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醫院行政管理制度: 護理查對制度

6941

  醫院行政管理制度-30 項

  二十五. 護理查對制度

  1.醫囑查對制度

  1.1 處理長期醫囑或臨時醫囑時要記錄處理時間,執行者簽全名,若有疑問必須問清后方可執行。各班醫囑均由當班護士兩名進行查對。

  1.2 主管護士和夜班護士對當日醫囑要進行查對,每周定期大核對一次,并根據需要進行重整。整理醫囑后需經另一人查對,方可執行。

  1.3 搶救患者時,下達口頭醫囑后執行者須復誦一遍,由二人核對后方可執行,并暫保留用過的空安瓿。搶救結束后及時補全醫囑,執行者簽全名,執行時間為搶救當時時間

  1.4 護士長每周總查對醫囑一次。

  2.服藥、注射、輸液查對制度

  2.1 服藥、注射、輸液前必須嚴格進行三查七對。

  2.1.1 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2.1.2 七對:對床號、姓名、藥名、劑量、濃度、時間用法和有效期。

  2.2 清點藥品時和使用藥品前要檢查藥品外觀、標簽、有效期和批號,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2.3 靜脈給藥要注意有無變質、瓶口松動、裂縫。同時使用多種藥物時,要注意配伍禁忌。

  2.4 擺藥后必須經第二人核對方可執行。

  2.5 對易致過敏的藥,給藥前需詢問患者有無過敏史;使用毒、麻、限劇藥時,要經過反復核對,用后保留安瓿。

  2.6 發藥或注射時,如患者提出疑問,應及時查清,無誤并向患者解釋后方可執行,必要時與醫生聯系。

  2.7 觀察用藥后反應,對因各種原因患者未能及時用藥者應及時報告醫生,根據醫囑做好處理,并在護理記錄中有記載。

  3.輸血查對制度

  3.1 根據醫囑,輸血及血液制品的申請單,需經二人核對患者姓名、病案號、血型(含Rh 因子)、肝功,并與患者核實后方可抽血配型。

  3.2 查采血日期、血液有無凝血塊或溶血,并查血袋有無破裂。

  3.3 查輸血單與血袋標簽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含Rh 因子)及血量是否相符,交叉配血報告有無凝集。

  3.4 輸血前需兩人核對患者床號、姓名、住院號及血型(含Rh 因子),無誤后方可輸入。

  3.5 輸血完畢應保留血袋24 小時,以備必要時送檢。

  3.5 輸血單應該保留在病歷中。

  4.手術患者查對制度

  4.1 術前準備及接患者時,應查對患者床號、姓名、性別、診斷、手術名稱及手術部位(左、右)。

  4.2 查手術名稱、配血報告、術前用藥、藥物過敏試驗結果等。

  4.3 查對無菌包內滅菌指示劑以及手術器械是否齊全。

  4.4 凡體腔或深部組織手術,要在縫合前核對紗墊、紗布、縫針、器械的數目是否與術前相符。

  4.5 手術取下的標本,應由洗手護士與手術者核對后,再填寫病理檢驗單送檢。

  4.6 當家屬面取下假牙和貴重物品(戒指、項鏈、耳環等),并交由家屬保管。

  5.建立使用‘腕帶’作為識別標示制度

  5.1 對無法有效溝通的患者應使用“腕帶”作為患者的識別標志,例如昏迷、神志不清、無自主能力的患者,至少應在重癥監護病房、手術室、急診搶救室、新生兒等科室中得到實施。

  5.2 “腕帶”填入的識別信息必需經二人核對后方可使用,若損壞需更新時同樣需要經二人核對。

  6.查對要求

  在抽血、給藥或輸血時,應至少要求同時使用二種查對的方法(不包括僅以房號、房號作為查對的依據),并要求患者自行說出本人姓名,經核對無誤后方可執行。

  7.與患者溝通

  在實施任何介入或其它有創高危診療活動前,操作者都要用主動與病人溝通的方式,作為最后查對確認的手段,以確保正確的病人、實施正確的操作。

  8.完善關鍵流程查對措施,即在各關鍵的流程中,均有改善病人查對準確性的具體措施、交接程序與記錄文件。

篇2:醫院護理管理制度:護理查對制度

  醫院護理管理制度--護理查對制度

  查對制度是保證醫療安全,防止事故差錯的一項重要制度。為提高醫療技術工作質量。確保病人安全,防止醫療事故、差錯的發生,所有工作人員必須嚴格執行本崗位查對制度。

  1、嚴格三查八對

  三查:擺藥后查,服藥、注射、處置前查,服藥、注射、處置后查。

  八對:對床號、姓名、藥名、劑量、濃度、用法、時間、有效期。

  2、轉抄和執行醫囑,要下班核對上班,每周護士長總核對一次,查對者簽字記錄。

  3、搶救病人時口頭醫囑,需要經雙方核實無誤后,方可執行。

  4、醫囑不清楚或未簽名,不注明時間、劑量、用法時,應問清楚及補上后,方可執行。

  5、使用藥品前要檢查質量、標簽、有效期和批號,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6、給藥、輸液、輸血前要詢問有無過敏史,多種藥物合用時,要注意配伍禁忌。

  7、輸血前要經兩人查對并登記,確定無誤后方可輸入,并注意觀察輸血過程,輸血結束后,保留瓶(袋)24小時,以備必要時核對。

  8、無菌手術操作前,須查對用物滅菌日期及物品質量。

  9、手術病人術前要查對姓名、年齡、床號、診斷、手術部位、麻醉方式及術前用藥。

篇3:自治州醫院護理工作查對制度

  自治州醫院護理工作查對制度

  臨床科室查對制度

  一、執行醫囑,嚴格“三查八對”一注意?!叭椤保悍?、注射及各種治療執行前、中、后各查對一次?!鞍藢Α保簩Υ蔡?、姓名、藥名、劑量、濃度、時間、用法、藥品有效期。注意用藥后反應。

  二、清點藥品時和使用藥品前,應檢查藥品質量、標簽、失效期和批號、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三、給藥前注意詢問有無過敏史。使用毒麻精神藥品要經過反復核對。

  四、擺藥注意四不用:①不用無標簽或標簽不清的藥物。②不用變色、混濁或有沉淀的藥物。③不用可疑的藥物。④不用內服、外用、劇毒藥物的標簽與藥瓶混淆的藥物。

  五、輸液應注意查對:①液體名稱及有效期。②玻璃瓶有無裂痕,瓶蓋有無松動。③檢查液體有無變色、混濁、沉淀。④一次性醫用輸液器有無過期,是否清潔,有否異物,包裝袋有無損壞、漏氣。⑤使用多種藥物時注意配伍禁忌及用藥后反應。

  六、輸血應注意

  (一)輸血前須經兩人共同執行“三查八對”并簽名(“三查”血制品有效期、血制品質量、輸血裝置是否完整?!鞍藢Α贝蔡?、姓名、住院號、血袋號、血型、交叉試驗結果、血制品種類、劑量)。查對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號、血量、采血日期、血液有無疑塊、溶血、血袋有無破損等。

  (二)取血后在30min內輸入,輸血開始,應觀察患者5—10min患者無異常方可離開?;颊咻斞^程中必須嚴密觀察輸血反應,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師處理。

 ?。ㄈ┹斞戤?,血袋應保留24h。

  手術室查對制度

  一、接手術患者“三查對”接患者護士一查、洗手護士二查、巡回護士三查。根據手術通知單查對接手術患者病歷:查病區、床號、姓名、性別、年齡、手術名稱及規定手術時間,術前用藥、藥物過敏試驗結果、配血報告等。凡人體對稱器官或組織,應在手術單上注明何側,擺放體位的護士必須和手術醫師查對后一起擺放。

  二、術前物品準備“三查”:一查無菌包消毒日期、滅菌指示標志:二查手術器械、氧氣等是否齊全。三查電源是否通暢。

  三、術中用藥“三查”:用藥前一查藥物質量、數量。給藥時與麻醉醫師二查患者姓名、性別、手術名稱、手術部位、麻醉方式、麻醉用藥。用藥后三查用過的空安瓿,空安瓿留下以備核對,待手術完畢方可棄去。

  四、輸液“三查”:擺液體時一查、輸液前二查、輸液后三查。

  五、輸血時“三查”:取血時一查、輸血時二查、輸血后三查。輸血前由麻醉醫師和巡回護士各查對一次。并在手術室護理單上簽名。輸血后應密切觀察輸血反應。

  六、器械、敷料清點“四對點”,開體腔前一查、關體腔前二查、關體腔后三查、手術結束四查。

  供應室查對制度

  一、準備器械包時,要查對品名、物品數量、質量性能是否良好、注意清潔度。

  二、器械、敷料滅菌完畢,要查對是否注明失效期,并固定放置。

  三、發放器械及各類無菌包時,要查對名稱、數量、滅菌失效期。

  四、收器械及各類治療包時,要查對名稱與物品是否相符,數量、器械質量及初步清潔處理情況。

  五、滅菌時監測溫度、壓力、時間,滅菌后查滅菌指示劑、溫度計及有無濕包情況。

  新生兒查對制度

  一、新生兒入室時,必須認真查對床號、性別、母親姓名及各種標記是否相符。

  二、沐浴時應檢查手腕帶標識和包被牌的姓名是否相符。

  三、出院時必須嚴格查對出院牌、醫囑和新生兒的各種標識及新生兒性別、姓名、同姓名者要核對出生時間、體重和性別等無誤時,方可更衣出院。

  門診查對制度

  一、醫??ㄌ枺ɑ蜷T診就診號)作為門診患者唯一的身份識別標識。

  二、醫護人員在診療活動中至少同時使用2種患者身份識別信息(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證號、就診卡號)作為患者身份識別方式。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