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學校)關愛留守兒童工程的工作計劃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兒童"這一非凡群體,暨由于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務工而被留守在家鄉,并且需要其他親人或委托人照顧的中小學生。
為了給這些留守兒童營造一個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我校積極響應各級領導的號召,從吾鄉吾土的實際出發,在全校范圍內啟動了"關愛留守兒童工程",現將工作計劃如下。
一、摸清情況,確立工作目
僅靠務農為生的老百姓,其生活困難程度可想而知。隨著gg開放的不斷深入,農民大量外出務工、經商,有許多成功人士已在經濟發達地區購置房產安家落戶,使大量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農民在外過著低收入的打工生活,無力支付高額的異地借讀費用,只好將子女留在本鄉由長輩或其他親戚幫助看管,這對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是多么不利啊。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學生是祖國的希望,"留守兒童"的問題引起了社會與相關領導的關注和極度重視。面對現狀,我校通過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調查、分析與研究,找到了影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辦法,狠抓落實,全面推廣"關愛工程",把為"留守兒童"營造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成長環境,不斷提高廣大未成年人的結合素質立為"關愛留守兒童"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發揮了學校在"關愛工程"中第一陣地的作用。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領導負責制度。
學校成立了關愛工程領導小組,制訂具體計劃,實施了"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學校成為了學生學知識,學文化,不斷提高思想覺悟的主陣地。
2、實施教職工結對幫扶留守兒童制度。
做為班主任的我經常找留守兒童談心,隨時把握留守學生的思想動態,定期家訪、關心生活、指導學習,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建立教職工關愛留守兒童的成長日記,讓留守兒童在教師同學的集體中成長,以對他們缺乏家庭教育進行補償,使他們走出孤獨和憂郁。
3、大力宣傳,發動社會力量。
關愛留守兒童僅僅依靠微薄的學校是不夠的,所以在這次活動中,還發動了村干部、鄉政府人員、村委會成員以及退休老師一起加入到"關愛行動"中來,此舉得到了相關人士的熱烈支持,紛紛擔當了"代理家長"的角色,與孩子們一道,邁向新的明天。
4、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系卡制度。
我校對所有學生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兒童的底數,建立了每個留守兒童的檔案和聯系卡,通過聯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強的了學校與學生家長及其他監護人的聯系,共同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關愛網絡。
5、積極開展文體活動。
為了"留守兒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樣健康成長,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我會在課后組織一些興趣班,由結對老師輪流值日在學生活動室和操場組織、安排豐富的問題活動。諸如:美術興趣班、音樂興趣班等。
6、建立健全檢查考核機制
為了切實加強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長期性,學校將對師生的結對情況過程跟蹤和結果的評選考核,學校積極研究科學考核評估的辦法,加強了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治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評制度,定期對學校和教師進行了考評,作為獎優罰劣的重要依據。
7、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加強與留守兒童父母或監護人的交流與溝通;加強對貧困留守兒童的資助工作;建立關愛經驗交流制度;不定期召開研討會、座談會,進行經驗交流;不斷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斷提高留守兒童教育治理水平。
我們開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工作,也許現在還僅僅是起了個頭。但是在那么多人的關心和支持下,我們有決心對這項工作進行不斷的探索、研究,全力做好這項工程。為社會的和諧發展做出新的貢獻。但是,留守兒童作為當前的一個社會問題,落實到學校也存在著不少問題, 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所需要的開支,學校這個大家庭也負擔不起,經費不足,大大制約了"關愛工程"工作的進度和質量,學校那么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時,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師和相關人員也是制約"關愛工程"的問題之一,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的心理教育培訓或由專業人員進行指導迫在眉睫。
總之,留守學生需要全社會共同關心、關愛、關注。學校更應該站在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政治高度,扎實解決好留守學生問題,為社會培養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學校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學生健康發展的工作思路,對他們要嚴慈相濟,使留守學生享受到同其他學生一樣的教育和關愛。鍛煉他們的意志,培養堅韌、獨立的個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們健康茁壯的成長。
**小學
20**.6.30
篇2:小學關愛留守兒童包保責任制責任追究制
小學關愛“留守兒童”包保責任制及責任追究制
一、包留守兒童家長培訓
學校要認真舉辦好合格家長學校,要有針對性地對留守兒童監護人進行培訓,對留守兒童父母進行家教函授,讓他們認識到家庭教育的意義,樹立科學家教觀,掌握家教的方法。要每月向留守兒童家長匯報留守兒童在校表現,及時與學生家長溝通留守兒童的成長情況。
二、包留守兒童家訪
重視留守兒童家訪工作,責任人要堅持對留守兒童進行家訪,每學期都走進每一個留守兒童進行家訪,每學期都要走進每一個留守兒童家庭,了解他們在家生活情況,代理監護人,的教育管理情況,加強與代理監護人聯系與溝通,共同關心留守兒童成長。
三、包留守兒童假日活動
各班級充分利用節假日有計劃組織留守兒童,開展活動,重點組織開展留守兒童興趣小組、社會實踐、創業文化、文化體育、手拉手等活動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豐富留守兒童假日生活,引導他們參與健康有益的假日活動,磨練他們的意志,培養他們的創新,創業意識,提高他們自主,自理及綜合實踐能力,激發他們熱愛家鄉,立志建設家鄉的熱情。
四、加強督查,認真落實責任追究制
實施校長負責制,實行“控輟”工作領導責任追究制。建立自下而上逐級負責、自上而下逐級管理的“控輟”目標管理責任制,不讓一個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家而輟學。學校將加強對各班“控輟”工作的督查,加強“控輟”工作的過程管理,加強對各班“控輟保學”工作的階段性考核。
篇3:關愛留守兒童共建和諧家園活動倡議
關愛留守兒童共建和諧家園活動的倡議
在城市化進程中,大批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擁向城市,為城市的繁榮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當他們在戶籍地以外謀生時,大多把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戶籍地,產生了“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的社會群體。 由于“留守兒童”長期生活在缺乏父母直接關愛與監護的環境中,容易產生焦慮、煩躁、悲觀等一系列的消極情緒,在安全、健康、心理、學習等方面問題日漸突出?!傲羰貎和眴栴}已不是單純的家庭、教育問題,已經成為日趨嚴重的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一起行動。
為了更好地發揮工會組織參與社會建設和服務的作用,幫助外來(出)務工的職工(農民工)處理好家庭與工作之間的矛盾,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促進職工隊伍和社會的穩定,市總女職工委員會特就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共建和諧家園活動提出倡議:
各級女職工組織要把關心留守兒童作為關心外來(出)務工職工(農民工)的重要內容,高度重視,妥善安排;廣大女職工要發揚互幫互助的優良傳統,從關心身邊的家有留守兒童的同事姐妹開始,從點滴小事做起,讓涓涓細流匯成大海,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作出積極努力。
舉辦一個家長講堂。為家有留守兒童的職工特別是女職工開設家長講堂,幫助她們學習教育孩子的知識和技巧;
開展一次主題活動。在三八婦女節、母親節、六一兒童節等節日期間開展各種主題活動,同時督促企業在節假日創造條件增加女職工與孩子團聚的時間和機會;
聯系一戶留守兒童家庭。鼓勵各種方式的結對子活動,把工會組織、工會干部、職工之間的關心幫助傳遞到家有留守兒童的職工心中,落實到留守兒童身邊。
希望各級女職工組織結合實際、開動腦筋,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熱情,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希望廣大女職工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共同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幫助“留守兒童”重建自信心,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一個健康的社會人。通過我們的努力為更美好生活添磚加瓦。
z市總工會女職工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