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廈地下室工程測量放線施工方法
1 建筑物的測量放線
根據甲方提供的縱、橫向兩條控制點。采用直角坐標法定出建筑物的主軸控制線,在距建筑物2-5米處,建立矩形控制點(線)網。采用已測控制線先定出扇形對中線,按設計要求采用偏角法定出各條軸線進行校測無誤后,用控制樁加以控制。施工測放時,要以各邊的兩端控制點為準,再校核各樁間距,所有的控制樁都用砼進行保護,架上金屬三角架。
2 建筑物的基礎放線
基礎放線前,先檢測各軸線的控制樁和定位樁,無誤后,根據軸線控制樁用經緯儀投測建筑物的四大角,四周輪廓軸線和主軸線,經閉合校核后,再詳細放出細部線。根據基礎圖以各軸線為準,用墨線彈出基礎施工中所需要的邊界線、柱位線、集水坑線等然后驗線,基礎驗線時的允許偏差應滿足國家規范(GBJ203-83)的規定:
長度L≤30m允許偏差±5mm
30m<L≤60 m允許偏差±10mm
60m<L≤90 m允許偏差±15mm
90 m< L允許偏差±20mm
3 高程軸線控制
1控制點的確定
當主體結構施工到底層地面時,通過建筑物定位測量的軸線控制樁,在底層平面上精確的測設6點,成兩個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分別平行于建筑物的縱橫軸線,控制點距離建筑物外框軸線內適當距離1m。
2控制點做法
用100×100mm厚10mm的鋼板,底面焊有錨固鋼筋,埋設于底層砼中,鋼板面略高于砼面3mm,在測設時,根據儀器視線方向在鋼板表面上刻上"+"字,以示點位標志,局部控制點測定后,再進一步測量檢查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值和精確丈量三角形各邊邊長,直角誤差不大于±10,邊長相對精度不大于1/1000,并繪制控制點平面位置示意圖,注名尺寸,備查備用,現場控制點加以保護。在上部各樓層施工中支模板的同時,在內部控制點相對應的位置處,預留觀測孔,孔徑為150×150mm。對樓層軸線放線,采用激光經緯儀,用天頂法,將底層控制點引測到施工層上,用普通經緯儀進行放樣。扇形區域內通過幾何計算并用普通經緯儀放出每條軸線及梁柱的邊線。
3高程引測
±0.000以下標高控制為控制基礎和±0.000以下各層的標高,在基礎開挖過程中,在基坑四周護坡上涂一條寬10cm的豎向白漆帶,用水準儀根據統一的±0.000水平線,測出各白漆帶上頂的標高,然后用鋼尺在白漆帶上量出±0.000以下各整米數的水平線,最后將水準儀安置在基坑內,校測四周護坡上各白漆帶底部同標高的水平線,誤差在±3mm以內時認為合格,在施測基礎標高時,以白漆帶水平線為基準?!?.000以上標高控制主要是沿建筑物外墻柱向上引測,引測前先根據±0.000水平線,再向上準確地測出相同起始標高線(不少于6處),用鋼尺鉛直向上量至施工層,用水準儀進行校測,誤差在±3mm以內認為合格,畫出水平線,標定有效值,作為施工層高程測設基準。
4施工測量設備表
序號設 備 名 稱生產廠家型 號數量用途
1電子經緯儀蘇光TDJ21臺投測控制點
2經緯儀北光J2E2臺測設軸線
3電子水準儀日本SOKAA2臺施工層抄標高、測水平
4鋼尺哈爾濱2把標高傳遞及丈量軸線間距離
篇2:施工測量放線工程施工工藝
施工測量、放線工程施工工藝
1、施工人員于施工前,由施工技術人員現場進行技術交底,依據設計圖紙用墨線劃出裝修物的位置,經技術人員勘查無誤后,方可進行施工,一切尺寸準確性以圖紙設計為準。
2、放樣項目包括:
A、樓層建筑標高;B、墻面材料分割線;
C、龍骨定位線;D、門位置線;
E、地面材料分割線;
在地坪放樣確定后,應于施工范圍內設置標準水平線,同時完成地坪高程差校對、墻面龍骨定位線及天花板高程彈線作業,以提供施工人員做為地坪及立面施工的微調依據。
3、配合監理工程師指示,于局部放樣點釘以鋼釘作為放樣確認點(此確認點包含地材放樣線及樓層水平線)。
篇3:改造裝修工程測量放線施工技術措施
改造裝修工程測量放線施工技術措施
1 遵守先整體、后局部的工程程序。
2 嚴格審核測量起始數據(設計圖紙、文件、測量起始點位、數據等)的正確定位,操作與計算工作步步校對。
3 測量方法采用閉合方法,消除誤差。
4 定位放線工作執行自檢、互檢合格后,由有關主管部門驗線的工作制度。還要應用好、管理好設計圖紙和有關資料。實測時要當場做好原始記錄,測后及時保護好測量標志。
5 施工測量人員持證上崗。測量所用的儀器、量具應符合一級計量等級精度要求。
6 保持測量記錄原始真實、數字準確、內容完整、字跡工整。保管妥善。
7 測量計算要求根據正確、方法科學、計算有序、步步較核、結果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