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單向板的施工縫留置方法
單向平板的施工縫可留在平行于短邊的任何位置。因為單向板的受力鋼筋(主筋)是平行與短邊放置的,不影響板的工作;
對于有主次梁的樓板結構,施工縫應留在次梁跨度的中間1/3范圍內,且應順著次梁方向澆筑,這一方面考慮到板的主筋是平行于主梁方向放置的,另一方面考慮到板在中間1/3跨范圍內受剪力最小。
施工縫縫的留置應注意:
留置在受力小處,受動荷載影響不大處,盡量避開有防水要求處等等
主要有以下幾種:
1、柱——留在基礎的上部水平面上,梁或吊車梁牛腿的下面;無梁樓板柱帽的下面。施工縫的表面應垂直于構件的軸線。
2、梁板、肋形樓板——和板連成整體的大截面梁,留在板底面以下2-3CM處;當板下有梁托時,留在梁托以下。澆筑單向板時,可留在平行于板的短邊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梁的,當順著次梁方面澆時,施工縫留置在次梁跨中1/3范圍內;當順著主梁澆時,應留在主梁同時亦為板跨的中間2/4范圍內,應注意施工縫應和相應的軸線垂直,梁板可留企口或垂直縫,不宜留斜槎!
3、地下室及地溝——地下室梁板與基礎連接處;外墻底板以上和上部梁、板下部2-3CM處可留水平施工縫。
4、箱形基礎——底板、頂板與外墻的水平施工縫應設在底板頂面以上及頂板度面以下30-50CM為宜,接縫宜設鋼板等止水措施;底板與內墻的施工縫可設在底板與內墻交接處,而頂板與內墻的施工縫,位置應視剪力墻拖筋的長短而定,一般100CM以內即可。
篇2:施工縫留置注意事項
施工縫的留置注意事項
留置在受力小處,受動荷載影響不大處,盡量避開有防水要求處等等。
主要有以下幾種:
1、柱——留在基礎的上部水平面上,梁或吊車梁牛腿的下面;無梁樓板柱帽的下面。施工縫的表面應垂直于構件的軸線。
2、梁板、肋形樓板——和板連成整體的大截面梁,留在板底面以下2-3CM處;當板下有梁托時,留在梁托以下。澆筑單向板時,可留在平行于板的短邊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梁的,當順著次梁方面澆時,施工縫留置在次梁跨中1/3范圍內;當順著主梁澆時,應留在主梁同時亦為板跨的中間2/4范圍內,應注意施工縫應和相應的軸線垂直,梁板可留企口或垂直縫,不宜留斜槎!
3、地下室及地溝——地下室梁板與基礎連接處;外墻底板以上和上部梁、板下部2-3CM處可留水平施工縫。
4、箱形基礎——底板、頂板與外墻的水平施工縫應設在底板頂面以上及頂板度面以下30-50CM為宜,接縫宜設鋼板等止水措施;底板與內墻的施工縫可設在底板與內墻交接處,而頂板與內墻的施工縫,位置應視剪力墻拖筋的長短而定,一般100CM以內即可。
2/混凝土施工縫不應隨意留置,其位置應事先在施工技術方案中確定。確定施工縫位置的原則為:盡可能留置在受剪力較小的部位;留置部位應便于施工。承受動力作用的設備基礎,原則上不應留置施工縫;當必須留置時,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按施工技術方案執行。
《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 3—20**J186—20**
13.5.8 混凝土施工縫宜留置在結構受力較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大體積混凝土及結構復雜的工程,應按設計要求留設施工縫。
篇3:留置施工縫處理不當危害
留置施工縫處理不當的危害
在澆筑整體砼中,由于施工過程中各種因素影響,澆筑不能連續完成,需設置施工縫,施工人員應嚴格按規范要求進行,認真了解施工縫的留置及處理,認識留置施工縫處理不當對工程質量的危害。
1、施工縫的危害
同一次性現澆結構相比,施工縫對結構的整體性帶來一定的危害,這是由于第一次表面已終凝第二次澆筑時在原截面上存在冷縫,新舊截面粘結力受到削弱,降低結構的承載能力。
柱、墻水平施工縫處理不當的危害
柱、墻底面和頂部的水平表面上,極容易積存垃圾、雜物、泥沙等,再加上該處鋼筋密集,如果模板上留置的清掃口位置不當,或未留置清掃口,則二次澆灌前施工縫表面的贓物和沖洗水無出處使縫處本應結合密實處則形成嚴重夾渣分層,成了更薄弱處,這種危害將成為隱蔽的潛在危險。
·對于柱或墻根或頂部施工縫的處理,施工技術及質檢人員應特別認真檢查,由于一次澆筑高度(深度),一般為一個層高或更高,底部添料、振搗很關鍵。在頂部出現泛漿現象,這是由于粗骨料自重大、下沉,而使水泥漿上浮于面,這種泛漿由于上層缺乏粗骨料而降低強度,造成薄弱部位,施工中應預防這種現象的出現,振搗時間不宜長,適度為宜。
2、梁板垂直施工縫處理不當的危害
按現行施工規范的要求,梁板垂直施工縫的留置部位,應以跨中1/3范圍為宜。對于較大的梁因配筋較多,堵頭插板固定難度大,支護不嚴,往往施工縫形成近似臺階的斜縫,突出的不規則部分成為薄弱處。從其表面分析,突出的部分多為振時推進的砂漿,較松散,缺乏粗骨料,強度底;當第二次再澆筑時,新入模的砼自重及沖擊力,會使剛度較低的突出部分懸空局部壓碎或產生裂縫,形成隱形內傷。在梁、板的施工縫處很容易發現外部延伸出來的裂縫,這種現象較多存在。
3、施工縫位置不當的危害
在多年的實施中已形成將梁、板施工縫留在跨中1/3的范圍內,對規范的遵循是科學的,這是考慮到這個位置的剪力最小,利于施工諸多因素而確定的,如何理解跨中拉力最大,尤其是對簡支梁而言,其跨中砼質量也是很重要的,假設在簡支梁跨中存在一道貫穿的裂縫,將嚴重危及肋梁的正常使用。從這個意義上說,規定施工縫位置在跨中的1/3范圍內,主要是從力學的計算出發,也可以理解從施工方便的角度出發來考慮,在結構設計中,梁、板的跨中一般不配置負筋,此位置便于插設澆筑的擋板,留置垂直施工縫;將施工縫留置在對稱線附近,可使模板變位均勻對稱,能避免新的砼因模板的變形而產生接觸角的扭曲,限制將施工縫留置在跨中附近,以使得新舊砼的體量尺寸接近一致,避免相差懸殊的現象存在,減少濕差應力和干縮裂縫的出現,同時可保證在澆筑時對舊砼接觸面上會產生側面擠壓力,改善施工縫界面上有一定的粘結咬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