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商業地產前期策劃建筑設計建議

4265

  商業地產前期策劃關于建筑設計的建議

  隨著商業地產開發的不斷成熟和理性,越來越多的開發商已經從當初以住宅開發模式做商業地產開發的套路中轉變過來,甚至對后期經營管理的重視程度已經超過銷售。而在前期策劃工作中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對建筑方案設計的支持,包括整體規劃、物業形態、建筑風格、商業建筑要求、人流動線等。

  本文從后期經營、招商的角度出發,研究不同商業經營模式對前期商業建筑設計、配套設施的要求。以期在項目初始的策劃階段能夠對建筑設計和布局規劃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減少后期的改動與損失。

  一、規劃設計創造高質量的商業空間

  1、商業項目設計總體原則

  商業物業較為常見的有以下四種空間形式:

 ?。?)室內大開間。無街道,商鋪間沒有完全隔絕;(如百貨、大賣場)

 ?。?)露天步行街。上空無頂棚,空間開敞的步行街;(如吳江路步行街、梅川路步行街等)

 ?。?)回廊式步行街。步行街的兩側或一側為回廊,步行街局部遮蓋;(如西郊百聯購物中心)

 ?。?)室內步行街。步行街在室內,完全遮蓋。(如港匯廣場、正大廣場)

  由于步行街是一種線狀的建筑空間,能更利于消費者的購物、休閑、交流、娛樂,更能感受到繁榮的商業氛圍,也利于商場的經營管理,因此,步行街購物中心是最受歡迎的空間形式。

  商業項目在追求寬敞舒適的空間的同時,對得房率K(實際使用面積/銷售面積)也要控制,不能過小。室外步行街的得房率K能達到80——90%,而室內購物中心的得房率要小得多,因中庭、過道(街道)、休閑區等公共部位面積都屬于公攤面積,一般在得房率在55%——65%之間。

  內部布局規劃方案是在總體上考慮了商業業態的總體平衡,使通過所有承租戶的人流通行量達到最大,達到購物中心的整體人氣平衡,避免產生絕對的死角死鋪。在規劃設計上常用手法有:

 ?。?)以主力店引導人流。

  一般大型購物中心都會引進主力店來吸引人流,并對人流起到引導作用。通常會將主力店安排在整個人流動線體系的終端,即盡量靠里,盡可能的延長購物中心的人流通過路線;例如很多大賣場會設置在相對比較靠里的位置,人流進入大賣場必須要經過較長的一條通道,通道兩邊通常布置專賣店?;蛘邔⒋筚u場設置在二樓,讓消費者必須要從二樓經過。

 ?。?)以局部的造景、中庭聚集人流;

  景觀、中庭是現代商業中心的必要元素。不論你是哪種形式的商業,景觀和中庭都是必不可少的,它已經不僅僅是購物環境、消費檔次的符號。

  景觀和中庭在商業建筑中起到的是疏散和聚集人流的雙重作用。一方面景觀和中庭吸引聚集人流集中、停留;另一方面,通過通透、寬敞的視覺可見性,消費者非常容易尋覓到自己的消費目的地,迅速有針對性地引導人流。

 ?。?)以餐飲休閑娛樂區引導人流;

  餐飲業態已被驗證為是最能夠吸引人流、聚集人氣的商業業態。不管是綜合性商場、休閑步行街還是社區底商,餐飲都應該作為主力業態而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尤其是在一些流動人流較少的住宅區,普通零售、百貨服裝等對人流依賴較大的業態難以生存,而餐飲、休閑、娛樂等服務型業態卻能夠很好的吸引人流。

  餐飲業態有帶動人氣的作用

 ?。?)出入口數量和位置的設置調節人流量均衡;

  出入口是吸引人流的關鍵所在,但并非入口越多就是越好。過多的出入口也會導致人流的流失以及商業動線的混亂。通常商業項目的出入口會有主入口和次入口之分,主入口1~2個,次入口2~3個,視項目的具體面積而定。

  出入口的位置通常是設置在通行方便,人流量較大,曝光率較高的明顯位置,如街角。

  商業街、商場的出入口設置比較

  購物中心的室外、外立面和室內的處理,要處理講究建筑的個性風格,同時要追求商業氣氛和娛樂性。比較常用的是店招和標示兩種方式。

 ?。?)屋頂和外立面的合理處理店名招牌廣告位,既滿足經營期購物氣氛的營造,又能取得可觀的廣告位出租收入。

 ?。?)建筑細節中溶入標志和圖示,也能完美的將建筑美和商業味融合。

  5、商業項目的無障礙設計

  商場應為殘疾人、老人、孕婦、兒童等弱勢群體提供良好的平等的購物環境,在建筑設計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比如自動步道的運用、平進平出出入口、自動門、有高差處設坡道、殘疾人專用電梯、專用廁所、專用停車位等。

  6、商業項目的景觀設計

  豐富的綠化能營造舒適休閑的購物空間和溫馨氣氛,給購物者購物賞景的感覺。如同其他設計一樣,景觀綠化設計在項目開始時就要拿出方案來,比如對種植花樹的荷載的考慮、與空調出入口的關系、現場植被的圍護問題、澆灌系統的設計、避免強光光源的影響等等因素。

  7、公共部位的燈光照明設計

  商業燈光照明對創造舒適的購物環境極其重要。如突出商品立體感和質感的重點照明;注重情調表現,用在餐飲、娛樂、休閑等服務區域的裝飾照明等等。良好亮度的商業燈光照明還能明顯改善空間感。在室內空間感較小的購物中心尤其要采用良好的燈光照明,使室內空間顯得寬敞。要達到良好的購物中心室內燈光效果,在設計時要處理好照明的色溫、照度、顯色性與室內裝修的質感、色彩的關系,使燈光和裝飾相映生輝。

  二、平衡多樣化的業態與復雜的功能流程之間的矛盾是商業項目設計的最大挑戰。

  在大型商業項目中,其業態種類趨向于更加多樣化。既有不同規模、檔次的業態組合,如大型賣場、百貨店、精品店、商業街等;也有不同經營特色的業態組合,如文化、娛樂、休閑、運動、購物等。其服務內容和功能結構已經超出了常見的特定建筑類型范疇,而是一個組織精密、結構復雜、形態豐富的以商業為主要功能的建筑綜合體。如何平衡多樣化的業態與復雜的功能流程之間的矛盾,是商業地產項目設計中最大的挑戰。

  在商業運營與建筑設計之間有時會產生一些不可調和的矛盾。僅從商業設施的運營與使用出發而確定的功能流程和空間布局,會影響到建筑結構及造型的技術合理性,甚至會產生關系到建筑物能否成立的問題。因此,在商業項目設計中,一方面要追求技術的進步、重視對新型結構形式以及技術設備的研究和探索,以適應更新的商業業態的使用要求;另一方面在進行業態規劃和商業空間布局的同時,應充分考慮技術實現的可能性。

  三、人流系統規劃設計

  人流系統是一個商業項目能否經營成功的基礎條件,失敗的人流規劃就會造成動線混亂、人流行走不暢、商業死角(死鋪)等現象,直接影響商業經營業績。

  商業建筑的外部人流系統規劃

  商業建筑的外部環境雖然不參與直接經營,也不直接產生經濟效益,但其對吸引人流及聚集人流具

有重要的意義。

  1)人流規劃符合易達性

  暢旺的人流、車流是商業經營之根本。外部交通的易達性和人流組織的結合是商業項目成功的關鍵。因此,商業項目必須具有非常好的易達性。

  位于公交換乘站點、地鐵出入口附近的商業項目,通常能獲得大量、持續人流;過寬的主干道或者有護欄阻隔的道路兩邊,不利于人流的穿越和引導。

  通??梢愿鶕煌闆r進行如下設計:

  *將商業主入口設置在路口或靠近車站的位置

  *在商場地下一層設置通道與地鐵車站相通

  *設置過街人行天橋

  *設置規范、準確的引導標識系統

  2)停車體系

  現代商業對停車要求越來越高,除要確保停車位數量的基本條件外,車流的組織以及停車后的人流動線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人車分流已經成為規劃設計中最基本的一個滿足條件,越來越多的新建商業都會考慮專門的出租車上下客區。

  對于大型商場而言,停車場地的設計及合理安排關系到消費者的便捷性,并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消費者的購物決定。從方便大多數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宜在商場外部周圍布置大量的地面停車場位,但在實際操作中,地面停車通常需要占用大量空間,而被地下室停車位所取代,這就需要從地下停車庫到商場內部的動線必須便捷、直達;另外,還需協調好商場的貨物運輸、卸貨區及出租車??奎c的停車用地,并進行有效的人車分流體系,以免對消費者產生相互干擾的影響。

  大型商業設施通常較為多見的是將車庫設置在地下一層或二層。以家樂福(碧云)為例,其車庫設置在地下一層,與家樂福賣場同一樓層,不用走電梯就直接通向超市內部。方便了消費者購物,也增加了商家的商業機會。

  3)廣場

  許多大型的商業項目都有設置廣場,廣場可作為停車場或顧客暫時休息的場所,也可為消費者提供一個游玩及觀賞夜景的平臺,能夠起到良好的聚客作用;另外,它也可以是室內商業空間的有益延伸,如可在廣場周邊布置餐飲、休閑項目或室外運動娛樂設施,也可將其作為戶外展示及大型營銷活動的空間。

  大型商業的廣場,分為室內和室外兩種情況:

  室內廣場中庭;是大型商場購物中心必不可少的建筑元素。

  室外廣場的大小則視地塊規劃要求而定,通常會設置在主入口或項目紅線。以溧陽項目為例,政府要求其建筑紅線距離人行道要退界60米,建設市民廣場。

  一般廣場的用途主要有:

  *設置地面停車場

  *設置綠化、道路景觀

  *設置消費者休憩空間

  4)外立面設計

  形象鮮明、設計突出的商業項目通常能夠給人以深刻印象,滿足顧客的視覺享受,吸引它們前往,同時也是本項目區別于其它項目的顯著標致之一。

  從外立面設計的角度來看,符合產品、目標客戶定位是關鍵。通常一般的社區型大型購物中心的外立面不應設計的太過高檔或另類,而是以暖色調、簡約風格等較有親和力的設計更為貼切普通大眾的審美觀點和消費心理。

  四、商業建筑的內部人流系統規劃

  室內的人流系統的規劃必須要滿足以下幾方面因素:物理因素、建筑設計因素、業態分布規律及顧客生理、心理因素。

 ?。ㄒ唬┪锢硪蛩?/p>

  即人流系統要符合商業建筑本身結構,如滿足商業項目樓層垂直系統設計、立柱間距、中庭、大堂設計、應急出口設計等基礎上規劃設計。此類要求最好能夠在前期設計階段就明確下來,特別是大型商業項目,其主力店的建筑規劃要求應當盡早明確,以免在后期建設過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ǘ┙ㄖO計因素

  1、人流動線設計以直線為主,根據經驗,在人流視野范圍內的商鋪,具有高租金的價值。但在直線的人流動線中,可以規劃幾個類似于小中庭的前凸或后凹形式,以提升局部商鋪的租金。

  小中庭通常設置在較為靠里的位置,用于對人流的疏散引導。此外,小中庭也有利于增大一些商鋪的開間和可視性,增加內部商鋪的價值。

  2、為了有效拉動次級通道商鋪的人流量,可將收銀臺、衛生間、樓層休息區等部分功能分布在次級通道上,以拉升次級通道的人流量,同時也可降低將其設立在主要通道旁占用黃金鋪面的損失。

  3、如果商場面積過大,必須存在若干主次通道,那么除了保證若干通道間的暢通及聯系外,還應該在商鋪前后都設立出入口,既方便顧客快捷的往返前后通道,又能緩解人流的擁堵,提升人流平均到達率。

  為了最大限度的保證人流暢通,有時會將兩條通道之間的商鋪設計為前后通鋪,消費者可以很方便的游走于兩條通道之間,加速人流行走。但是這樣的設計也會存在一些問題,例如:

  商鋪的面積增大(原本可以劃分為兩間商鋪)

  4、人流通道盡量采用圍繞中庭的雙環回型結構,這種結構可以增加商場的通透感,最大化的增加顧客視線內的商鋪數量,提高顧客的商鋪到達率。

  適當的連廊設計會起到很好的人流引導作用,連廊可以比作為室內的天橋,在不同的區域之間起到橋梁作用。而且連廊也是很好的縱覽這個商場格局的位置,從而有效提高人流行走的效率。

  5、在樓層之間設立的臺階式手扶電梯上下部分應分開設計或設計成剪刀式,以增加人流上下樓時光顧店鋪的數量。

  此種電梯和樓梯的設置在百貨商場里較為常見,這樣可以讓消費者多繞半圈中庭,起到延長行走路線的作用。

  五、業態

  1、合理分布主力店位置,如果將其設在入口附近,將損失后邊的人流到達率,但如果將主力店放置在商場的中后端,在人流的影響下會極大的拉動前邊商鋪的價值。在多層建筑結構的商場,最理想的人流拉動策略是,將主力店設在高層。

  2、按照消費者的購物目的進行業態分布,對于經營誘導性商品、季節性商品、時尚類商品的業態類型,適宜分布在較低的樓層,通過商品的展示達到吸引消費者購買的目的,而對于經營目的性較強的業態類型適宜分布在較高樓層,一般而言,辦公用品、家用電器、娛樂、大型餐飲等適宜分布在較高樓層上

  3、按照商品屬性進行業態分布,一般而言購買頻率、占用空間較小的日常生活用品一般分布在較低樓層處,而不常購買、占用空間較大的耐用商品適宜分布在較高樓層,如家居用品、家用電器、大型書店等就是典型。

  4、進行業態分區設置,把經營相同類型商品的商家統一設置,既能發揮業態的聚集效應,又能方便消費者選購不同檔次、不同式樣的產品,從而達到“1+1>2”的效果。

  六、顧客生理、心理因素(緩解顧客購物疲乏感和不適感)

  1、每層樓的人流過道數量,一般1主2輔便可。簡單易梳理的人流動線,可以使消費者更加輕松的行進,而不會產生暈頭轉向,不知身在何處的感覺,

從而喪失了再次光顧的情緒。

  2、商鋪采用玻璃墻體,以增加商場的通透感,使顧客不產生壓抑感和不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流光顧店鋪的數量。

  3、在中庭小廣場設立休息區域,對不同的顧客進行分流,同樣,顧客短暫的休息可以提升人流的店鋪光顧數量。

  4、應該在人流通道頭尾端等地方給予顯著的區域和功能標識,方便顧客辨認,避免了消費者認為商場像迷宮難逛,而產生下次不會再來的想法。

  總之,通過對商業建筑室內、室外人流系統的規劃,能夠較好的避免商鋪人流死角,并且最大限度地吸引人流,使商鋪價值達到最大化。

  總結

  以上從后期招商、經營的角度考慮了規劃設計對商業地產的成功有哪些關鍵因素、商業建筑的人流系統規劃、時至今日最好的商業地產開發模式發生了哪些變化。主要對商業規劃設計關鍵點;人流系統規劃設計進行了著重的研究分析,注重在細節方面的要求,經營中問題的改進,招商實踐中難點的建議。

篇2:建筑設計優化作業指導書

  建筑設計優化作業指導書

  1.作業目的

  中標方案既已中標,自有其高人一籌的亮點,作為建設單位應該尊重設計師的設計成果,不要大刀闊斧地隨意修改,避免將原創概念抹殺詒盡,除非設計師主動請纓更有高招。但中標方案也并非完美無暇,總有拾遺補缺的優化和細化的可能,要求總建筑師和本主辦崗位多方聽取意見,在眾說紛紜,七嘴八舌中提煉精華,環繞設計任務書中明確的理念目標,和設計師平等地研究探討,把建筑方案設計到滿意為止。

  2.主管崗位總建筑師:主持專家評議會議,必要時與設計師討論交換意見,決定修改方案的取舍。

  主辦崗位土建設計管理:收集匯總各種優化建議,在總建筑師的指示下和設計師聯絡,完善建筑設計方案。

  3.規劃設計優化

  3.1作業依據

  規劃設計的中標方案,評標組專家建議。

  3.2緊前工作條件

  規劃建筑設計方案招標結束,規劃審批之前。

  3.3重點是路網和建筑相互關系的精細調整:

  3.3.1規劃設計中道路布局是龍頭,區內主干道不宜靠近建筑,沿途應有景觀布置;彎曲的主干道不僅有利于景觀的變化,而且也便于限制車速;建筑物的出入口應通過次級道路與主干道連接;住宅前后的三級道路應創造條件設計成盡端形式;形成私密到半私密半開放到開放三種層次的環境氛圍;道路的規劃還須注意轉彎半徑、路口的視線遮擋、車燈和噪聲干擾、人車交叉穿越等細部的設計。

  3.3.2要使建筑融入環境,環境設計必須提早加入。為給環境設計的創新提供空間條件,在不違反規劃技術規定的前提下,容許建筑和道路的位置稍作改動,使二者兼顧。

  3.3.3以鳥瞰的俯視眼光去審視規劃圖或規劃模型,往往容易忽略人性化方面的缺陷。只有降低視點高度,象行路人或乘車人一樣地走近或走進規劃模型,甚至登上陽臺,身臨其境一樣地環顧四周,才能感覺視線是否遮擋,視野是否開闊,氣流是否暢通,是否有壓抑的感覺。特別是板式建筑群。從俯視的視角去看,各列建筑前后錯位,蜿蜒曲折,活潑流暢,但以行人平視的視角去看,則可能變成高山峽谷,重嵐疊障。

  3.3.4過分強調人車分流,往往違反了便捷的原則,減少了綠化的共享程度,結果事與愿違,反而人車混雜。

  3.3.5建設和維護城市綠地是政府的職能,房產開發企業沒必要不惜緊縮建筑的間距和占地,在小區內部開辟大型綠地和人工水景,使小區居民長期承擔很高的維護費用。盡管景觀很秀麗,但利用率不高,缺乏公眾的共享和參與,這是對土地這種寶貴的社會資源的浪費。

  4.房型設計優化

  4.1作業依據

  已通過審批的規劃設計方案。`

  4.2緊前工作條件

  從規劃方案審批通過起,直至施工圖設計開始之前。其中擴初方案審批之前,主要是對房型的舍取,軸線的調整,擴初審批之后,主要對細部尺度的調整。

  4.3優化的重點是更加突顯人性化:

  4.3.1按照客戶定位,掌握舒適型和緊湊型的區別,逐戶審視面積標準和功能標準。

  4.3.2就算是特定的客戶群體,其職業、生活習慣、人員結構也有所不同,所以房型的布局一定要有變化,品種必須多樣。

  4.3.3每個房間的長寬尺度既要滿足功能需要,也要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原理。特別是廁所、廚房和次臥室等小面積的房間更要精心布置,協調好門、窗、墻、家具、設備的相互關系。

  4.3.4把最需要陽光的房間布置在南側,不少家庭認為單身老人和兒童的次臥室比客廳和書房更需要陽光。

  4.3.5敞開無必要封閉的空間,審視每扇門和窗的位置,有時只需稍作改動,室內通風立刻得到改善。

  4.3.6審視每垛內墻,可取消的盡量取消,可減薄的一定減薄,可改成輕質的一定改成輕質。

  4.3.7注意避讓不便取消的柱和梁。

  4.3.8室內管道井應盡量利用死角和暗角,不能為了縮短水平管距而擠占顯要位置。

  4.3.9難以修改的房型要舍得放棄,推倒重來比勉強修改效果更好。

  5.立面造型優化

  5.1作業依據

  規劃方案,擴初方案和建筑施工圖。

  5.2緊前工作條件

  規劃方案審批通過后可一直延續到結構封頂。其中,擴初方案審批之前,側重于立面方案的比較,擴初方案審批通過之后,側重于立面用料,質感和色彩搭配等的方案比較。

  5.3優化的重點是更加突顯個性化:

  5.3.1傳統的協調觀只是讓新的建筑被動地迎合和融合到現有的周圍環境里去,這長期以來束膊了設計師的創新意識。應該倡導一種主動的協調觀念,那就是讓現有環境和新建建筑相互烘托和陪襯,既可以有似曾相識的回味無窮,也可以有標新立異的強烈對比。只是在特定的環境下選擇哪種感覺更適宜而已。

  5.3.2高層建筑的屋頂是立面造型的點睛之筆,也是最顯個性之處。上海地區的建筑屋頂從最早的鴨頭頸到道士帽,從鉛筆頭到一柱擎天,從轉*到蒼蠅拍,大家生搬硬套,跟風逐流,以至舉目皆類同,缺乏創新,更何談個性。

  5.3.3清一色的板式建筑不僅使戶型品種單調,缺乏選擇余地,而且外觀造型也是大同小異,個性特征難以體現。

  5.3.4減少甚至取消如屋頂飄板等華而不實的非功能性裝飾,但遮陽板,空調架,花盆架等有實際功能的外墻附件應該有細部的裝飾設計。

  5.3.5注意外窗與墻面的尺度比例,在滿足自然通風的前提下減少開啟窗扇的面積,以降低能源損失。

  5.3.6精心布置用于墻面綠化的附屬構件


,當建筑投入使用后會使立面質感和色感產生畫龍點睛的意外效果。

  5.3.7不同的陽臺形狀和布列會使立面產生不同陰影的效果。陽臺欄板和扶手的用料最能調節建筑立面的虛實搭配。

  5.3.8仔細研究空調外機的位置,既要就近,又要相對隱蔽,還要便于客戶自行安裝和檢修。拖接的冷媒供徊管應嵌入統一安裝的墻面管線槽內,或在墻內預埋套管內穿接。

  5.3.9外墻采取保溫構造后要注意所有墻面附屬構配件安裝的節點設計是否牢固和可靠。

  5.3.10把握外墻裝飾材料的質感和色彩關鍵在于搭配巧妙,并非價格貴的一定好。利用電腦技術做多方案比較,一定會有滿意的效果。

  5.3.11廣開思路,多請幾位建筑師創作立面方案;廣開言路,多請幾位不同年齡層次的專家審視評判。在這方面多花些時間和費用非常值得。

篇3:建筑設計優化作業指導書

  建筑設計優化作業指導書

  1.作業目的

  中標方案既已中標,自有其高人一籌的亮點,作為建設單位應該尊重設計師的設計成果,不要大刀闊斧地隨意修改,避免將原創概念抹殺詒盡,除非設計師主動請纓更有高招。但中標方案也并非完美無暇,總有拾遺補缺的優化和細化的可能,要求總建筑師和本主辦崗位多方聽取意見,在眾說紛紜,七嘴八舌中提煉精華,環繞設計任務書中明確的理念目標,和設計師平等地研究探討,把建筑方案設計到滿意為止。

  2.主管崗位總建筑師:主持專家評議會議,必要時與設計師討論交換意見,決定修改方案的取舍。

  主辦崗位土建設計管理:收集匯總各種優化建議,在總建筑師的指示下和設計師聯絡,完善建筑設計方案。

  3.規劃設計優化

  3.1作業依據

  規劃設計的中標方案,評標組專家建議。

  3.2緊前工作條件

  規劃建筑設計方案招標結束,規劃審批之前。

  3.3重點是路網和建筑相互關系的精細調整:

  3.3.1規劃設計中道路布局是龍頭,區內主干道不宜靠近建筑,沿途應有景觀布置;彎曲的主干道不僅有利于景觀的變化,而且也便于限制車速;建筑物的出入口應通過次級道路與主干道連接;住宅前后的三級道路應創造條件設計成盡端形式;形成私密到半私密半開放到開放三種層次的環境氛圍;道路的規劃還須注意轉彎半徑、路口的視線遮擋、車燈和噪聲干擾、人車交叉穿越等細部的設計。

  3.3.2要使建筑融入環境,環境設計必須提早加入。為給環境設計的創新提供空間條件,在不違反規劃技術規定的前提下,容許建筑和道路的位置稍作改動,使二者兼顧。

  3.3.3以鳥瞰的俯視眼光去審視規劃圖或規劃模型,往往容易忽略人性化方面的缺陷。只有降低視點高度,象行路人或乘車人一樣地走近或走進規劃模型,甚至登上陽臺,身臨其境一樣地環顧四周,才能感覺視線是否遮擋,視野是否開闊,氣流是否暢通,是否有壓抑的感覺。特別是板式建筑群。從俯視的視角去看,各列建筑前后錯位,蜿蜒曲折,活潑流暢,但以行人平視的視角去看,則可能變成高山峽谷,重嵐疊障。

  3.3.4過分強調人車分流,往往違反了便捷的原則,減少了綠化的共享程度,結果事與愿違,反而人車混雜。

  3.3.5建設和維護城市綠地是政府的職能,房產開發企業沒必要不惜緊縮建筑的間距和占地,在小區內部開辟大型綠地和人工水景,使小區居民長期承擔很高的維護費用。盡管景觀很秀麗,但利用率不高,缺乏公眾的共享和參與,這是對土地這種寶貴的社會資源的浪費。

  4.房型設計優化

  4.1作業依據

  已通過審批的規劃設計方案。`

  4.2緊前工作條件

  從規劃方案審批通過起,直至施工圖設計開始之前。其中擴初方案審批之前,主要是對房型的舍取,軸線的調整,擴初審批之后,主要對細部尺度的調整。

  4.3優化的重點是更加突顯人性化:

  4.3.1按照客戶定位,掌握舒適型和緊湊型的區別,逐戶審視面積標準和功能標準。

  4.3.2就算是特定的客戶群體,其職業、生活習慣、人員結構也有所不同,所以房型的布局一定要有變化,品種必須多樣。

  4.3.3每個房間的長寬尺度既要滿足功能需要,也要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原理。特別是廁所、廚房和次臥室等小面積的房間更要精心布置,協調好門、窗、墻、家具、設備的相互關系。

  4.3.4把最需要陽光的房間布置在南側,不少家庭認為單身老人和兒童的次臥室比客廳和書房更需要陽光。

  4.3.5敞開無必要封閉的空間,審視每扇門和窗的位置,有時只需稍作改動,室內通風立刻得到改善。

  4.3.6審視每垛內墻,可取消的盡量取消,可減薄的一定減薄,可改成輕質的一定改成輕質。

  4.3.7注意避讓不便取消的柱和梁。

  4.3.8室內管道井應盡量利用死角和暗角,不能為了縮短水平管距而擠占顯要位置。

  4.3.9難以修改的房型要舍得放棄,推倒重來比勉強修改效果更好。

  5.立面造型優化

  5.1作業依據

  規劃方案,擴初方案和建筑施工圖。

  5.2緊前工作條件

  規劃方案審批通過后可一直延續到結構封頂。其中,擴初方案審批之前,側重于立面方案的比較,擴初方案審批通過之后,側重于立面用料,質感和色彩搭配等的方案比較。

  5.3優化的重點是更加突顯個性化:

  5.3.1傳統的協調觀只是讓新的建筑被動地迎合和融合到現有的周圍環境里去,這長期以來束膊了設計師的創新意識。應該倡導一種主動的協調觀念,那就是讓現有環境和新建建筑相互烘托和陪襯,既可以有似曾相識的回味無窮,也可以有標新立異的強烈對比。只是在特定的環境下選擇哪種感覺更適宜而已。

  5.3.2高層建筑的屋頂是立面造型的點睛之筆,也是最顯個性之處。上海地區的建筑屋頂從最早的鴨頭頸到道士帽,從鉛筆頭到一柱擎天,從轉*到蒼蠅拍,大家生搬硬套,跟風逐流,以至舉目皆類同,缺乏創新,更何談個性。

  5.3.3清一色的板式建筑不僅使戶型品種單調,缺乏選擇余地,而且外觀造型也是大同小異,個性特征難以體現。

  5.3.4減少甚至取消如屋頂飄板等華而不實的非功能性裝飾,但遮陽板,空調架,花盆架等有實際功能的外墻附件應該有細部的裝飾設計。

  5.3.5注意外窗與墻面的尺度比例,在滿足自然通風的前提下減少開啟窗扇的面積,以降低能源損失。

  5.3.6精心布置用于墻面綠化的附屬構件


,當建筑投入使用后會使立面質感和色感產生畫龍點睛的意外效果。

  5.3.7不同的陽臺形狀和布列會使立面產生不同陰影的效果。陽臺欄板和扶手的用料最能調節建筑立面的虛實搭配。

  5.3.8仔細研究空調外機的位置,既要就近,又要相對隱蔽,還要便于客戶自行安裝和檢修。拖接的冷媒供徊管應嵌入統一安裝的墻面管線槽內,或在墻內預埋套管內穿接。

  5.3.9外墻采取保溫構造后要注意所有墻面附屬構配件安裝的節點設計是否牢固和可靠。

  5.3.10把握外墻裝飾材料的質感和色彩關鍵在于搭配巧妙,并非價格貴的一定好。利用電腦技術做多方案比較,一定會有滿意的效果。

  5.3.11廣開思路,多請幾位建筑師創作立面方案;廣開言路,多請幾位不同年齡層次的專家審視評判。在這方面多花些時間和費用非常值得。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