅持到輸液完成。(2)輸入的藥液為血管活性藥,局部腫脹雖不明顯,但發紅、蒼白、疼痛明顯的,必須立即更換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續濕敷,紅腫也會很快消失。

  大范圍外滲

  輸入的藥液為刺激性大的藥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動,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鎂或95%的酒精持續濕敷,配合理療,局部封閉,亦可用相對應的藥物相拮抗,如縮血管藥物多巴胺、間羥胺、去甲腎上腺素等外滲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鈣劑可用50%的硫酸鎂、山莨菪堿(654-2)濕敷,也有介紹說可用馬鈴薯、生姜外敷。

  化療藥物外滲

  化療藥物外滲時應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鹽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釋,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疼痛、腫脹、壞死。

  .4藥液外滲引起局部水皰

  水皰小未破潰的盡量不要刺破,可用無醇碘伏外涂;水皰大的,碘伏消毒后用無菌注射器抽去水皰里的滲出液,再用不含醇的碘伏外涂、外敷,也有介紹用雞蛋清外敷的。

  各種處理方式的做法

  冷敷

  適用于蒽環類藥物如柔紅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多西他賽等藥物外滲。局部冷敷可使血管收縮、組織細胞代謝率下降,可以使藥物外滲的量及正常細胞對藥藥物攝取,以達到減輕滲漏范圍的目的??梢跃植坑帽浞?4℃~6℃)48~72h,1次/6h,每次20~30min。

  熱敷

  熱敷適用于植物堿類抗癌藥物如長春新堿、長春花堿、異長春花堿,長春瑞濱,草酸鉑等藥物外滲后。局部溫熱敷可以引起血管擴張,加快外滲藥物的吸收、分散和攝取,減輕藥物外滲所致皮膚傷害。冷敷,須在6h內進行,24h后熱敷,但對長春新堿和血管收縮藥物則應早期采取保溫、熱敷,患側肢體抬高,以利靜脈回流,有利于局部腫脹的吸收。

  理療

  遠紅外線275W15-30分鐘/次,2次/天

  超短波30分鐘/次1次/天,

 ?、?Ⅲ期傷口換藥后進行藥物濕敷

  1.50%硫酸鎂濕敷

  50%硫酸鎂濕敷(陽離子溶液外滲的藥物如10%氯化鉀、5%碳酸氫鈉、10%葡萄糖酸鈣,)

  方法:將50%硫酸鎂溶液浸濕4層紗布后覆蓋患處,上蓋一層塑料薄膜,每4~6小時更換1次,持續濕敷。

  50%GS+25%硫酸鎂+VitB12

  如意金黃散+麻油

  如意金黃散外敷加冰敷法

  具體做法是:取如意金黃散適量用涼茶水(亦可用植物油或蜂蜜)調和后均勻涂抹在紗布上敷于患處,用一層塑料薄膜封閉在紗布上,以便持續發揮作用。l日數次,直至全愈為止。

  仙人掌肉搗碎+冰片

  仙人掌外敷治療(適用于高滲性藥物)

  方法:取新鮮仙人掌每次約100克,去刺,洗凈搗爛,用干凈紗布外包覆蓋于患處,每天1~2次。

  酚妥拉明局部濕敷(適用于血管收縮性藥物)

  方法:取酚妥拉明1ml(10mg)加生理鹽水50ml,取4層紗布浸透藥液后覆蓋于患處,每次局部濕敷30min,每天早、中、晚各1次,持續濕敷。濕敷時間均為3~7d。

  5馬鈴薯外敷法適用于各種藥液滲出的外敷

  將馬鈴薯洗凈,切成透明的薄片,貼于腫脹處,用膠布固定,每1-2h更換1次。

  6.綠茶

  7六神丸+蜂蜜

  甘露醇藥液滲漏的護理

  甘露醇一旦發生滲漏后,應立即更換輸液部位,并針對損傷的程度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

  .1熱敷

  促進外滲于組織的藥液消散吸收。20%甘露醇滲漏引起的組織損傷可采用654-2濕敷,配合酚妥拉明局封效果好,也可采用50%硫酸鎂濕敷。

  .2封閉療法

  封閉注射可阻止藥物與組織細胞相結合。常用0.25%普魯卡因或生理鹽水局部封閉。

  .3中西藥制劑

  依照中醫祛瘀活血消腫方法制成的中藥制劑,對藥物滲漏引起的水腫、淤血、疼痛療效好。如:燙傷膏外涂腫脹部位治療輸液外漏效果好

  [1]。照射療法

  可用紅外線照射10min左右,使局部組織干燥;用浸有慶大霉素8萬U、654-210mg的紗布敷于外滲處,在用紫外線照射20min左右2~3次/d,可達到預防感染、抗炎收斂,促進微循環的效果。

  新生兒頭皮靜脈輸液外滲

  1病理因素

  由于高熱。脫水都可以使血管周圍內外環境發生改變,進而影響血管壁的滲透性和脆性,局部感染和末梢循環差可引起局部組織的代謝障礙及供養不足,從而導致局部酸中毒,誘發血管壁的損傷此時選擇粗直的血管,兩人操作,用5ml注射器,接4號半的頭皮針頭,邊穿刺邊抽回血,防止假性堵塞,此法成功率較高。

  機械因素

  穿刺技術不熟練,體位不當,輸液速度過快。時間過長,可采用留置針。

  藥物因素

  長期輸入高滲性溶液,堿性對血管有刺激性的液體

  穿刺部位不當

  如耳后,枕靜脈,可逆向穿刺,指導家長適當的約束患兒,可抱起,同時加強相關知識的宣教。

  處理措施

  找出外滲的原因,采取不同的護理干預,在使用血管有刺激性的藥物時,盡可能的選擇粗且直的血管。同時應用微量泵使藥物均勻的進入到血管,對于機械因素引起的外滲,我們采取適當約束,將患兒的雙手包與包被中采用對側臥位,即穿刺部位與臥位相反,對于已穿刺的靜脈可逆向穿刺即逆心穿刺,由于頭皮靜脈無靜脈瓣此種穿法可避免重復穿刺為愈合而引起的外滲現象,對于生理病理,穿刺部位不當引起的外滲可采用更換穿刺部位,加強按壓時間,保護靜脈等。

  脂肪乳外漏

  1.脂肪乳外漏,形成脂肪小滴,在輸注部位造成局部毛細血管或組織阻塞,毛細血管中可見脂肪栓子,引起皮膚紅腫、脹痛、出血、滲出、水腫、壞死及纖維性變等

  2.局部用酒精擦敷皮膚部位,擴張血管,抑制血中脂肪栓水解為游離脂肪酸。透明質酸酶為能水解透明質酸的酶,可促使皮下輸液或局部積貯的滲出液或血液加快擴散而利于吸收,常稀釋后以細針頭在滲出處分5處注射。為避免局部組織壞死,可將透明質酸150~300μm加入0.25%的普魯卡因注射液10~15ml中,做局部封閉以促進彌散、吸收。

  3.5%酒精棉球消毒外滲處皮膚,再將季德勝蛇藥碾成粉加硫酸鎂注射液調勻成糊狀存于有蓋小瓶內,然后用棉簽將藥涂于外滲處皮膚上,面積要超過外滲邊緣2~3cm,厚1~2mm,再用清潔紗布包上,膠布固定,蓋上瓶蓋。每隔4h換藥1次。

  血管活性藥物外滲的預防與處理

  1多巴胺是α、β腎上腺素受體和多巴胺受體的激動劑,它可以使心肌收縮力加強、外周血管收縮,從而升高血壓,是抗休克治療的常用藥。但在靜脈輸液過程中,多巴胺外滲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組織損傷、壞死

  外滲后立即用含酚妥拉明5mg的生理鹽水10~15ml充分浸潤注射.酚妥拉明為α受體阻滯劑,能阻斷α受體的興奮作用,擴張血管,使周圍血管痙攣解除,改善微循環。由于酚妥拉明作用持續時間較短,而浸潤注射本身對肌肉組織就是一種機械損傷。

  外滲早期可采用酚妥拉明稀釋液(生理鹽水50ml加酚妥拉明40mg)濕敷或25%硫酸鎂濕敷,以減輕局部組織化學反應,減輕患者疼痛,防止發生局部組織壞死。由于水腫組織抗病能力減弱,易受細菌侵襲,甚至發生局部感染,且水腫組織的再生能力和修復功能減弱,發生損傷后不易愈合。因此液體外滲后的及時處理顯得尤為重要。

  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垂體后葉素等,立即用654—2藥物熱敷或一般熱敷;

  0.9%生理鹽水5ml+酚妥拉明5mg局部封閉。

  鈣劑外滲的預防與處理

  (1)抬高患肢,促使血液回流,減輕局部腫脹程度。

  (2)用0.25%~0.5%普魯卡因封閉療法,以緩解腫脹部位的發炎損傷癥狀,并糾正其血管舒縮功能障礙,這是防止葡萄糖酸鈣外滲部位壞死最關鍵的一步。

  (3)局部濕敷香丹(復方丹參)注射液,香丹注射液由丹參和降香組成,為中醫活血化瘀要藥,能減輕局部淤血,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還有強心、耐缺氧、鎮靜、抗炎、抑菌等作用。因此,局部濕敷香丹注射液是防止葡萄糖酸鈣外滲部位壞死的重要環節。

  (4)鎂離子可直接舒張周圍血管平滑肌,引起交感神經節沖動傳遞障礙,從而使血管擴張。用50%硫酸鎂溶液熱敷患處,有消炎去腫的功效。

  (5)TDP燈局部照射,具有消腫、止痛,減少滲液、活血化瘀等作用,達到消炎去腫的目的。

  外滲處理的一般程序

  尋求富有觀察和處理外滲經驗的人員的幫助。

  停止輸液、分離輸液管,但不拔除原有靜脈輸液針/留置管。(保留留置管的重要性:有助于局部釋放解毒劑,避免組織附加的損傷;有利解毒劑更直接接觸局部外滲藥物,最大發揮解毒作用。)

  用筆標記外滲面積。以后做對比。

  盡量從靜脈留置針中抽吸殘余藥液和血液。

  注射等量的生理鹽水來稀釋外滲藥液或注射2ML1500單位u透明質酸酶。從原留置針中注入解毒劑。

  拔除靜脈留置針。處理注射器及容器防止有害生物進入容器中。

  通知醫生。

  如可能抬高局部。減輕水腫,增加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外滲(infl.)藥液吸收。

  避免局部受壓。即使輕微的壓力也會使發泡劑引起的外滲面積擴大。

  根據藥物選擇熱敷或冷敷。

  觀察記錄。(住院病人至少48小時,門診病人至少3天。)所有與滲出有關的情況都應該被記錄在病人的病歷中。

  藥液外滲的護理應急預案

  1、認真執行靜脈穿刺留置適應癥。有以上情況的病人,應通知靜脈輸液小組長,安排專業護理人員實施PICC:

  2、一旦發生藥物外滲,立即停止輸注,保留針頭接注射器,盡量回抽漏于皮下的藥液,然后拔出針頭。另外開放靜脈通道繼續用藥。

  3、報告護士長,必要時護士長邀請醫師、藥劑師、護理專家會診。

  4、根據外滲藥液不同給予拮抗劑進行局部封

  5、藥液外滲24小時內用50%硫酸鎂冷濕敷,冷敷可使血管收縮,減少藥液向周圍組織擴散。冷敷期間應加強觀察,防止凍傷。

  6、藥液外滲48小時內,應抬高受累部位,以促進局部外滲藥液的吸收。

  7、加強交班,密切觀察局部變化,避免局部受壓,做好護理紀錄。

  8、討論分析原因,提出改進措施。

篇2:藥物出現外滲的應急預案及程序

  藥物出現外滲的應急預案及程序

  —、藥物出現外滲的概念

  藥物外滲時指由于輸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蝕性(非腐蝕性)的或刺激性藥物(或溶液)進入了周圍組織,而不是進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二、臨床表現

  1、輕度炎性改變:局部組織出現大片紅腫,沿血管出現條索狀的紅線,局部腫痛。

  2、重度:局部皮膚蒼白繼而出現水皰;嚴重者出現紫黑色,如不及時處理皮下組織壞死、形成潰瘍。甚至累及深層組織。

  如何判斷是否外滲:首先觀察注射部位有無腫脹,對肥胖患者用手適中按壓注射部位,如外滲時有凹陷或有張力無彈性;對暴露的血管可觀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無條索狀的紅線。詢問病人有無脹痛感。擠壓針管有無回血時,最好針頭保持水平位,切記不應針尖翹起擠壓針管。三、藥物出現外滲的原因

  1.藥物因素

  與藥液的酸堿度、滲透壓梯度有關。長期輸入高滲性溶液,堿性對血管有刺激性的液體如甘露醇,碳酸氫鈉,葡萄糖酸鈣可發生血管壁增厚,內皮細胞破壞,血管內淤血,周圍組織炎癥及水腫等。必要時可以使用微量泵進行調節。

  2.物理因素

  與環境溫度、輸液量、液體溫度、速度、時間、壓力及輸液器針頭的選擇有關。

  3.機械因素

  與穿刺技術不熟練,體位不當,輸液速度過快,時間過長,各種穿刺的損傷是導致血管外漏的直接原因,如針尖刺破血管或針尖斜面未完全進入血管腔,針尖固定不牢,并熱不合作而刺破血管,針尖滑脫血管。

  4.血管因素

  與輸液局部血管的舒縮狀態、靜脈管壁是否發生痙攣,通透性是否增加有關。

  四、藥液滲漏的防護

  1.正確選擇穿刺靜脈

  由于高滲性、刺激性強的藥物,宜選擇粗大靜脈,由遠心端向近心端選擇穿刺,穿刺時避免同一部位、長時間、多次穿刺。

  2.減少對血管壁的損傷

  3.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可使用血管擴張劑,如:硝酸甘油貼。血管擴張劑具有增強局部血流,并中和藥物酸性作用。

  4.使用靜脈留置針

  留置針對血管刺激性小,易固定,減少了穿刺的次數,同時減少了對病人淺表靜脈的破壞。

  5.熟悉藥液的性質

  選擇合適的給藥方式,適當調節室溫及穿刺部位的保暖,提高注射液的溫度。

  6.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

  加強工作責任心,經常巡視病人,尤其對意識障礙、感覺喪失、循環不良的病人更需要經常觀察,不能只看有無回血來判斷,一旦發生滲漏,立即更換輸液部位并積極采取治療措施。

  五、出現藥物外滲的處理方法

  1、一般腫脹:輸入的一般性藥物維生素類給以熱敷即可,常用熱水袋、濕熱敷、溫度在50℃左右,10-15分鐘觀察皮膚情況。

  可給予25%一50%硫酸鎂或75%一95%酒精熱濕敷,硫酸鎂效果比較好但冷結晶。局部組織出現大片紅腫,沿血管出現條索狀的紅線,局部腫痛。抬高患肢增加熱敷擦藥的次數。

  2、輸入特殊藥物時,化療藥物、升壓藥、高滲性藥物等不管是否出現紅腫炎癥反應應立即采取封閉治療。

  3、根據藥物性質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處理方法

  4、局部封閉:用41/2一51/2門肌肉針頭,在紅腫皮膚的邊緣呈點狀或扇狀封閉。進針深度以15—20°為宜,注射藥物量以能使紅腫范圍明顯突出皮膚,進針長度以針尖最好在紅腫的正中處,使藥物均勻地向四周擴散。根據情況2—3天封閉1次,一般封閉3—5次。

  5、血管收縮藥: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垂體后葉素等,立即用654—2藥物熱敷或一般熱敷;0.9%生理鹽水5ml+酚妥拉明5mg局部封閉。

  6、鈣劑:熱敷;1%普魯卡因2ml+生理鹽水2ml-5m1或1%普魯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生理鹽水2ml-5ml局部封閉。

  7、高滲溶液、強酸、強堿藥物:如50%葡萄糖、甘露醇、碳酸氫鈉等,立即停止給藥,給予冷敷;1%普魯卡因2ml+生理鹽水2ml-5ml或1%普魯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生理鹽水2ml-5ml局部封閉。

  8、紅霉素、安定:冷敷

  9、化療藥物:一般處理:立即停止給藥,保留靜脈通路(要更換輸液器)。立即用0.9%生理鹽水10—20m1快速沿原靜脈滴入,以稀釋局部藥液濃度。拔針并按壓針眼2—5分鐘。冰袋冷敷1

  5—30分鐘,3天內每天4次,并抬高患肢,以便收縮血管、減少藥物吸收、緩解疼痛。一般局部封閉:用1%普魯卡因2ml十生理鹽水2m卜5m1。

  10、出現壞死,可選用超短波治療,嚴重的植皮。發生任何不良反應,都應采取積極的補救措施,減少進一步的六、

  藥物外滲的護理對策

  1小范圍外滲

  (1)外滲的藥液對組織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輔助治療的藥液,可以用濕熱敷,或用95%的酒精、50%的硫酸鎂濕敷,腫脹很快就會消退;如果所剩的藥液不多,可以一邊觀察,一邊濕敷,如不再繼續外滲,可以堅持到輸液完成。(2)輸入的藥液為血管活性藥,局部腫脹雖不明顯,但發紅、蒼白、疼痛明顯的,必須立即更換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續濕敷,紅腫也會很快消失。

  大范圍外滲

  輸入的藥液為刺激性大的藥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動,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鎂或95%的酒精持續濕敷,配合理療,局部封閉,亦可用相對應的藥物相拮抗,如縮血管藥物多巴胺、間羥胺、去甲腎上腺素等外滲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鈣劑可用50%的硫酸鎂、山莨菪堿(654-2)濕敷,也有介紹說可用馬鈴薯、生姜外敷。

  化療藥物外滲

  化療藥物外滲時應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鹽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釋,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疼痛、腫脹、壞死。

  .4藥液外滲引起局部水皰

  水皰小未破潰的盡量不要刺破,可用無醇碘伏外涂;水皰大的,碘伏消毒后用無菌注射器抽去水皰里的滲出液,再用不含醇的碘伏外涂、外敷,也有介紹用雞蛋清外敷的。

  各種處理方式的做法

  冷敷

  適用于蒽環類藥物如柔紅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多西他賽等藥物外滲。局部冷敷可使血管收縮、組織細胞代謝率下降,可以使藥物外滲的量及正常細胞對藥藥物攝取,以達到減輕滲漏范圍的目的??梢跃植坑帽浞?4℃~6℃)48~72h,1次/6h,每次20~30min。

  熱敷

  熱敷適用于植物堿類抗癌藥物如長春新堿、長春花堿、異長春花堿,長春瑞濱,草酸鉑等藥物外滲后。局部溫熱敷可以引起血管擴張,加快外滲藥物的吸收、分散和攝取,減輕藥物外滲所致皮膚傷害。冷敷,須在6h內進行,24h后熱敷,但對長春新堿和血管收縮藥物則應早期采取保溫、熱敷,患側肢體抬高,以利靜脈回流,有利于局部腫脹的吸收。

  理療

  遠紅外線275W15-30分鐘/次,2次/天

  超短波30分鐘/次1次/天,

 ?、?Ⅲ期傷口換藥后進行藥物濕敷

  1.50%硫酸鎂濕敷

  50%硫酸鎂濕敷(陽離子溶液外滲的藥物如10%氯化鉀、5%碳酸氫鈉、10%葡萄糖酸鈣,)

  方法:將50%硫酸鎂溶液浸濕4層紗布后覆蓋患處,上蓋一層塑料薄膜,每4~6小時更換1次,持續濕敷。

  50%GS+25%硫酸鎂+VitB12

  如意金黃散+麻油

  如意金黃散外敷加冰敷法

  具體做法是:取如意金黃散適量用涼茶水(亦可用植物油或蜂蜜)調和后均勻涂抹在紗布上敷于患處,用一層塑料薄膜封閉在紗布上,以便持續發揮作用。l日數次,直至全愈為止。

  仙人掌肉搗碎+冰片

  仙人掌外敷治療(適用于高滲性藥物)

  方法:取新鮮仙人掌每次約100克,去刺,洗凈搗爛,用干凈紗布外包覆蓋于患處,每天1~2次。

  酚妥拉明局部濕敷(適用于血管收縮性藥物)

  方法:取酚妥拉明1ml(10mg)加生理鹽水50ml,取4層紗布浸透藥液后覆蓋于患處,每次局部濕敷30min,每天早、中、晚各1次,持續濕敷。濕敷時間均為3~7d。

  5馬鈴薯外敷法適用于各種藥液滲出的外敷

  將馬鈴薯洗凈,切成透明的薄片,貼于腫脹處,用膠布固定,每1-2h更換1次。

  6.綠茶

  7六神丸+蜂蜜

  甘露醇藥液滲漏的護理

  甘露醇一旦發生滲漏后,應立即更換輸液部位,并針對損傷的程度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

  .1熱敷

  促進外滲于組織的藥液消散吸收。20%甘露醇滲漏引起的組織損傷可采用654-2濕敷,配合酚妥拉明局封效果好,也可采用50%硫酸鎂濕敷。

  .2封閉療法

  封閉注射可阻止藥物與組織細胞相結合。常用0.25%普魯卡因或生理鹽水局部封閉。

  .3中西藥制劑

  依照中醫祛瘀活血消腫方法制成的中藥制劑,對藥物滲漏引起的水腫、淤血、疼痛療效好。如:燙傷膏外涂腫脹部位治療輸液外漏效果好

  [1]。照射療法

  可用紅外線照射10min左右,使局部組織干燥;用浸有慶大霉素8萬U、654-210mg的紗布敷于外滲處,在用紫外線照射20min左右2~3次/d,可達到預防感染、抗炎收斂,促進微循環的效果。

  新生兒頭皮靜脈輸液外滲

  1病理因素

  由于高熱。脫水都可以使血管周圍內外環境發生改變,進而影響血管壁的滲透性和脆性,局部感染和末梢循環差可引起局部組織的代謝障礙及供養不足,從而導致局部酸中毒,誘發血管壁的損傷此時選擇粗直的血管,兩人操作,用5ml注射器,接4號半的頭皮針頭,邊穿刺邊抽回血,防止假性堵塞,此法成功率較高。

  機械因素

  穿刺技術不熟練,體位不當,輸液速度過快。時間過長,可采用留置針。

  藥物因素

  長期輸入高滲性溶液,堿性對血管有刺激性的液體

  穿刺部位不當

  如耳后,枕靜脈,可逆向穿刺,指導家長適當的約束患兒,可抱起,同時加強相關知識的宣教。

  處理措施

  找出外滲的原因,采取不同的護理干預,在使用血管有刺激性的藥物時,盡可能的選擇粗且直的血管。同時應用微量泵使藥物均勻的進入到血管,對于機械因素引起的外滲,我們采取適當約束,將患兒的雙手包與包被中采用對側臥位,即穿刺部位與臥位相反,對于已穿刺的靜脈可逆向穿刺即逆心穿刺,由于頭皮靜脈無靜脈瓣此種穿法可避免重復穿刺為愈合而引起的外滲現象,對于生理病理,穿刺部位不當引起的外滲可采用更換穿刺部位,加強按壓時間,保護靜脈等。

  脂肪乳外漏

  1.脂肪乳外漏,形成脂肪小滴,在輸注部位造成局部毛細血管或組織阻塞,毛細血管中可見脂肪栓子,引起皮膚紅腫、脹痛、出血、滲出、水腫、壞死及纖維性變等

  2.局部用酒精擦敷皮膚部位,擴張血管,抑制血中脂肪栓水解為游離脂肪酸。透明質酸酶為能水解透明質酸的酶,可促使皮下輸液或局部積貯的滲出液或血液加快擴散而利于吸收,常稀釋后以細針頭在滲出處分5處注射。為避免局部組織壞死,可將透明質酸150~300μm加入0.25%的普魯卡因注射液10~15ml中,做局部封閉以促進彌散、吸收。

  3.5%酒精棉球消毒外滲處皮膚,再將季德勝蛇藥碾成粉加硫酸鎂注射液調勻成糊狀存于有蓋小瓶內,然后用棉簽將藥涂于外滲處皮膚上,面積要超過外滲邊緣2~3cm,厚1~2mm,再用清潔紗布包上,膠布固定,蓋上瓶蓋。每隔4h換藥1次。

  血管活性藥物外滲的預防與處理

  1多巴胺是α、β腎上腺素受體和多巴胺受體的激動劑,它可以使心肌收縮力加強、外周血管收縮,從而升高血壓,是抗休克治療的常用藥。但在靜脈輸液過程中,多巴胺外滲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組織損傷、壞死

  外滲后立即用含酚妥拉明5mg的生理鹽水10~15ml充分浸潤注射.酚妥拉明為α受體阻滯劑,能阻斷α受體的興奮作用,擴張血管,使周圍血管痙攣解除,改善微循環。由于酚妥拉明作用持續時間較短,而浸潤注射本身對肌肉組織就是一種機械損傷。

  外滲早期可采用酚妥拉明稀釋液(生理鹽水50ml加酚妥拉明40mg)濕敷或25%硫酸鎂濕敷,以減輕局部組織化學反應,減輕患者疼痛,防止發生局部組織壞死。由于水腫組織抗病能力減弱,易受細菌侵襲,甚至發生局部感染,且水腫組織的再生能力和修復功能減弱,發生損傷后不易愈合。因此液體外滲后的及時處理顯得尤為重要。

  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垂體后葉素等,立即用654—2藥物熱敷或一般熱敷;

  0.9%生理鹽水5ml+酚妥拉明5mg局部封閉。

  鈣劑外滲的預防與處理

  (1)抬高患肢,促使血液回流,減輕局部腫脹程度。

  (2)用0.25%~0.5%普魯卡因封閉療法,以緩解腫脹部位的發炎損傷癥狀,并糾正其血管舒縮功能障礙,這是防止葡萄糖酸鈣外滲部位壞死最關鍵的一步。

  (3)局部濕敷香丹(復方丹參)注射液,香丹注射液由丹參和降香組成,為中醫活血化瘀要藥,能減輕局部淤血,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還有強心、耐缺氧、鎮靜、抗炎、抑菌等作用。因此,局部濕敷香丹注射液是防止葡萄糖酸鈣外滲部位壞死的重要環節。

  (4)鎂離子可直接舒張周圍血管平滑肌,引起交感神經節沖動傳遞障礙,從而使血管擴張。用50%硫酸鎂溶液熱敷患處,有消炎去腫的功效。

  (5)TDP燈局部照射,具有消腫、止痛,減少滲液、活血化瘀等作用,達到消炎去腫的目的。

  外滲處理的一般程序

  尋求富有觀察和處理外滲經驗的人員的幫助。

  停止輸液、分離輸液管,但不拔除原有靜脈輸液針/留置管。(保留留置管的重要性:有助于局部釋放解毒劑,避免組織附加的損傷;有利解毒劑更直接接觸局部外滲藥物,最大發揮解毒作用。)

  用筆標記外滲面積。以后做對比。

  盡量從靜脈留置針中抽吸殘余藥液和血液。

  注射等量的生理鹽水來稀釋外滲藥液或注射2ML1500單位u透明質酸酶。從原留置針中注入解毒劑。

  拔除靜脈留置針。處理注射器及容器防止有害生物進入容器中。

  通知醫生。

  如可能抬高局部。減輕水腫,增加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外滲(infl.)藥液吸收。

  避免局部受壓。即使輕微的壓力也會使發泡劑引起的外滲面積擴大。

  根據藥物選擇熱敷或冷敷。

  觀察記錄。(住院病人至少48小時,門診病人至少3天。)所有與滲出有關的情況都應該被記錄在病人的病歷中。

  藥液外滲的護理應急預案

  1、認真執行靜脈穿刺留置適應癥。有以上情況的病人,應通知靜脈輸液小組長,安排專業護理人員實施PICC:

  2、一旦發生藥物外滲,立即停止輸注,保留針頭接注射器,盡量回抽漏于皮下的藥液,然后拔出針頭。另外開放靜脈通道繼續用藥。

  3、報告護士長,必要時護士長邀請醫師、藥劑師、護理專家會診。

  4、根據外滲藥液不同給予拮抗劑進行局部封

  5、藥液外滲24小時內用50%硫酸鎂冷濕敷,冷敷可使血管收縮,減少藥液向周圍組織擴散。冷敷期間應加強觀察,防止凍傷。

  6、藥液外滲48小時內,應抬高受累部位,以促進局部外滲藥液的吸收。

  7、加強交班,密切觀察局部變化,避免局部受壓,做好護理紀錄。

  8、討論分析原因,提出改進措施。

篇3:浙大醫學院附屬醫院抗菌藥物臨床使用與管理規范

  浙大醫學院附屬醫院抗菌藥物臨床使用與管理規范

  抗感染藥物是臨床應用范圍廣,品種繁多的一大類藥物。我院抗感染藥物使用量占總用藥量的20%~25%。為了有效控制感染,防止人體內菌群失調,減少患者藥物不良反應與細菌耐藥性的產生,減輕患者的負擔。根據《浙江省抗感染藥物合理應用指導方案》并結合我院特點,制訂浙醫一院抗感染藥物合理應用管理措施并逐步推出。

  (一)、醫院對臨床抗感染藥物使用的管理

  1、每季度統計分析全院及各科室的抗感染藥物使用率、用量,隨時掌握任何異常使用情況;

  2、醫院感染管理科和微生物科(室)每季度公布本院及某些重點科室(如ICU、血液科、呼吸科等)常見致病細菌及耐藥情況,提出臨床經驗用藥方案。

  3、醫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公布本院各科室病原學檢查的樣本送檢率。

  4、門診處方抗感染藥以單用為主,以不超過三天量為原則,最多不超過7日(抗結核藥物除外)。嚴格控制多藥聯用,多藥聯用應在病歷中詳細記錄并說明情況。

  5、對使用、更改、停用抗感染藥物均要求在病歷上有詳細的分析記錄。

  6、提倡使用或更改抗感染藥物前采集標本作病原學檢查,做到有樣必采,送檢率必須達到60%以上。對有樣不采者應制訂相應處罰措施。

  7、抗感染藥物使用率控制在50%以下。

  (二)、抗感染藥物的分線用藥標準及管理措施

  抗感染藥物分線標準

  1、第一線藥物:療效肯定、不良反應小、價格低廉、貨源充足的抗感染藥物,依臨床需要使用。

  2、第二線藥物:療效好、不良反應較明顯或價格較貴的藥物,例如第三代頭孢菌素,應控制使用。

  3、第三線藥物:療效好、價格昂貴或新研制上市的抗感染藥物,例如第四代頭孢菌素、碳青霉烯類、萬古霉素、惡唑烷酮類等,應嚴格控制使用。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