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規格的箍筋長度計算
在構件截面及箍筋形式不變的情況下,箍筋的長度與其直徑及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有關?;炷帘Wo層(以下簡稱保護層)是指構件中縱向受力鋼筋的外皮至截面邊緣的距離。其作用是為了防止鋼筋銹蝕,使鋼筋與混凝土之間有足夠的粘結力。保護層厚度在規范中是按環境類別設置的,不同的環境,不同種類的構件,不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其厚度都不一樣。鋼筋工程量計算,混凝土保護層通常按一類環境類別(室內正常環境)計取,梁、柱構件一般按25mm考慮。
當構件截面混凝土保護層為25mm時,不同規格的箍筋長度計算如下:
1、135°抗震結構,矩形雙肢箍筋(圖1)
公式:2(b+h)-8d0+26d
Φ4箍筋長度:2(b+h)-9cm
Φ6箍筋長度:2(b+h)-4cm
Φ8箍筋長度:2(b+h)+1cm
Φ10箍筋長度:2(b+h)+6cm
Φ12箍筋長度:2(b+h)+11cm
2、135°非抗震結構,矩形雙肢箍筋(圖1)
公式:2(b+h)-8d0+16d
Φ4箍筋長度:2(b+h)-13cm
Φ6箍筋長度:2(b+h)-10cm
Φ8箍筋長度:2(b+h)-7cm
Φ10箍筋長度:2(b+h)-4cm
Φ12箍筋長度:2(b+h)-1cm
3、圈梁異形箍筋(圖3)
公式:2(b+1.5h)-12d0+16d
Φ4箍筋長度:2(b+1.5h)-24cm
Φ6箍筋長度:2(b+1.5h)-20cm
Φ8箍筋長度:2(b+1.5h)-17cm
Φ10箍筋長度:2(b+1.5h)-14cm
Φ12箍筋長度:2(b+1.5h)-11cm
4、四肢箍筋(圖4)
公式:2.67(b+1.5h)-13d0+50d
Φ4箍筋長度:2.67(b+1.5h)-13cm
Φ6箍筋長度:2.67(b+1.5h)-3cm
Φ8箍筋長度:2.67(b+1.5h)+8cm
Φ10箍筋長度:2.67(b+1.5h)+18cm
Φ12箍筋長度:2.67(b+1.5h)+28cm
5、圓環形箍筋(圖5)
公式:π(D-2d0)+29d
Φ4箍筋長度:πD-4cm
Φ6箍筋長度:πD+2cm
Φ8箍筋長度:πD+8cm
Φ10箍筋長度:πD+13cm
Φ12箍筋長度:πD+19cm
篇2:箍筋長度計算知識
關于箍筋長度的計算知識
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2×11.9D+8D
箍筋根數=(加密區長度/加密區間距+1)×2+(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1)+1
注意:因為構件扣減保護層時,都是扣至縱筋的外皮,那么,我們可以發現,拉筋和箍筋在每個保護層處均被多扣掉了直徑值;并且我們在預算中計算鋼筋長度時,都是按照外皮計算的,所以軟件自動會將多扣掉的長度在補充回來,由此,拉筋計算時增加了2D,箍筋計算時增加了8D。
對于箍筋長度的計算,許多造價及施工人員都有自己的一套辦法,現在流行的鋼筋算量軟件,計算方法也是五花八門,給工作、交流造成了很大不便。本人也是一名造價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對箍筋的計算進行了一些總結,現在對箍筋的計算方法發表一下個人看法,希望給大家提供一些借鑒,更希望大家對本文提出寶貴意見,以期共同提高。
一、規范規定,圖集要求
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第5.3.1條、第5.3.2條分別規定:
第5.3.1 受力鋼筋的彎鉤和彎折應符合下列規定:
HPB235級鋼筋未端應作180°彎鉤,其彎弧內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2.5倍,彎鉤的彎后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3倍;
第5.3.2 除焊接封閉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應作彎鉤,彎鉤形式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箍筋彎鉤的彎弧內直徑除應滿足本規范第5.3.1條的規定外,尚應不小于受力鋼筋直徑;
?。?)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對一般結構,不應小于90°;對有抗震等要求的結構,應為135°;
?。?)箍筋彎后平直部分長度:對一般結構,不宜小于箍筋直徑的5倍;對有抗震等要求的結構,不應小于箍筋直徑的10倍。
2、《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略》03G101-1規定
?。?)對箍筋彎鉤的要求(03G101-1第35頁)(見圖一):
從圖中可以看出,對有抗震要求的構件,如果箍筋直徑d≤6.5時,10d≤65mm,箍筋135度彎鉤的平直段要取75mm,這是推導公式中的一個特例.。
?。?)混凝土保護層(03G101-1第33頁)
縱向受力的普通鋼筋及預應力鋼筋,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不應小于鋼筋的公稱直徑,且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在以前的教材和參考書中,通常將鋼筋的保護層設定為25mm,由上表中可知,針對不同構件、不同部位,鋼筋的保護層并不相同。保護層設定為25mm的推導結果肯定也是不準確的
二、箍筋長度的計算方法:
?。ㄒ唬澢{整值的概念:由于鋼筋彎曲時,外側伸長,內側縮短,軸線長度不變。彎曲處形成圓弧,而設計圖中注明的量度尺寸一般是沿直線量度外包尺寸(圖二)。外包尺寸和鋼筋軸線長度(下料尺寸)之間存在一個差值,兩者之間的差值叫彎曲調整值,因此計算下料長度時,必須從外包尺寸中扣除度量差值,這一工作是對外包量度長度的調整。
軸線尺寸L1-量度尺寸(外包尺寸)L2=彎曲調整值δ
1、90度彎鉤的計算(圖三)
鋼筋的直徑為d,彎曲直徑為D=2.5d。
軸線尺寸:L1=LAB+LCD+π×(D+d)×(90/360)=LAB+LCD+2.749d
量度尺寸:L2=(LAB+D/2+d)+(LCD+D/2+d)= LAB+LCD+4.5d
調整值為:δ90 = L1-L2=2.749d-4.5d=-1.751d
2、135度彎鉤的計算(圖四)
AB段為箍筋彎鉤的平直部分,一般抗震結構取值為10d,該部分暫不考慮,彎曲調整值只計算BCD段
軸線尺寸:L1=LCD+π×(D+d)×(135/360)=LCD+4.123d
量度尺寸:L2=LCD+D/2+d=LCD+2.25d
調整值為:δ135 =L1-L2=4.123 d-2.25d=1.873 d≈1.9d
箍筋彎鉤的平直段為10d,加調整值等于11.9d,這便是箍筋“135度彎鉤增加值=11.9d”的來歷。
?。ǘ┕拷铋L度計算公式推導:
以矩形箍筋為例(有抗震要求),在計算過程中保留三位小數,計算結果保留兩位小數,以保證計算的精確。
設定:構件截面寬:B
構件截面高:H
箍筋直徑:d
主筋保護層厚;C
135度彎鉤平直段按抗震?。?0d
按外包尺寸計算:
L=箍筋外包周長+3個90度彎曲調整值+2個135度彎曲調整值+2×10d
L=箍筋4邊外包尺寸+3×δ90 + 2×δ135+2×10d
即 L=2(B-2c+2d)+2(H-2c+2d)-1.751d×3+1.873d×2+2×10d
?。?)當箍筋直徑≤6.5時 L=2(B+H)-8c+6.49d+2×75
?。?(B+H)-8c+6.49d+150
?。?)當箍筋直徑≥8時 L=2(B+H)-8c+26.49d
以上即是封閉矩形截面箍筋的通用計算公式,
需要說明的是,鋼筋工程量的計算是以實物量為準的,按照規范規定施工,用多少就計算多少,所以作為工程造價及施工人員,在計算鋼筋用量時,都應該以鋼筋的軸線長度作為計算標準。
當然,以上的計算是在純理論論證的基礎上進行的,具體到實際工作上,肯定會有所差異。所謂的鋼筋彎鉤增加值、彎曲調整值都是以量度尺寸(或外包尺寸)與中軸線長度的比較而得出的一個理論差值,原因是:
?。?)首先由平面假設鋼筋中軸線在鋼筋彎曲后長度不變,實際上會有微小改變;
?。?)影響彎鉤增加值、彎曲調整值大小的鋼筋彎曲半徑取值取決于結構設計規范、標準圖集、施工驗收規范、加工工藝標準、構造要求、加工機械等多方面的因素。
?。?)按照規范規定:箍筋彎鉤的彎弧內直徑除應滿足本規范第5.3.1條的規定外,尚應不小于受力鋼筋直徑。當遇到主筋直徑為25,箍筋直徑為8時,箍筋的彎曲半徑就不是2.5d了,
以上情況肯定會影響到計算的精度,但就總體而言,上述因素的影響是非常微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