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李鴻章
——讀梁啟超《李鴻章傳》有感
不愛學習的小哲 東坡耕讀
每每讀到近代史時,沉重的苦難,屢次的戰敗和眾多不平等條約,無不使我義憤填膺,心緒難平。在近代中國的諸多人物中,給我印象最深刻便是李鴻章。這是一個極具爭議的人物,在傳統的革命史范式教學中,李鴻章被國人唾罵,其"漢奸"、"賣國賊"的形象在眾人心中仿佛是永遠無法改變的了。后來,我看到在《走向共和》這部電視劇中的李鴻章形象,卻和我們過去認識中的賣國者大相徑庭。愛國還是賣國?如何客觀評價李鴻章?諸種疑竇在我心中沉積良久。直到我讀到梁任公所著的《李鴻章傳》,真是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梁啟超先生特別注重給當代人物作傳,他在《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中指出:"近代的人學術事功比較偉大的,應當為他們作專傳……尤其是最近的人,一經死去,蓋棺定論,應有好傳述其生平。即如西太后、袁世凱、蔡鍔、孫文都是清末民初極有關系的人,可惜都沒有好傳。此時不作,將來更感困難。此時作,雖不免雜點偏點,然多少尚有真實資料可憑。此時不作,往后連這一點資料都沒有了。"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當前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文華殿大學士李鴻章于九月二十七日病逝之后,梁啟超便立即為他作傳,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便完成了《李鴻章傳》,成為研究李鴻章最早的傳記著作。
全書提綱挈領的概括了李鴻章一生重要的活動,分述"李鴻章之位置"、"李鴻章未達以前及其時中國之形勢"、"兵家之李鴻章"、"洋務時代之李鴻章"、"中日戰爭時代之李鴻章"、"外交家之李鴻章"、"投閑時代之李鴻章"、"李鴻章之末路"等章節。梁啟超在緒論中自嘆:"天下惟庸人無咎無譽。舉天下人而惡之,斯可謂非常之奸雄矣乎?舉天下人而譽之,斯可謂非常之豪杰矣乎?……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不同于中國傳統傳記"或以行狀,類皆記事,不下論贊,其有之則附于篇末耳",《李鴻章傳》"全仿西人傳記之體,載述李鴻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論斷,使后之讀者,知其為人".行文夾敘夾議的風格,實創始于太史公,《史記·伯夷列傳》《屈原列傳》《貨殖列傳》等篇皆是也。通讀全書,在講述李鴻章的生平時,文中的議論常常讓我拍案稱奇,嘖嘖不已。
陳寅恪在評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上冊時稱:"凡著中國古代哲學史者,其對于古人之學說,應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筆……所謂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與立說之古人,處于同一境界……"這段話提醒了我們要站在當時的歷史環境和背景下設身處地的去評價人物,這樣就不會有失偏頗。梁啟超與李鴻章"于政治上為公敵,其私交亦泛泛不深",但他為李鴻章作傳,卻處處以"公平之心","多為解免之言,頗與俗論異同",如李鴻章之簽訂《馬關條約》,世人皆罵李為秦檜、張邦昌,對此,梁啟超指出:"盍思使彼輩處李之地位,其結局又將如何矣?"這種不存私見、褒貶分明、客觀公正的評價,體現了一位史家的史德和史實。
所以評價李鴻章,應該對李鴻章所居之國,所生之時代有充分的了解。(m.airporthotelslisboa.com)李鴻章所居者,是數千年君權專制之國家,是專制政體達到最頂峰的時代。論者動曰:"李鴻章近世中國之權臣也。"但是實際上,李鴻章不同于以武功而為權臣之曹操、司馬懿、桓溫、劉裕、蕭衍、陳霸先、高歡、宇文泰,也不同于秦之商鞅,漢之霍光、諸葛亮,宋之王安石,明之張居正等。李鴻章歷任的官職有:大學士,北洋大臣,總理衙門大臣,商務大臣,江蘇巡撫、湖廣、兩江、兩廣直隸總督等。從表面上看,也可以說是位極人臣了。但是清朝雍正以來,政府之實權在軍機大臣。同治中興以來的軍機大臣,幾無漢人真執政者。故"李鴻章之地位,……與夫近世歐洲日本所謂立憲君主之大臣,有迥不相侔者,勢使然也。"
李鴻章,字漸甫,號少荃,安微廬州府合肥縣人。生于道光三年癸未(1823)正月五日,年二十五,成進士,入翰林。李鴻章初生之時,法國大革命剛剛結束,拿破侖病逝于孤島。工業革命熱火朝天,蘇伊士運河成功開鑿,世界的聯系更加緊密,西方諸強不復相互侵蝕,而將目光投入東方。李鴻章所處的時代是中國和西方始有關系之時代,亦為中國與世界交涉最艱之時代。正所謂"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造時勢",造時勢之英雄,則閱千載而未一遇也,時勢所造之英雄,尋常英雄也。古往今來,惟亂世乃有英雄,而平世則無英雄。道光、咸豐以后,官場腐敗,賦稅沉重,外敵入侵,內亂叢生。洪秀全、楊秀清、李秀成揭竿而起,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亦因之而起。
李鴻章以文學受知于曾國藩,所練淮軍亦脫胎于湘軍。"自古大偉人,其進退出處之間,天亦若有以靳之,必待機會已熟,持滿而發,莫或使之",李鴻章年輕時曾作一詩云:"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于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八千里外覓封侯……"豪情滿懷,志向遠大,誓要青史留名。新塘橋大捷,淮軍威名大振,后蘇州乃至金陵克復,李鴻章因戡亂之功而聲名鵲起。后又應承曾國藩堅壁清野既定之策而平定捻軍之亂,"鴻章隨曾軍數年,砥礪道義,練習兵機,蓋其一生立身行己耐勞任怨堅忍不拔之精神,與其治軍馭將推誠布公團結士氣之方略,無一不自國藩得之。"
李鴻章一生有二十余年的事業寄托于"洋務",世人責之深,關之切也在洋務一事。西方之堅船利炮強制打開了中國的國門,列強環伺,中國成砧板上瓜分之魚肉,遭遇數千年未有之變局。后有魏源《海國圖志》中談及"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然洋務派關切之重點在于學習西方先進之科學技術,尤其是軍事技術。梁啟超在書中論道:"謂李鴻章真知洋務乎?何以他國以洋務興,而吾國以洋務衰也?吾一言而斷之,則李鴻章坐知有洋務,而不知有國務,以為洋人之所務者,僅于如彼云云也",李鴻章所辦洋務不出兩端,一是軍事,如購船、購械、造船、造械、筑炮臺、修船塢等;二是商務,如鐵路、招商局、織布局、電報局、開平煤礦、漠河金礦等。歷數李鴻章所辦洋務,梁啟超下一結論:"李鴻章實不知國務之人也,不知國家之為何物,不知國家與政府有若何之關系,不知政府與人民有若何之權限,不知大臣當盡之責任。其于西國所以富強之原,茫乎未有聞焉,以為吾中國之政教文物風俗,無一不優于他國,所不及者,惟槍耳、炮耳、鐵路耳、機器耳,吾但學此,而洋務之能事畢矣。此近日舉國談時務者所異口同聲,而李鴻章實此一 日常寫作好助手【教師范本吧】http://m.airporthotelslisboa.com/ 派中三十年前之先輩也。是所謂無鹽效西子之顰,邯鄲學壽陵之步,其適形其丑,終無所得也,固宜。"
盡管如此,梁啟超仍稱:"李鴻章之識,固有遠過于尋常人者也矣。"李鴻章關切國家前途命運之變化,認識到了"此三千余年一大變局也。西人專恃槍炮輪船之精利,故能橫行于中土。"然而李鴻章"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內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國民。"李鴻章的歷史局限性在于:"殊不知今日世界之競爭,不在國家而在國民;殊不知泰西諸國所以能化畛域、除故習、布新憲、致富強者,其機恒發自下而非發自上,而求其此機之何以能發,則必有一二先覺有大力者,從而導其轅而鼓其鋒,風氣既成,然后因而用之,未有不能濟者也。"因此,梁啟超曰:"李之受病,在不學無術",進而嘆道:"為時勢所造之英雄,非造時勢之英雄也。"
李鴻章飽受世人詬病莫過于甲午一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馬關條約》簽訂,奇恥大辱,舉國震驚,李鴻章以"賣國賊"之罪名被國人唾罵不止。甲午戰爭失敗原因種種,而外交上的失敗不可不特別注意。光緒十一年,李鴻章與伊藤博文在天津訂約,載明異日朝鮮有事,中日兩國欲派兵往,必先互行知照。朝鮮本為藩屬國,而日本卻獲得了朝鮮事務上的同等權利,確實不可思議。此為李鴻章失機之第一事。光緒二十年三月,朝鮮東學黨之亂,李鴻章聽信袁世凱之慫恿,調直隸提督葉志超懷勇千五百向牙山,并依《天津條約》,先照會日本。日本隨即派兵前往,至五月初十,日兵到仁川者已五千。而后的局勢愈發被動。"無待代剿,而我無端發兵,安得不動日本之疑耶?",故而"袁固不能辭其責,而用袁聽袁者,不謂失知人之明哉?"此為李鴻章失機第二事。中國屢請同時撤兵而日不允,李鴻章和總理衙門寄托于英俄兩國的外交調停。耽擱數日,戰備不足,到五月下旬,日本在韓境者已萬余人矣。臨時戰備,敵人早已占據有利之戰略位置,主客易位,兩軍未交綏而勝負之數可見矣。此為李鴻章失機第三事。
三機既失,戰事遂開。北洋水師軍備廢弛,指揮落后,軍艦數量、航速、炮速及炮彈質量實不及日軍。李鴻章明知不敵,故而避戰,一時之間成為眾矢之的,幾于身無完膚,人皆欲殺。然而戰機早已延誤,戰備實難準備。甲午慘敗,"自茲以往,而北洋海面數千里,幾不復有中國之帆影聲矣。"
西方將李鴻章比為"東方之俾斯麥",贊其為大手段之外交家。然而梁啟超卻反稱其為:"小狡獪之外交家也。"他這樣論道:"夫手段狡獪,非外交家之惡德。各國并立,生存競爭,惟利是視。故西哲常言個人有道德,而國家無道德。試觀列國之所稱大外交家者,孰不以手段狡獪得名哉。雖然,李鴻章之外交術,在中國誠為第一流矣,而置之世界,則瞠乎其后也。李鴻章之手段,專以聯某國制某國為主,而所謂聯者,又非平時而結之,不過臨時而嗾之,蓋有一種戰國策之思想,橫于胸中焉……"李鴻章的外交手段沿襲戰國時縱橫家的慣用伎倆,借力打力,"以夷制夷".然而,西方列強如一丘之貉也,可見弱國無外交。談及李鴻章外交軼事,梁啟超這樣記敘:"李鴻章與外國人交涉,尤輕侮之,其意殆視之如一市儈,謂彼輩皆以利來,我亦持籌握算,惟利是視耳。崇拜西人之劣根性,鴻章所無也。"這段話讀起來確有幾分諷刺味道,可見國人之劣根性,阿Q之精神勝利法一時很難摒除。
后面又談到:"李鴻章生平最遺恨一事,曰未掌文衡。"這里文衡即指學衡,也就是說,李鴻章自覺最遺憾的事居然是沒有當過科舉的考官,可見科舉流毒之深。梁啟超在書的結尾處把李鴻章同霍光、諸葛亮、郭子儀、王安石、秦檜、曾國藩、左宗棠、李秀成、張之洞、袁世凱、梅特涅(Metternich)、俾斯麥、格蘭斯頓、爹亞士(Thiers)、井伊直弼、伊藤博文一一比較,對李鴻章一生之人品和學識作出總結:"李鴻章有才氣而無學識之人也,有閱歷而無血性之人也。"
有一詩傳為李鴻章臨終所作:"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閑看。"在他彌留之際,還有俄國使節威逼他在密約上簽字。嗚呼哀哉!在把李鴻章和伊藤博文作比較時,梁啟超議論道:"故伊藤之輕重于日本,不如鴻章之輕重于中國,使易地以處,吾恐其不相及也。"李鴻章在這樣一個專制達到極點的時代,著實難有大作為,乃至其本人自嘲為大清一裱糊匠,也是可以略窺其心境的了。
因此,欲知真實的李鴻章,客觀公正評價一人物,需設身處地,把他放在當時的時代和環境中去,不可厚今薄古。而和他處在同一時代的人的評價,往往可信之處居多。當然,這得摒除個人的感情傾向,才能得出公正的結論。梁啟超的《李鴻章傳》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典范,值得仔細品讀,再三體會。
篇2:《物業管理》讀后有感
《物業管理》讀后有感
物業管理在我國興起的時間并不長,是近十年來為適應gg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化及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而形成的新興行業。物業管理是指業主通過選聘物業管理企業,由業主和物業管理企業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約定,對房屋及配套的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進行維修、養護、管理、維護相關區域內的環境和秩序的活動。從事物業管理活動的企業應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具有一定的資質;物業管理企業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物業服務合同,采用先進的維修養護技術和方法,對建筑物與物業管理區域內的環境衛生、安全保衛、公共綠化、道路養護統一實施專業化管理,為業主提供全方位高效、優質、經濟的服務,使物業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物業管理起源于19世紀60年代的英國,當時一位名叫奧克維姬·希爾的女士為在其名下出租的物業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從而改善了居住環境。自此以后,物業管理逐漸得到業主和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并被推廣到世界各國。迄今為止,物業管理作為現代化城市管理和房地產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上十分流行并獲得了蓬勃發展,被人們視作現代化城市的朝陽產業。20世紀80年代,隨著全國住宅小區的興建,現代物業管理從香港傳入我國內地。
物業管理作為一個新興的服務產業,日益受到社會的關注和重視,但不同物業管理企業在生存現狀與發展空間方面差異較大。作為微利性服務行業,物業管理所提供的產品是無形的服務,是一種全方位、多功能的管理,同時也是一種平凡、瑣碎、辛苦的服務性工作。目前,物業管理可分為前期物業管理與使用期的物業管理。而使用期的物業管理不僅僅是對房地產開發的后續維護,提供服務產品的過程中對“物”的管理,追求物業的保值、增值。而且還應該為業主(使用人)創造“安全優美、方便快捷、舒適溫馨”的“軟環境”。實際上,無論是住宅小區還是商業大樓,都是人們工作、生活、休閑的基本空間,相對于“物”而言,人是最主要的。他們(業主)更需要通過物業管理獲得精神上的舒適和愉悅,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因此,物業管理不但要確保建筑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的良好狀態,延緩各種設施的重置周期,使建筑得以保值增值,而且要通過良好的服務,為用戶提供便利,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因此,我認為物業管理在實際工作中應該時刻以業主的需求為中心,一切從業主需求出發,樹立“想業主之所想,急業主之所急,做業主之所需”的服務宗旨,不斷學習,不斷創新,與時俱進,為業主提供整潔、優美、安全、溫馨、舒適的居住環境。
當前的物業管理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物業管理企業要想在競爭中站穩腳跟,并不斷壯大,除了有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有序的市場競爭體制外,還需加強內部管理和建設:
首先,要強化服務理念,樹立品牌意識。優化服務質量。努力向業主及物業使用人提供規范、優質高效的綜合服務,在服務中孕育品牌。同時,物業公司要注重品牌形象設計。加強品牌宣傳,在對業主實施服務的過程中傳播企業形象,以展示企業個性、特點??梢酝ㄟ^CIS設計,使服務質量標準化、規范化。樹立品牌意識,也可通過開展社區社會活動、社區文化建設,增強物業小區的文化氛圍,提升物業管理企業的信譽度。
其次,物業公司應擴大規模,集體經營??商岣咛岣呤袌龈偁幜?,促進企業的良性發展??赏ㄟ^新建、聯合、兼并或重組的形式,把房地產業內具有相承關系的部門聯合起來,使房地產投資、產品研究、開發、設計、施工、市場營銷和售后服務等部門融為一體。也可進行跨地區聯合,實現產業內部的專業化分工協作,充分利用企業的信息資源,拓寬企業經營領域,發揮人才優勢。
再次,物業管理是一項專業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工作,涉及的范圍很廣泛,需要我們具有豐富的物業管理經驗,精通物業管理及相關法律法規,具有創新和獨到的項目策劃能力,具備強烈的市場意識、公關意識及市場活動能力。公司應注重培養人才,提高管理人員自身的素質。一方面,可通過加強對現有員工的在職培訓、提高員工的技術水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水平;另一方面,公司為優秀的物業管理人才創造優越的條件,使他們能為企業創造更多的財富。
最后,物業管理可利用高新技術,可通過電子信息手段為業主提供便捷的通訊、防衛及信息服務,實現物業管理的專業化和現代化。例如互聯網報警系統、網絡系統、以及智能化的水、電、氣、通訊為一體的集中劃卡收費系統等等。
篇3:《服務禮儀》學習心得:有感善始善終是禮儀的關鍵
《服務禮儀》學習心得:有感善始善終是禮儀的關鍵
很久沒有靜下心來聽一次講座了,今天,去聽了金正昆教授關于《服務禮儀》的講座,卻深深吸引了我,三個多小時的時間竟然很快就過去了。重要的是,它給了我極大的啟迪。
做為**物業的一員,我們所從事的都是服務性的工作,在你為別人服務的空間中,你也享受著無數人為你的服務。只是做為服務行業中的一員,為他人服務是我們的本職工作。那么,如何盡好這份本職,更好的提供服務呢?《講座》給了我們最佳的答案。
金正昆教授的講座深入淺出、生動風趣,從待人接物、儀表服飾、言談舉止等等,可謂面面俱到,總的核心,應該是“善始善終”。
天下萬事萬物,均有始終。有開頭就有結尾,這是客觀規律。因此“始、終”是客觀存在。但如何去開始、去終止,是我們應該不斷總結、不斷提高的修養和方法,即是“善”。我想,“善”有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和善”,二是“善于”。
“和善”是提供服務、處理問題的態度,它包含了我們的服飾、儀表、言談、舉止。是一個人內在素質的外在表現。在“首輪效應”中顯得尤為重要。
中華民族是有著幾千年歷史的禮儀之邦,前賢早就提出了“與人為善”的處事理念。做為中華民族的子孫,我們本具“善”根。只要把“善”深植心中;把服務他人視為自己應做的善事;不斷吸收“善”的營養;充實“善”的理念,我們的個人素養就會得到提升,我們的精神境界就會得到升華?!昂蜕啤币簿筒浑y體現。
“善于”則是要掌握處理問題的方法,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不同的方法,其處理事情的過程和結果往往不同。這也就是要注意“善于始,善于終”。
萬事開頭難?!吧朴谑肌辈⒎且资?。三秒鐘的第一印象,可能決定事件的成敗。第一印象好,接下來的過程就會相對順利;第一印象不好,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功敗垂成。因此,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就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不斷學習和掌握妥善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要善于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環境,拿出不同的解決方案。要能夠在突發事件中,迅速把握事件關鍵,掌控事態的發展。并通過主動的溝通、換位的思考,得出最佳的處理方案。
“善始”不易,“善終”更難。說它難,不是方法掌握難,而是時間上、信念上的難?!耙粋€人做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在當今社會上,有多少人,多少企業,在提供服務上是“虎頭蛇尾”啊。因此,堅持“善終”即“末輪效應”,更加難能可貴。而且,一件事、一個服務的“善終”,將為下一件事、下一個服務打下“善始”的良好基礎?!吧剖肌迸c“善終”是相輔相成的。
要做到“善終”,需要我們本著“和善”之念、懷著感恩之心去處理事情,去處理人際關系。不論本次處理的事件多么棘手,不論處理的結果對我們是否有利,不論因我們的服務是否使對方受惠,我們都應感激對方,因為,是對方的配合、協作,才使事情得以解決,才使服務得以完善。而我們從中得到了經驗、吸取了教訓。才能有精力、有能力更好的處理和完善我們下一步的工作。
“人之初,性本善”,就是讓我們都本著一顆“和善”之心,用妥善之法,使我們的工作、生活“善始”、“善終”。那么我們擁有的將是一個絢麗多彩的、無怨無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