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墻工程測量放線施工方案
1測量放線目的
1.1根據建施圖及交接樁記錄,復核土建施工尺寸是否在正常施工誤差范圍內,掌握土建施工偏差反饋設計修正、補救。
1.2檢查預埋件的埋設情況,無預埋件或預埋件位置不準確要后置埋件,選用300×250×8的埋板、M12×160化學錨栓,植入深度為110mm,以保證埋件能滿足幕墻現場安裝要求。
1.2.1測量放線概述
幕墻工程的施工測量應與主體工程施工測量軸線相配合,使幕墻工程的坐標、軸線與建筑物的相關坐標、軸線相吻合(或相對應),測量誤差應及時消化不積累,使其符合幕墻的構造要求。
按每個施工作業面設置垂直、水平方向的控制線并做好標識。嚴格控制測量誤差,保證垂直方向偏差、水平方向偏差、中心位移等均在規范要求范圍內,測量必須經過反復檢驗、核實,確保準確無誤,并做好標識。
測量放線應同時從正向和相反向進行,以防止誤差積累造成超出設計要求的偏差。
1.2.2準備工作
測量放線之前,首先必須熟悉和核對設計圖紙中各部分尺寸關系,了解施工順序安排,從施工流水的劃分、施工進度計劃及各部分幕墻結構的特征等多方面考慮,確定測量放線的先后順序、時間要求。同時,根據現場施工總平面圖和施工放線的需要,對各立面幕墻分別選擇合適的點位坐標,做到既能全面控制幕墻安裝,又有利于長期保留應用。
1.2.2測量方法
1.2.2.1三級復核
按幕墻工程布置圖、主體結構軸線、標高進行全面的測量放線。同時將各種偏差數據反饋與設計人員;存在較大誤差時,由設計人員提出處理意見(方案),報業主、監理及土建施工單位,以便及時協調處理。
1.2.2.2幕墻工程項目測量
?、偎郊按怪狈较蛞郎y
水平方向的引測:
根據施工圖及交接樁記錄,使用水平儀、鋼卷尺、線錘等進行引測。
垂直方向引測:
為了保證滿足標高向上傳遞的準確性,本工程采用懸吊鋼尺傳遞標高。
?、谥骺攸c的確定
本工程的四層以下平面圖類似長方形,在長方形平面的四個角點上選擇結構軸線作為主控點,四層以上為"凹"字形,北東立面和北西立面的四個角點上選擇結構軸線,再取四個點作為主控點,作為放線測量的基點。
?、劭刂茊卧拇_定
為減少安裝尺寸的積累誤差,有利于安裝精度的控制與檢測,將大樓分別分成九個控制單元,即1~18軸面、B~H軸面、18~1軸面、HB軸面、1~1/2軸面、HE軸面、1/2~1/16軸面、E~H軸面、1/16~18軸面共九個控制單元。從測量放線到結構安裝調整,面材安裝調整定位都應按每個單元兩端的軸線作為基準點來進行尺寸控制。
?、芊啪€
以確定好的控制點為基準在各控制單元分別放控制線。
篇2:幕墻項目測量放線施工方案
幕墻項目測量放線施工方案
a.測量人員以每層的500線與軸線作為基準線進行放線及校核現場結構及埋件尺寸,并確定主體結構邊角尺寸反饋給技術部及早進行邊角龍骨分格尺寸調整。
b、利用鋼卷尺、經緯儀從原始軸線控制點、標高點引測輔助軸線;
c、利用經緯儀、測距儀對輔助軸線進行尺寸和角度復核,確保偏差在允許范圍內,并標識于層面;
d、利用輔助軸線,依據縱向龍骨布置圖,用鋼卷尺、經緯儀定出每邊邊角龍骨外表中心位置和每邊中部龍骨外表中心點,復核后標識于層面:
e、利用激光鉛垂儀從標識點向上垂直引測直至斜面層頂,校核后安掛定位鋼絲,利用經緯儀進行雙向正交校核后固定;
f、水平控制:依據《玻璃幕墻施工技術規范》要求,其整幅水平標高偏差≤5MM;
g、幕墻分格軸線的測量放線與主體結構的測量放線配合,對誤差進行控制、分配、消化,不使其積累;
h、每天定時校核,以確保幕墻的垂直及立柱位置的正確;
i、放線的順序:按土建方提供的軸線,經復測后上、下放鋼線,用經緯儀校核其準確性。幕墻支座的水平放線每二個分格設一個固定支點,用水平儀檢測其準確性,同樣按中心放線方法放出主梁的進出位線;
j、每層樓的支座位置,由水平儀檢測,相鄰支座水平誤差應符合設計標準。
篇3:幕墻工程測量放線方案(2)
幕墻工程的測量放線方案(二)
1、測量設備
本工程擬投入的儀器有50米米尺一把,拉力計一個,自動安平水平儀DS3一臺,電子經緯儀TD-110L一臺,激光鉛垂儀PL-1一臺。經緯儀、水平儀須經過法定單位檢定,并有檢定證書,且在有效使用期內。50米的米尺須經過法定單位檢定,并附有在額定拉力(20kg)下的誤差值。
2、幕墻測量的方案
幕墻測量遵循著由整體至局部的測量原則。
首先和土建的測量工程師取得聯系,找到主體結構的水準測量基準點和平面控制測量基準點;
其次是水準測量和控制測量;
第三根據測量成果放線;
第四報請總包、監理驗線;
第五測量主體結構及預埋件偏差。
3、測量人員的組織安排
根椐本工程的施工分區需要2組測量人員共6人。
4、測量的工藝流程
熟悉圖紙→熟悉施工現場→聯系總包,確定基準點→水準測量→平面控制網的建立→測得幕墻控制線→報請總包、監理驗線→測量主體結構的預埋件偏差→報總包、監理→修改結構偏差→復測→測量放線成果的整理、存檔。
5、水準測量
?。?)概述
每座工程在底層都有一個水準控制基準點,此點的標點是經過已知標高和坐標的國家控制點測量而知的,由此可知此樓的絕對標高和相對標高,對本工程而言,我們僅使用相對標高。
?。?)測量方法
從水準控制基準點測設至主樓面容易上下拉尺的位置,此點應往返測量并消除誤差,此點在墻面以三角形紅漆表示,上平面表示測量的水準面并注上相對標高。
在上述測定的基準點處,在樓層外立面處約20米的距離拉尺,尺子下部懸掛20kg重錘,靜置后用等高法測量。以基準點開始,分別在每層的1米線處的作標記,對應查出鋼尺的誤差及溫度變化值,修改標記后,以油漆記錄在主柱或剪力墻的同一位置,并注明幕墻專用,此高度標志必須予以保護不被消除破壞,標高測量誤差,層與層之間≤2mm,
總標高誤差≤20mm。每個樓層只設置1個標志點是遠遠不能滿足要求,一般每隔3層抄一圈閉合水準點,并進行誤差分析,在每個分立面上至少設置兩個水準點,便于進行安裝校核,在安裝時以此基準點每三層消除一次安裝誤差,避免誤差累積(如上圖所示)。
6、平面控制測量
?。?)平面控制基準點的建立
平面控制網的基準點一般設置在一層地面上,并且有明顯的標志,一般是以圓鋼的中心并刻上標志作為平面控制基準點。由于首層一般堆積物品太多,而且有許多臨建設施,我們在測量時要把平面控制基準點引至二層或三層的樓面上。
由于線錘的擺動,在底層往其余層引基準點時,誤差比較大,為了保證誤差最小,我司將采用激光鉛垂儀進行操作。具體步驟如下:首先把儀器架設在基準點上方,通過照準部找到基準點,調平儀器,移動儀器直至下部的基準點在對中器的中心,找開激光,通過上部的接收耙看到清晰的激光點,旋轉儀器一周,在接收耙上至少接收到4個激光點,找到這幾點的中心,此點即對應下部的平面控制基準點,如此類推,分別找到全部的基準點。
?。?)平面控制網的建立
以各基準點為基礎,建立平面控制網,測量各基準點的距離與角度是否與基準點一致,如不一致,重復測量,并與主體結構測量師商量,直至點位在誤差范圍內,坐標差Δ*、Δy≤2mm,角度差Δα≤40〃,并以此點位建立平面控制網。
?。?)幕墻控制網的建立
以基準點建立了閉合平面控制網,以此平面控制網為基準,依據設計圖紙標定與基準點的位置關系以幕墻的位置關系,測放幕墻的控制線,并在線上標明至幕墻的距離。幕墻控制線也必須是閉合導線,以便確定,測量精度,只有在不能通視的位置才能使用支導線測量,測量點必須妥善保護,除把線放到地面上外,還要把線引至梁的外表面,以免地面處理后無法恢復。
7、復測
初次測量的成果在樓板的外表面均有標志,在基準層上的對應線上引至地面上,在地面架的經緯儀,以基準層為基礎,通過正反測量該垂線的誤差,看誤差是否控制在規范允許的范圍內。
8、測量主體結構誤差與預埋件偏差
以水準測量控制點和平面控制網為基礎,測量主體結構的尺寸偏差與預埋件偏差,對于大于設計偏差要求的結構區域,由結構施工單位進行修整后交付我方驗收使用,或提出相應的整修意見,以采取有效措施,使施工前的測量工作落實到位。
9、報請總包、監理驗線
測量放線后,請總包的測量員、監理一同驗線,確認與蓋章,最終確定現場施工安裝方案與計劃,以便工程按期施工。
10、測量成果的整理
測量后的有關數據及時反映給幕墻的設計師,以便幕墻設計師了解現場情況,及時作出方案調整,并在施工圖制作過程中繪出現場安裝基準并作為下料單的原始數據。
11、測量的作用
測量始終貫穿于整個施工過程中,不僅給設計提供第一手資料,給施工提供安裝基準,按幕墻設計師的要求進行分格定位,同時還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果,避免等靠的現象發生,而且還能有效保證主體結構與外裝飾工程的尺寸關系,是確保工程質量達到標準不可缺少的工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