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管理標準:科技檔案管理

6802

  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管理標準

  QG/ZTC0102-1998

  科技檔案管理標準

  1998-7-發布

  1998-8-實施

  集團制造有限公司

  發布

  科技檔案管理標準QG/ZTC0701-1998

  1目的與適用范圍

  為了建立和健全科學技術檔案工作,保證科技檔案完整、正確、系統、安全和有效利用,完善日常技術管理工作,充分發揮科技檔案在企業生產中的作用,特制訂本標準。

  本標準適用于本公司產品(包括設計、工藝、工裝、標準)檔案、基本建設檔案及設備技術檔案、科研、新產品檔案、引進技術檔案和科技照片等科技檔案的管理工作。

  職責和職權

  2.1工程技術部科技檔案室職責

  2.1.1科技檔案室是科技檔案的歸口管理部門

  2.1.2科技檔案室應對歸檔的科技檔案及時進行分類、編目、登記、統計和其他必要的加工整理,并逐步運用現代化的科技檔案管理手段。

  2.1.3應為各單位充分利用科技檔案創造一切條件。

  2.2其他部門應將科技文件材料的形成、積累、整理和歸檔列入科技工作程序和科研、生產、基建等計劃,列入有關人員職責并形成制度,進行考核。

  科技檔案的收集、歸檔

  3.1本公司科技檔案以集中統一管理為原則,實行文書檔案與科技檔案分立管理的辦法,由檔案管理員對全公司的科技檔案實施集中統一管理,不允許任何人長期保存科技文件資料。

  3.2歸檔的科技資料必須經過審批簽字手續,內容完整,字跡圖形整齊清晰,圖面符合要求。

  3.3新產品在通過鑒定后的一個月內,負責產品設計的人員應將產品圖樣、設計文件、工藝文件及鑒定文件等整理齊全后向檔案管理員辦理交接、歸檔手續。

  3.4一般設備、儀器儀表等資料應在安裝竣工并驗收合格后存檔,重大專用設備、自制設備、精密設備和大型設備等必須在開箱當場清點后由檔案管理員將隨機文件收齊存檔,如有需要可復制供給。

  3.5所有引進技術資料(包括技術交流資料)均應由科技檔案室統一存檔、管理。

  科技檔案的整理

  4.1資料歸檔后,檔案管理員應立即進行整理、分類、存檔、建卡、編寫目錄等工作。

  4.2科技檔案應按照科學管理方法進行分類,按類存放,便于檢索和識別。

  4.3底圖應按成套產品保管,同時復印一份蘭圖組成卷冊存檔。

  4.4客戶的技術檔案應按客戶名稱分類,單獨存檔,妥善保管,并做好保密工作。

  4.5經系統整理的科技檔案應達到以下要求:

  4.5.1編制卷內目錄和頁號;

  4.5.2蘭圖按A4折疊裝訂;

  4.5.3底圖盡量平放,A2以上的底圖無法平放時,允許卷放,嚴禁折疊;

  4.5.4字跡整齊,圖面清晰,不準使用鉛筆和圓珠筆書寫。

  5科技檔案的借閱

  5.1本公司員工因工作需要,可借閱一般性蘭圖檔案,借閱時須辦理借閱登記手續,且不得帶出公司;只有一套的蘭圖檔案,不得借出檔案室。

  5.2關鍵、重要和引進的技術檔案,除直接負責該產品的技術人員可登記借閱外,一般不允許其他人員借閱,如有特殊需要,須經部門負責人批準。

  5.3外單位人員一律不得借閱本公司資料,特殊情況須由來人持介紹信并經主管總經理批準,方可借閱,但僅限在科技檔案室內查閱。

  5.4借閱檔案資料應當面點清,借閱者應妥善使用,負責安全保密,不得遺失,嚴禁涂改、亂畫、抽頁、撕裂、拆卷或擅自轉借。

  5.5借閱檔案資料一般應在一周內歸還,最長不得超過一個月,檔案管理員應及時對過期未還者進行催辦;檔案資料歸還時,檔案管理員應當面點清、檢查,對損壞資料者,管理員有權向有關主管人員請示處理意見。

  5.6底圖、底稿一般不得外借,當因設計更改或更新復制等原因必須外借時,應辦理借閱登記手續,更改或復制后應及時歸還。

  5.7檔案管理員必須對科技檔案的完整、保密和安全負責,有權拒絕不符合規定的查檔或借閱。

  6科技檔案的復制和發放

  6.1生產需要的產品圖樣和設計、工藝等技術文件,由檔案管理員按分發范圍的規定,負責曬(復)印和分發到有關部門,并做好分發登記。

  6.2有關部門應指定專人(兼職)負責檔案資料的簽收、保管、整理、裝訂、送存和返還等工作。

  6.3外協加工用圖,由外協單位填寫復制申請單,由計劃生產部負責人審批簽字后,向檔案管理員申請曬發,檔案管理員應做好分發登記。

  6.4非生產用復制圖應辦理申請手續,經審批后曬發,并加蓋“參考”等專用章,當更改時不予調換。

  6.5外單位需要的復印圖應經主管總經理審批簽字后方可復印。

  6.6檔案管理員應在分發的蘭圖上注明分發部門編號和分發日期。

  6.7分發的復印圖必須清晰,如有模糊不清,管理員應將其調換并及時銷毀舊圖。

  7科技檔案的保管

  7.1科技檔案的保管場所必須清潔、通風,做好防盜、防火、防潮、防曬、防霉和防蛀等工作,嚴禁煙火或堆放雜物。

  7.2為確保檔案的安全,蘭圖和底圖應分開保管。

  7.3檔案管理員應定期對檔案進行整理和檢查,確保檔案完整和安全,每年年底進行一次全面檢查,確保帳、卡、圖(文件)一致。

  7.4檔案管理員調動或離職時,應做好移交工作,在接收人核對并簽字,完成移交手續后方可調動或離職。

  附加說明

  本標準由工程技術部科技檔案室提出。

  本標準由綜合管理辦公室歸口管理。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白云龍。

篇2:盟物業服務基本管理標準

  盟東城物業服務基本管理標準

  序號項目“z城”管理標準

  1)客戶服務場所

  1.顧客服務中心滿足提供服務需要,符合國家、地方標準。

  2.公示物業服務企業資質證書或復印件、項目負責人照片,物業服務事項、服務標準、收費項目、收費標準等相關信息。提供特約服務的,公示特約服務項目及服務標準、收費標準。

  3.客戶服務中心工作時間,工作日不少于10小時,其他時間設置值班人員。

  4.設置并公示24小時服務電話。

  2)人員

  1.配備專職物業服務項目負責人,具有5年以上物業服務企業工作經歷。

  2.從業人員分崗位統一著裝,佩戴標志。

  3.按照相關規定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房屋建筑安全及設備設施管理人員。

  4.按需求配備具有粵語會話能力的管理人員。

  3)制度

  1.依據公司相關體系文件,建立共用部位及共用設施設備維修養護、消防安全防范、綠化養護、環境衛生、公共秩序維護管理制度。

  2.依據公司體系文件,執行公司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預案。

  3.執行培訓體系,定期組織培訓與考核。

  4.建立物業服務工作記錄。

  4)檔案

  1.執行公司檔案管理制度。

  2.項目可根據實際情況配備專職檔案管理人員,有檔案資料室,檔案室設置應滿足檔案管理要求。

  3.應用物業服務軟件管理基本信息、基礎資料、維修養護資料、收費資料等。

  5)標志

  1.標志管理及裝飾必須按照z物業“VI”體系及品牌管理體系要求執行;現場管理設置安全警示、作業施工警示、溫馨提示等物業服務標志。

  6)客戶服務

  1.每年第一季度公示上一年度物業服務合同履行情況、收支情況、本年度收支預算;每年第三季度公示上半年物業服務合同履行情況、收支情況。每月公示上月主要工作計劃完成情況及下月主要工作計劃。

  2.涉及業主或使用人正常生活的重要物業服務事項,應通過公告、LED信息顯示屏、短信平臺等方式履行告知義務。

  3.對違反治安、規劃、環保等方面法律、法規規定的行為,應勸阻并報告相關行政主管部門。

  4.水、電急修15分鐘內,其它報修30分鐘內到達現場;由專項服務企業負責的設施設備應在30分鐘內告知。報修回訪率應不少于95%。

  5.業主或使用人提出的意見、建議、投訴在1個工作日內回復。投訴回訪率100%。

  6.每年至少公開征集1次物業服務意見,問卷率85%以上,公示整改情況。

  7.每月組織1次項目服務質量檢查,重要節假日前組織安全檢查。

  8.每年組織業主參觀共用設施設備機房。

  9.每年至少組織5次以上社區文化活動。

  10.重要節日進行美化裝飾。

  11.設置公共信息欄,每月至少更新1次;配合相關部門進行公益性宣傳。

  12.按規定投保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及公眾責任保險。

  13.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開展特約服務與多種經營。如:提供室內清潔、干洗衣物、洗車、財物保管、票務代理等。

  7)專項服務委托管理

  1.選擇優質的外包方進行服務外包與合作,簽訂專項服務委托合同,明確各方權利義務。

  2.(保潔、綠化、電梯、消防、水池清洗等)專項服務企業應符合行政主管部門的資質要求;操作人員應持有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3.專項服務企業人員統一著裝,佩戴標志。

  4.人員形象、技能的審查,對專項服務進行監督及評價。

  5.外包方企業合法性原則:需審核外包方《營業執照正副本》、《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等合法性文件,并留存復印件;

  6.外包企業注冊與實收資本需達到50萬元以上;

  7.施工設備、材料、施工工藝、流程等標準的控制與監督檢查原則;

  8.所簽訂的外委合同必須按公司要求進行評審。

篇3:盟共用部位及共用設施設備運行、維修養護管理標準

  盟東城共用部位及共用設施設備運行、維修養護管理標準

  序號項目“z城”管理標準

  1)綜合管理

  1.設備用房方便物業管理企業使用,達到集中、集約管理效果、應集中設置(二次供水、消防供水、高低壓配電房、消防控制室、監控室與物業服務中心盡可能集中設置。建立房屋及共用設施設備的基礎檔案。建立房屋及共用設施設備的基礎檔案。

  2.運行、檢查、維修養護記錄應每月歸檔。

  3.組織實施房屋使用安全情況評估檢查。

  4.共用部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應按照責任范圍編制修繕計劃,并按計劃組織修繕;共用設施設備運行中出現的故障及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應即時組織修復。

  5.每年第四季度制定下一年度維修養護計劃。

  6.特種設備按照有關規定運行、維修養護和定期檢測。

  7.雷電、強降水、大風、沙塵暴等極端天氣前后進行檢查并落實防范措施。

  8.設備機房1).每月清潔1次,室內無雜物。2).設置擋鼠板、鼠藥盒或粘鼠板。3).在明顯易取位置配備消防器材,每月檢查1次消防器材,確保完好有效。4).設施設備標志、標牌齊全。5).在顯著位置張貼或懸掛相關制度、證書。6).交接班記錄、設備運行記錄、工作日志、清潔記錄等齊全、完整。

  2)共用部位

  1.房屋結構每季度檢查1次梁、板、柱等結構構件,外觀出現變形、開裂等現象時,應申請房屋安全鑒定,同時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按鑒定結果組織修繕。

  2.建筑部件1).每季度檢查1次外墻貼飾面或抹灰、屋檐、陽臺、雨罩、空調室外機支撐構件等。2).每周巡查1次共用部位的門、窗、玻璃等。3).每月檢查1次共用部位的室內地面、墻面、天棚;室外屋面、散水等。4).每年上汛前和強降雨后檢查屋面防水和雨落管等。

  3.附屬構筑物1).每周巡查1次道路、場地、階梯及扶手、側石、管井、溝渠等。2).每月檢查1次雨、污水管井等。3).每周巡查1次大門、圍墻、圍欄等。4).每周巡查1次休閑椅、涼亭、雕塑、景觀小品等。5).每年檢測1次防雷裝置。信號系統應加裝信號線路電涌保護器。

  3)空調系統

  1.運行前對冷水機組、循環水泵、冷卻塔、風機、風機盤管、水處理等設施設備進行系統性檢查。

  2.運行期間每日巡視1次空調系統,保證室內溫度符合相關規定。

  3.制定節能措施,每月對能源消耗進行統計、分析。

  4.每年檢查1次管道、閥門并除銹。

  5.每年檢驗1次壓力容器、儀表及冷卻塔噪聲。

  6.每年清洗消毒1次新風機、空氣處理機濾網、表冷器、箱體等;每年清洗消毒2次風機盤管濾網;每2年清洗消毒1次風管。

  7.每年對空調系統進行1次整體性維修養護。

  4)二次供水設施

  1.按照衛生防疫部門的要求使用消毒設備,水箱按規定清洗消毒、水質化驗,水質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2.每日巡視2次水箱間、水泵房,檢查設備運行狀況。

  3.每月切換1次備用水泵。

  4.每季度檢查1次水泵潤滑情況,補充或更換潤滑劑;每年養護1次水泵。

  5.每年對供水管道、閥門等進行除銹、刷漆,每年入冬前對暴露管道進行防凍處理。

  6.水箱、蓄水池蓋板應保持完好并加鎖,鑰匙由專人保管,實行“雙人雙鎖”保管制度;溢流管口、透氣口應安裝金屬防護網并保持完好。

  5)排水系統

  1.排水設施每年上汛前對雨、污水井、屋面雨水口等設施進行檢查,組織清理、疏通,確保暢通。每次降雨前后及過程中對主要排水口、管井進行檢查。

  2.污水泵汛期每日巡視2次,平時每日巡視1次,檢查設備運行狀態;每周進行1次手動啟動測試;每季度養護1次。

  3.化糞池每半年檢查1次化糞池;組織安排清掏。

  6)照明和電氣設備

  1.樓內照明每班巡視1次,一般故障8小時內修復;復雜故障1日內修復。

  2.樓外照明每日巡視1次,一般故障12小時內修復;復雜故障3日內修復;每2周調整1次時間控制器。

  3.應急照明每日巡視1次,發現故障,即時修復。

  4.低壓柜每日巡視3次設備運行狀況;每半年養護1次,養護內容包括緊固、檢測、清掃;每年檢查2次電氣安全;每半年檢測1次接地電阻;每年校驗1次儀表。

  5.低壓配電箱和低壓線路每周巡視1次設備運行狀況;每半年養護1次,內容包括緊固、檢測、清掃;每半年切換1次雙路互投開關。

  6.控制柜每周巡視2次設備運行狀況;每年養護2次,養護內容包括緊固、檢測、調試、清掃;每季度校正1次各種電器裝置或控制設備的設定值;每年檢查2次各類遠控裝置和節能裝置。

  7.發電機每月試運行1次,保證運行正常;每年2次帶負荷運行;每年活化2次蓄電池;每班巡視1次充電機和蓄電池。

  8.檢測每年檢驗1次電能表。

  9.配電室、樓層配電間防止小動物措施完備;穿墻線槽周邊封堵嚴密;鎖具完好;電纜進出線和開關標志清晰、準確。

  7)安全防范系統

  1.報警控制管理主機每日巡查1次,檢查設備運行狀態;每日表面清潔1次;每季度內部除塵1次。

  2.對講門口機每周檢查1次按鍵、顯示屏等;每周表面清潔1次;每季度內部除塵1次。

  3.網絡控制箱每季度檢查1次外觀、接線;每季度表面清潔1次;每季度內部除塵1次。

  4.紅外對射探測器每月檢查1次接線、探測范圍、防水狀況等;每月表面清潔1次;每季度內部除塵1次。

  5.圖像采集設備每日檢查1次監視畫面、錄像功能;每周表面清潔1次;每季度內部除塵1次。

  6.攝像機每季度檢查1次聚焦、紅外夜視、接線、防水狀況等,進行相應的調試;每季度鏡頭表面清潔1次;每年防護罩內部除塵1次。

  7.解碼器每季度檢查1次防雨罩、接線等,進行相應的調試;每季度表面清潔1次;每半年內部除塵1次。

  8.云臺每季度檢查1次運轉、接線,進行清晰度調校;每季度表面清潔1次;每半年轉動部位上潤滑油1次。

  9.巡更點每周檢查1次外觀,表面清潔1次;每日存儲巡更記錄。

  10.讀卡器每周檢查1次外觀;每周表面清潔1次,查看防水狀況。

  11.電磁鎖門鎖每2周檢查1次吸力、外觀、接線。

  12.出門按鈕每2周檢查1次開鎖功能、接線。

  8)電梯

  1.電梯在投入使用前按照相關要求向相關行政主管部門辦理使用登記。登記標志應置于或附著于電梯的顯著位置。

  2.在電梯安全檢驗合格有效期屆滿前1個月,應向電梯檢驗檢測機構提出定期檢驗申請。

  3.日常維護保養和定期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應及時排除;電梯的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測量調控裝置及有關附屬儀器儀表應每年進行校驗、檢修。

  4.應與有資質的電梯制造、安裝、改造、維修單位簽訂電梯維保合同,約定維護保養的內容、要求、頻次、期限以及雙方的權利、義務與責任。對專項服務企業的維修保養工作進行監督,對專項服務企業定期檢修計劃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

  5.配備電梯安全管理人員。定期對電梯安全管理人員進行特種設備安全培訓,保證其具備必要的安全知識。

  6.制定電梯應急救援預案并定期演練。發生電梯困人或其它重大事件時,應立即啟動事故應急預案,組織救援,并及時向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物業服務人員應在15分鐘內到達現場,專業維修人員應在30分鐘內到達現場。

  9)水景

  1.啟用前進行防滲漏和防漏電檢查,防止滲漏,保證用電安全。

  2.使用期間每日巡查1次噴水池、水泵及其附屬設施,每周檢查1次防漏電設施。

  3.設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標志。

  4.水質符合衛生要求。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