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活動設計:煩惱來了怎么辦?
活動目標:
1、認識煩惱產生的原因,以及煩惱處理不當會給自己帶來一定危害。
2、教育學生能以積極的態度面對自己的煩惱。
3、幫助學生學習如何處理各種不同的煩惱。
活動重點:
教育學生能以積極的態度面對自己的煩惱嗎,幫助學生學習如何處理各種不同的煩惱。
活動方式:
劇情表演與分析、講述與討論、角色扮演
活動準備:
1、準備一個消極對待煩惱的小劇。
2、白紙若干。
3、磁帶:心靈博士的建議、“幸福拍手歌”。
4、準備一個名人克服煩惱的故事。
活動過程:
一、引入課題
二、認識煩惱的本質,明白不同態度對待煩惱有不同的結果
1、小劇表演
劇情大意:發試卷了,學生珊珊和菲菲各自在看語文試卷,珊珊認為自己考試失敗,完了,由此產生了煩惱。當發現同一道題自己比菲菲多扣兩分時,不從自身的答案找原因,卻認為是老師偏心,當菲菲安慰她時,卻被她誤解,菲菲生氣走了。
旁白:第二天,珊珊的考卷沒有讓家長簽名,看見語文老師總是避開,語文課上無精打采,作業越來越不認真,還常常遲交......
思考:
(1)小品中的人物表現的是什么心情?
(2)這種心情給她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什么影響?
學生討論,老師啟發引導,認識消極對待煩惱的危害。
2、給珊珊“考試失敗了,我完了”,這個最初想法唱反調,也就是說與她不同的看法。
3、想法改變,事情的結果又會如何,請互相討論,并按照自己的討論結果進行角色扮演。
4、珊珊到各組觀看,并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再次表演。
思考:通過珊珊前后兩次不同的表現,你們想到了什么?
學生討論,老師啟發并小結,指出要學會理智地分析問題,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很多人的煩惱跟認識態度有關系,當能樂觀而自信,用積極的態度來對待煩惱,就能看到煩惱也有積極的一面,從而有利于消除或減輕煩惱。
三、學習如何處理各種不同的煩惱
1、發給每人一張白紙,請寫下自己感到最煩惱的事,以及什么煩惱,可不署名。
2、學生寫完煩惱之后,情緒較低落,開展呼吸訓練,調節學生心情。
3、請三名代表各列舉一次克服煩惱的過程,著重談談這件事給自己怎樣深刻的心理感受或體驗,后來做了什么,花了多長時間等。
4、打幻燈,出示名人克服煩惱的事例。
5、“生活好比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也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边@是英國著名作家薩克雷的一段名言。據悉巨商希爾頓在發跡之前是一個窮漢,母親僅僅給他五千美元去經營旅館。幾年后,希爾頓成了商界巨子,當希爾頓的母親問他是怎樣克服煩惱的,希爾頓回答說:“微笑”。原來,他每次遇到挫折和不合理的事時,他就馬上到衛生間或一個角落拿出鏡子練習微笑。
小結:每個人生活中都可能遇到令人煩惱的事情,如果你肯開動腦筋,你會發現能使心情變好的方法是很多的。
6、組內交流:學生帶上寫有煩惱的紙條到各自的心理輔導小組去,由組長讀,其他同學出謀獻策,如果找到適合自己的辦法,自己拿一個桌子上放著的快樂小精靈。
7、班內交流:
(1)請兩個小組各舉一例擺脫煩惱的辦法。
(2)師啟發引導:
a、你還有別的方法嗎?請給大家介紹一下。
b、有哪些方法需要改進?
(3)師提醒學生:沒有拿到快樂小精靈的同學,如果愿意,請說一說你的煩惱,我們大家都愿為你伸出援助之手。
四、總結:
1、提供一些常用克服煩惱的方法,如轉移注意力,宣泄等。
2、贈送名人名言:天空雖有云,但烏云的上面,永遠會有太陽在照耀。
五、放音樂:“幸福拍手歌”,學生伴隨音樂用身體語言表達心情。
篇2:第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制度
第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制度
一、認真貫徹上級主管部門的有關精神,加強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滲透到德育工作中去。
二、教師要為人師表,言傳身教,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必須首先做到。
三、班主任工作要扎實,要成為學生發展健康心理的啟迪者和榜樣,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在指導班集體和團隊工作中,要發展學生良好的自我意識,培養自主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四、心理輔導室輪值人員要熱情接待學生和家長來訪,進行個別輔導,隨時保密,并做好記錄。
五、切實開展好咨詢信箱心理熱線,接受不愿當面咨詢的學生的咨詢,并做好記錄。
六、大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去提高認識,全面促進心理素質。
七、搞好宣傳板報,用黑板報集中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八、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測驗,并做好家長學校心理教育工作。
九、建設好校園環境,使學生有良好的校園心理環境。
篇3:世達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條例
世達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條例
第一條 為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進學校德育工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規范化、專業化和科學化,根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和《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第三條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一)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有針對性的實施教育。
(二)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普遍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的認識,使其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
(三)關注個別差異,根據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積極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相結合;面向全體和關注個別差異相結合;尊重、理解與真誠同感相結合;預防、矯治和發展相結合;教師的科學輔導和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助人與自助相結合。
第四條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心理科學的各種手段和方式,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引導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引導學生處理好環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矛盾和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進德智體美能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第五條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課堂教學、課外教育指導為主要渠道和基本環節,實行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輔導緊密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和體系。
第六條 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堅持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以科學的心理學、教育學為理論基礎,確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確方向。
第七條 心理輔導教師應符合如下條件:
(一)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以及健全的人格;
(二)熱愛并樂意從事學生心理工作,有較強的事業心和工作責任感,有奉獻精神和協作精神,有開拓進取和創新意識;
(三)具有一定教學、科研能力和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四)無條件尊重求詢者;有較強的自我分析、調節能力;
(五)具有一定的接談、測量、指導和矯治能力。
第八條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與形式有:
(一)個別心理輔導與團體心理健康教育課;
(二)電話咨詢、信函咨詢、心理健康普查以及心理健康檔案等;
(三)幫助學生在能力、性格、氣質以及心理健康狀況方面了解自己、發展自己。
第九條 心理輔導教師的主要工作職責是:
(一)引導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承受和應對挫折的能力以及社會生活適應能力;
(二)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幫助學生排解、消除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礙。
(三)開展心理健康調查,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為學生了解個人能力、興趣、人格、氣質以及心理健康狀況提供咨詢服務,為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團體輔導以及改進學校德育工作提供資料和依據;
(四)為廣大教師的生活、工作提供心理指導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