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防止溺水保證書
為了防止溺水事故的再度發生,確保自己的人身安全,我保證做到:
1、積極參加以“預防溺水、珍愛生命”為主題的班(隊)會等多種形式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動,認真學習《學生自救自護安全常識》,提高防溺水的警惕性、自覺性和識別險情、緊急避險、自救自護的能力。
2、不私自或結伴到河、溏、池、沼、溝渠、水庫等地玩耍和游泳。不借用器具當船來劃水,不到河邊捉魚,釣蝦等。
3、任何時間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或水情險惡的地方游泳、嬉水、玩耍。
4、遵守學校路隊管理制度和上下學學校安全管理制度。不在來往學校途中逗留玩耍,經過河、溝、塘、橋或低洼地帶時特別注意安全。
5、遇雷雨大風等惡劣天氣盡量不在路上通行,及時采取安全措施躲藏,盡量與同學結伴而行。大雨過后不到有積水的地方玩耍,不走有水的道路。
6、到校園后不隨意外出,外出必須經班主任同意,必須履行請假手續。
7、及時將學校下發的《致學生家長一封信》送家長閱簽,將保證書交給老師。
8、樹立“私自游泳危險,檢舉揭發光榮”的良好風氣。發現有同學違反學校規定私自玩水的,及時進行勸止并報告老師。
9、萬一發現有人不幸落水,不盲目進行施救,而采取大聲呼喊向路人求救或想法撥打110、120或其它緊急電話求救。
10、在家要外出活動或娛樂,必須征得家長同意。
以上保證如有違反,愿意接受家長的嚴厲懲罰和老師的嚴肅處理。
學生(簽名):________ 家長(簽名):________
日期:________
篇2:XX國際集裝箱碼頭公司防止食物中毒的應急預案
**國際集裝箱碼頭公司防止食物中毒的應急預案
為有效預防和控制食物中毒事故,對各類可能引發食物中毒的事故隱患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根據防止突發公共事件工作的相關要求,特制定本預案。
一、組織機構
**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防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應急指揮部)下設食物中毒事故應急處理辦公室(以下簡稱:食物中毒應急辦),食物中毒應急辦下設救援組、后勤保障組、外圍警戒組。
防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部
總指揮:Z 聯系電話:18***29
副指揮:Z 聯系電話:138**6
Z 聯系電話:13****150
Z 聯系電話:13**55
成 員:Z
(一)食物中毒應急辦
主 任:Z 聯系電話:13***99
副主任:Z 聯系電話:138***33
成 員:Z
(二)現場救援組
組 長:Z 聯系電話:13ZZZ33
成 員:Z、Z
(三)后勤保障組
組 長:Z 聯系電話:1397ZZZZ
成 員:Z、ZZ
(四)外圍警戒組
組 長:Z 聯系電話:15****06
成 員:Z
二、工作職責
(一)食物中毒應急辦職責:負責搶救食物中毒人員的組織指揮、通訊聯絡、值班等綜合工作。
(二)現場救援組職責:負責在120救護人員到達之前,對中毒人員進行前期的催吐、導瀉和解毒工作,盡一切可能為中毒人員爭取搶救時間,保護中毒人員的生命安全。
(三)后勤保障組職責:負責搶救食物中毒人員的后勤保障工作。
(四)外圍警戒組職責:設置事故現場警戒區域,禁止所有無關人員(除救護人員外)入內。
三、應急處置工作程序
(一)報警:
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在場人員應立即向ZZ市昌北經濟技術開發區公安報警中心或指揮中心辦公室報警,并報告食
物中毒應急辦、食堂負責人 。
公安機關: 聯系電話: 110
*經濟技術開發區公安指揮中心: 聯系電話: ***0
*經濟技術開發區公安報警中心: 聯系電話: 8**0
醫院急救: 聯系電話: 120
食物中毒應急辦(*蔚): 聯系電話: 13***99
食堂負責人(*): 聯系電話: 13***97
(二)接警
1、一般食物中毒事故
食物中毒應急辦接到報警后,負責啟動應急處置預案,立即組織、指揮相關人員奔赴事發現場救助食物中毒人員,并及時向應急指揮部領導匯報事故應急處理情況。
2、重大食物中毒事故
發生重大食物中毒事故,應急指揮部領導進崗工作,聽取食物中毒應急辦關于事故性質、發生地點、時間及各項救援工作安排情況匯報。立即組織、指揮相關人員奔赴事發現
場搶救食物中毒人員,同時向上級機關和當地政府領導匯報事故情況,請求支援??傊笓]根據事故性質可親自或委托分管領導奔赴事發現場指揮協調工作。
(三)食物中毒的臨床表現
食物中毒通常會引起腹痛、惡心、嘔吐、腹瀉等,一般餐后少則半小時、多則 48 小時就可發病?;颊叱猩鲜黾毙晕改c炎癥狀外,還有神經系統癥狀,如頭痛、怕冷、發熱、乏力、瞳孔散大、視力模糊、吞咽及呼吸困難等,中毒嚴重者可因腹瀉造成脫水性休克或因衰竭而死亡。我國對食物中毒制定了詳細診斷標準,主要是以病人的潛伏期和中毒的特有表現為依據。最明顯的特征有: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時間內均食用過某種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在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發病很快停止:潛伏期較短,發病急劇,病程亦較短:所有中毒病人的臨床表現基本相似:一般無人與人之間的直接傳染。
(四)發生食物中毒事件
在場人員報警后,要立即進行自救或互救,可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部幫助催吐,盡快排出毒物,同時制止在場所有人員就餐。
(五)現場救援
現場救援組趕到現場后,負責組織、指揮食物中毒事件的應急處置措施?,F場救援組人員應冷靜分析中毒原因,針對引起中毒的食物以及吃下去的時間長短,及時采取如下三點應急措施:
1 、催吐。如果進食的時間在 1 至 2 小時前,可使用催吐的方法。立即取食鹽 20 克,加開水 200 毫升,冷卻后一次喝下。如果無效,可多喝幾次,迅速促使嘔吐。亦可用
鮮生姜 100 克,搗碎取汁用 200 毫升溫水沖服。如果吃下去的是變質的食物,則可服用十滴水來促使迅速嘔吐。
2、 導瀉。如果病人進食受污染的食物時間己超過 2 至3 小時,但精神仍較好,則可服用瀉藥,促使受污染的食物盡快排出體外。一般用大黃 30 克一次煎服,老年患者可選用元明粉 20 克,用開水沖服,即可緩瀉。體質較好的老年人,也可采用番瀉葉 15 克,一次煎服或用開水沖服,也能達到導瀉的目的。
3 、解毒。如果是吃了變質的魚、蝦、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 100 毫升 ,加水 200 毫升,稀釋后一次服下。此外,還可采用紫蘇 30 克、生甘草 10 克一次煎服。
若是誤食了變質的防腐劑或飲料,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鮮牛奶或其他含蛋白質的飲料灌服。救援過程中要給中毒人員以良好的護理,盡量使其安靜,避免精神緊張;注意休息,防
止受涼,同時補充足量的淡鹽開水。
(六)后勤保障
后勤保障組負責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請求、接待社會救援部門幫助,準備好急救藥品等物資。撥打 120 急救電話,應講清楚單位道路、門牌號等詳細地址;事故性質( 最好能講清引起食物中毒原因 );涉及范圍;傷亡人數;當前救援情況;撥打電話人姓名、所在單位和電話號碼;然后派專人在路口等候急救車的到來,指引急救車到現場的道路,以便迅速、準確到達事發現場。
(七)外圍警戒組負責
1、立即劃定警戒區,疏散現場人員,封閉所有就餐場所和食堂操作間,禁止所有人員(除工作人員和 120 救護人員外)入內。如有媒體介入,應指派專人負責接待工作,在查明事故原因前不得進入現場采訪,以防破壞現場。接待人員要做好解釋工作。
2、指派專人把守,保護好現場,封存所有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及其原料,對己帶出現場的應及時追回。
3、采集中毒人員嘔吐及排泄標本,以備送檢。
4、待事故處理完畢后,對食品、餐具及食品用工具進行無害化處理或銷毀。根據不同的中毒食品,對中毒場所采取相應的消毒處理,以免擴大中毒范圍。
(八)在場人員應積極配合 120 急救機構工作。
(九)事故處理
食物中毒事件的處理要堅持“四不放過”原則,一旦發生必須追究管理人員的領導責任和造成食物中毒事件的直接責任人的責任。經過醫院鑒定,由于食堂衛生原因引發各食物中毒事件,視事件的后果程度給予管理人員和食堂從業人員的責任追究,并對與食物中毒事件有關人員及造成事故的直接責任人給予相應的行政處罰,直至解除用工協議,必要時可移交司法部門處理。同時要通過事件進一步加強員工職業健康安全思想教育。
(十)食物中毒事件的預防
1、從符合國家衛生防疫等相關規定的正規廠家購買原料。購買和食用定型包裝食品時,請注意查看有無生產日期、保質期和生產單位,不要食用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2、保持操作間和餐廳環境整潔,妥善保管有毒有害物品,農藥、殺蟲劑、殺鼠劑和消毒劑等不得存放在食品加工場所,避免被誤食、誤用。
3、加工、貯存食物時要做到生、熟分開:隔夜食品在食用前必須加熱煮透后方可食用。
4、 操作間設備布局和工藝流程應當合理,防止待加工食品與直接入口食品、原料與成品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觸有毒物、不潔物:餐具、飲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須洗凈、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必須洗凈,保持清潔。
5、使用的洗滌劑、消毒劑應當對人體安全、無害。
6、食堂從業人員每年必須進行健康檢查并辦理健康證:新近從業人員和臨時參加食堂工作的人員必須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后方可參加工作。凡患有病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包括病原攜帶者),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以及其他有礙食品衛生的疾病的,不得參加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7、食堂從業人員應當經常保持個人衛生,加工食品時,必須將手洗凈,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
8、健全公司的食品衛生管理制度,配備專職或者兼職食品衛生管理人員,加強對食品及食堂環境衛生的檢驗工作。
9、加強食品從業人員安全知識培訓和專業技能培訓,宣傳食品衛生、營養知識,監督食品生產經營人員的健康檢查。
10、非食堂從業或監管人員禁止進入操作間。
篇3:中石化集團公司防止聚烯烴料倉靜電爆燃的安全規定
中石化集團公司防止聚烯烴料倉靜電爆燃的安全規定
第一條 石油化工粉料倉(以下簡稱料倉)系指石油化工生產過程中用于儲存粉料的儲倉,如聚乙烯、聚丙烯、精對苯二甲酸(PTA)等等。
第二條 保持聚合裝置反應的平穩性。嚴格遵守工藝紀律和工藝指標,尤其是原料精制、催化劑配置等關鍵操作。
第三條 在開車、切換牌號或造粒不正常而產生不合格料時,應按正常工藝操作進行脫氣處理。脫氣合格后應及時包裝,嚴禁在料倉內長時間存放。
第四條 嚴格控制低壓閃蒸系統、干燥系統、脫氣倉等粉體及熔體揮發分處理系統的工藝指標,并定期取樣檢測揮發分。
第五條 為防止燃爆,應確保粉體氮氣風送系統的氣密性,控制系統氧含量不應高于10%(v/v)。當系統氧含量高于10%(v/v)時,應及時補充氮氣。
第六條 保持造粒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出現帶尾巴料或碎屑,應及時調整和維護,并防止碎屑帶入風送系統。出現斷刀時,嚴禁設備繼續運行。
第七條 應保證粒料風送系統(或凈化風送系統)運行的可靠性。在造粒后的8h~10h內,應確保風送系統和料倉內可燃氣體含量≤0.5%(wt),新改擴建的相關裝置,通風設計也應滿足此項要求。對風機入口、料倉入口、排風管、過濾器、風閥、物料分配閥等部位,應加強監護。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風閥、物料分配閥的誤操作。
第八條 新改擴建裝置的料倉設計中,宜設置抽吸微細粉塵的專用設備。
第九條 嚴禁邊進料邊出料的操作。嚴格執行進料、摻合、出料的操作程序。進料和摻合之間應連續進行,中間不應停留過長時間,以免料倉積聚過多揮發氣體。
第十條 為防止較大能量的靜電放電,應嚴格按有關規范要求完善靜電接地系統。嚴禁在物料處理系統和料倉內出現不接地的孤立導體,并定期檢查可能出現導體的設備或部件,如排風過濾器的緊固件、管道或軟連接管的緊固件、振動篩的軟連接、臨時接料的手推車或器具等。料倉內一旦發現有金屬異物,應盡快取出。應對料倉內可能產生靜電放電的金屬突出物做防靜電處理。新改擴建裝置設計料倉進風管及其他金屬支撐構件時,應避免出現金屬突出物。
第十一條 定期檢查和清理料倉內粘壁料和塊狀料。粒料倉的粘壁料厚度應控制在2mm內,大于4mm時應及時清理。
第十二條 對裝有易產生靜電放電高料位報警探頭的料倉,為防止報警器探頭與物料堆面產生放電現象,應避免出現高料位報警。物料堆面與報警探頭的距離不宜小于0.5m。
第十三條 應及時清理作業場所散落的粉塵,并防止明火引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