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時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課時階段訓練
考點一
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
1.如圖3-10是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的操作過程,下列描述中正確的是()
圖3-10
A.對光時轉動3,使高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B.若觀察到的物像不清晰,應調節1
C.對光時光線太暗,應選用大光圈和凹面鏡
D.10×目鏡和40×物鏡組合,則物像被放大50倍
2.使用顯微鏡對光的正確程序是()
?、龠x遮光器上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
?、谵D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圩笱圩⒁暷跨R(右眼睜開)
?、苻D動反光鏡調節出一個明亮的視野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②①④
3.下列關于顯微鏡觀察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將玻片標本中要觀察的材料正對通光孔的中心
B.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此時眼睛要注視目鏡內
C.當看到物像時,如果物像不太清晰,可調節細準焦螺旋
D.在載玻片上寫上“bq”放到顯微鏡下觀察,視野中看到的是“bq”
4.用顯微鏡觀察血涂片時,發現視野內有一清晰的淋巴細胞(如圖3-11)。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圖3-11
A.觀察血涂片時視野中出現污點,轉動目鏡污點不動,說明污點一定在物鏡上
B.為進一步放大該細胞,首先應將其移至視野中央,則玻片的移動方向應是左上方
C.顯微鏡對光時,為了看到更清晰的視野,可以閉上右眼,用左眼更加專注地觀察
D.若向右移動玻片,則顯微鏡視野里看到的物像向左移動
5.[20**·蘇州]圖3-12為光學顯微鏡的相關結構示意圖,其中的①②為物鏡,③④為目鏡,⑤⑥為觀察到清晰物像時物鏡與玻片之間的距離。下列組合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最多的是()
圖3-12
A.①④⑥B.①③⑤
C.②④⑥D.②③⑤
考點二
玻片標本
1.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用于漱口的液體、載玻片上滴加的液體、染色用的液體分別是()
A.碘液、生理鹽水、自來水
B.碘液、生理鹽水、涼開水
C.碘液、自來水、生理鹽水
D.涼開水、生理鹽水、碘液
2.關于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描述,正確的是()
A.在實驗前先用擦鏡紙擦拭載玻片和蓋玻片
B.刮取口腔上皮細胞時不需用涼開水漱口
C.稀碘液可用來染色
D.第二步在載玻片上滴生理鹽水的目的是為了殺菌
3.關于“制作并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敘述正確的是()
A.撕下的薄膜越大越容易在載玻片上展平
B.用碘液染色是使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的液泡著色
C.在第二步中在載玻片上滴的液體是生理鹽水
D.判斷視野中的物像是細胞還是氣泡,可以用鑷子輕壓蓋玻片,會移動、變形的是氣泡
4.[20**·衡陽]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在視野中看到的細胞形態是()
圖3-13
考點三
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
1.在觀察、比較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和人口腔上皮細胞的結構時,可知前者比后者多()
A.線粒體、葉綠體、液泡
B.細胞壁、葉綠體、液泡
C.細胞壁、液泡
D.細胞壁、葉綠體
2.[20**·廣東模擬]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細胞的細胞液中含有較多的糖分。西瓜細胞內,指導糖分形成的控制中心以及細胞液的主要來源分別是()
A.細胞壁、葉綠體B.細胞核、液泡
C.細胞質、液泡D.細胞核、線粒體
3.科學家用美西螈(一種兩棲動物)做實驗,將黑色美西螈胚胎細胞的細胞核取出來,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細胞中,由此發育成的美西螈,全部都是黑色的,據此可得出的結論是()
A.細胞核控制美西螈的體色
B.細胞質控制美西螈的體色
C.細胞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D.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
4.圖3-14是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立體結構模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圖3-14
A.DNA只有在②中有,DNA中有指導生物發育的全部信息
B.④存在于活細胞內,可把化學能轉變為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
C.水稻根細胞吸收含硅的無機鹽多,吸收含鈣的無機鹽少,主要是因為⑥能控制物質的進出
D.與動物細胞相比,該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
5.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的進出;葉綠體能夠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并將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線粒體能夠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為細胞的生活提供動力;細胞核中的DNA上有指導和控制細胞中物質和能量變化的一系列指令。以上事實說明()
A.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一體
B.細胞能夠獨立生活,不需要從外界獲取物質
C.所有細胞都具有葉綠體,都能把光能轉變為有機物中的化學能
D.細胞只需要細胞核,不需要細胞膜和細胞質,就能生活下去
一、單項選擇題
1.如圖3-15顯示的是顯微鏡的幾個操作步驟,正確的順序是()
圖3-15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
2.小明使用10×目鏡和10×物鏡的顯微鏡觀察到如圖3-16所示物像,若要看到完整的物像,可()
圖3-16
A.把目鏡換成5×,同時把物鏡換成40×
B.把目鏡換成5×,同時把物鏡換成12.5×
C.把物鏡換成12.5×,目鏡不變
D.把目鏡換成16×,物鏡不變
3.[20**·衡州]在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實驗的過程中,出現以下情形(如圖3-17),其中描述正確的是()
圖3-17
A.圖甲在換用高倍鏡后,調節②來觀察物像
B.圖乙清晰物像的視野中,細胞數目多的是②
C.圖丙物像要移到視野中央,應將載玻片往右下方移動
D.圖丁中黑色的圓圈是大細胞
4.某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葉片橫切面的臨時切片,當轉動細準焦螺旋時,對于結構完整的細胞,有一部分看得清晰而另一部分則較模糊,這是由于()
A.物像受損
B.細準焦螺旋未調好
C.反光鏡未調好
D.標本切得厚薄不均
5.觀察血涂片時,看到了圖3-18中圖甲所示的物像,如果要在同一視野中進一步清晰觀察白細胞A(如圖乙),在這個過程中,你不應當進行的操作是()
圖3-18
A.轉動轉換器B.轉動細準焦螺旋
C.轉動粗準焦螺旋D.調節反光鏡
6.用光學顯微鏡的一個目鏡,分別與四個不同的物鏡組合來觀察某一細胞裝片。當成像清晰時,每一物鏡與載玻片的距離如圖3-19甲所示,圖乙是圖甲中a組合觀察到的視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圖3-19
A.a組合視野最暗
B.b組合比c組合看到的細胞數少
C.d組合可能觀察不到圖乙中的細胞
D.由a組合轉變為c組合進行觀察時,應先將裝片向左上方移動
7.小強在顯微鏡下觀察到了洋蔥表皮細胞后,興奮地向同學描述,并把顯微鏡輕輕挪動給同組同學,但別人卻看不清物像。你認為最可能的原因是()
A.沒有調節粗準焦螺旋
B.光圈的大小改變了
C.顯微鏡的物鏡轉換了
D.射入光線發生改變
8.下面是五位同學在使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的操作,其中正確的是()
甲:將反光鏡對著太陽光以使視野內達到最大亮度
乙:觀察標本時,兩眼睜開,左眼觀察,右眼畫圖
丙:使用低倍物鏡看不到細胞,于是換高倍物鏡期望能觀察到細胞
丁:使用低倍物鏡已看到有些模糊的細胞,于是試著調細準焦螺旋
戊:根據自己觀察的物像繪圖,對圖中較暗的部分用橫線條涂黑
A.甲、乙、丙B.乙、丁、戊
C.乙、丁D.乙、戊
9.[20**·益陽模擬]圖3-20是同一顯微鏡觀察同一植物組織標本四次得到的圖像,下列推測正確的是()
圖3-20
A.③所用的目鏡的放大倍數一定大于④
B.更換物鏡一定是通過轉動轉換器來實現的
C.圖像③中能非常清楚地看到細胞膜
D.每個細胞中都一定能找得到葉綠體
10.線粒體是細胞的“動力車間”,細胞通過線粒體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研究發現不同的細胞內線粒體的數目不同。下列人體細胞中,線粒體數量最多的是()
A.骨骼肌細胞B.小腸上皮細胞
C.角質層細胞D.脂肪細胞
11.[20**·太原]圖3-21是黃瓜表層果肉細胞和人口腔上皮細胞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圖3-21
A.黃瓜表層果肉細胞與人口腔上皮細胞的唯一區別是有葉綠體
B.結構②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作用
C.結構④中有控制生物發育與遺傳的重要物質
D.結構⑤是一種能量轉換器,能夠為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12.有關細胞知識的敘述錯誤的是()
A.綠色植物的每個細胞都有細胞壁、葉綠體和線粒體
B.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時,滴清水細胞不會漲破是因為有細胞壁
C.細胞核控制著生物的發育,是由于細胞核中存在脫氧核糖核酸的緣故
D.如果把葉片比作生產有機物的“天然工廠”,那么“工廠”里產生有機物的“車間”是葉綠體
二、非選擇題
13.[20**·滕州校級模擬]據圖3-22,回答問題。
圖3-22
(1)圖甲中主要起放大作用的是[]和[]。
(2)在顯微鏡的結構中能使鏡筒升降的是[]和[]。
(3)某同學在用低倍物鏡觀察切片時,發現視野中有一個黑點,移動裝片黑點不動,轉換高倍物鏡后黑點仍在,則黑點在上。
(4)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的內表皮細胞,看到的物像如圖乙中①所示,若要觀察的物像達到②所示效果,他應將裝片向移動。當他畫出其中一個細胞,在畫細胞核時,不能涂抹或用陰影表示,而應該用疏密不同的表示。
(5)在觀察中物鏡由10×換為40×時,視野的亮度變化是。這時,你應該調節和使視野明暗適宜。
(6)在一臺光學顯微鏡的鏡盒里有四個鏡頭(如圖丙所示),若要使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數目最少應選用的鏡頭組合是。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14.[20**·赤峰]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利用普通光學顯微鏡觀察。請回答:
(1)圖3-23是制作臨時裝片的幾個步驟,正確的操作順序是(填寫圖中數字序號)。
圖3-23
(2)圖3-24是制作臨時裝片時蓋蓋玻片的操作,正確的蓋法是。
圖3-24
(3)圖3-25是某同學使用顯微鏡觀察的一個步驟。此操作中,她正在
(填“順”或“逆”)時針轉動粗準焦螺旋,此時她的眼睛一定要看著鏡。圖3-25
(4)用同一臺顯微鏡觀察同一標本,通過更換目鏡、物鏡和調節細準焦螺旋后,在視野中分別看到了圖3-26所示的圖像,其中視野最暗的是。
圖3-26
15.仔細觀察圖3-27,回答問題。
圖3-27
(1)組成動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圖。
(2)圖甲比圖乙多一種結構是標號,生物體可以通過這種結構進行光合作用。
(3)含遺傳信息,決定生物的性狀的結構存在于圖中的標號內。
(4)在甲、乙兩幅圖中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結構是標號。
(5)具有支持和保護作用的結構是圖中的標號。
(6)吃西瓜時會感到很甜,是因為西瓜中有大量的糖,這些糖主要存在于圖中的標號內。
16.多莉綿羊的培育過程如圖3-28所示,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圖3-28
(1)培育多莉綿羊的技術稱為。
(2)圖中重組細胞在體外培養過程中通過、生長和過程發育成早期胚胎。
(3)多莉綿羊的遺傳性狀與圖中綿羊最相似,丙綿羊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4)產生多莉綿羊的生殖類型屬于(填“有性生殖”或“無性生殖”)。
一、單項選擇題
1.[20**·蓬江區三模]利用顯微鏡觀察人的血細胞涂片,在兩種不同的放大倍率下,視野分別為甲和乙,如圖3-29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圖3-29
A.若玻片往左移,則視野中的物像也會往左移
B.甲中所觀察到的細胞,在乙中均可觀察到
C.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鏡,則甲比乙亮
D.若在甲中看到模糊的物像,則改換成乙就可看到清晰的物像
2.在光線明亮的實驗室里,觀察透明的口腔上皮細胞后再觀察顏色較深的黑藻葉片細胞,為便于觀察,此時應()
A.改用凹面反光鏡、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鏡、縮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鏡、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鏡、縮小光圈
3.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第一次使用的目鏡為10×、物鏡為10×,第二次使用的目鏡為5×、物鏡為10×,第二次在視野中看到的物像與第一次看到的物像相比()
A.細胞大小是原來的一半,細胞的數量增多
B.細胞大小是原來的2倍,細胞的數量增多
C.細胞大小是原來的一半,細胞的數量減少
D.細胞大小是原來的2倍,細胞的數量減少
4.圖3-30是某藻類細胞中葉綠體移動路線示意圖,視野中的葉綠體位于液泡的下方,并繞液泡按逆時針方向移動,則實際上,該細胞中葉綠體的位置和移動的方向分別為()
圖3-30
?、傥挥谝号莸纳戏?/p>
?、谖挥谝号莸南路?/p>
?、勰鏁r針
?、茼槙r針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5.[20**·包頭]圖3-31中甲是不同放大倍數的目鏡(5×、16×)和物鏡(10×、40×),乙是在甲中選用的一組能放大160倍的鏡頭組合所觀察到的物像。欲將乙視野中處于右上方的細胞移至視野中央并放大到640倍觀察。下列操作中錯誤的是()
圖3-31
A.將裝片向右上方移動,使右上方的細胞位于視野正中央
B.將顯微鏡的光圈調小,反光鏡調成平面鏡
C.目鏡不需要換,轉動轉換器將物鏡換成鏡頭③
D.物鏡換成高倍鏡后,如果視野模糊,應調節細準焦螺旋
6.[20**·益陽]使用顯微鏡觀察蟬的翅膀。采用不同的物鏡和目鏡組合觀察,出現圖3-32中甲和乙兩個視野。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圖3-32
A.如果目鏡一樣,物鏡甲比物鏡乙短
B.如果物鏡一樣,目鏡甲比目鏡乙短
C.圖甲視野比圖乙視野亮度大
D.圖甲視野比圖乙視野可觀察到的細胞數目多
7.[20**春·東臺市月考]下列各項技術中屬于克隆的是()
A.將雞的基因片段整合到小鼠的基因分子中去
B.將抗藥菌的某基因引入到草履蟲的細胞內
C.將小鼠的骨髓瘤細胞與脾細胞結合成雜交瘤細胞
D.將某種瘤細胞在體外培養成多個瘤細胞
8.[20**·定州模擬]在菜豆根和葉的細胞中,分別含有的能量轉換器是()
A.線粒體;葉綠體和線粒體
B.葉綠體;線粒體和葉綠體
C.線粒體和葉綠體;線粒體
D.葉綠體和線粒體;葉綠體
9.在大蒜收獲的季節,有些家庭愛腌制一種食品——“糖醋蒜”,吃起來酸甜爽口,下列有關“糖醋蒜”腌制的說法,正確的是()
A.糖和醋沒有進入大蒜細胞內
B.大蒜細胞能控制糖醋物質的進出
C.大蒜細胞已死,細胞膜失去控制糖醋物質進出的能力
D.糖和醋都是細胞需要的物質,所以都能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
10.[20**·沂源縣一模]圖3-33中的甲、乙分別代表神經細胞和根尖成熟區細胞,圖中B區代表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則A區含有下列哪些細胞結構()
?、偌毎?/p>
?、诩毎?/p>
?、奂毎|
?、芗毎?/p>
?、萑~綠體
?、抟号?/p>
?、咄黄?/p>
圖3-33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②③⑦
D.⑦
11.[20**·包頭]下列有關線粒體的敘述,錯誤的是()
A.動物細胞細胞質中的DNA位于線粒體中
B.正常情況下,線粒體在成人心肌細胞中的數量顯著多于腹肌細胞中的數量
C.細胞中的線粒體可以稱作“養料制造車間”
D.線粒體內進行呼吸作用一定產生水
12.[20**·包頭]下列關于葉綠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A.綠色植物釋放的氧氣都是在葉綠體內產生的
B.葉綠體中沒有遺傳物質
C.葉綠體將光能儲存在它制造的有機物中
D.葉綠體中的色素能大量吸收綠光
13.下列關于細胞膜的作用說法正確的是()
A.細胞膜完全將細胞封閉
B.細胞膜能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
C.細胞膜是完全開放的
D.細胞內產生的廢物不能通過細胞膜排到細胞外
14.[20**·日照模擬]如圖3-34是以傘藻為材料,設計的實驗流程,一段時間后,a、b、c發育成的傘帽形狀依次為()
圖3-34
A.傘狀、菊花狀、傘狀
B.傘狀、菊花狀、菊花狀
C.菊花狀、傘狀、傘狀
D.菊花狀、菊花狀、傘狀
二、非選擇題
15.[20**·獻縣校級模擬]結合顯微鏡操作要領,回答下列問題。
圖3-35
(1)現有①②兩臺顯微鏡(①目鏡10×、物鏡40×;②目鏡5×、物鏡10×),若要在視野中看到較多的細胞,應選擇鏡頭組合是的顯微鏡。
(2)正常情況下在用顯微鏡觀察時,眼睛和鏡筒的相關位置應該是圖甲的。
(3)若觀察到的物像比較模糊,但視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轉動顯微鏡的結構是。
(4)小楓在顯微鏡視野中找到了一個細胞(如圖乙),如要把它移到視野中央,應將載物臺上的裝片往(填“←”“↑”“→”或“↓”)方向移動。
(5)某同學在觀察“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發現視野中細胞有流動現象。請你幫他想一個補救辦法:。
(6)用顯微鏡觀察臨時裝片時,你在
細胞中沒有看到葉綠體。
A.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
B.黃瓜表層果肉細胞
C.黑藻葉片細胞
D.菠菜葉肉細胞
(7)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結構的主要不同點是:植物細胞有等結構。
(8)細胞中能控制物質進出的結構是。
16.[20**·無棣模擬]下面是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遇到的幾個問題。請據圖3-36分析回答:
圖3-36
(1)圖甲中,視野中除了細胞外還有很多異物,怎樣確定異物是否位于目鏡上?。
(2)要將圖甲中染色較好的細胞A移至視野中央,應向方向移動裝片。圖乙視野較暗,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3)制作裝片過程中出現氣泡,可能是時操作不規范引起的。
(4)圖丙中,位于細胞的最外面,對細胞具有保護和支持作用的結構是[];在成熟的植物細胞中一般都具有比較大的[];④是細胞核,里面含有。
17.[20**·內江]顯微鏡是生物學研究中最為重要的工具之一。初二年級某學習小組五名同學在復習顯微鏡知識后,利用課余時間重做了顯微鏡觀察的幾個重要實驗,在顯微鏡視野中觀察到圖3-37所示五幅圖像。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圖3-37
(1)圖甲是小明同學觀察到的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為避免圖甲現象再次發生,他回憶了蓋蓋玻片的正確操作方法: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
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仔細觀察時,他發現視野中有一污點,移動裝片,污點不動,換用相同倍數的潔凈目鏡,污點仍然存在,據此判斷污點最有可能在
上。
(2)圖乙是小華同學觀察到的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與圖甲細胞結構比較,主要的區別是圖乙細胞具有
和液泡。
(3)圖丙是小宇同學觀察到的葉片表皮的氣孔,氣孔的張開和閉合受控制。
(4)圖丁是小芳同學觀察到的人血永久涂片視野,視野中具有細胞核的細胞是[]。
(5)圖戊是小強同學觀察到的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情況,b血管中紅細胞呈
通過。
參考答案
對點練習
考點一
1.C
[解析]
對光時,轉動3,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A錯誤。若觀察到的物像不清晰,應調節2,B錯誤。
10×目鏡和40×物鏡組合,則物像被放大400倍,D錯誤。
2.B
[解析]
顯微鏡的使用過程分為:安放、對光、觀察和整理四部。對光時有四轉:一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上升;二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三轉動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四左眼注視目鏡,右眼睜開,轉動反光鏡,直到看到一個白亮的視野,故選B。
3.B
[解析]
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此時眼睛要注視物鏡,故B錯誤。
4.D
[解析]
A說明污點可能在物鏡成玻片標本上,A錯誤。B玻片的移動方向應是右上方,B錯誤。觀察時,左右眼同時睜開,C錯誤。
5.A
[解析]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多,因此使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最多,應選用放大倍數小的目鏡和物鏡,其目鏡和物鏡的組合是長目鏡④和短物鏡①。在觀察的時候,低倍物鏡距離玻片遠,視野就寬,看到的細胞數目多;高倍物鏡距離玻片近,視野就窄,但看到物像大。因此物鏡與玻片間的距離應選⑥。
考點二
1.D
[解析]
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正確順序是:用紗布將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放在實驗臺上備用;滴一滴生理鹽水在載玻片中央,目的是維持口腔上皮細胞的原有形狀;用涼開水漱口,以去除口腔中的食物殘渣;用消毒的牙簽在口腔側壁上輕輕刮幾下,取得口腔上皮細胞,再把牙簽附有碎屑的一端在載玻片的生理鹽水滴中均勻涂抹;蓋上蓋玻片,先用鑷子夾起蓋玻片的一邊,讓另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生理鹽水滴,然后輕輕蓋上,避免出現氣泡;染色,把稀碘液滴在蓋玻片的一側,用吸水紙從另一側吸引,直到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因此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用于漱口的液體、載玻片上滴加的液體、染色用的液體分別是涼開水、生理鹽水、碘液。
2.C
[解析]
在實驗前先用潔凈的紗布擦拭載玻片和蓋玻片,A錯誤。刮取口腔上皮細胞時需用涼開水漱口,B錯誤。第二步在載玻片上滴生理鹽水的目的是為了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D錯誤。
3.D
4.C
考點三
1.C
[解析]
洋蔥表皮細胞沒有葉綠體,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和液泡;口腔上皮細胞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
2.B
3.A
[解析]
細胞核是遺傳的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在細胞的代謝、生長、分化中起著重要作用,是遺傳物質的主要存在部位。因此在克隆的過程中,誰提供了細胞核,克隆出來的生物就像誰。黑色美西螈胚胎細胞的細胞核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細胞中形成重組細胞,重組細胞發育形成的美西螈,全部都是黑色的,這說明美西螈皮膚的顏色是由細胞核控制的。
4.B
5.A
[解析]
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的進出;葉綠體能夠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并將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線粒體能夠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為細胞的生活提供動力;細胞核中的DNA上有指導和控制細胞中物質和能量變化的一系列指令??梢娂毎俏镔|、能量和信息的統一體,是生物體(除病毒外)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A符合題意。細胞不能夠獨立生活,需要從外界獲取物質,可以通過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使外面有用的物質進入到細胞的內部,供細胞利用,B不符合題意。葉綠體是植物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能把光能轉變為有機物中的化學能,動物細胞沒有葉綠體,C不符合題意。細胞膜能控制物質進出,使外面有用的物質進入到細胞的內部,供細胞利用,把有害的物質排出;細胞質具有流動性,加速了細胞內外物質的交換,因此細胞的生活不只是需要細胞核,細胞核中有遺傳物質,只是對生物的遺傳具有重要意義,D不符合題意。
基礎訓練
1.C
[解析]
圖①是放置玻片標本;圖②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眼睛看著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圖③沒有放玻片標本,眼注視目鏡轉動反光鏡,因此是對光;圖④的操作是反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而顯微鏡的使用過程分為:取鏡與安放、對光、觀察和整理四步,對應題圖依次是③、①、②、④。
2.B
3.C
4.D
5.C
[解析]
顯微鏡視野下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數越大,細胞越大,個數越少,視野越暗;放大倍數越小,細胞越小,個數越多,視野越亮。觀察題圖可以看出,由圖甲到圖乙,物像放大了,即由低倍物鏡換成了高倍物鏡,首先要轉動轉換器,使高倍物鏡對準載物臺上的通光孔,換用反光鏡的凹面鏡來提高亮度,然后再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清晰。此過程中不需要調節粗準焦螺旋,C正確。
6.C
[解析]
a組合視野最亮而不是最暗;b組合比c組合看到的細胞數多而不是少;圖乙中的細胞在右下方,d組合放大倍數比a組合大,放大倍數變大后,圖乙中的細胞可能在視野外,因此可能觀察不到圖乙中的細胞;由a組合轉變為c組合進行觀察時,應先將裝片向右下方移動而不是向左上方移動。
7.D
[解析]
用顯微鏡觀察標本之前,首先要對光,對光時,先轉動轉換器,讓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讓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轉動反光鏡,使光線正好反射到鏡筒內,到達我們的眼睛,直到看清明亮的視野為止。對好光之后,就不能再移動顯微鏡,如果移動顯微鏡,射入的光線就會發生改變,導致看不清物像,D正確。
8.C
9.B
[解析]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目鏡和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放大倍數越大,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細胞數目越少,題圖中③比④中的細胞數目要少,因此③的放大倍數要比④的大,但放大倍數由物鏡與目鏡共同決定,并不能說③所用的目鏡的放大倍數一定大于④,故A錯誤。圖像③中清晰的分界線是所觀察的植物細胞的細胞壁,并不能清晰地看到細胞膜,故C錯誤。植物細胞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但并不是每個細胞中都一定能找得到葉綠體,例如,植物的根尖細胞中就沒有葉綠體,故D錯誤。
10.A
[解析]
骨骼肌細胞的功能是通過收縮和舒張牽引骨運動,需要消耗較多的能量,因此線粒體含量較多,A正確。小腸上皮細胞、角質層細胞、脂肪細胞代謝活動較弱,耗能少,線粒體含量少,B、C、D錯誤。
11.A
12.A
[解析]
綠色植物的每個細胞都有細胞壁,而見光部分的植物細胞中含有線粒體和葉綠體,不見光部分的植物細胞中沒有葉綠體只有線粒體,A錯誤。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區別之一是,植物細胞有細胞壁;由于細胞壁的保護作用,植物細胞不會因吸水過多而脹破,B正確。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細胞核中有染色體,染色體由蛋白質和DNA(又叫脫氧核糖核酸)組成,DNA上有遺傳信息,C正確。植物葉片葉肉細胞中有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部位,是產生有機物的“車間”,D正確。
13.(1)1
目鏡
物鏡
(2)11
粗準焦螺旋
12
細準焦螺旋
(3)目鏡
(4)右下方
細點
(5)變暗
遮光器
反光鏡
(6)A
14.(1)④③②①
(2)甲
(3)順
物
(4)丙
15.(1)乙
(2)3
(3)4
(4)2
(5)1
(6)5
16.(1)克隆技術
(2)細胞分裂
細胞分化
(3)甲
提供供胚胎發育的場所子宮
(4)無性生殖
能力提升
1.C
[解析]
甲的放大倍數小,視野寬,進入的光線多。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鏡,則甲比乙亮,C正確。
2.A
3.A
4.D
[解析]
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顛倒的像。視野中葉綠體位于液泡的下方,而實際上,黑藻細胞中葉綠體位于液泡的上方;但細胞質的環流方向和實際細胞質的環流方向一致,視野中細胞質的環流方向為逆時針,則實際上,黑藻細胞中細胞質環流方向也是逆時針。
5.B
[解析]
由于顯微鏡成像為倒像,將裝片向右上方移動,使右上方的細胞位于視野正中央,A正確。換上高倍鏡后,視野變暗,故應將顯微鏡的光圈調大,反光鏡調成凹面鏡,B錯誤。原放大倍數為160倍,現放大倍數為640倍,故將物鏡由10×換為40×即可,即由④換成③,C正確。換成高倍鏡后,如果視野模糊,應調節細準焦螺旋,D正確。
6.B
7.D
[解析]
將雞的基因片段整合到小鼠的基因分子中去,屬于轉基因技術,A不正確。將抗藥菌的某基因引入到草履蟲的細胞內,屬于轉基因技術,B不正確。將小鼠的骨髓瘤細胞與脾細胞結合成雜交瘤細胞是體細胞雜交技術,C不正確??寺〖夹g是一種無性繁殖技術,包括細胞的培育和細胞核的移植等,因此將某種瘤細胞在體外培養成多個瘤細胞屬于克隆技術,D正確。
8.A
9.C
[解析]
細胞膜將細胞內部與細胞外部的環境分隔開,使得細胞擁有一個比較穩定的內部環境。但是,它并沒有將細胞封閉起來。一般來說,細胞膜能夠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把其他物質擋在細胞外面;同時,還能把細胞內產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糖醋蒜頭有酸甜味,說明細胞已死,細胞膜失去了選擇透過性,失去了控制能力,所以糖和醋進入細胞內部,并不是因為細胞需要糖和醋而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
10.D
[解析]
B區:神經細胞和根尖成熟區細胞共同具有的結構是②細胞膜、③細胞質、④細胞核;A區:神經細胞具有而根尖成熟區細胞不具有的結構是⑦突起;C區:根尖成熟區細胞具有而神經細胞不具有的結構是:①細胞壁、⑥液泡;兩者都不具有的結構是⑤葉綠體。
11.C
12.A
[解析]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貯存能量的有機物,釋放出氧氣,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就在葉綠體,所以,綠色植物釋放的氧氣都是在葉綠體內產生的,A正確。植物屬于真核細胞,其遺傳物質主要是DNA,DNA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但植物的葉綠體、線粒體中也有少量的DNA,B錯誤。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能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機物中,不是將光能儲存在有機物中,C錯誤。葉綠素中的色素吸收的綠光最少,反射的多,所以葉綠體呈現綠色,D錯誤。
13.B
[解析]
細胞膜能控制物質的進出,能夠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讓廢物排出,不讓細胞內有用的物質流出和細胞外的廢物進入。
14.B
[解析]
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細胞核中有染色體,染色體中有DNA,DNA上有遺傳信息。這些信息其實就是指導和控制細胞中物質和能量變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體建造生命大廈的藍圖。
15.(1)②
(2)D
(3)細準焦螺旋
(4)←
(5)拿吸水紙吸去過多的溶液
(6)A
(7)葉綠體、細胞壁、液泡
(8)細胞膜
16.(1)旋轉目鏡,若異物跟著轉動則異物在目鏡上,若異物不動,則不在目鏡上
(2)上
換用大光圈或凹面反光鏡
(3)蓋蓋玻片
(4)①細胞壁
?、菀号?/p>
染色體(或遺傳物質)
17.(1)一邊物鏡
(2)細胞壁
(3)保衛細胞
(4)②白細胞
(5)單行
篇2:外國語中學七八年級生物期末復習計劃
外國語中學七、八年級生物期末復習計劃
一、復習指導思想和達成目標
為了鞏固全體學生本學期生物學科的基本知識,提高學生基本技能,養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七、八年級12個班同步進行全面復習。
教師圍繞生物學科的課程標準,結合中考考點說明進行緊抓課本,夯實基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查漏補缺。具體方法是,首先,立足章節進行知識歸類。其次,課時訓練形成知識體系。再次,總結提升體現適當拓展。復習過程中盡可能關注每個班級中學生個別差異,進行輔導。力爭做到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
二、重、難點分析和主要復習措施
七年級地理:
第四章《綠色植物是有機物的生產者》和第五章《人體的物質和能量來源于食物》是本學期的教學重難點。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最難,學生普遍掌握較差。復習時,這部分應作重點講解復習。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已有所提高,復習時再講解,學生理解起來就應該容易些。所以,教師應抓住這個時機全面系統地引導學生理解掌握,給學生一個整體知識的框架,讓學生理清思路??傊?,復習要緊扣教材,有效運用插圖,精選練習加以訓練鞏固。
八年級地理:
難點、重點很多。大部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鞏固還不過關,所以復習的方式應以夯牢重點基礎知識記憶,抓住讀圖理解掌握為主。 重點章節有:第15章《人體內平衡的維持》;第16章第一節《人體的神經調節》第三節《人體的激素調節》;第17章第一節《人體的運動》;第19章第一節《植物的生殖》;第20章《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第21章第一節《人的生殖》。也是計劃一節課復習一章, 每復習完一章,做到大部分學生課本基礎知識牢固記憶,采用圖文相結合的方式加深理解,能正確獲取其所承載的知識信息,復習訓練中的題目都能解決。
三、具體復習進程安排
年級章節主備人復習時間
篇3:徐州市中考生物復習第五單元生命活動的調節
課時訓練(十三)
和生態系統的穩定課時訓練13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限時:50分鐘)
|基礎達標|
1.神經元(或叫神經細胞)是構成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如圖K13-1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圖K13-1
A.②是細胞體,④是樹突
B.該圖可表示一個完整的反射弧
C.神經沖動只能由③傳導
D.神經元的功能是感受刺激、產生興奮和傳導興奮
2.人在酒駕時明顯表現為反應慢、動作不協調,從而影響各項操作,其原因是酒精麻痹了人的()
A.大腦
B.小腦
C.腦干
D.脊髓
3.[20**·樂山]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談虎色變是人類特有的反射
B.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C.人體內的腺體都能分泌激素
D.糖尿病患者一般可注射胰島素
4.[20**·濱州]
王師傅在修剪月季時不小心被針刺了一下,立刻縮手。如圖K13-2示縮手反射的神經結構。下列選項全正確的是()
圖K13-2
a.圖中的①是效應器
b.該圖表示的神經結構叫反射弧
c.該神經結構完成的反射屬于非條件反射
d.神經沖動傳導的途徑和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A.ab
B.ad
C.bc
D.cd
5.[20**·亳州]
下列反射中,屬于人所特有的是()
A.排尿反射
B.眨眼反射
C.膝跳反射
D.談虎色變
6.[20**·淮安]
下列各項反射活動中,與膝跳反射的類型相同的是()
A.吃梅止渴
B.畫餅充饑
C.談虎色變
D.聞雞起舞
7.[20**·海南]
當悅耳的上課鈴聲響起時,你會迅速進入教室做好上課準備。產生聽覺的部位是()
A.大腦
B.耳蝸
C.聽小骨
D.鼓膜
8.[20**·蕪湖]
與動物相比,人類大腦皮層中特有的中樞是()
A.語言中樞
B.聽覺中樞
C.視覺中樞
D.運動中樞
9.[20**·廣東]
關于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說法,錯誤的是()
A.主要受神經系統的調節
B.望梅止渴屬于條件反射
C.甲狀腺激素缺乏導致侏儒癥
D.語言中樞位于大腦皮質
10.[20**·濱州]
20**年5月,山東省眼科醫院院長史偉云教授用動物角膜代替人角膜讓萬名患者復明,獲得了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如圖K13-3中角膜是()
圖K13-3
A.①
B.②
C.③
D.⑤
11.[20**·淮安]
乘車的旅客,即使閉上眼睛,也能感覺到汽車的顛簸,感受這種刺激的結構是()
A.耳蝸和前庭
B.耳蝸和半規管
C.前庭和半規管
12.[20**·滁州]
在日常生活中,下列有利于保護耳的做法是()
A.遇到巨響時趕緊捂住嘴巴
B.用微型耳機聽大聲的音樂
C.用尖銳的東西挖耳朵
D.不讓污水進入外耳道
13.圖K13-4為神經元結構模式圖,據圖回答:
圖K13-4
(1)神經元的基本結構包括和兩部分。
(2)神經元接受刺激后能產生,并且把傳導到其他的神經元。
(3)多數神經纖維是由[①]和[③]
以及外面套著的髓鞘共同組成的。
14.[20**·聊城]
圖K13-5是眼球基本結構與功能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圖K13-5
(1)中國人一般為黑眼睛,“黑眼睛”是指[]
的結構,其內含有平滑肌,能夠調節[]的大小。
(2)當光線進入眼球時,對光線有折射作用的結構有[]和]。
(3)正常情況下,物像在[
上形成,形成的物像信息由[]傳遞給大腦,形成視覺。
(4)中學生若用眼不當會造成近視,其成因是因眼球的前后徑過長,或[]曲度過大且不易恢復,使看到的物像模糊不清,這需要配戴透鏡加以矯正。
15.[20**·蕪湖節選]
“守道路暢通,保一方平安”是交通警察的職責所在,根據圖K13-6分析交警執勤的行為,回答相關問題:
圖K13-6
(1)劉警官看到一輛行駛不穩的汽車由遠而近駛來,主要是由于圖甲中[]的曲度可以調節,在上形成物像,最終在大腦皮質的形成視覺。
(2)他迅速做出“靠邊停車”的交通手勢,司機看到手勢后將車停下,屬于反射。
(3)“請出示你的駕駛證、行駛證!”隨著劉警官聲音的響起,司機圖乙中[]
接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沿著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到大腦皮質的聽覺中樞形成聽覺。
(4)進一步檢查車輛時,劉警官不慎被車后備箱內的尖銳物品刺到手指,他立即縮手,請用圖丙中的字母和箭頭表示出縮手反射的神經沖動傳導途徑:。
|能力提升|
16.[20**·嘉興]
饑餓的時候,我們有時會聽到肚子咕咕叫;吃飽的時候,我們有時感覺很撐。形成饑餓或飽腹感的器官是()
A.大腦
B.脊髓
C.胃
D.小腸
17.[20**·福建]
逃生演練中,某同學作出的部分反應如圖K13-7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圖K13-7
A.圖中*表示感受器
B.圖中存在兩條反射弧
C.若傳出神經②受到損傷,則肌肉無法收縮
D.逃生是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共同作用的結果
18.[20**·德州節選]
小明同學因病去醫院檢查,為確定病情、排除其他病變可能,醫生建議指尖采血進行血常規檢查。采血時,小明的無名指在不經意間被醫生用采血針刺了一下,他馬上把手縮了回來(如圖K13-8)。根據下面縮手反射的神經傳導途徑,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后面提出的問題:
圖K13-8
(1)此反射活動的感受器[①]位于皮膚的層中,神經中樞[③]位于脊髓的中,效應器[⑤]是指運動神經末梢和它支配的。
(2)如果圖中*處被麻醉劑麻醉,用針刺指尖,小明(填“有”或“沒有”)感覺。
(3)接收到醫生提示后,再進行采血,小明的手沒有縮回。說明中的高級中樞對低級中樞有抑制作用。
參考答案
基礎達標
1.D
2.B
[解析]
本題考查小腦的功能,它能使運動協調、準確,維持身體的平衡,人的小腦被酒精麻痹后會表現為反應慢、動作不協調,從而影響各項操作。
3.C
[解析]
人類特有的反射是對語言文字的刺激作出的反應,“談虎色變”需要語言中樞的參與,是人類特有的反射,A正確。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弧,B正確。能分泌激素的是內分泌腺,外分泌腺不能分泌激素,C錯誤。糖尿病患者一般可以通過注射胰島素進行治療,D正確。
4.C
[解析]
圖中的①是感受器,a錯誤;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傳入神經、[③]神經中樞、[④]傳出神經、[⑤]效應器,b正確;③表示脊髓中的神經中樞,所以該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屬于非條件反射,c正確;在反射弧中,神經沖動的傳導途徑為[①]感受器→[②]傳入神經→[③]神經中樞→[④]傳出神經→[⑤]效應器,d錯誤。
5.D
[解析]
排尿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都是人和動物共有的;談虎色變是通過大腦皮層的語言中樞形成的人類特有的反射。
6.A
[解析]
吃梅止渴是生來就有的非條件反射。畫餅充饑、談虎色變、聞雞起舞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通過后天學習,在大腦皮層參與下形成的條件反射。膝跳反射是非條件反射,因此與膝跳反射的類型相同的是吃梅止渴。
7.A
8.A
[解析]
語言中樞是人類特有中樞。
9.C
[解析]
人體生命活動是在激素調節和神經調節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但主要受神經系統的調節。望梅止渴是后天形成的,因此是條件反射。幼年時缺乏甲狀腺激素會導致呆小癥;缺乏生長激素會導致侏儒癥。語言中樞是高級神經中樞,位于大腦皮質中。
10.C[解析]
題圖中,①是晶狀體,②是虹膜,③是角膜,④是睫狀體,⑤是玻璃體。
11.C
[解析]
半規管、前庭內有感受頭部位置變動的位覺(平衡覺)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轉感覺,后者引起位置感覺和變速感覺。前庭及半規管過敏的人,在直線變速及旋轉變速運動時,會傳導沖動,引起中樞有關部位過強的反應,導致頭暈、惡心、嘔吐、出汗等,這就是有些人暈船、暈車的原因。因此,旅客閉眼坐車時,也能判斷汽車速度和方向變化。
12.D
[解析]
空氣震動劇烈容易擊穿鼓膜,正確的做法是閉嘴同時用雙手堵耳。用微型耳機聽大聲的音樂,大聲容易對鼓膜造成損傷,使聽力下降。用尖銳的東西挖耳朵,容易損傷外耳道,甚至扎破鼓膜。污水進入外耳道,容易使外耳道受到污染,感染或損傷鼓膜。
13.(1)細胞體
突起
(2)興奮
興奮
(3)樹突
軸突
14.
(1)1
虹膜
瞳孔
(2)4
晶狀體
8玻璃體
(3)6
視網膜
7視神經
(4)4
晶狀體
凹
15.(1)2
晶狀體
視網膜
視覺中樞
(2)條件
(3)4
耳蝸
(4)a→b→c→d→e
[解析]
(1)圖甲中,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經過[1]角膜、房水,由瞳孔進入眼球內部,再經過[2]晶狀體和[3]玻璃體的折射作用,在[4]視網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這些感光細胞產生的神經沖動,沿著[5]視神經傳到大腦皮質的視覺中樞,就形成視覺。
(2)司機看見交警靠邊停車的手勢后,是對手勢這種信號的刺激作出的一種反應,此反射過程中,有大腦皮層的參與,屬于復雜(條件)反射。
(3)圖乙中,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1]鼓膜,再由鼓膜傳到[2]聽小骨再傳到內耳,刺激[4]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通過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遞到大腦皮質的聽覺中樞,形成了聽覺。
(4)縮手反射神經沖動傳導的途徑:[a]感受器→[b]傳入神經→[c]神經中摳→[d]傳出神經→[e]效應器。
能力提升
16.A
[解析]
胃能貯存食物并對食物進行初步消化,饑餓或飽腹感的感受器是胃,胃產生神經沖動傳到大腦,從而形成饑餓的感覺或飽腹感。
17.C
[解析]
若傳出神經①受到損傷,則肌肉無法收縮;若傳出神經②受到損傷,則不能分泌激素。
18.(1)真皮
灰質
肌肉
(2)沒有
(3)大腦
[解析]
(1)題圖中,①是感受器,②是傳入神經,③是神經中樞,④是傳出神經,⑤是效應器。皮膚的真皮層中有感覺神經末梢,所以此反射活動的感受器[①]位于皮膚的真皮層中。脊髓分為灰質和白質,神經中樞[③]位于脊髓的灰質中。效應器[⑤]是指運動神經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2)*受損,就是傳入神經受損,就不能把感受器產生的神經沖動傳導給大腦,所以用針刺指尖,就不會有感覺。(3)低級的神經活動在大腦以下的神經中樞中,接收到醫生提示后,再進行采血,小明的手沒有縮回,說明低級神經中樞受大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