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綢繆——大廈排水干管容易堵塞怎么辦
某大廈有8條污水干管和16條雨水干管。這些排水干管一旦某個部位出現堵塞,就會發生室內急速返水現象,進而導致不同程度的水浸災害。搶修起來十分費力不說,業主住戶還怨聲載道。
為了避免費力不討好,管理處堅持未雨綢繆,防范于前。他們采取了相應的針對性技術措施:一是每年2月,在征得有關方面同意之后,利用消防水強力沖刷鋪設在轉換層的污水干管(消防水用于它用,要事先取得有關部門同意,這道手續是萬萬不可簡化的),清除管壁沉淀的污垢;二是每年雨季之前,在做好4樓業主工作的基礎上,進入室內拆開從其陽臺頂部彎出室外的雨水干管疏通孔,清除彎角部位積存的銹皮和雜物。進而,保證了排水干管的常年通暢。
點評:對問題有三種處理方式:未出問題先行防范,出現問題立即解決,等問題成堆在說。人們自然都要推崇前者,因為這樣最主動、最經濟。但推崇不等于就能如此去做,沒有預見性和責任心,知之亦難為之。
篇2:飲料瓶堵塞排水管 裝修受損物業被判賠償
天降暴雨,樓頂的飲料瓶堵住了排水管道,結果雨水都溢到了居民的家中,導致居民的裝修損壞,物品受損,此為自然損失還是物業公司管理不當?日前,楊浦區法院對此案作出一審判決,物業公司賠償居民17000余元。
沈先生是本市一小區501室業主,在20**年8月23日凌晨1點30分左右,因天突降暴雨,沈先生發現屋外下雨,而雨水卻從6樓直接滲入到他的房間,他家中的床墊、竹席、毛巾毯、被子、電風扇等設備都不同程度地被水浸濕,裝修也遭到一定的破壞。沈先生發現之所以房間進水,是因為樓頂的排水管道被飲料瓶給堵塞,致使雨水不能及時從雨水管道中排出,雨水沿屋面縫隙先流入601室屋頂、墻頂和吸頂燈等處,之后就流入沈先生的501室。物品受損,裝修遭水,沈先生就找物業公司要求索賠,可是雙最終沒能達成一致意見。之后,沈先生就將物業公司告到法庭。
法院審理認為,物業公司作為物業管理企業對物業管理區域內的住宅的共用部位、共用設備和設施有定期養護的義務,但由于其疏于管理,致使落水管被異物堵塞,造成暴雨時排水不暢,結果雨水浸入沈先生家中造成損失,所以物業應公司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經鑒定,沈先生家的裝潢修復費用為14749.15元,其他物品損失2808元。最終法院作出上述一審判決。
案件判決后,審理該案的承辦法官對記者講,隨著夏天雨季的到來,因雨水引起的物業管理糾紛有可能會增多,希望該案能夠給廣大物業公司起個警示作用,提前做好有關的預防工作,以避免產生類似本案的不必要的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