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下冊《分數的基本性質》說課稿
今天,我講課的內容是小學五年級下冊的《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與除法商不變的性質有密切聯系,它以分數的意義為基礎,同時又是約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而約分,通分又是分數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因此,分數的基本性質不僅在單元中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對學生的后繼學習也有重要影響。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能應用“性質”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思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滲透“形式與實質”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同時又能為后面的約分、通分和分數的加減法等知識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我能根據教材的實際需要,按照新課程的要求精心設計。在實際教學中,我能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以故事導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一個和尚分餅的故事,讓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得到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也會空前高漲。同時,我又把這一懸念暫時先放一放,等學生理解并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后,學生就會恍然大捂。原來,三個和尚分得的餅是一樣多的,只不過是平均分的分數不一樣的,其中表示的份數也不一樣,但大小卻是相等的,誰也沒有吃虧。這樣的設計,不僅使教學結構更加完整,前后呼應,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理解和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二、發揮集體優勢,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為了有效解決教學中“少數學生爭臺面,多數學生做陪客”的現象,我在教學中也引入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另外,在故事導入時,我也充分讓學生進行討論,看看三個和尚有沒有吃虧?;钴S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第三、精心設計練習題,提高學生解題能力。數學教學,做題目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練習中,我除了安排一些基本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來填空外,我還安排了一些判斷題、口答題、填圖題、并要求學生不改變分數的大小,把分數改成分母是10的分數的題目。題型的豐富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設計,不妥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篇2: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圓認識》說課稿
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圓的認識》說課稿
一、說教材
《圓的認識》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后所要認識的小學階段的最后一種圖形。學生認識圓應把握它的特點,借助多媒體使學生體會到圓所蘊涵的美學特征與文化積淀。根據數學課程標準與本課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學情和設計理念,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圓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征和畫圓的方法。
2、技能目標:
在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熟練掌握用圓規畫圓,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生動畫面、圖像、演示讓學生感受生活中圓的存在與作用,感受其神奇與蘊含的美學價值。
本課的教學重點即通過多媒體認識圓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征。
教學難點:掌握圓的特征,能熟練地畫圓。
二、說教法
根據本課特點與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把本節課的教學流程設計成如下幾大環節:
?。ㄒ唬胄抡n:
1、讓學生先欣賞一組生活中物體的圖片。(幻燈片1)
談話:看了剛才的那些圖片你有什么感受?你發現它們都是什么圖形?(出示幻燈片2:《圓的認識》)
2、讓學生舉例說一說生活中還看到那些東西是圓形的?
?。ㄈ魧W生提及了球之類的物體應說名球是立體圖形,而圓是平面圖形。)
3、圓和以往學習的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幻燈片3、4)
?。ǘ┙虒W新知:
1、教學畫圓:
?。?)嘗試畫圓:
問:你會利用手中的物品畫圓嗎?
學生獨立嘗試畫圓。指名學生說一說他是怎么畫圓的。你覺得圓和以前學的圖形有什么區別?(圓是一個曲線圖形,以往學的是由線段圍成的圖形。)
?。?)教學用圓規畫圓:
問:我們除了用一些物體畫圓,還能用什么來畫圓?(圓規)你會用圓規來畫圓嗎?
學生嘗試用圓規畫圓。
談話: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畫的?
學生介紹畫法,老師出示(幻燈片5),并總結:兩腳叉開→固定針尖→旋轉成圓。
注:針尖必須固定在一點,不可移動;兩腳間的距離必須保持不變;要旋轉一周。
讓學生將圓規的兩腳的距離統一確定為4厘米,按步驟再畫一個圓,并在小組里比一比誰畫得好。
2、出示(幻燈片6)介紹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結合介紹在圖中畫出相應的線段,標出相應的字母,提醒學生注意每個字母的寫法。讓學生在自己畫的圓里標出圓心、半徑和直徑,并分別用字母表示,完成隨后的“練一練”第1題。(幻燈片7)
3、學習圓的基本特征:(幻燈片8)
談話:我們剛剛認識了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接著我們繼續研究圓有哪些基本特征。請你在紙上任意畫一個圓,并將它剪下來。
?。?)自主探索: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手中的圓形紙片,你發現圓有哪些特征?
?。?)初步交流:說一說你在操作中的發現。
?。?)逐步出示教材中的四個問題,圍繞上述四個問題組織交流,重點讓學生說一說怎么想、怎么做的。
注:前三個問題要強調“在同一個圓里”。
通過(幻燈片9 —14)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在同一個圓里:圓的直徑和半徑都有無數條;半徑的長度都相等,直徑也一樣;直徑是半徑的兩倍(d=2r或r=d÷2);圓是軸對稱圖形,并有無數條對稱軸。
?。?)完成“練一練”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時讓學生說一說畫圓時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是多少厘米;同桌間互相檢查所畫的圓是否正確。
?。?)小結: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知道,圓的大小和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有關,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越大,圓就越大;反之就變小。
?。ㄈ╈柟叹毩暎?/p>
1、做練習十七第1題:(幻燈片15)
各自在課本上填寫,指名報答案,集體訂正。
問:已知半徑的長度如何求直徑的長度?已知直徑的長度怎么求半徑的長度?
?。ㄖ睆绞前霃降膬杀叮?/p>
2、完成練習十七第2題:(幻燈片16)
學生獨立完成,通過課件集體訂正。
?。ㄋ模┛偨Y: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圓有哪些認識?你有哪些收獲?
2、小問題:為什么車輪要做成圓的?誰能想一想回答我?(幻燈片17)
?。ㄎ澹┤n結束(幻燈片18)
篇3: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綜合應用《打電話》說課稿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綜合應用《打電話》說課稿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綜合應用《打電話》。下面,我對本課時的教學理念、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作以下分析和說明。
一、《打電話》這節課是繼“烙餅問題”、“沏茶問題”“等候時間”之后又一次向學生滲透運用運籌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
通過這個實踐與綜合應用,旨在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以及優化思想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畫圖的方式發現事物隱含的規律,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思維能力。因此,我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位于:
1.通過對“打電話”的探究,初步感受運籌思想以及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2.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習在問題情境中應用優化思想解決問題。
3.指導學生用畫圖、表格等方式發現事物隱含的規律,培養學生的歸納推理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親身經歷尋找最優方案的全過程。
教學難點:通過圖表的方式發現“打電話”隱含的規律。
二、在教法學法上著重凸顯以下幾點:
1.合理使用教材
合理使用教材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這節課根據當前韓國“歲月號”沉船事件將教材進行了改編,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利用時事新聞增加了學生的緊迫感,在討論方案的過程中就會格外注意節省時間的重要性。
2.注重在“比較”中“優化”規律。
本課時學生在尋找打電話的最優方案過程中,經歷了兩次優化,從思維層面上看,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就進行了自我優化的過程,然后全班交流進行第二次優化,最終突破“人人參與”的最優化方案。通過對不同方案的展示、分析、比較,讓學生在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方法的多樣性與優化思想。
3.滲透數學的思想。
在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充分利用最優方案的示意圖,做到數形結合,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以及優化思想在生活中的應用。同時引導學生發現隱含的內在規律,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思維能力,并發現規律后,直接利用規律來解決問題,并進行課后拓展。
三、整個教學流程分為三大塊:
?。ㄒ唬?、由韓國“歲月號”沉船事件引出問題,然后學生自主探索制定并優化方案:
(二)、優化方案中尋找規律,學生探索最佳方案的規律是本節課的難點。為了學生突破這個難點,教學中首先以圖形做鋪墊,讓學生感受到方案中規律的存在。其次,學生通過填寫表格發現規律。再次,通過歸納、優化規律,讓學生體會到“N個2相乘再減一”這個規律的價值所在。
?。ㄈ?、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通過解決“通知全班同學至少要用多少分鐘?”這一問題,加強了所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讓規律不停留在淺顯的表面,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總之,本節課充分挖掘教材潛在的思維探究因素、精選媒體、系統設計,集德育、智育、美育教學于一爐,優化組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自然地步入積極思維的狀態,通過由淺入深,環環相扣的教學過程,使師生有步驟、有重點、高效率地完成了任務。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希望各位領導和老師多加批評指正,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