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中學二案(教案、學案)合一實施方案

6450

  溝獐中學“二案(教案、學案)合一”實施方案

  為將我校課堂教學改革向深水區推進,同時分享現代化創建帶給我們的紅利,更好地實行精細化的教學管理,減少無效或低效的教學活動;同時加強教研組、備課組的建設,搭建備課組合作共享的實踐平臺,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團隊水平的整體提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完善學習方式,力求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同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我校決定從本學期開始,推行“二案(教案、學案)合一”(簡稱教學案),同年級同科教師共同編寫教學案。

  一、教學案的編制流程

  1、期初由備課組長制訂學科教學計劃。打印分發給組內各教師,并上交教務處存檔。

  2、由備課組長分配備課任務,(一般每兩周輪換一個主備教師或按單元輪換)打印備課任務安排表,分發給組內各教師,并上交教務處存檔。

  3、“教學案”備課的基本特征:“提前備課,集體研討、輪流主備、資源共享、師生共用,減負提效”。

  4、備課程序:

  教學案是課堂教學的總抓手,其質量好壞直接影響著教學的各環節,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習慣、能力的培養。所以一份教學案的形成必須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同時也必須融入每位教師的個性風采。具體過程為“六備”:

 ?、賯€人主備,形成初稿

  主備教師在初備時,要求深入鉆研教材,廣泛搜集資料,教材處理上突出“六點”(教學重點、難點、疑點、考點、易錯點、易混點)。教學環節設計上遵循“學議講練”四環節。同時,主備教師要盡力提出自己獨到的設計方案和有疑問的地方,以便會診,排除疑難。并將初稿打?。▊湔n組教師每人一份)帶到集體備課地點(提前一周備課)。

 ?、诩w研討,修改初稿

  集體備課要做到“三定”:定時間、定地點、定人員。

  定時間、定地點:依據教務處劃定的時間、地點安排。

  定人員:該組所有教師,無特殊情況不得缺席,兼教兩科的教師以主科為主,兩頭兼顧。備課組只有一人的暫時不實行。

  集體備課時,首先由主備教師就個人設計的草案,以說課的形式作簡要的說明,然后其他教師在認真聽講、及時記錄的基礎上,分別陳述各自的觀點,進行比較,將教材的處理、目標的制定、教法的選用、學法的指導、過程的設計等,調整到最佳程度。

  備課組長做好人員出勤登記和會議記錄。

 ?、弁晟普?,形成定案

  主備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根據大家的意見,對初稿進行整理與完善,形成定案。并將其打印一份交備課組長審定簽字后,于周日晚交文印室印刷。主備人將電子稿交備課組長并為備課組教師每人打印一份。

 ?、苷n前熟悉,融入個性(二次備課)

  上課教師在課前必須充分熟悉教學案,并在旁邊空白欄內添上自己個性化的備課。此項由教務處和教科室督查,作為非主備教師是否有備課的依據。

 ?、莞櫬犝n,督促落實

  雖然教學案是統一的,但教師的個體有差異,在課堂上,對教學案的實施過程中,是否落實了設計的目標、環節與措施,是否效果良好,需要督查。同時,教學案在實施過程還存在什么問題,需要了解,以便再次修改。因此,備課組成員之間要互相聽課、取長補短。規定同年級同科教師每周互相聽課不得少于1節。學校將成立專門的督查組跟蹤聽課,對課堂情況進行督促與評價。

 ?、藿毯蠓此?,補充總結(三次備課)

  課后交流,就是對備課的總結。備課組教師在集體備課情況下授課,要多進行交流,每堂課后都要及時進行反思,寫好教學后記,分析教學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同時對教學設計進行修訂完善(再次備課),積累教學經驗和教學資源,促進以后教學工作的開展。

  5、主備教師還要負責出測試題與課后作業。理科每周一測,文科每兩周一測,初中政史地生、高中會考學科由備課組長酌情安排。語、數、英、物、化等科每周周末要安排適量的作業,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量約每科半小時。

  6、備課組長負責將“教學案”整理,并保存完整的電子稿,每月月底將印刷的紙質文本(文印室8K紙)與電子稿各一份交教務處存檔。

  二、教學案的編寫要求

 ?。ㄒ唬┙虒W案的數量要求:

  要求一節課一份教學案。一節課一定要完成教學案上的具體學習內容,不分課時的教學案不允許出現。

 ?。ǘ┙虒W案的格式要求:

  教學案電子稿的規格要求:紙張設置為16開紙,上下左右各2cm,不超過4頁。標題類文字均為三號加粗宋體,正文為小四宋體。欄目,加實心方括號,如【學習目標】。行距為固定值24磅。

  一份完整的教學案,應由以下四部分組成:①頁眉部分,包括如“七年級數學教學案”的標題、備課時間、主備人姓名、審核人姓名、授課人姓名、使用時間等;以及學生姓名、班極、組號等。②開頭部分,包括課題、學習目標、重點、難點等。③主體部分以學議講練四環節為主,也可根據學科特點設計各個環節;④結尾部分,包括知識小結、學習反思(教學反思)等。

 ?。?)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

  目標的制定既要符合文本教學要求、課標要求、學生實際,要簡潔、準確、清晰、具體,有可操作性、可檢測性。每課數量以2~3個為宜,不能太多。

  學習目標中盡量不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語言,多使用“能記住”“能說出”“會運用”“能解決”等可檢測的明確用語。

 ?。?)重點難點

  根據課標要求、文本內容、學生實際,明確告知學生本節內容的重點難點,并提示相應的突破方法。

 ?。?)學法指導

  沒有學法指導的教學案是不合格的教學案。

  根據本節課的知識、內容及教學要求,給學生提供策略性知識、過程性知識,形成技能技巧,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

  有兩種常見的形式:

  第一種學法是本學科的學習方法。如數學:分析歸納法、建立模型法、演示法、類比法等。

  第二種學法是學生平時普遍的學習方法。如:閱讀的技巧、做筆記的方法,自主學習的方法、小組合作的技巧等。

 ?。?)學一學部分(可分為知識鏈接、預習導航等)

  ☆知識鏈接--與學習本課內容相關聯的知識(背景),或本課學習需要哪些其它知識,或以往已學哪些知識點為本課學習打下了鋪墊等,把它和本課的學習有機聯系起來,從而掃清學習新知識的障礙,為新知學習做好鋪墊。教學案中可提示,不必詳細引用。

  ☆預習導航--預習導航,一般安排基礎知識、整體感知、質疑存疑等內容,學生能夠結合教材基本完成任務,課前預習的時間在10分鐘左右。課內預習的時間在8分鐘左右。語數英物等科可安排課前預習,而政史地生等科只能安排課內預習。

 ?。?)議一議部分

  議一議部分是學習的核心內容,要體現導讀、導思、導練的功能。學習內容的呈現形式應該是一串問題,設計的問題要注意漸進性、指導性、趣味性、挑戰性。還要注重三度(進度、難度、梯度)。

  學習內容要立足教材,注重基礎,務必容量適中,切忌過繁過多。

 ?。?)講一講部分

  可以是集中展示,也可以以兵教兵的形式自由討論,也可以教師重點講授,方式不限。

 ?。?)練一練部分

 ?、兕}型要靈活多樣,量要適中,不能太多,以5-10分鐘左右的題量為宜。②緊扣學習目標,具有針對性和典型性。③每一個學習目標都應設置有相對應的練習。④難度適中,面向全體,關注差異??稍O置一些選做題,促進學優生成長。

 ?。?)課堂小結(板書設計)、學(教)后反思

  三、教學案的使用要求

 ?。ㄒ唬W生使用“教學案”的要求:

  1、根據“教學案”內容認真進行課本預習。所有同學必須自行解決“教學案”中基礎題部分,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做提高題,碰到生疏的、難以解決的問題要做好標記,第二天與同學交流或在課堂上向老師質疑。

  2、課堂上注意作學習方法和規律的筆記以便今后復習,學完一課后,要在“教學案”的空白處寫上“學后記”(學后心得)。

  3、獨立完成達標檢測題,對于做錯的問題要力爭弄懂及時訂正。典型問題加以收集整理,理科準備一本“錯題集”。文科準備一本“課堂筆記”。

  4、每科準備一個學案袋,每隔一定時間后,將“教學案”進行分科整理,裝訂成復習資料。

 ?。ǘ處熓褂谩敖虒W案”的要求:

  1、應該在上課的前一天將教學案發到學生手中,并認真指導學生使用“教學案”進行課前預習,在上課前必須抽查部分“教學案”,以了解學情,并針對學生實際對“教學案”進行補充和完善。這就是上課教師的個性化備課。

  2、課堂教學中要盡可能按教學案的設計環節進行操作,對各項目標和措施進行不折不扣的落實。課后認真的寫出反思,對存在的問題、課堂的收獲與亮點及時總結。

  3、要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能力和教材處理能力以及電腦操作、多媒體的使用能力。

 ?。ㄈ湔n組使用“教學案”的要求:

  1、備課組的集體備課要務實,絕對不能流于形式。備課組作為一個群體形象在教學中充當設計者、引導者,一定要對學生負責,對自己的團隊負責。備課組內部一定要團結互助,通力合作,尤其是骨干教師一定起好模范帶頭作用。

  2、備課組長要對教學進度、教學反思、每周檢測、家庭作業、資料整理等進行宏觀把握和具體督查。

  四、相關督查保障機制

  1、教師的個性化備課、學生的達標檢測完成情況與教師的批閱情況,由教務處定期組織檢查。非主備教師沒有個性化備課的視為無備課并納入“功勛備課組”創建項目。

  2、周測與家庭作業的落實與批閱情況由教務處定期組織檢查,未按規定完成任務,也按相關制度予以扣分。

  3、課堂目標達成情況與有關強制措施落實情況由教務處、教科室隨堂抽查、考評并納入“生態五糧課堂”創建項目。

  4、學生學案的保存整理情況由政教處進行隨時抽查,納入“標兵班集體”創建項目。

  五、獎勵與懲罰

  1、教務處每月底對各備課組上交(上傳)的的教學案進行抽樣檢查并形成督查通報。對不規范的教學案進行跟蹤指導,要求每周一送、每周一檢。教研組每月中旬、年級組每月底對各備課組進行全面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報教務處存檔。

  2、教務處每半學期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并對各備課組進行打分定級(按照《考核細則》進行)。

  3、對有下列情形的,扣備課組長2分/次:

 ?。?)計劃、安排表未及時上交的;

 ?。?)電子稿、紙質備課未及時上交(上傳)的;

 ?。?)備課組長未簽字的;

 ?。?)沒有集體會議記錄或集體會議記錄不全的;

 ?。?)未按時召集組內備課成員的,未在規定時間、地點進行集體備課的;

  4、有下列情形的,扣組內成員2分/次:

 ?。?)未按照安排表進行集體備課的;

 ?。?)集體備課無教學案的或教學案未按照規定發放到組內成員的;

 ?。?)教學案直接從網上下載的,或未按照規定格式進行備課的;

 ?。?)無二次備課的、無教后記的(工作未滿3年的每課時都寫、初級教師的完成課時數的1/2,一級教師完成課時數的1/3.高級教師完成課時數的1/5,年滿50周歲的不作要求)

 ?。?)學生用的學案未及時批閱反饋的。

  六、關于備課的幾點說明

  1、備課的形式可以是手寫,也可以是紙質打印教案,但必須進行二次備課,且格式規范(按上述要求)。

  2、課件不代表教案,教案不得以打印的課件形式出現,只作為輔助資料。

  3、教務處將加大不定期檢查備課和推門聽課力度(聽完課即看教案)。若發現未備課(在電腦上,或有電子稿,但無痕跡,視為無備課),在《教學六認真考核細則》備課一欄中,第一次扣5分,第二次扣10分,第三次扣完;若發現備教不一致(教案只是下載以前或別人的,為應付檢查),第一次,在《教學六認真考核細則》上課欄中第一次扣5分,第二次扣10分。第三次扣完。

篇2:優秀教學案例評選:走近算盤成果匯報課教案

  第四屆全國中小學“教學中的互聯網應用”優秀教學案例評選活動

  題目:

  走近算盤——成果匯報課

  科目:綜合實踐活動科

  類別:教學設計

  姓名:劉惠芳

  單位:

  茶山鎮第二小學

  走近算盤

  ——成果匯報課

  一、活動介紹

  (一)活動背景:

  算盤是在東漢時期由漢族發明創造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幾千年來一直為漢族普遍使用。珠算不但能進行加減乘除的運算,還能計算土地面積和各種形狀東西的大小。由于它運算方便、快速、功能多樣,還被傳到了日本、朝鮮、印度、美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算盤的出現,被稱為人類歷史上計算器的重大改革。英國學者李約瑟稱“算盤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隨著計算機和電子計算器的盛行,算盤在我們身邊出現的頻率越來越少了。老一輩人個個都會使用算盤,但我們年輕一代對算盤的認識卻很貧乏。算盤真的要退出歷史舞臺嗎?

  從上世紀90年代起,算盤逐漸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直到上世紀90年代,珠算還是我國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的一項內容,但在20**年教育部頒發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珠算被完全取消了。理由是,珠算的計算功能已被計算器代替,取消珠算教學還可減輕學生負擔?,F在,在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有《認識算盤》一課。其中對算盤最基本的知識點進行了介紹,讓學生知道算盤及來歷,并知道它也是一種計數或計算工具。算盤是很有趣的工具,僅僅的這一點知識滿足不了學生的求知欲。

  圖1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認識算盤

  算盤除了具有相當的文化意義外,還能提高人的智力、記憶力、反應力、注意力集中度等,華師大數學教育研究所所長張奠宙表示:“我認為,中國的數學教育不能沒有珠算。我們應對珠算做新的定位,使它的當代功能得到合理的開發。”

  二、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算盤有哪些用途,在哪些方面運用到了與算盤相關的知識,比如:算盤文學、算盤工藝品等等。

  (2)了解算盤的種類知識,認識有趣的、特別的算盤。

  (3)學會算盤的基本使用方法,如何進行加減乘除。

  (4)了解珠心算的計算原理和對發展小朋友的智力的作用。

  (5)系統認識算盤的發展歷程,解關于算盤的傳說、故事、歷史名人。

  (6)認識算盤的制作材料和一般制作過程。

  (7)初步學會收集信息的各種基本方法,嘗試運用調查、考察、收集等基本信息工具和信息方法,學會設計調查問卷和采訪稿。

  (8)能夠對收集的信息或資料進行初步分析和處理,學會運用e*cel處理和分析數據。

  2、能力目標

  (1)利用互聯網、圖書館以及社會資源自主探究獲取知識的學習方法,培養自主探究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

  (2)培養收集、篩選、整理資料的能力。

  (3)掌握基本的采訪方法和要點。

  (4)學會分工,學會分享,善于合作。

  (5)能夠以書面和口頭等不同的表達方式,表述活動的結果、體會或思想情感。

  (6)提高調查和采訪的設計能力以及合作與交流能力。

  (7)通過調查訪問,收集整理資料,分析調查資料,得出調查結論,撰寫調查研究報告等一系列的實踐活動,掌握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8)通過對不同人群的調查,培養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了解豐富多彩的算盤,激發熱愛祖國傳統文化寶物的情感。

  (2)培養自主性學習精神和創新精神。

  (3)豐富學科及課外知識,培養熱愛學習的品質和勇于探究、挑戰的科學精神。

  (4)在活動中加強學生自主學習及團結協作的精神。

  (5)能對自己進行“反思”,

  尊重他人想法與成果。

  三、活動過程:

  用途組主要活動過程:

  1、第四周:在各自的家中上網查找關于算盤用途的資料或到東莞圖書館查找有關算盤的書籍,從以下方面尋找:算盤實際用途、珠心算、算盤文化、算盤工藝品等。

  2、第五周:全體組員在組長盧梓堯家交流并總結算盤的用途。

  3、第六周:查漏補缺,鄭景標和盧梓堯在采訪社區中的老人家關于算盤的用途和知識。

  4、第七周:全體組員在盧梓堯家中整理、篩選資料,劉志浩電腦輸入,然后鄭景標和劉立榮負責精選一些算盤文化或知識,制成算盤知識競賽問答卷。

  5、第八周:劉志浩和盧梓堯在盧梓堯家中制作有關算盤工藝品的課件,鄭景標負責制作有關珠心算和算盤使用方法及口訣等的手抄報。

  6、全體組員在第四周——第八周內各自請教長輩,學會算盤的基本使用方法。

  種類組主要活動過程:

  1、第三周:在各自的家中上網查找關于算盤種類、有趣的算盤的資料。

  2、第四周:全體組員在組長劉淑欣家交流并總結收集到的資料。

  3、第五周:全體組員在組長劉淑欣家討論整理、篩選,劉淑欣負責電腦輸入和打印。

  4、第六周——第八周:劉淑欣和劉詩琪負責制作課件,楊曉瑩和劉詩琪做手抄報,全體組員制作宣傳算盤或珠心算用途、好處的宣傳標語和寫一份建議校長開設學習使用算盤課的建議書。

  制作組主要活動過程:

  1、第三周:在各自的家中上網查找關于算盤制作材料、制作方法過程的資料,比如:制作過程圖片、制作方法解說、制作過程視頻等。

  2、第四周:全體組員在組長盧雅雯家交流并總結收集到的資料。

  3、第五周:全體組員在劉海珊家討論整理、篩選,劉穎詩負責電腦輸入,劉海珊打印。

  4、第六——第七周:劉穎詩和盧雅雯制作有關算盤制作知識的課件,全體組員設計“我心中的算盤”。

  現狀組主要活動過程:

  1、第三周:在各自的家中上網查找關于算盤發展現狀的資料,比如:珠心算的推廣(珠心算學校、幼兒園)等;

  2、第四周:全體組員設計面向學生和成年人的調查問卷,呂慧琳、林美婷和盧佩婷設計面向數學老師、幼兒園、會計師的訪問稿。

  3、第五——第七周:全體組員在社區內分組進行問卷調查和采訪。

  4、第八周:全體組員合作撰寫調查報告。

  歷史組主要活動過程:

  1、第三周:全體組員在各自的家中上網查找關于算盤歷史、名人、書籍、典故的資料。其中,劉錫榮找關于算盤歷史的資料,盧淑儀和盧穎妍找關于算盤名人的資料,劉俊生和劉佩欣找關于算盤書籍的資料。

  2、第四周:全體組員在劉俊生家中交流并總結收集到的資料。

  3、第五周:全體組員在劉俊生家中整理、篩選資料。

  4、第六周:全體組員在劉俊生家中討論設計關于算盤起源的小品和經典算盤故事會,并且組內推選演員和旁白。

  5、第七周:劉俊生和劉詩敏制作關于算盤歷史發展的課件

  二、成果匯報課教學設計

  (一)活動目標:

  1、讓學生了解豐富多彩的算盤知識,激發熱愛祖國傳統文化寶物的情感。

  2、培養學生發現探究、信息整合的能力。

  3、通過展示課件、視頻、小組比賽、報告會等多種活動,培養學生綜合利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4、通過多種展示形式,培養學生組織能力、表演能力、宣傳能力、表達能力和評價能力,變得更加自信。

  (二)活動準備

  1、老師準備:電腦、投影儀、無線翻頁筆、小蜜蜂擴音器、評價表

  2、學生準備:

  各小組的課件、視頻、研究報告、手抄報、建議書、繪畫作、表演服裝等。

  部分資料來源:

  算盤百度百科

  算盤

  神墨算盤博物館

  算盤之最

  (三)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前段時間我們開展了以《走近算盤》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大家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分成五個活動小組,分別對算盤的種類、歷史、用途、制作和現狀等方面進行研究。同學們研究的怎樣?有什么收獲?今天,就讓我們再一次走近算盤世界,一起來展示分享活動成果。

  展示之前,我提一個建議:匯報的同學要表現大方,聲音洪亮;聽的同學要有禮貌,認真傾聽。

  下面有請主持人上臺主持,大家鼓掌歡迎。

  二、主持人就位

  主持人齊: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女主持人:今天我們歡聚一堂,展示我們近兩個月的活動成果。在這段活動期間,我們有歡笑、有淚水、也有爭吵和不解,但更多的是合作與分享。(男主持利用課件展示活動過程照片。)我們的投入和合作,換得了今天的到來。

  三、小組匯報告交流

  1、制作組匯報

  男主持人:首先,有請制組的成員匯報他們的研究成果。

  組長發言:老師、同學們,大家好!我們是制作組,我們小組收集了算盤構造、制作材料和方法的文字資料,從優酷網上下載了算盤制作過程的視頻,還設計了我們“心中的算盤”,下面請欣賞我們帶來的成果。

  兩位組長先展示利用課件說明算盤的構造、制作材料和方法,然后播放算盤制作過程的視頻給同學們觀看,并加以解說。

  最后請組員們展示自己設計的“心中的算盤”。

  我們小組匯報完畢,謝謝大家!

  男主持人:制作組非常用心,帶來了視頻給我們觀看,讓我們清楚地知道算盤的制作過程。感謝你們的精彩匯報?,F在請同學們根據他們的表現給他們打分。滿分10分,一只手指代表1分。

  老師補充:在打分前,思考他們的成果能不能增加你對算盤的認識。

  全班同學進行打分,老師把分數輸入到e*cel。

  2、現狀組匯報

  女主持人:下面有請現狀小組成員匯報他們的調查研究。。

  組長發言:老師、同學們,大家好!我們是現狀組,我們小組主要是做了關于算盤使用現狀的調查。我們先通過上網初步了解算盤的使用現狀,然后再通過實地采訪和問卷調查,最后利用e*cel來統計分析數據,來完成這個調查報告的。下面,我們來匯報調查結果。

  兩位組長開展報告會。

  女主持人:現狀組為了全面了解算盤的使用現狀真的花了不少的功夫。的確,算盤不應該被淘汰,它在新時代應該有新的發展?,F在請同學們根據他們的調查結果給他們打分。

  全班同學進行打分,老師把分數輸入到e*cel。

  3、用途組匯報

  男主持人:下面有請用途組成員匯報他們的成果。

  組長發言:老師、同學們,大家好!我們是用途組,我們小組從網上下載了很多關于算盤用途的資料,了解到算盤除了用來計算外,還能用于開發智力、做工藝品等,我國勞動人民還創造了許多有趣的歇后語、諺語。前段時間,我們跟大家分享了算盤的使用方法和其他相關的知識?,F在就來考考大家吧。

  開展算盤知識競賽。(加分環節,答對一個加5分)。

  兩位組長利用課件展示介紹算盤工藝品。

  組員展示手抄報。

  男主持人:用途組為我們豐富了不少關于算盤用途的知識。原來,算盤的文化內涵真的很深遠?,F在請同學們根據他們的匯報給他們打分。

  全班同學進行打分,老師把分數輸入到e*cel。

  4、種類組匯報

  女主持人:下面有請種類組成員來匯報。

  組長發言:老師、同學們,大家好!我們是種類組,我們小組主要是收集有關算盤種類的知識、制作手抄報、宣傳標語和寫建議書。我們先來介紹一下算盤種類吧。

  兩位組長利用課件介紹算盤種類和算盤之最。

  各組員展示宣傳標語、手抄報和建議書。

  女主持人:我們的匯報完畢,我們種類小組的成果很豐富,希望大家能為我們打個高分。

  全班同學進行打分,老師把分數輸入到e*cel。

  四、總結

  由于時間關系,沒有進行匯報的小組在下節課再來進行匯報。同學們在課后思考一下已經匯報的組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地方,你對自己在這次活動的表現滿意嗎?下節課除了歷史小組還要進行匯報外,我們還要對各組和自己進行評價。

  五、活動反思

  (一)老師的點評

  1、在實踐中豐富算盤的知識。算盤歷程了幾千年,使用范圍非常廣,因此本次活動中學生收集到很多很多關于算盤的知識,比如:算盤之最、算盤謎語、算盤成語、算盤歇后語、算盤工藝品、算盤制作流程視頻、算盤的發展歷史、算盤的書籍、算盤名人、算盤故事等等,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加深了對祖國傳統文化和歷史發明的認識,培養了他們熱愛祖國的情感。

  2、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能力。本次走近算盤活動開展的內容很多,如制定小學數學教師、會計師、幼兒園教師訪問稿,訪問不同幼兒園的老師;分別制定面向家長和小學生的調查問卷,并進行問卷調查,再統計、分析調查數據;制作“心中的算盤”、手抄報、宣傳標語、寫建議書、算盤知識匯總和不少的課件;學會算盤的基本使用方法算盤;算盤知識競賽;算盤故事會等等。因此,整個活動需要的時間也比較長,學生的鍛煉機會也多了。

  3、在實踐中張揚學生的個性。在活動中,每一個大組就是一個團體,為了突出自己的團體,每一個學生盡自己的所能。由于根據各人的能力來分配工作,學生們的特長得以發揮。所謂的差生也容易找到目的地,與人交往的能力也并不比別人差。每一個孩子的主意都會得到注意,學生也會變得更加自信。

  4、在實踐中收獲成長的快樂。在活動中,伙伴間的課余交往多了,同時,在學生間的交流中,孩子們各取所長,真正體會到了分享的快樂,比如:討論到誰的家中開展活動、誰最樂于助人。在這個過程中,個別組員鬧別扭,但最后都和好相處,因而學會了與人相處的基本禮節。

  5、在實踐中整合各學科的知識。在活動的整個過程中,既有信息技術的展示,又有語言文字的運用,還有集美術、表演等為一體,相依相存,融會貫通,各科知識得到了很好的整合,學生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二)老師的體會

  本次活動雖能完整地結束,但也出現了不少問題,需要在日后的活動中加以改進。

  1、照顧學生的“工作情緒”,某些組的活動量較多,并且比較枯燥。他們有時會鬧脾氣,也有時會跟其他組作比較??磥?,在跟進學生活動進展的同時,也應跟進他們的“工作熱情”。

  2、個別學生不愿意活動、不愿意與其他學生合作。有些事性格問題,一時半刻難以改變,有些是懶惰、依賴性強。在活動中,要多關注他們的情況。

  3、小組間的能力差異比較大,在最后的成果展示中,評選最受歡迎的小組,有兩個小組的成果較少,組員怯場,因而得分很低,比其他組少幾十分。

  4、沒有女生的小組開展工作不夠積極。用途組沒有一個女生,在活動前期和中期匯報時,被老師和其他組批評。好在后來發憤圖強,最后在成果展示中成為最受歡迎的小組。

  5、沒有叫各組記錄好每次的活動地點、時間、內容和拍照,這是本次活動最大的缺點。在日后的活動開展中一定要提醒自己做好這一點。

  6、學生在中期匯報課時展示的課件做得很差,沒有根據教室的投影儀來制作。課后,給了他們做課件的字體要求后就好了很多很多。還要,他們一開始的展示幾乎都是課件,經過調整后,就豐富了很多。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