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區食堂環境保護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為了加強XX校區食堂的環境保護管理,保障師生的身體健康,提高食堂的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學校食堂環境保護管理制度是保障學生及工作人員健康,增強學校食堂的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而制定的。本制度從食堂衛生管理、食品安全保障管理、食品安全保障教育三個方面進行系統規劃和制定,具有較強的實施性及指導性,通過使學校食堂管理更規范化、更規范化,使得食物更加衛生、更加安全,從而讓所有師生都能安心放心的享受美食。
第二章食堂環境衛生管理
(一)食堂環境衛生的主要任務
食堂環境衛生是確保師生食品安全的基礎條件,食堂應具備干凈、衛生、整潔的環境,消除一切可能的交叉污染。
(二)食堂衛生監督
設立食堂環境衛生監督崗位,定期對食堂進行衛生監督,制定衛生檢查計劃,不定期進行全面的檢查。監督人員對發現的問題應及時向食堂管理員報告。食堂管理員應按時整改。
(三)食堂環境保潔
1.定期清潔食堂區域,保證衛生,并且每日必須定時進行清潔工作。
2.定期清洗食具和餐具,并保證清潔干燥,防止二次污染。
3.使用洗滌劑、消毒水等要控制用量,確保不對環境造成污染:
(四)垃圾處理
1.學校食堂應負責處理其產生的廢棄物和生活垃圾;
2.對于有害垃圾和垃圾分類處理,食堂應做到分類處理,防止造成環境污染。
3.食堂應按照要求定期清理垃圾桶,并且清運時應防止二次污染。
第三章食品安全保障管理
(一)食品采購
1.食堂采購食品應在合法經營的基礎上,做到有證書、有品牌、有保障。
2.加工的食品應按照食品安全條例儲存,切割等操作帶手套,防止交叉污染。
3.食堂應與供貨商建立聯合體或承包關系,確保供貨商的質量,做到貨真價實。
(二)食品加工
1.生熟食品要分開加工,避免交叉污染。
2.食品保存應該有明確的界限,設備保持干燥,保持機具和設備的清潔衛生。
3.食堂加工的食品要每個菜品監督檢查制作時的質量,保證每一個菜品的營養成分完全符合健康標準。
(三)食品質量安全檢測
1.食堂應建立食品安全檢測機制,對食品進行檢測并建立檔案。
2.建立餐飲服務質量監督機構,加強與生產、銷售、供貨等單位的溝通協調。
(四)食品安全保障教育
1.食堂管理員、廚師等工作人員必須接受食品安全保障、衛生保潔及管理方面的定期培訓。
2.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師生,開展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教育及宣傳。
第四章其他
(一)負責人
1.食堂內設立食品安全管理部,全面負責食堂環境衛生及食品安全。
2.每學期組織學生代表參加食堂評比會議,聽取意見建議,及時改進食堂的服務,并接受社會監督。
(二)食堂設施設備的維護及管理
1.定期檢查食堂設備設施,及時維護和安裝更新設備,確保設備穩定可靠。
2.設備設施應裝備排氣裝置,以保證煮菜、烤肉等操作不污染環境。
(三)食堂服務管理
1.監督食堂服務人員儀表和語言行為的正確規范。
2.按要求嚴格執行數量、重量、價格等標準,堅決杜絕不合理、低檔次食品的現象。
3.食堂服務人員應根據就餐人數進行合理工作分配,保證用餐有效時間,提高就餐的效率。
第五章法律責任
(一)凡違反本制度規定的行為和操作不當,造成的后果均由相關負責人承擔責任。
(二)食堂負責人應對管理不嚴,違反食品安全檢測規定等違法行為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三)對違反本制度規定者,應追究其法律責任。
篇2:醫院食堂裝修改造施工現場環境保護措施
醫院食堂裝修改造施工現場環境保護措施
1 實行環保目標責任制。
1.1 把環保指標以責任書形式層層分解到有關單位和個人,列入承包合同和崗位責任制,建立一支懂得善管的環保自我控制體系。
1.2 項目經理是環保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是施工現場環境保護自我監控體系。
2 加強檢查和監控工作。
要加強檢查,加強對施工現場粉塵、噪聲、廢氣的監測工作。要與文明施工現場管理一起檢查、考核、獎罰。及時采取措施消除粉塵、廢氣和污水的污染。
3 保護和改善施工現場的環境,要進行綜合治理。
3.1 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為噪聲、粉塵的污染和采取技術措施控制煙塵、污水、噪聲污染。
3.2 甲方負責協調外部關系,同當地居委會、村委會、辦事處、派出所、居民、施工單位、環保部門加強聯系。
3.3 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認真對待來信來防,凡能解決的問題,立即解決,一時不能解決的擾民問題,也要說明情況,求得諒解并限期解決,一時不能解決的擾民問題,也要說明情況,求得諒解并限期解決。
4 有技術措施,嚴格執行國家的法律、法規。
4.1 在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時,必須有環境保護的技術措施。
4.2 在施工現場平面布置和組織施工過程中都要執行國家、地區、行業、和企業有防治空氣污染、水源污染、噪聲污染等環保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
5 采取措施防止大氣污染。
5.1 施工現場垃圾渣土要及時清理出現場。高層要搭設封閉或專用垃圾道,嚴禁凌空隨意拋散。
5.2 施工現場道路采用焦渣、級配沙石、粉煤灰級配沙石、瀝青混凝土等,要指定專人定期灑水清掃,形成制度,防止道路揚塵。
5.3 袋裝水泥、白灰、粉煤灰等易飛揚的細顆散體材料,應庫內存放。室外臨時露天存放時,必須下墊上蓋,嚴密遮蓋防止揚塵。
5.4 工地茶爐、大灶、鍋爐盡量采用消煙除塵型茶爐、鍋爐和消煙節能回風灶,煙塵降至允許排放為止。
5.5 拆除舊有建筑物時,應適當灑水,防止揚塵。
6 防止水源污染措施
6.1 禁止將有毒有害廢棄物作土方回填。
6.2 施工現場現制水磨石的污水,最好將沉淀水用于工地灑水降塵或采取措施回收利用。上述污水未經處理不得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或河流中去。
6.3 現場存放油料,必須對庫房地面進行防滲處理。要采取措施,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水體。
6.4 化學藥品、外加劑等要妥善保管,庫內存放,防止污染環境。
7 防止噪聲污染措施
7.1 嚴格控制人為噪聲,經入施工現場不得高聲喊叫、無故甩打模板、吹口哨,限制高聲音喇叭的使用,最大限度地減少噪聲擾民。
7.2 凡在人口稠密區進行強噪聲作業時,須嚴格控制作業時間,一般晚10點到次日早6點之間停止強噪聲作業。確系特殊情況必須晝夜施工時,盡量采取降低噪聲措施,并會同建設單位找當地居委會、村委會或法地居民協調,出安民告示,求得群眾諒解。
7.3 從聲源上降低噪聲。這是防止噪聲污染的最根本的措施。
7.3.1 盡量選用低噪聲設備和工藝代替高噪聲設備和加工工藝。如低噪聲振搗器、風機、電動空壓機、電鋸等。
7.3.2 在聲源處安裝消聲器消聲。即在通風機、鼓風機、壓縮機各類排氣放空裝置等進出風管的適當位置設置消聲器。
7.3.3 在傳播途徑上控制噪聲。采取吸聲、隔聲、隔振和阻尼等聲學處理方法來降低噪聲。
建筑工程施工由于技術、經濟條件限制,對環境的污染不能控制的規定范圍內的,建設單位應當會同施工單位事先報請當地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環境行政主管部門批準。
7.3.4 嚴格執行國家質檢局頒布的《室內裝飾裝修材料10項有害物質限量》規定,凡是建筑材料中的甲醛、苯含量不過關的建筑材料,工程項目不許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