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食葉害蟲防治技術方案
楊樹食葉害蟲主要指發生普遍的楊扇舟蛾、楊小舟蛾、分月扇舟蛾、楊尺蠖、舞毒蛾和楊毒蛾。目的是對主要楊樹食葉害蟲防治提出指導意見,相關種類的防治可參照進行。
一、防治規劃設計
各級林業主管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本地區楊樹食葉害蟲防治總體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
結合本地楊樹食葉害蟲的生活史、發生規律、發生面積和危害程度等因素,以縣為施工設計的基本單位,進行施工作業設計。設計內容包括作業地點、林分類型、害蟲種類、危害情況(危害程度、被害株率和蟲口密度)、防治范圍和面積,把面積、技術措施和工程量落實到小班或林權所有者,并繪制施工作業圖、表,對相關內容要附有說明。
二、蟲情監測預報
在發生區以縣為單位設立中心測報點,做到一縣一點,固定1-2名專職或兼職測報員,在重點發生的鄉(鎮)、林場設立監測點,對轄區內不同類型的楊樹林地開展蟲情監測,并根據監測結果及時進行蟲情預報。
(一)蟲情監測
1、踏查法 在上一年(代)蟲情的基礎上,通過檢查蟲態、危害狀、蟲糞等方法,監測楊樹食葉害蟲的發生情況。
2、燈誘法 在片林和帶狀防護林內,利用楊樹食葉害蟲的趨光性,在成蟲羽化期,于18:00-24:00在林緣適當地點懸掛黑光燈引誘,監測楊樹食葉害蟲的發生情況。
3、性誘法 在片林和帶狀防護林內,利用活體雌蟲或性誘劑引誘,監測楊樹食葉害蟲的發生情況。
縣鄉測報點都要進行監測,發現楊樹食葉害蟲在當地已經發生,要及時報告上級森防機構,組織力量開展專項調查,進一步確定蟲情發生范圍和危害程度。
(二)蟲情預報
楊樹食葉害蟲防治規模大、費用高,準確掌握最佳防治時機和防治范圍非常必要。因此,必須抓住幼蟲期蟲情預報,其它蟲態的預報以定性為主。
縣級中心測報點從每年的越冬蟲態開始,進行系統蟲情調查,確定楊樹食葉害蟲各蟲態的發生期和發生量。在立地條件相同時,對四旁樹和農田防護林,按5%的比例選擇標準株;對片林和海防林,采用設標準地的方法,按每400畝林地設一塊2畝標準地,標準地內的標準樹不少于20株。調查時,在標準地內隨機抽取樣樹5株,設樣株按東、西、南、北隨機抽取50cm標準枝1枝,每2日觀察一次,記載楊樹食葉害蟲發育進度和發生數量。具體預報按國家和地方發布的預報方法執行。
發生面積和危害程度的統計標準為:
發生面積:平均50 cm標準枝2條幼蟲;
危害程度:輕度為50 cm標準枝2-5條幼蟲,
中度為6-8條幼蟲,
重度為9條幼蟲以上。
三、防治
(一)防治對策
根據“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原則,楊樹食葉害蟲防治要堅持以適地適樹和抗性樹種為主的營林措施為基礎,以生物制劑、仿生農藥和植物性殺蟲劑為主導、協調運用人工、物理和化學的防治措施,降低蟲口密度,壓縮發生面積,切實控制其蔓延危害。
輕度發生區:以自然調節為主,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自控能力。加強害蟲種群動態監測,保護天敵并發揮其控制作用;
中、重度發生區:采取生物措施為主的綜合治理措施。優先使用生物農藥(如蘇云金桿菌、白僵菌等)、病毒、仿生制劑壓低蟲口密度,然后通過增加天敵數量,達到生物調控害蟲種群密度的作用。對蟲害特別嚴重的林分,大面積暴發成災要采取飛機防治,地面通過化學農藥打孔注藥等方式及時防治。根本的措施是及時清理蟲害木、更新樹種、營造混交林等,改善其生態條件,增強林木生長勢和林木抗蟲能力。
(二)防治措施
根據系統調查結果,預測楊樹食葉害蟲各蟲態的發生期,為防治時機的確定提供科學依據。由于大部分楊樹食葉害蟲一年多代,而以第一和第二代的種群增長趨勢指數較高,所以重點抓好前二代的防治。防治時機應遵循蟲齡低、蟲態相對整齊和采取的措施要效率高、可操作性強的原則。
1、人工物理防治
越冬(越夏)是應用人工措施防治的有利時機,由于楊樹樹體高大,加強對蛹和成蟲的防治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人工收集地下落葉或翻耕土壤,以減少越冬蛹的基數,成蟲羽化盛期應用殺蟲燈(黑光燈)誘殺等措施,有利于降低下一代的蟲口密度。根據大多數種類初齡幼蟲群集蟲苞的特點,組織人力摘除蟲苞和卵塊,可殺死大量幼蟲。也可以利用幼蟲受驚后吐絲下垂的習性,通過震動樹干捕殺下落的幼蟲。
對于春尺蠖等成蟲需爬行上樹產卵的害蟲,可在成蟲羽化前在樹干綁扎塑料布等方法阻隔成蟲上樹產卵。
2、Bt等生物防治
在幼蟲3齡期前噴施生物農藥和病毒防治。地面噴霧樹高在12m以下中幼齡林,用藥量Bt200億國際單位/畝、青蟲菌乳劑1-2億孢子/ml、阿維菌素6000-8000倍。高大的片林,如有機場條件,可考慮利用飛機防治。
片林和海防林,卵期釋放赤眼蜂防治。釋放松毛蟲赤眼蜂,害蟲產卵初期,50個/hm2放蜂點,放蜂量25-150萬頭/hm2。
3、仿生等藥劑防治
滅幼脲為主的仿生農藥噴霧防治。20%滅幼脲Ⅲ號25g/畝,1.2%煙.參堿乳油1000-2000倍。仿生藥劑使用要注意把握用藥時間,蟲齡越小越好。
4、打孔注藥防治
對發生嚴重,噴藥困難的高大樹體,可打孔注藥防治。利用打孔注藥機在樹胸徑處不同方向打3-4個孔,注入疏導性強的40%氧化樂果乳油、50%甲胺磷乳油、40%久效磷乳油、25%殺蟲雙水劑。用藥量為2-4ml/10cm胸徑,原藥或1倍稀釋液。注藥后注意封好注藥口。
5、毒環和毒繩防治
有上下樹干和越冬后上樹習性的害蟲,可利用將藥劑在樹干涂環或綁扎毒繩的方法防治。在幼蟲上樹前,用10ml 2.5%溴氰菊酯+10 ml氧化樂果+1kg廢機油混合,在樹干上涂3-5cm寬的閉合環。2.5%溴氰菊酯與廢柴油1:10混合,浸泡包裝用紙繩制成毒繩。在樹胸徑綁縛2周。
四、效果調查及評價
對幼蟲期采用生物制劑或仿生農藥防治的楊樹林分,于防治后的5-10天調查防治效果。利用化學農藥注干防治的林分,于防治后2-3天調查防治效果。以蟲口下降率作為防治效果調查指標。天敵防治可在防治20天后調查寄生率或捕食率。
對當年利用天敵防治的楊樹片林和防護林,要連續跟蹤調查寄生率和捕食率,根據調查結果,結合種群趨勢預測,確定楊樹食葉害蟲能否再次造成危害。如果預計危害程度在中度以下,則不需要采取防治措施;反之則根據危害程度確定防治方法和防治面積的大小。
篇2:園林植物主要害蟲其防治技術常識培訓
園林植物主要害蟲及其防治技術常識培訓
園林植物不僅改善生態環境,美化生活,而且還能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而害蟲的危害不僅影響園林的生長建設,還會造成經濟損失。害蟲嚴重影響了園林綠化美化功能。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園林主管部門和研究機構制定了安全有效的控制害蟲方法,以減少噴藥,保護環境。
1園林植物害蟲的種類
1.1食葉害蟲
大多取食樹木及草坪葉片,猖獗時能將葉片吃光,削弱樹勢,并為天牛、小蠹蟲等蛀干害蟲侵入提供適宜條件,既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又降低植物的美化功能和觀賞價值。此類害蟲主要有鱗翅目的袋蛾、刺蛾、大蠶蛾、尺蛾、螟蛾、枯葉蛾、舟蛾、美國白蛾、國槐尺蛾、鳳蝶類,鞘翅目的葉甲,膜翅目的葉蜂等。
1.2刺吸式害蟲及螨類
刺吸式害蟲是園林植物害蟲中較大的一個類群。它們個體小,發生初期往往受害狀不明
顯,易被人們忽視,但數量極多,常群居于嫩枝、葉、芽、花蕾、果上,汲取植物汁液,掠奪其營養,造成枝葉及花卷曲,甚至整株枯萎或死亡。同時誘發煤污病,有時害蟲本身是病毒病的傳播媒介。此類害蟲主要有蚜蟲類、介殼蟲類、粉虱類、木虱類、葉蟬類、蝽象類、薊馬類、葉螨類等。
1.3蛀食性害蟲
蛀食性害蟲生活隱蔽,天敵種類少,個體適應性強,是園林植物的一類毀滅性害蟲。它們以幼蟲蛀食樹木枝干,不僅使輸導組織受到破壞而引起植物死亡,而且在木質部內形成縱橫交錯的蟲道,降低了木材的經濟價值。此類害蟲主要有鱗翅目的木蠹蛾科、透翅蛾科、鞘翅月的天???、小蠹科、吉丁甲科、象甲科、膜翅目的樹蜂科、等翅目的白蟻等。
1.4地下害蟲
地下害蟲主要棲息于土壤中,取食剛發芽的種子、苗木的幼根、嫩莖及葉部幼芽,給苗木帶來很大危害,嚴重時造成缺苗、斷壟等。此類害蟲種類繁多,主要有直翅目的螻蛄、蟋蟀,鱗翅目的地老虎,鞘翅目的蠐螬、金針蟲,雙翅目的種蠅等。
2園林植物害蟲防治技術
2.1加強植物檢疫
加強園林植物蟲害檢疫,嚴防危險性害蟲侵入是害蟲持續控制的首要工作。各地開始重視園林綠化工作,從外地調入大量的苗木種子,這都為園林害蟲的傳播和擴散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因此,加強植物檢疫,是遏制和控制害蟲傳播的根本措施,是保護自然資源、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的重要策略。
我們在對園林植物苗木、植株及其他材料引種調運過程中,一定要與農林害蟲一樣對待,
嚴格進行檢疫,確定植物檢疫的對象,劃定疫區和保護區,嚴禁危險性害蟲的傳人或傳出,對已傳人的要及時封鎖,就地消滅。
2.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方法具有殺傷力強、不污染環境、不傷害天敵、對人類安全、控制作用比較持久等優點。
2.2.1利用病原微生物
蘇云金芽孢桿菌(Bt)是當今生產量最大,應用最廣的一類微生物殺蟲劑。主要是害蟲取食后,菌劑中的有毒晶體破壞有害昆蟲的消化道內壁的表層細胞,使其脫落,阻止害蟲取食,最終饑餓死亡。因其殺蟲范圍廣,致病力強,毒殺作用迅速且防治成本低,使用方便,可以取代有機磷農藥來防治多種鱗翅目害蟲。如江德安用Bt乳劑400倍液防治銀杏超小卷葉蛾,防治效果高有效地控制了該蟲的危害.用500~1000倍液Bt乳劑防治草坪淡劍夜蛾,全年共噴灑2~3次即可。
應用較廣的還有白僵菌、核多角體病毒(NPV)、顆粒體病毒(GV)和質多角體病毒(CPV)等。其中,白僵菌屬是一種廣譜性的昆蟲病原真菌,在松毛蟲防治中已獲得了成功。斜紋夜蛾核多角體病毒(NPV)殺蟲劑--蟲瘟一號也是一種高效無公害微生物農藥。
2.2.2利用天敵昆蟲
(1)捕食性天敵昆蟲
捕食性天敵昆蟲是園林中最常見的一個類群,一般捕食量較大,在自然界中抑制害蟲的作用十分顯著。常見的有瓢蟲、食蚜蠅、草蛉、捕食螨、食蟲虻、螳螂、胡蜂、步甲、獵蝽、蜘蛛等。瓢蟲的成蟲、幼蟲都捕食蚜蟲、介殼蟲、葉螨等害蟲,異色瓢蟲幼蟲全期能吃松干蚧的雄蛹、卵囊。在螨類害蟲的控制上,通過引進天敵昆蟲防治已取顯著成效,要充分和持續有效地保護這些天敵,是園林害蟲綜合治理的重要內容。
(2)寄生性天敵昆蟲
寄生性天敵昆蟲所寄生的蟲態,卵、幼蟲、蛹和成蟲均可找到,以其體液或組織液為食,造成害蟲死亡。且均較寄主蟲體小。膜翅目中包含寄生性天敵最豐富,仿效亦較明顯,主要包括赤眼蜂、繭蜂、蚜繭蜂、姬小蜂、腫腿蜂、平復小蜂等;雙翅目寄生性天敵昆蟲亦能起較大的控制作用,主要有寄蠅、麻蠅、頭蠅等。陶玫等在對昆明地區紅蠟蚧天敵種類調查研究中,發現的17種寄生蜂中,蠟蚧嚙小蜂和黑灰蚧長盾金小蜂數量較多,對紅蠟蚧的種群數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陳倩等發現,管氏腫腿蜂可寄生多種蛀干害蟲(特別是天牛)幼蟲和蛹,還可沿著天牛蛀食的蟲道自行尋找天牛幼蟲寄生,能夠很好的控制天牛等害蟲的發生。此外,他們還發現,利用管氏腫腿蜂防治松墨天牛還能間接地起到防治松材線蟲的效果。應加以保護利用這些寄生性天敵昆蟲,使其更好的發揮防治作用。
(3)利用有益動物
自然界中有許多捕食害蟲的有益野生動物,對園林害蟲的發生起到了一定的持續控制作
用。如啄木鳥、大山雀、家燕、灰喜鵲等益鳥;青蛙、蟾蜍等兩棲動物。在張仲信對大斑啄木鳥的研究中,發現該鳥可取食天???、小蠹蟲科、吉丁蟲科、透翅蛾科、刺蛾科、舟蛾科等數十種林木害蟲,對光肩星天牛.幼蟲的抑制率達33.O%~77.O%,對青楊天牛幼蟲的抑制率達86.7%~100%,對白楊透翅蛾幼蟲的抑制率達74.7%。
上述有益動物,應采取積極措施保護利用。為其創造有利的越夏、越冬的場所,使這些天敵能夠順利的生存、繁衍。嚴禁打鳥、人工懸掛鳥巢招引鳥類定居,積極發揮它們對害蟲的控制作用。
2.3應用新型無公害農藥
2.3.1滅幼脲系列殺蟲劑
滅幼脲是一種能干擾昆蟲表皮形成機能的昆蟲生長調節劑,可較好地協調化學防治與天敵保護利用的矛盾,保證害蟲天敵的繁衍,可進一步降低害蟲的危害水平,發展前途及其廣闊,用滅幼脲3號1000倍液防治大葉黃楊金星尺蠖和黃楊絹野螟的幼蟲的試驗發現2~3齡幼蟲死亡率高,4齡幼蟲的化蛹率及蛹羽化率極大的降低,且羽化后的成蟲多為畸形,產卵率也很低。用100毫克/
千克滅幼脲水溶液處理過的新鮮野薔薇枝條喂食云斑天牛雌成蟲后,所產卵的孵化抑制率高。2.3.2植物源農藥的應用
植物源殺蟲劑具有高效低毒、無殘留、對環境無污染、害蟲不易產生抗藥性等特點,是無公害生態性農藥。成功的植物源殺蟲劑是印楝素。印楝素殺蟲劑主要通過干擾昆蟲的生理行為來達到控制目的,如破壞或干擾卵、幼蟲或蛹的生長發育,阻止若蟲或幼蟲的蛻皮,成蟲產卵及破壞卵巢發育使成蟲不育等。印楝素殺蟲劑還可被植物根系吸收輸送到莖葉,從而使整個植株具有抗蟲性。印楝素對馬尾松毛蟲也有明顯的觸殺作用。
其他的植物源殺蟲劑如凈葉寶乳油(29%油酸煙堿、氯氰)1500倍液防治蚜蟲、白粉虱等園林害蟲,與有機磷農藥氧化樂果1000倍液、敵殺死1500倍液防治效果較好。
2.5.3其他無公害農藥
無公害農藥還有滅蚧靈、花保、10%吡蟲啉、綠靈、1.8%齊螨素、滅蚜菌、5%速殺威、蚧螨靈、2.5%華光霉素、克螨特等對多種刺吸式口器害蟲如蚜蟲、蟬、葉螨、介殼蟲等有較強的觸殺作用,對天敵殺傷力極小。如籃松濤等發現,花保對葉蟬、介殼蟲等防治效果極好,防治后還可獲得良好經濟效益。用40%滅蚧靈10倍液防治桑白盾蚧,具有顯著效果。因其不污染環境,成本低,是一種很有價值的無公害農藥。
2.6樹干注射法
采用樹干注射法,將具有內吸作用的殺蟲劑的稀釋液注入樹干,使藥液隨蒸騰液流而上升到樹冠起到防治害蟲的作用??蓪⑽⒘吭胤柿?、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稀釋液注入樹干,起到補充樹體營養和調節樹體生長的作用。具有不污染環境、不殺死害蟲天敵是防治園林害蟲的理想方法。
2.6.1操作方法:
(1)用充電式電鉆在樹干上斜下45度鉆孔,鉆孔直徑2~3毫米,孔深2~3厘米,插入瓶頸與鉆頭直徑相同的儲液瓶,在瓶底上方刺一小孔,在其下方注入藥液(50%甲胺磷、5%吡蟲啉等)。
(2)注藥孔數要根據干莖大小,一般小于lO厘米者鉆一個孔,lO~25厘米者對面對鉆2
個孔,25~40厘米者等分鉆3個孔,大于40厘米者鉆4個孔以上。注孔應上下錯開。注藥量一般按原藥說明稀釋濃度注射。注完后孔口用黃泥堵塞自行愈合。
此法適用于樹干直徑10厘米以上,以葉幕形成以后施用效果最好,可防治蚜蟲、天牛幼蟲,枯葉蛾、舞毒蛾、刺蛾等鱗翅目的幼蟲,莖蜂、葉蟬等害蟲。應注意在夏季正午禁用,以防止發生藥害。
2.7園藝栽培措施
園林是通過種植一定植物形成的人工生態環境。一般在園林的設計和施工時,考慮可能發生的主要害蟲種類,選擇抗蟲性強的植物,培育優質苗木。采用多種園林植物混合種植,做到常綠與落葉喬木、喬木與灌木、樹木與花草有機結合,形成多層次的結構和植物群落,避免了給害蟲創造適宜的條件,有預防害蟲發生的作用。
加強肥水管理,提高其抵御害蟲的能力。冬季時注意清潔園圃,及時清除枯枝落成葉,刮除樹干的粗皮。結合整形修剪,及時除去害蟲群棲的枝葉,并將其燒滅直接殺死蟲卵、幼蟲、蛹和成蟲。如天牛、透翅蛾等鉆蛀型害蟲以及袋蛾、刺蛾等食葉害蟲,均可采用修剪蟲枝進行防治;對介殼蟲、粉虱等害蟲,通過修剪整枝達到透風、透光的目的,從而抑制此類害蟲的危害。
篇3:小區夏季花木的三大害蟲及其防治
小區夏季花木的三大害蟲及其防治
蚜蟲、紅蜘蛛、介殼蟲是危害花木最普通的幾種刺吸式口器害蟲。它們危害花木的種類很多,不論是木本花卉如米蘭、茉莉、月季、含笑、梅花,還是草本花卉如菊花、天竺葵、蒲包花等,都無一幸免。
一、蚜蟲又名粘蟲,其防治方法有:
(1)用鮮尖辣椒或干紅辣椒50克,加水30克至50克,煮半小時左右,用其濾液噴灑受害植株有特效;
(2)用洗衣粉3克至4克,加水100克,攪拌成溶液后,連續噴2次至3次,防治效果達100%;
(3)用風油精加水600倍至800倍溶液、用噴霧器對害蟲仔細噴灑,使蟲體沾上藥水,殺滅蚜蟲及介殼蟲等害蟲的效果都在95%以上,而對植株不會產生藥害;
(4)將洗衣粉、尿素、水按1:4:100的比例,攪拌成混合液后,用以噴灑植株,可收到滅蟲、施肥一舉兩得之效。
二、紅蜘蛛
紅蜘蛛又叫短須螨,是專門危害花卉的葉片、花朵的害蟲,盆景中的野榆、雀梅、五針松等也易遭受紅蜘蛛的危害。
防治方法:
(1)用柑橘皮加水10倍左右浸泡一晝夜,過濾之后用以噴灑植株,可防治紅蜘蛛、蚜蟲,如用以澆花,可防治土內的線蟲;
(2)洗衣粉15克,20%燒堿15毫升,水7.5公斤,三者混勻后噴霧,一兩天后檢查,紅蜘蛛的成螨、若螨死亡率為94%至98%;
(3)取50克草木灰加水2500克充分攪拌,浸泡兩晝夜過濾,再加3克洗衣粉調勻后噴灑,每日1次,連續3天,隔一周再噴灑3天,可消滅第二代害蟲,也可防治蚜蟲、紅蜘蛛、介殼蟲等刺吸式害蟲,放入土中可防治蛆蟲;
(4)用點燃的蚊香一盤,置于病株盆中,再用塑料袋連盆扎緊,經過一小時左右的煙熏后,不論成蟲或卵均可殺死,這是既節省又見效快的好方法。
三、介殼蟲
介殼蟲的蟲體被一角質的甲殼包裹著,如用藥物對它直接噴灑,不會奏效。防治方法:
(1)用白酒兌水,比例為1:2,治蟲時,澆透盆土的表層,挺靈。介殼蟲在春季室溫7攝氏度時,便開始活動,可在4月中澆一次,此后每隔半月左右澆一次,連續4次見效。
(2)用食醋(米醋)50毫升,將小棉球放入醋中浸濕后,用濕棉球在受害的花木莖、葉上輕輕地揩擦即可將介殼蟲揩掉殺滅。此法方便、安全,既能達到除蟲的目的,又可使被害的葉片返綠光亮。
(3)用酒精輕輕地反復擦拭病枝,就能把介殼蟲除掉,就是肉眼看不見的幼蟲,也能徹底地殺滅掉。第二年很少發現有介殼蟲的危害。
(4)用柴油、洗衣粉、水按10:0.6:6的比例調成母液,此時母液含60%呈牛奶狀,用水稀釋含有30%藥液后,對米蘭、金橘、蘇鐵上的介殼蟲仔細噴灑,一周后,介殼蟲大部分由原來新鮮的橙色變成干癟狀態,說明此法對介殼蟲有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