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向規劃設計概述
豎向規劃創建詞條
豎向規劃 ( vertical planning ),對建設場地,按其自然狀況,工程特點和使用要求所作的規劃。包括:場地與道路標高的設計,建筑物室內、外地坪的高差等,以便在盡少改變原有地形及自然景色的情況下滿足日后居住者的要求,并為良好的排水條件和堅固耐久的建筑物提供基礎。
豎向設計三種表示方法
豎向設計的表示方法主要有設計標高法、設計等高線法和局部剖面法三種。一般來說,平坦場地或對室外場地要求較高的情況常用設計等高線法表示,坡地場地常用設計標高法和局部剖面法表示:
1、設計標高法。也稱高程箭頭法,該方法根據地形圖上所指的地面高程,確定道路控制點(起止點、交叉點)與變坡點的設計標高和建筑室內外地坪的設計標高,以及場地內地形控制點的標高,將其注在圖上。設計道路的坡度及坡向,反映為以地面排水符號(即箭頭)表示不同地段、不同坡面地表水的排除方向。
2、設計等高線法。是用等高線表示設計地面、道路、廣場、停車場和綠地等的地形設計情況。設計等高線法表達地面設計標高清楚明了,能較完整表達任何一塊設計用地的高程情況。
3、局部剖面法。該方法可以反映重點地段的地形情況,如地形的高度、材料的結構、坡度、相對尺寸等,用此方法表達場地總體布局時臺階分布、場地設計標高及支擋構筑物設置情況最為直接。對于復雜的地形,必須采用此方法表達設計內容。
The detailed plan for a city shall define the scope for the use of land for each construction project within theplanned plot and provide the control inde*es for building density and building height, the general layout, the comprehensive plan for utilities engineering and the plan for site engineering.
城市詳細規劃應當包括:規劃地段各項建設的具體用地范圍,建筑密度和高度等控制指標,總平面布置、工程管線綜合規劃和豎向規劃。
豎向規劃設計
豎向設計,主要是解決排水的問題
是需要做豎向設計與做排水外網的人員配合工作,當然如果這兩方面工作由一個人做就更好了
需要首先調查基地內部和周邊的地下排水管線和周邊道路、周邊建筑物的標高。
排水分兩種,一種是通過地下管線,一種是自然排水。
通過地下管線根據基地周邊的排水管線情況,確定排水的最不利點,要保證這一點的排水管的最小覆土,通過這些初步確定室外地坪的最低標高。
自然排水一般主要是小區內道路排水,首先道路的標高點設計要滿足道路規范的最大和最小縱坡的要求,保證基地內道路的排水通過自流可以流出。
一般情況下,建筑物的室外地坪要根據周邊的道路標高情況最終確定,當然如果鄰近有其它建筑物,是不能相差太大的。
同時對于地勢變化較大的地區,還要注意標高對間距的影響。
通過分析,根據匯水面積和匯水點,確定管線的管徑、雨水篦子的位置。
如果建筑物臨街,還要保證建筑物的踏步下面的水通過人行道板可以自流到道路上,也就是說踏步下面的地面到道路牙石要保證一定的坡度。
豎向設計圖紙,除了給于設計標高外,還要畫出建筑物與周邊環境,包括道路關系的截面圖。
第一節 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導則
第1條 地下空間利用導則
1.將地下空間利用與防空減災規劃建設相結合,既為地下空間的發展帶來機遇,也為做好軍事斗爭準備、加強防空工程建設、增強城市抗毀能力提供一個重要建設契機。
2.將城市地面空間、上部空間和地下空間的開發工作進行統一規劃管理,使三者有機協調,共同構成城市空間開發的新格局。
3.在對地下空間進行開發利用前考慮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基礎條件,如地質構造、地下礦藏、人防設施、地下管網等以及地面建設情況,同時做好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戰略分析和發展預測。
4.考慮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布局體系和功能分區,包括規模、性質、容量、深度、發展方向等,充分考慮安全疏散的要求,做到合理、有效、節約利用地下空間。
5.在開發利用地下空間的同時應該保護地下文物古跡、風景洞穴和地下水源以及各種地下管網,注意地下空間的環境保護。
第2條 規劃措施
1.將景寧中心城市過去已建的地下人防工事、地下室或其他地下空間鑒定分類,可用或可經過改造利用且又符合總體規劃的應盡快使用,不能利用的予以報廢。
2.綜合規劃的城市交通網絡,結合地面廣場、公園等建設地下停車庫、停車場,以滿足日益緊張的停車需求。
3.結合民用建筑修建平戰兩用的防空地下室,一方面彌補地面防災空間的不足,另一方面對地面上難以抗御的外部災害如戰爭空襲、地震、暴風等提供較強的防御能力,同時還可在地面上受到嚴重破壞后保存部分城市功能。
4.在近期規劃的同時考慮長遠期的建設,對將來可能轉入地下的大型重要工程設施進行規劃預測,為其預留位置,避免任意占用造成的地下空間重復改造。
5.加強對新建居住小區地下空間開發的監管,對小區內人防工程的建設、使用和管理進行嚴格要求,形成一種小集中、大分散、相互連通的網絡化城市人防新格局。
第二節 豎向規劃設計指導
第3條 規劃原則
建成區在滿足地面排水和交通通行的前提下,豎向基本保持不變;新區和低丘緩坡地帶則依據現狀地形、場地排水和交通通行進行豎向調整。
盡量維持原來地形地貌,減少土石方工程量,使人工建設和自然生態環境緊密地結合。
第4條 規劃措施
1. 城區地面形式
城區地面豎向采用平坡與臺地相結合的混合式。組團內部地勢平緩,自然坡度基本在3%以內,規劃地面形式為平坡式;組團邊緣近山腳處以及組團間地勢起伏較大,部分用地自然坡度大于8%,建筑布置采用山地臺階式。
城區主要建設用地適宜規劃坡度應符合《城市用地豎向規劃規范(CJJ 83-99)》第4.0.4條執行。
2. 分區豎向控制
本規劃豎向高層采用黃海高程系,單位以米計。
外舍組團:規劃設計高程165~168米,需填方約15~20米,規劃地面坡向由西北向東南漸次
升高。王金垟組團:規劃設計高程170~200米。規劃地面坡向由南向北、由東向西傾向排水渠。
城南片:設計高程對現狀不作大的調整,保持現狀195米~250米高程。規劃地面坡向結合現狀坡向,由東向西傾向鶴溪。
城中組團:已建設區域高程不作大的調整,保持現狀165米~200米高程。規劃地面坡向由南向北、由東向西傾向鶴溪。
城西組團:規劃高程不作大的調整,保持現狀170米~250米高程。地面坡向由西向東傾向鶴溪。
通天門片區:人民北路采用山體爬坡方式聯系外舍,山頂道路標高控制在200米以內。在山頂布置臺地式建筑群。
澄照片區:現狀地貌特征為丘陵型,東側地勢較高,西側地勢較低。規劃高程為450米~500米。規劃地面采用平坡和臺階相結合的混合式。
3. 城市道路豎向控制
道路豎向與道路的平面規劃同時進行,非機動車車道規劃縱坡按小于2.5%控制,機動車道最大縱坡值按照主干路5%、次干路6%、支路(街坊)8%控制。
4. 橋梁高度控制
小溪為6級通航河道,跨越小溪道路橋梁設計標高應保證六級通航河道的橋下凈空高度要求。其它橋梁應滿足最大洪水位洪峰通過要求。
編輯本段設計要點
豎向規劃規劃步驟與注意問題
?。?)平原——排水問題:澇水位
1、要與雨水工程配合,道路計算公式:
澇水位+管長×水力坡降+橫坡+安全值
防洪——路堤結合、景觀要求
2、場地地坪高程:
a、地面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2%;坡度小于0.2%時宜采用多坡向或特殊措施排水;
b、地城的規劃高程應比周邊道路的最低路段高程高出0.2m以上;(平均值+0.2,交*口)
c、用地的規劃高程應高于多年平均地下水位
d、土方估算、經濟分析
3、應注意問題:
1、道路坡度、坡長要求
2、避免“鍋底”,錯開40米
3、道路、橋梁凈空
4、土方平衡及土方來源
?。?)山地——經濟性,土方問題
1、地質(土、石)、地勢(自然坡度5%、8%)情況
2、分臺地,確定道路高程(坡度、坡長要求)
3、土方估算、經濟分析
應注意問題:
1、坡度、坡長要求
2、交*口(3%)、停車場坡度(與通道平行方向的最大縱坡度為1%,與通道垂直方向為3%)
3、臺地的高度宜為1.5-3.0m
4、高度大于2m的擋土墻和護坡的上緣與建筑間水平距離不應小于3m,其下緣與建筑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2m。擋墻上邊緣退臺寬度:0.6H+1.0,
5、土質護坡的坡比值應小于或等于0.5;砌筑型護坡的坡比值宜為0.5-1.0;
?。ǖ刭|情況、壓實處理)
6、城市主要建設用地適宜規劃坡度(豎向規范)、各種場地的適用坡度(居住規范)
7、山地挖方多,應反復調整豎向方案——土方總量小,填挖方平衡
豎向規劃深度
詳規—1、干道變坡點
2、室內外高程
3、地面坡度
要掌握規范
《豎向規范》、《道路設計規范》、《居住設計規范》
篇2:設計主線:規劃設計(總圖豎向)
設計主線:規劃設計(總圖、豎向)
規劃設計:規劃總圖(含指標)、豎向圖(含道路分析或單獨出)、管線綜合圖、日照分析圖(住宅相關)、綠化圖、設計說明書;
各地規劃部門,對規劃設計報建文件要求不一樣,總圖、豎向、管線、日照是必有的;
一、總圖:
1.指標:常規的指標表,數據必須嚴格控制
地上建筑面積:規劃階段按容積率計算,方案階段基本保持一致(略有不一致也按一致報,少了以后也不能加,多了以后可以少),規證階段準確;關系利潤,沒有經過公司決策,設計不能輕易減少指標;
地下建筑面積:一般規劃部門不太嚴格,滿足車位情況下,可以調整;(前期預留人防增設的面積,避免超出出現立項損益的地下面積);
建筑密度/綠化率:一般控規指標已確定,后期調整要經過城規委會等重大會議決策;有些地方對綠化率的核算嚴格,要求提供pl線的綠化范圍圖;
車位:含安置房、經濟適用房、公租房等,1戶/個指標可以調低;地上車位我們地區上限為總停車位的10%,一般按允許的上限控制,減少地下車庫積壓成本;
配套面積:能放地下的不要放地上(換熱站除外),能卡最低指標的絕不增加;
2.周邊環境及交通條件
景觀資源,如自然景觀(海景山景),人工景觀(公園)等,如何利用或改造提升,沿之布置優質產品;
商業交通資源,商業交通等吵雜環境,對居住為劣勢,但對商業、辦公、公寓等為優勢;如需布置住宅,將其樓棟的產品量降低,低價薄利銷售;
市政設施:變電站、供熱公司等劣勢環境,布置產品量減少,產品類型及總價均減少;
即:好地方,多布樓,布好樓,反之亦然;
3.入口及周界布置
一般小區至少設置主次兩個小區入口,主入口放在人流最多的道路上;大門能形成標識性;如果沿街的商業網點價值高,門可結合網點設計;
入口設計也要結合現場情況,如果周邊道路未建,在交付時也可能無法建成,至少保證一處入口在交房時能方便使用;
車行入口:根據我們項目交付后,物業管理的反饋,最好的車庫入口位置是,直接面向小區外部,在崗亭一側(另一側設置小區消防車道和人行入口),這樣一個崗亭可以同時監控地上地下車輛和人流。如果地下車庫設置在小區門內部,業主要打兩次卡才能進入車庫,物業也難以控制車輛進入園區;
規劃設計時,應把小區入口設計和圍墻周界都簡要的布置在圖上;
4.產品布局:
一般住宅小區,常見類別:住宅、網點、配套用房(物業用房、幼兒園或小學、養老院);
住宅產品:強排及損益階段已經對產品的方向(層數、位置、面積等)確認,規劃階段結合初步選定的戶型標準層布置,計算日照;(建筑外輪廓稍放一點,避免單體方案受限過多);
網點:原則上利潤最大化,總價低,一層沿街價值最高,普通網點進深16-24米;
配套用房:一般選用商業價值低的地方,也可集中設置重點打造,作為項目的賣點,對社區型商業有一定的帶動作用;
5、活動場地/配套:
規劃局作為政府控制機構,對居民福利設施比較重視,兒童活動老年活動場地要明確,物業用房、公共衛生間、垃圾收集點等都會重點關注;
注意控規里是否有垃圾收集點等不利條件;
6、內部資源創造對產品價值的提升:
創造景觀或商業資源,提升鄰近住宅的附加值;比如別墅區,制造人工湖或人工水系,打造戶戶臨水,臨水別墅,比普通別墅單價至少可提高10%~20%;
高層中心景觀,核心景觀周邊樓棟價值高,其正北向的樓棟可作為樓王(南向大窗景觀賣點);
內部社區商業街區,網點以上的住宅比普通住宅單價貶值10%~20%,但好的商業配套周邊的步行距離較近的樓棟價值還不錯;出則繁華,入則寧靜也是不錯的樓盤設計方式;
7.內部交通組織:
比如別墅,一般采用掛葡萄的布局方式,給每棟別墅獨門獨戶之感;往細了說,對于山地別墅,上掛比下掛價值高,即路面低于住宅入口;
規劃是個有趣的課題,以前大學時也做過小區規劃的作業,但也不理解規劃的價值,只是套用“一環一路”“外方內圓”等流于形式的布置;
8.消防系統:消防環道,撲救面、回車場;消防日漸嚴格,主要考慮消防相關場地對鄰近住宅的影響,避免局部過多過近;
對規劃的其他限制條件:限高/紅線退道路/控制線退紅線
二、豎向:
1.周邊道路標高與地塊標高的關系:
地塊周界與四邊的關系,如何處理(是否要設擋土墻),較大的高差是否可以利用(如網點、半地下車庫),對出入口的位置也有影響;
四周道路本身高差較大,是否可采用雙首層的設計;
2.地塊內部標高:
高差處理:各單體建筑0.00室內標高是否一致,,地下車庫是否可以利用高差選擇更為經濟的區域(減少土方);
是否可以利用高差造景,設置半地下配套用房或地下室采光天井;
3.道路標高:
道路坡度:規范規定8%的坡度不超過200米,考慮北方冬季雪天,坡度最好不要超過6%;
對每段道路的坡度進行分析,均衡布置,不要出現局部陡坡現象;且道路坡度要解決路面雨水順利排出小區,不應出現局部低點積水問題;
4.建筑室內外高差:
排查建筑0.00及周邊一圈豎向標高的關系,不要出現室外標高高于室內標高的情況,也不要出現單元入口區域出現較大高差;(后期景觀設計階段也要嚴格核查,避免微地形影響一層住戶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