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目標制定與KPI
一、戰略落實中的問題
在一個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中,企業要想在競爭中取勝、要想取得長遠的發展,必須有一套清晰的戰略。沒有戰略的企業通常只能著眼于現在,為短期的物質利益而疲于經營,最終往往落得銷聲匿跡。戰略定義和決定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使企業明確自身需要搭建什么樣的架構,需要建設什么樣的文化,如何去吸引和培養人才。
戰略源自組織的使命和遠景。只有先明確了組織存在的根本理由和價值之所在,預見并逐步清晰了組織要達到的目標狀態,才能制定出相應的戰略。戰略本身也是一種構想,是對未來的預測,以及對現在的指導。企業的戰略構想通常形成于企業的領導者;他們在理解企業的使命和遠景的基礎上,綜合考慮企業外部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以及企業的現狀,通過一系列非因果決定的邏輯、非線性思考進行戰略分析,從而確定企業的戰略。
戰略制定出來之后,就需要考慮如何去落實戰略。戰略通常以目標的形式表現出來;因為目標是可見的,便于傳遞和理解,從而使企業所有成員的努力都能夠朝向一個共同的東西,以實現領導者的戰略意圖。
但在現實中,企業即使有了一個好的戰略,并制定出了相應的目標,也往往難以落實,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其原因何在?影響戰略落實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外部環境的變化、企業成員的素質、企業文化等;而從目標本身來看,它能否得到有效的傳遞,是戰略能否得以落實的極為重要的先決條件。在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德魯克提出的“目標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s)能夠成為在管理學歷史上有著深遠影響意義的概念了。
二、KPI及其作用
目標管理的內涵是,在組織內部更有效地層層傳遞和落實組織的戰略,使組織所有的行為都圍繞同一個目標展開,保證“力往一處使”。由于企業經營活動的成果可以用“績效”來衡量,績效的內涵就是企業目標的實現,可以說,目標管理是績效管理的核心和表現形式,二者在本質上是一回事。
績效管理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保證目標在傳遞和落實的過程中不偏失?或者說,如何制定各級目標以支持戰略性目標最為有效地實現?要解決它,我們需要借助一些方法和工具,而KPI(關鍵績效指標)體系是得到廣泛應用的一種工具。
KPI從企業的戰略分析得到,是企業的決策層負責制定的指標體系;它架起了戰略性目標和具體實施績效管理之間的橋梁。一套完整的KPI體系反映了企業對戰略的不同衡量方面,搭建起了一個空的“骨架”,需要再填補“血肉”:比如,“開拓新客戶的數量”是實現戰略的一個重要指標,但具體開拓多少?在哪個細分市場開拓?這些都有待明確。KPI提供了一個牽引的方向,牽引企業所有成員的行為圍繞這些指向戰略實現的指標開展;而且,由于這些指標的設定來自戰略,所以KPI相對穩定。它為制定可操作、可實現的目標提供了依據:指標經過賦值就成為目標。
其實,通過溝通直接進行目標的傳遞也無不可;但關鍵的問題是,如何能保證目標傳遞和落實的有效性?戰略性目標通常都是概括性的、整體的,不容易直接據此制定更細化的、支持性的目標;而且,如果管理者的理解力不足,如果管理者過于關注本部門利益,等等……這些都影響到溝通的有效性,影響到戰略的落實。而KPI這個工具體系,則把目標的制定直接和企業的戰略連接到一起,其優點如下:
避免了因戰略性目標本身的整體性和溝通風險造成的傳遞困難,給各級管理者以客觀的標準和角度,幫助制定基于戰略、支持戰略的各級目標。
使各級管理者意識到自身、本部門在組織戰略實現中的位置和職責。KPI體系是一整個系統的,相應的部門(即部門管理者)要承擔起相應的KPI,而其承擔的KPI代表了部門對整個企業的價值。這有助于打破部門本位主義,使管理者真正著眼于整個組織看待自己。
三、KPI體系如何確定
從操作方法來看,如何才能分析出一套導向戰略的KPI體系呢?“均衡計分卡”是管理中經常使用的一種分析方法。它徹底改變了過去只注重財務指標的組織績效衡量標準,從財務、客戶、流程、人員四個角度綜合、全面的衡量組織的績效。
基于均衡計分卡的思路,我們可以組織各級管理者進行頭腦風暴,從以上四個角度出發,先找出所有公司層面關注的KPI,再討論出各個部門對這些KPI的承擔和支持情況,找出下一級的、更細分的KPI,…… 采用相同的方法經過層層分解,就可以分析出一套完整的支持組織戰略的KPI體系。這樣,不僅在形式上(共同討論),而且在內容上(縱向分解、有內在邏輯的)就制定出了一套完整而有內在關聯的指標體系,集中反映了對戰略的衡量。
在制定KPI時需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完整性,要從全面的角度衡量組織的戰略;
關鍵性,找出最關鍵的指標,便于集中資源;
結果性,績效管理的本質是結果,只有結果才真正對戰略有價值;
可衡量,指標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但一定要可以衡量;
同一層面,避免在一個層面(部門)出現不同層面(部門/個人)承擔的指標。
用以上方法分析得出的KPI體系可能不是最優的,但管理的要義在于“模糊的準確”,只要是能夠導向戰略,能夠全面的衡量戰略,有助于落實戰略,就是有效的,就應當去嘗試、實踐。
四、目標如何制定
從組織結構的角度來看,KPI系統是一個縱向的指標體系:先確定公司層面關注的KPI,再確定部門乃至個人要承擔的KPI,由于KPI體系是經過層層分解,這樣,就在指標體系上把戰略落到“人”了。而要把戰略具體落實,需要“顯性化”,要對每個層面的KPI進行賦值,形成一個相對應的縱向的目標體系。所以,在落實戰略時有“兩條線”:一條是指標體系,是工具;另一條是目標體系,利用指標工具得到。
當然,目標體系本身還是一個溝通與傳遞的體系,即使使用KPI體系這一工具,具體的目標制定還需要各級管理者之間進行溝通:下級管理者必須參與更高一級目標的制定,由此他才能清楚本部門在更大系統中的位置,也能夠讓上級管理者更明確對其部門的要求,從而保證制定出適當、有效的子目標。這樣,通過層層制定出相應的目標,形成一條不發生偏失的“目標線”,保障戰略有效傳遞和落實到具體的操作層面。
具體到績效管理的實施上,各部門承擔的KPI是由戰略決定的,但具體到某個年度時,并不需要對其所有承擔的KPI進行賦值、制定目標。因為
戰略目標是相對長期的,而具體到年度時一定會有所偏重,要求在選擇全面衡量戰略的KPI時要根據戰略有所取舍。具體的年度目標的制定,是在全面分析企業內外環境、狀況的基礎上,根據年度戰略構想,對本年度確定的KPI進行賦值,從而得到的。
在這其中,KPI只是一個工具體系;而制定目標的關鍵還在于“人”與“人”的溝通和理解,需要管理者和自己的上級、同級、下級、外部客戶、供應商進行360°全溝通。
篇2:KPI考評:企業績效管理基礎
KPI考評-企業績效管理的基礎
企業績效評估經常遇到的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就是,很難確定客觀、量化的績效指標。其實,對所有的績效指標進行量化并不現實,也沒有必要怎么做。通過行為性的指標體系,也同樣可以衡量企業績效。
企業關鍵業績指標(KPI:KeyprocessIndication)是通過對組織內部流程的輸入端、輸出端的關鍵參數進行設置、取樣、計算、分析,衡量流程績效的一種目標式量化管理指標,是把企業的戰略目標分解為可操作的工作目標的工具,是企業績效管理的基礎。KPI可以使部門主管明確部門的主要責任,并以次為基礎,明確部門人員的業績衡量指標。建立明確的切實可行的KPI體系,是做號績效管理的關鍵。
確定關鍵績效有一個重要的SMART原則。SMART是5個英文單詞首字母的縮寫:S代表具體(Specific),指績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標,不能籠統;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績效指標是數量化或者行為化的,驗證這些績效指標的數據或者信息是可以獲得的;A代表可實現(Attainable),指績效指標在付出努力的情況下可以實現,避免設立過高或過低的目標;R代表實現性(Realistic),指績效指標是實實在在的,可以證明和觀察;T代表有時限(Timebound),注重完成績效指標的特定限期。
建立KPI指標的要點在于流程性、計劃性和系統性。首相明確企業的戰略目標,并在企業會議上利用頭腦風暴法和魚骨分析法找出企業的業務重點,也就是企業價值評估的重點。然后,再用頭腦風暴法找出這些關鍵業務領域的關鍵業績指標(KPI),即企業級KPI。
接下來,各部門的主管需要依據企業級KPI建立部門級KPI,并對相應部門的KPI進行分解,確定相關的要素目標,分析績效驅動因數(技術、組織、人),確定實現目標的工作流程,分析出部門級的KPI,以便確定評價指標體系。
然后,各部門的主管和部門的KPI人員一起再將KPI進一步細分,分解為更細的KPI及各職位的業績衡量指標。這些業績衡量指標就是員工考核的要素和依據。這種對KPI體系的建立和測評過程本身,就是統一全體員工朝著企業戰略目標努力的過程,也必將對各部門管理者的績效管理工作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指標體系確立之后,還需要設定評價標準。一般來說,指標指的是從哪些方面衡量或評價工作,解決“評價什么”的問題;而標準指的是在各個指標上分別應該達到什么樣的水平,解決“被評價者怎樣做,做多少”的問題。
最后,必須對關鍵績效指標進行審核。比如,審核這樣的一些問題:多個評價者對同一個績效指標進行評價,結果是否能取得一致?這些指標的總和是否可以解釋被評估者80%以上的工作目標?跟蹤和監控這些關鍵績效指標是否可以操作?等等。審核主要是為了確保這些關鍵績效指標能夠全面、客觀地反映被評價對象的績效,而且易于操作。
每一個職位都影響某項業務流程的一個過程,或影響過程中的某個點。在訂立目標及進行績效考核時,應考慮職位的任職者是否能控制該指標的結果,如果任職者不能控制,則該項指標就不能作為任職者的業績衡量指標。比如,跨部門的指標就不能作為基層員工的考核指標,而應作為部門主管或更高層主管的考核指標。
績效管理是管理雙方就目標及如何實現目標達成共識的過程,以及增強員工成功地達到目標的管理方法。管理者給下屬訂立工作目標的依據來自部門的KPI,部門的KPI來自上級部門的KPI,上級部門的KPI來自企業級KPI。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每個職位都是按照企業要求的方向去努力。
善用KPI考評企業,將有助與企業組織結構集成化,提高企業的效率,精簡不必要的機構、不必要的流程和不必要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