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高層建筑火災中煙霧的危害及控制

3043

  一、煙霧的危害及對滅火的影響

  煙霧是物質在燃燒反應過程中熱分解生成的含有大量熱量的氣態、液態和固態物質與空氣的混合物。它是由極小的炭黑粒子完全燃燒或不完全燃燒的灰分及可燃物的其他燃燒分解產物所組成。煙氣的組成成分和數量取決于可燃物的化學組成和燃燒時的溫度、氧的供給等燃燒條件。在完全燃燒的條件下,物質燃燒產生的煙霧成分以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氣等為主;在不完全燃燒條件下,不僅有上述燃燒生成物,還會有醇、醚等有機化合物。含炭量多的物質,在氧氣不足的條件下燃燒時,有大量的炭粒子產生。通常,煙霧在低溫時,即陰燃階段,以液滴粒子為主,煙氣發白或呈青白色。當溫度上升至起火階段時,因發生脫水反應,產生大量的游離的炭粒子,常呈黑色或灰黑色。煙霧的流動擴散速度與煙霧的溫度和流動方向有關。煙霧在水平方向的擴散流動速度,一般為0.3米/秒~0.8米/秒。煙氣在垂直方向的擴散流動速度較大,通常為1米/秒~5米/秒。在樓梯間或管道井中,由于煙囪效應產生的拔力,煙氣流動的速度可達6米/秒~8米/秒。煙霧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是因燃燒產生的有毒氣體所引起的窒息和對人體器官的刺激,以及高溫作用。

  火災時,由于燃燒要消耗大量的氧氣,使空氣中的氧濃度顯著下降,人長時間呆在這種低氧的環境中,就會造成呼吸障礙、失去理智、痙攣、臉色發青,甚至窒息死亡,建筑物內當火災燃燒旺盛時,還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當人員接觸10%~20%濃度的二氧化碳后,會引起頭暈、昏迷、呼吸困難,甚至神經中樞系統出現麻痹,使人失去知覺,導致死亡。

  火災時可燃物燃燒還會產生一些對人體有較強刺激作用的氣體,讓人無法看清方向,對本來很熟悉的環境也會變得無法辨認其疏散路線和出口。人在煙霧環境中能正確判斷方向脫離險境的能見度最低為5米,當人的視野降到3米以下,逃離現場就非常困難。人在煙霧中心理極不穩定,會產生恐怖感,以致驚慌失措,給組織疏散滅火行動造成很大困難。同時,煙氣有遮光作用,對疏散和救援活動會造成很大的障礙。燃燒時產生的高溫煙霧,也是造成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溫不僅可能使心率加快,人體大量出汗,很快出現疲勞和脫水現象,而且會把人燒傷燒死。

  二、高層建筑火災的煙霧流動規律

  建筑物內煙霧流動的形成,總的來說,是由于風和各種通風系統造成的壓力差,以及由于溫度差造成氣體密度差而形成的煙囪效應,其中溫差和溫度變化是煙霧流動最為重要的因素。當房間門向走廊開啟時,煙霧的流動情況變得更復雜,它將與建筑物的煙囪效應、防排煙方式、火災溫度等諸多因素有關。

  1.建筑物內通風、空調系統對建筑物內壓力的影響,取決于供風和排風的平衡狀況。如果各處的供風和排風是相同的,那么該系統對建筑物內的壓力不會產生影響,如果某部位的供氣超過排氣,那里便出現增壓,空氣就從那里流向其他部分。反之,在排氣超過供氣的部位,則出現相反的現象。因此,建筑物內通風、空調系統可以按照某種預定而有益的方式設計,以控制建筑物內的煙霧流動。

  2.氣體膨脹。溫度升高而引起的氣體膨脹是影響煙霧流動較為重要的因素。根據氣體膨脹定律,可推算出著火期間著火區域內的氣體體積將擴大3倍,其中2/3氣體將轉移到建筑物的其他部分。而且膨脹過程發生相當迅速,并造成相當大的壓力,這些壓力如果不采取措施減弱,就會迫使煙從著火層往上和往下向建筑物其他部分流動。

  3.煙囪效應。當室內空氣溫度高于室外時,由于室內外空氣容重的不同而產生浮力。建筑物內上部的壓力大于室外壓力,下部的壓力小于室外壓力。當外墻上有開口時,通過建筑物上部的開口,室內空氣流向室外;通過下部的開口,室外空氣流向室內。這種現象,就是建筑物的煙囪效應。它是由高層建筑物內外空氣的密度差造成的,高層建筑的外部溫度低于內部溫度而形成的壓力差將空氣從低處壓入,穿過建筑物向上流動,然后從高處流出建筑物,這種現象被稱為正熱壓作用。在低處外部壓力大于內部壓力,在高處則相反,在中間某一高度,內外壓力相同,即存在一個中性壓力面。煙囪效應隨建筑物的內外溫度差以及建筑物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火災發生于較低層時,煙囪效應對豎井和較高層的煙污染的影響尤為顯著,因為此時煙從低層上升至高層內的潛力更大。由煙囪效應造成的壓力差和氣流分布,以及中性壓力面的位置,取決于建筑物內分隔物的開口對氣體流動的限制程度?;馂臅r,由于燃燒放出大量熱量,室內溫度快速升高,建筑物的煙囪效應更加顯著,使火災的蔓延更加迅速。因此煙囪效應對建筑物的空氣的流動起著重要作用。

  4.室內風向、風力、風速對高層煙霧流動有顯著影響,且這種影響隨建筑物的形狀與規模而變化。簡單地講,風力作用使得迎風面的墻壁經受向內的壓力,而背風面和兩側的墻壁有朝外的壓力,平頂層上有向上的壓力。這兩種壓力,使空氣從迎風面流入建筑物內,從背風面流出建筑物外,建筑物頂上的負壓力對頂層上開口的垂直通風管道有一種吸力的作用。同時正的水平風壓力促使中性面上升,負的水平風壓力促使中性面下降。

  三、煙霧的控制

  高層建筑物由于火災中人員撤離所需時間大致與建筑物高度成正比,所以一般撤離的時間較長,而在樓梯間和樓內遠離著火區的其他地方形成難以忍受的煙霧狀況所需時間則較短。在加拿大進行的實驗表明,每層240人的條件下,通過一座1.1米寬的樓梯向外疏散,一幢11層的樓房疏散時間需要6.5分鐘,一幢50層的樓房疏散的時間需要2小時11分,而一幢高100米的建筑在無阻攔的情況下,煙霧能在半分鐘內達到頂層。因此在發生火災期間全部撤出建筑物內的人員是很困難的,如讓住戶留在高層建筑內,全面的消防安全系統必須包括對煙和火焰的控制,使某些特定區域內的煙濃度始終能維持在建筑使用者可以忍受的水平內。這些特定的區域包括樓梯間以及所有使用者都易到達并足以容納他們的樓層空間等。

  控制煙霧有“防煙”和“排煙”兩種方式。“防煙”是防止煙的進入,是被動的;相反,“排煙”是積極改變煙的流向,使之排出戶外,是主動的,兩者互為補充。目前采取的煙霧控制措施有:

  1.限制煙霧的產生量。防煙最好的辦法在于消除發煙的源頭。因此,在高層建筑中,應設計火災報警系統及自動滅火系統,以便盡早發現火災,在大量濃煙產生之前撲滅火災或控制火災發展。同時,在選用房屋建材及裝飾材料、家具時,應盡可能采用發煙性小的材料,以便不幸發生火災時,發生煙量小,發煙速度慢,相對地有較充裕的逃生時間,減少對生命的威脅。目前,日本、美國、法國等國家都規定在一些重要公共建筑物內,吊頂、地板、墻壁的裝飾不許采用可燃物,經常派消防官員到各大飯店檢查那里的家具、窗簾、地毯是不是阻燃的,核算火災荷載。

  2.充分利用建筑物的構造進行自然排煙。自然排煙是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使室內外空氣對流進行排煙。一般采用可開啟的外窗和窗外陽臺或凹廊進行自然排煙。

  3.設置機械加壓送風防煙系統。其目的是為了在高層建筑物發生火災時提供不受煙氣干擾的疏散路線和避難場所。設置這種系統的部位應視建筑物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有: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的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可開窗自然排煙的樓梯間但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的前室;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的消防電梯前室;受樓梯井和消防電梯井煙囪效應影響的合用前室;封閉室避難間等。對非火災區域及疏散通道等應迅速采用機械加壓送風的防煙措施,使該區域的空氣壓力高于火災區域的空氣壓力、防止煙氣的侵入,控制火災的蔓延。

  4.利用機械裝置進行機械排煙。這種排煙方式一般都是利用排風機進行強制排煙。據有關資料介紹,一個設計優良的機械排煙系統在火災中能排出80%的熱量,使火災溫度大大降低,因此對人員安全疏散和滅火起到重要作用。利用這種方式進行排煙在設計和使用上應劃分防煙分區,合理有效地利用隔墻、擋煙垂壁等進行排煙。

  此外,加強防煙知識宣傳,根據火災時人們在異常心理狀態下的行動特點,制定相應的避難疏散計劃,配備足夠的避難器材也是很重要的。

篇2:高層建筑火災的煙霧流動規律

  高層建筑火災的煙霧流動規律

  建筑物內煙霧流動的形成,總的來說,是由于風和各種通風系統造成的壓力差,以及由于溫度差造成氣體密度差而形成的煙囪效應,其中溫差和溫度變化是煙霧流動最為重要的因素。當房間門向走廊開啟時,煙霧的流動情況變得更復雜,它將與建筑物的煙囪效應、防排煙方式、火災溫度等諸多因素有關。

  1.建筑物內通風、空調系統對建筑物內壓力的影響,取決于供風和排風的平衡狀況。如果各處的供風和排風是相同的,那么該系統對建筑物內的壓力不會產生影響,如果某部位的供氣超過排氣,那里便出現增壓,空氣就從那里流向其他部分。反之,在排氣超過供氣的部位,則出現相反的現象。因此,建筑物內通風、空調系統可以按照某種預定而有益的方式設計,以控制建筑物內的煙霧流動。

  2.氣體膨脹。溫度升高而引起的氣體膨脹是影響煙霧流動較為重要的因素。根據氣體膨脹定律,可推算出著火期間著火區域內的氣體體積將擴大3倍,其中2/3氣體將轉移到建筑物的其他部分。而且膨脹過程發生相當迅速,并造成相當大的壓力,這些壓力如果不采取措施減弱,就會迫使煙從著火層往上和往下向建筑物其他部分流動。

  3.煙囪效應。當室內空氣溫度高于室外時,由于室內外空氣容重的不同而產生浮力。建筑物內上部的壓力大于室外壓力,下部的壓力小于室外壓力。當外墻上有開口時,通過建筑物上部的開口,室內空氣流向室外;通過下部的開口,室外空氣流向室內。這種現象,就是建筑物的煙囪效應。它是由高層建筑物內外空氣的密度差造成的,高層建筑的外部溫度低于內部溫度而形成的壓力差將空氣從低處壓入,穿過建筑物向上流動,然后從高處流出建筑物,這種現象被稱為正熱壓作用。在低處外部壓力大于內部壓力,在高處則相反,在中間某一高度,內外壓力相同,即存在一個中性壓力面。煙囪效應隨建筑物的內外溫度差以及建筑物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火災發生于較低層時,煙囪效應對豎井和較高層的煙污染的影響尤為顯著,因為此時煙從低層上升至高層內的潛力更大。由煙囪效應造成的壓力差和氣流分布,以及中性壓力面的位置,取決于建筑物內分隔物的開口對氣體流動的限制程度?;馂臅r,由于燃燒放出大量熱量,室內溫度快速升高,建筑物的煙囪效應更加顯著,使火災的蔓延更加迅速。因此煙囪效應對建筑物的空氣的流動起著重要作用。

  4.室內風向、風力、風速對高層煙霧流動有顯著影響,且這種影響隨建筑物的形狀與規模而變化。簡單地講,風力作用使得迎風面的墻壁經受向內的壓力,而背風面和兩側的墻壁有朝外的壓力,平頂層上有向上的壓力。這兩種壓力,使空氣從迎風面流入建筑物內,從背風面流出建筑物外,建筑物頂上的負壓力對頂層上開口的垂直通風管道有一種吸力的作用。同時正的水平風壓力促使中性面上升,負的水平風壓力促使中性面下降。

篇3:餐飲娛樂服務行業安全培訓:火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餐飲娛樂服務行業安全培訓:火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第四部分 火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一、制定預案的目的

  為切實加強消防安全管理,防止和減少突發火災事故,確保人身、財產安全,結合公眾娛樂場所實際,特制定了《滅火應急疏散預案》?!稖缁饝笔枭㈩A案》適合于公共娛樂場所火災事故的防范和應急救援。

  二、預案的適用范圍

  適用于在公共娛樂場所發生的由于明火、用電等原因引發的火災事故,適用于下列情形:

  1、娛樂場所內易燃品、電氣設備電線短路引發火災。

  2、娛樂場所內用電線路短路引起燃燒。

  3、人為縱火。

  三、處置火災的原則

  1、有指揮、有組織領導,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

  2、有保障,做到謹慎從事,全體動員,及時向有關部門請求幫助和增援。

  3、有措施,采取必要的措施,穩定案情,保護人員的人身安全、減少財產損失。

  四、組織指揮機構

  火場總指揮:(法人代表或實際經營者)

  滅火行動組:(主要為受過消防培訓員工)負責現場撲救。

  疏散引導組:(指定的組長和各區域主要負責人)協調人員疏散、現場秩序維持、警戒工作。

  安全救護組:(有一定救護知識的人員組成)攜帶急救箱急救設施,在生命安全得到保證的前提下,負責火場現場人員與物資的搶救。

  通訊聯絡組:(消控室或值班室人員)處理內部報警,通知主要領導和各小組成員,了解各區域火勢和人員疏散情況,傳達滅火和疏散指令。

  各小組依照上述要求,合理安排輪班員工,確保24小時均有符合規定的相關人員當班。

  (根據各娛樂場所實際情況確定相關人員名單)

  五、報警和接警處置程序

  火警電話:119

  醫療急救電話:120

  報警電話(值班室電話):

  1、嚴禁亂發警報或報警信號,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2、所有報警信號無論真假,均以真火警處理。

  3、確認是誤報的信號時,應立即解除警報并報相關部門與人員。

  報警:

  1、任何員工發現火災都必須立即報警

  2、火災發現者應根據火勢判斷采取適當的報警方式,如未發現濃煙應立即撥打內部報警電話,如火勢已經較大應立即打破報警器或撥打119火警電話同時通知值班室人員。

  3、報警時應沉著冷靜,向接警人詳細提供火災的準確位置、什么物質著火、有無人員受困、目前火情火勢情況等相關信息。如果是向消防部門報警還應報告起火單位的準確地址并按照消防部門的指示通知人員到主要道路上去引導消防車進入。

  接警:

  1、接警的同事應保持清醒的頭腦,詳細記錄報警人的姓名、聯系方式、所屬部門、接警時間、火災準確位置、目前的火情、火勢與現場情況等相關信息。

  2、當報警器峰鳴或自動報警顯示板上出現報警部位,應立即通知保安值班員并報告確切位置。

  3、報警被確認證實后,應立即向值班領導報告詳細情況并在其授權下向當地消防部門報警,與此同時聯絡滅火、疏散、救護等各小組。

  六、應急疏散的組織程序和措施

  1、火災發生地附近工作人員在保證個人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有義務對受火勢威脅并有可能導致火勢進一步擴大或爆炸的物品、重要的文件檔案、受困人員進行緊急疏散。

  2、著火區域疏散小組人員應根據火場情況,迅速做出立即進行應急疏散或等待值班領導的疏散命令的決定。

  3、負責人在得知火場的情況以后,必須立即做出是否進行應急疏散和進行部分區域或全部區域疏散的命令,并盡快傳達給疏散區域疏散小組人員。

  4、消控室或值班室通過廣播向疏散區域人員發出應急疏散命令,宣布疏散順序:著火房間、著火層、著火上層、著火逐上層、著火層下層(如火災有向下蔓延趨勢再考慮疏散著火層下層,逐下層,并指導疏散區域人員疏散路線方向、安全出口位置、疏散方法和注意事項等,并讓不需疏散或未到疏散順序的區域人員保持鎮定。

  5、接到疏散命令后,各區域疏散小組成員應立即攜帶安全出口備用鑰匙、手電筒或應急照明燈,打開每個房間的門,引導、幫組區域人員撤離到疏散集結地集中,而后對每個房間認真檢查,確認無人后,鎖上房門,并做好記號。

  6、各區域疏散小組成員沉著冷靜,按照廣播指示的疏散次序引導區域人員有序的從安全出口疏散,對受傷和情緒不穩定的人提供幫助,到達安全地點時要注意清點人數。

  7、疏散區域外部疏散小組成員應打開安全出口,清理疏散通道上的障礙物,攜帶應急照明設備指引疏散方向。

  七、撲救初起火災的程序和措施

  1、火災發生地附近工作人員在保證個人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有義務就近使用消防設施、器材展開初起火災的撲救工作,盡力控制火災的蔓延,保持同消控中心或值班室的聯系,等待相關人員的到來。

  2、滅火行動組接到值班室的聯絡電話后應立即攜帶所配備的滅火設施趕赴火場,了解事故的詳細情況,在事故發生區域員工的協助下有計劃的展開滅火自救工作,同時迅速關閉該防火分區的防火隔離設施。

  3、滅火行動組應有供應水及其它所需滅火劑的專門人員,火災發生后按照平時訓練迅速啟動消防水泵、鋪好消防水帶、準備其它裝備,并組織現場群眾供水、滅火,確保滅火所需。

  4、當接到撤離的命令后,滅火行動小組應協助疏散小組進行人員的疏散,并一起撤離出火災現場。

  5、消防部隊趕到火場后,滅火行動組應配合消防隊進行供水、滅火。

  八、通訊聯絡、安全救護的程序和措施。

  1、通訊聯絡人員要做好接警的處理,同時與報警人保持聯系。

  2、通訊聯絡人員在證實發生火災后應立即報告值班領導,并在他的授權下報火警,同時通知各行動小組進入火場。

  3、通訊聯絡人員應通過廣播傳達疏散或撤離命令,與各區域保持聯系,指引各個區域進行緊急疏散。

  4、詳細了解火場發展形勢,傳達作戰力量部署命令。

  5、安全救護人員應盡力對受傷人員進行一定的治療。

  6、協助領導維持現場秩序。

  7、到主要路口去引導消防車進入火場。

  九、注意事項

  1、火災發生時,所有員工必須保持鎮定,聽從指揮,依照緊急處理程序處理。

  2、火災發生時電話僅供應急使用,無關人員未經授權,不得擅自使用。

  3、一切自救必須本著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則切勿作個人冒險。

  4、在生命安全未受到威脅時,應堅守各自的崗位,盡力控制火災的蔓延直到相關部門人員地道,并詳細匯報最新的進展情況。

  5、進行緊急疏散時,存放現金的辦公室應隨手關門,收銀臺應隨手關閉錢箱。

  6、火災伴隨有濃煙時應采取低姿勢行走或匍匐穿過濃煙區,或以濕布等捂住口鼻。

  7、疏散時身上著火時,切記不可奔跑,應立即脫掉著火衣物或就地翻滾,或由身邊的同事以濕衣物包住或撲打或潑水澆滅。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