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的:通過此次活動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了解它的傳播方式、癥狀和危害性。提高認識,積極預防。
活動形式:講解、小品表演。
活動過程:
一班長宣布“預防甲型H1N1流感主題班會”現在開會。
二首先向學生介紹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以及它的傳播方式,癥狀和危害性。
甲型H1N1流感是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病毒為A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豬流感病毒毒株,該毒株包含有豬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種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斷,是一種新型豬流感病毒,可以人傳染人,嚴重的會導致死亡。癥狀和其它流感類似,一般是高熱、咳嗽,渾身沒力氣。它是通過感染者說話、咳嗽或打噴嚏等方式將病毒散播到空氣中,易感者吸入后就會被感染。人群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用場所傳播最快。還可能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玩具、茶具、餐具、毛巾等方式間接傳播,通過手接觸最多,所以要勤洗手。
和普通流感不同的是,H1N1流感主要攻擊群體是25歲-45歲的青壯年。另外,慢性病患者和孕婦的自身抵抗力低,也要多加防護。
三向全體學生講解甲型H1N1流感的預防知識。
對于那些表現出身體不適、出現發燒和咳嗽癥狀的人,要避免與其密切接觸;
勤洗手,要使用香皂徹底洗凈雙手;保持良好的健康習慣,包括睡眠充足、吃有營養的食物、易食清淡,少食辛辣。多鍛煉身體。
小品表演:遠離甲型H1N1流感。
四最后讓學生給家長帶回一封信:預防甲型H1N1流感,關愛全家健康
讓家長和孩子認真閱讀,提高認識,做好預防工作。
五預防甲型H1N1流感主題班會到此結束。
篇2:三(1)班預防禽流感主題班會教學設計
三(1)班預防禽流感主題班會教學設計
活動目的:
通過開展此次班會,希望同學們認識到禽流感的嚴重性,能夠提升個人衛生,做好衛生預防工作,在學校、家里都能夠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這是預防禽流感的關鍵。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有關不良的飲食習慣及禽流感知識的資料。
活動過程:
目前,正是禽流感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因此做好春季衛生防疫工作迫在眉睫。
班主任談衛生安全常識及禽流感的相關知識:
一、班主任老師引出本次班會的內容:
最近一段時間,禽流感作為傳染病在一些地方出現,為了更好的預防禽流感、保證學生身體健康,特別召開主題班會。
二、簡要介紹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也能感染人類,感染后的癥狀主要表現為高熱、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數伴有嚴重的肺炎,嚴重者心、腎等多種臟器衰竭導致死亡,病死率很高。此病可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皮膚損傷和眼結膜等多種途徑傳播,人員和車輛往來是傳播本病的重要因素。
三、預防措施:
1、教室、宿舍必須要每天通風、保持空氣流動。每天要對教室進行消毒。
2、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加強室內空氣流通,每天1~2次開窗換氣半小時。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食用預防措施雞蛋時蛋殼應用流水清洗,應烹調加熱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雞蛋。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均衡的飲食,注意多攝入一些富含維生素C等增強免疫力的食物。經常進行體育鍛煉,以增加機體對病毒的抵抗能力。
3、不要喂飼野鴿或其他雀鳥,如接觸禽鳥或禽鳥糞便后,要立刻徹底清洗雙手。外出在旅途中,盡量避免接觸禽鳥,例如不要前往觀鳥園、農場、街市或到公園活動,不要喂飼白鴿或野鳥等。
4、不要輕視重感冒,禽流感的病癥與其他流行性感冒病癥相似,如發燒、頭痛、咳嗽及喉嚨痛等,在某些情況下,會引起并發癥,導致患者死亡。因此,若出現發熱、頭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適等呼吸道癥狀時,應戴上口罩,盡快到醫院就診,并務必告訴醫生自己發病前是否到過禽流感疫區,是否與病禽類接觸等情況,并在醫生指導下治療和用藥。
5、據國家疾控中心網站介紹,勤洗手、室內勤通風換氣、注意營養、保持良好體質有利于預防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出現打噴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癥狀時,要用紙巾、手帕掩蓋口鼻,預防感染他人。此外,還要特別注意盡量避免直接接觸病死禽、畜。
6、這段時間也盡量少吃肉類食品,多吃些蔬菜,增強抵抗力。飲食要清淡: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轉變為應季時蔬的清溫平淡。如:菠菜、蒜苗、香蔥、小油菜等
四、班會小結:
只要同學們注意講衛生,認真做好預防工作,就可以將禽流感拒之門外。
篇3:預防禽流感安全教育主題班會
預防禽流感安全教育主題班會
同學們:
這幾天的熱門話題是:禽流感,去年和今春以來,我省已先后確診了多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且有死亡病例發生。我縣衛生相關部門針對最近禽流感疫情做出快速反應,集中清理活禽市場,目前為止我縣尚無病例,為了預防和防止禽流感發生和蔓延,鄖西縣政府現已決定停止全縣活禽交易。
一、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簡稱,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類傳染性疾病,容易在鳥類(尤其是雞)之間引起流行,過去在民間稱作雞瘟。禽類感染后死亡率很高。
二、什么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可分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類。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亞毒株(以H5N1和H7N7為代表)引起的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類中傳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列為A類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是不斷進化的,其寄生的動物(又叫宿主)范圍會不斷擴大,可感染虎、家貓等哺乳動物,正常家鴨攜帶并排出病毒的比例增加,尤其是在豬體內更常被檢出。
三、人是怎樣感染上禽流感的
禽流感病毒可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進入人體傳染給人,人類直接接觸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糞便或直接接觸禽流感病毒也可以被感染。通過飛沫及接觸呼吸道分泌物也是傳播途徑。如果直接接觸帶有相當數量病毒的物品,如家禽的糞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也可經過眼結膜和破損皮膚引起感染。
四、禽流感癥狀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有哪些表現?
人類患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后,起病很急,早期表現類似普通型流感。主要表現為發熱,體溫大多在39℃以上,持續1~7天,一般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全身不適,部分患者可有惡心、腹痛、腹瀉、稀水樣便等消化道癥狀。除了上述表現之外,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重癥患者還可出現肺炎、呼吸窘迫等表現,甚至可導致死亡。
五、日常生活中怎樣預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1、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預防該病非常重要。平時應加強體育鍛煉,多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不吸煙,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打噴嚏或咳嗽時掩住口鼻。
2、保持室內清潔,使用可清洗的地墊,避免使用難以清理的地毯,保持地面、天花板、家具及墻壁清潔,確保排水道通暢;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應每天開窗換氣兩次,每次至少10分鐘,或使用抽氣扇保持空氣流通;盡量少去空氣不流通的場所。
3、注意飲食衛生,進食禽肉、蛋類要徹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時要注意生、熟分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搞好廚房衛生,不生食禽肉和內臟,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徹底洗手。
4、發現疫情時,應盡量避免與禽類接觸;公眾特別是兒童應避免密切接觸家禽和野禽。
5、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處理。禽流感病毒不耐熱,100℃下1分鐘即可滅活。對干燥、紫外線照射、汞、氯等常用消毒藥都很敏感。
6、若有發熱及呼吸道癥狀,應戴上口罩,盡快就診,并切記告訴醫生發病前有無外游或與禽類接觸史。
7、一旦患病,應在醫生指導下治療和用藥,多休息、多飲水,注意個人衛生。
六、其它注意事項
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關鍵是什么?
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關鍵要做到“四早”,指對疾病要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早發現:當自己或周圍人出現發燒、咳嗽、呼吸急促、全身疼痛等癥狀時,應立即去醫院就醫。
早報告:發現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或類似病例,及時報告當地醫療機構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早隔離:對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和疑似病例要及時隔離,對密切接觸者要按照情況進行隔離或醫學觀察,以防止疫情擴散。
早治療:確診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應積極開展救治,特別是對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人要及早治療,經過抗病毒藥物治療以及使用支持療法和對癥療法,絕大部分病人可以康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