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調查報告范文1篇
黨的**大報告中提出了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強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的要求。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低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先天性障礙。提升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大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加強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是當前和今后較長一個時期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的中心任務,也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應引起全社會的思考。
為深入了解我縣農村勞動力素質狀況和培訓工作的開展情況,**年6月——7月,清水縣農廣校組織調查小組,深入5鄉15村鎮調查了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現狀,通過對中部永清鎮蘇屲村,東部白沙鄉馬溝,北部黃門鄉王店,西部郭川鄉宋川村,南部豐旺鄉柏樹村195戶農戶的抽樣調查。了解了農民教育培訓機構及其培訓實施情況,基本摸清了制約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提升的成因,并據此提出了提升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的對策。
一、對當前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現狀的調查
(一)清水縣農村勞動力基本情況
清水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人均耕地面積1.88畝。近年來,按照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統籌”的工作思路,在農村勞動力培訓、提高農民素質方面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清水縣現有6鎮12鄉,260個村民委員會,1118個村民小組,71901戶,總人口達31.8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達29.59萬人,占總人口的92%。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18.0316萬人,實有勞動力總量14.8986萬人。其中男性7.8885萬人,女性7.0101萬人,在農村勞動力中,從事農林牧漁業的勞動力10.3251萬人,占69.3.00%,從事工業的勞動力2695人,占6.54%,從事建筑業的勞動力9286人,占6.23%,從事批發、商業的勞動力2234萬人,占1.8%,從事交通、運輸、倉儲勞動力2228人,占1.5%,從事其他的勞動力6559人,占4.4%。
(二)清水縣縣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現狀
從調查情況看,全縣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不高,主要表現在:
1.文化素質較低。據調查,**年底全縣實有勞動力總量14.8986萬人,其中文盲半文盲仍有3.7013人,小學文化程度5.6361萬人,占62.6%,初中文化程度3.9802萬人,占26.7%,高中以上學歷的1.5670萬人,占10.6%。大專以上138人,僅占1%。而發達國家的情況是,美國的大部分農場主都是農學院畢業生;德國農民有67%是大學畢業生,53.2%接受過2~3年的職業教育;日本農民中大學生占59%以上。
2.科技素質差。目前,全縣實有勞動力中,真正受過系統專業技能培訓的僅為3.2%。大多數農民缺乏基本的科學生產知識,沒有掌握一技之長,對一些新品種和新技術的實驗、示范,即使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也很難完成;一部分青壯年農村勞動力對一般性農業生產技術都不能很好掌握。
3.思想觀念落后。小富即安、滿足現狀等傳統觀念仍然束縛著農民的思想。抽樣調查100名農村勞動力顯示,不愿參加培訓的占38%,今后打算參加培訓的占27%,因不愿耽誤勞動原因不參加培訓的占25%。相當一部分農民思想保守,逢事喜歡走老路,按老規矩辦事,缺乏創新精神和敢闖、敢干、敢試的勇氣和信心。
同時,我縣農村勞動力表現出以下幾方面的特征:1.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比重大。據統計,全縣實有勞動力總量占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的比重達到90.85%,其中18~45歲的青壯年勞動力7.0418萬人,占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的比重達到49.79%。
2.從業時間不足,隱形失業嚴重。全縣農村勞動力中有30%的人常年從業時間在8個月以下。主要從事農業的從業人員中,從事農業在8個月以下的占34%;主要從事非農業的從業人員中,從事非農業時間不足8個月的占28%,隱性失業現象較為明顯。
3.農村勞動力流動性差,盲目性強。全縣實際常年外出務工農民僅占實有農村勞動力總量的12.9%。全縣農村外出務工人員中,大多集中在年初是群體外出,有明顯去向的只占30%左右,70%沒有目標,且收入極不穩定。這些人大多為青壯年勞動力,但多數是靠出體力、賣苦力換取收入,從業帶來很大的盲目性、季節性和風險性。經培訓有組織輸出的農民僅0.716萬人,月平均收入在1000~1500元之間,比未參加培訓的月平均收入高300元以上。
二、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不高的成因分析
制約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提升的因素比較復雜,既有歷史的因素,也受現實的教育理念的制約;既受農民主觀因素的制約,也受基層政府和相關政策的影響,總的可概括有以下幾點:
1.歷史因素的影響。年齡在45~55歲的勞動力大多就讀在十年*期間,由于受“白卷英雄”和讀書無用論的影響,加之當時教育受到較大的沖擊,正常教學秩序無法保證,學生的自控能力又比較弱,荒廢了學業,因此大部分人文化底子薄,進而影響了對科技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
2.現實的教育理念的制約。盡管各地都在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從現實情況來看,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做法還是沒有完全改變,社會評價學校教學質量高低的標準還是沒有離開中考和高考的指揮棒。農村中學盡管已經開始實行教育教學模式改革,但由于時間較短,加之受中高考、專業師資缺乏、實驗實習場地缺少、資金缺少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改革效果還不十分明顯,分流教育存在流于形式的現象,導致新增勞動力缺乏從事農業和非農產業的基本技能。
3.農民觀念落后的影響。一是部分青年勞動力只顧眼前利益,片面認為“讀書不如賺錢”從而過早輟學打工;二是壯年勞動力接受新技術、新事物的能力差,培訓機會少;三是相當多的農民從眾心態嚴重,傻子過年看隔壁,人家不去學他也不去學,沒有看到各自的差別;四是接受培訓的興趣不高,主觀上不求進取,認為學不學一個樣,延續過去傳統落后的種養模式和技術。
4.基層政府對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重視程度不夠。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沒有得到基層政府應有的關心、重視和支持。多數鎮政府沒有把農村勞動力培訓列入工作日程,制定長遠規劃,指定專門機構和專人具體負責;沒有像關心和重視普教那樣關心和重視農村勞動力培訓,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投入不足;在政策的制定和輿論宣傳上缺乏力度,沒有形成人人關心、重視和支持農村勞動力培訓的良好氛圍;工作上存在重布置、輕檢查、輕落實的形式主義問題。
5.農村勞動力培訓資源不足,體系不健全。從調查情況來看,全縣現有的農村勞動力培訓機構主要是縣農廣校、天水農校。這些培訓單位分屬于不同的主管部門,培訓條件差別很大,工作中存在著各自為政的問題。沒有形成培訓工作全縣一盤棋的良好局面。另外,有些鎮的領導對培訓的認識不夠,不配合培訓單位,一年幾乎不怎么開展工作。其次,能夠開展培訓的也大多集中在縣或鎮舉辦培訓班,很少能下到村,況且許多培訓是大雜燴式的培訓,師資水平參差不齊,培訓內容一般停留在農業技術、機械加工等幾個工種,與真正意義上的技能培訓和農民需求差距很大。因此,迫切需要對現有的培訓資源進行合理地整合,健全培訓體系,以發揮其最大作用。
篇2:寒假期間對社會農村的調查報告
20**年寒假期間對社會農村的調查報告
本次對調查過程中農民朋友反映最為強烈的問題作了一定的探討和分析,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類:
1,農田斷水頻繁,尤其是在干旱季節,更為嚴重。
2,公路等交通設施的建設不是很完善,農民的出行很不方便。另外,由于公路等的不完善給當地的經濟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3,農產品的價格較低,農產品給農民帶來的收入甚微。雖然近年來農產品的價格有所上揚,但是農業生產資料也在不停的上漲,與農業投資相比,農產品的價格較為低迷,長此以往將對農民不利。關于問題的分析根據當地政府的基本情況而言,由于在該地區設立的工廠和企業較少,所以稅收****就不多了,另外又加之中央實施的稅費改革,對農業稅的免除,政府的財政收入就存在一定的問題。農產品的價格持續低迷的問題在全國的范圍內都普遍存在,這主要是由于農產品的供求關系所決定的。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眾多,這勢必會導致農產品的供大于求的情形出現,從而出現“谷賤傷農”。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作為地方政府如果采用宏觀調控的手段來解決這一問題的話,可能性不大,效果可能也不會很明顯,畢竟地方政府的管轄范圍有限,調控能力也有限。對于符合實際情況的經濟發展之路,有下列幾個:
花大力氣招商引資對那些擁有豐富的資源的地區,農民本可以很好的利用這些資源來發家致富,但是由于資金不足,無力投資而使得資源無法很好的開發,為了很好的開發利用這些資源,招商引資當為首選。
}
另外,招商引資的另一個較大的項目是對農產品的生加工等方面。該地區的農產品在銷售的過程中幾乎沒有產生多大的附加值,然而,該地的農產品質憂、產量佳,所以如果再對其進行生加工,則會有很大的潛力。政府應當制定一定的優惠政策,力爭建立幾個龍頭企業,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為農民增收注入活力。
一是大力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開拓市場、引導生產、加工增值、為農服務的作用。要采取切實措施,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并致力于組建農業龍頭企業集團,增強龍頭企業的帶動能力。
二是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我們要把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與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結合起來,積極引導,扶持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健康發展。要以鼓勵引導廣大農民開展產銷聯合,組建多種形式的技術協會、信息協會、流通協會為重點,通過這些市場中介組織引導農民進入市場,實現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的有效對接。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政府要適當引導農民加大對農業的投入,盡快調整農產品品質、品種結構,發展特色產業。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依靠科技進步,立足資源優勢,突出抓好品種、質量的結構調整,使農業由市場決定產量、需求決定品種質量的軌道上健康發展。同時也應當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為農民增收創造條件。必須強化市場第一的觀念,下大氣力研究市場信息、市場動態、市場容量和供求關系,超前預測,科學分析,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指導農業生產,利用時間差、地區差,擴大農產品銷售半徑,擴大農產品集散量。突出優質抓特色,狠抓調整促增效在市場經濟的形勢下,有特色,才能有效參與市場競爭并立于不敗之地。發展特色產業,推進農業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是新時期實現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
(一)抓高效特色種植業。
(二)抓綠色農產品加工業。
發展壯大農產品經營隊伍發展壯大農產品經營隊伍,一個產業能不能保持持久活力,還得看產品的銷路是否暢通。農業產品銷售要有大量的農產品經紀人,政府要針對本地區的具體情況,培養農產品經紀人,擴大流通渠道。隨著農產品的價格上升,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農資市場管理,防止惡意哄抬農資物價,使農民增產不增收的現象防患于未然發展農商經濟合作社現階段,土地全部承包到戶,在土地不能大規模集約經營的情況下,另辟途徑,通過農商合作社,關鍵要讓農民參與和經營,把一個個單一個體有組織的聯合起來,使某一特色產品形成規模、在規模的基礎上進行產業化經營,才能盡量降低市場風險,在產品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蔬菜、、生豬、家禽、等都可以通過合作形式形成拳頭產品,在市場上占一席之地。只有達到產業化、規?;?,才能進行農產品深加工,培育品牌農業產品,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另外,在某一產品達到一定規模、知名度后,政府要引導樹立名優品牌,進行注冊保護,以品牌開辟市場、拓展銷路??偨Y農村的繁榮,經濟發展刻不容緩?!叭r”問題的核心在于“農民增收”,這一重大問題引起了全社會的普遍關注,政府也作了大量的工作已改善農民收入。我就本次的寒假社會實踐活動所調查的內容作了一定的總結和歸納,針對我地的實際情況做出了發展經濟的幾看法:
1、花大力氣招商引資;
2、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3、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
4、突出優質抓特色,狠抓調整促增效;
5、發展壯大農產品經營隊伍;
6、發展農商經濟合作社;
希望能夠對當地的經濟發展盡一番力!
這次早已已結束,但它給我留下了許多思考,使我們這些讀圣賢書的人也開始關心窗外事。它時時刻刻提醒我,在生活著九億多農民的廣大農村中,還存在著許許多多這樣或那樣問題,經濟還不夠發達,政治體制還不夠健全,非常需要我們這些大學生為祖國的繁榮昌盛,為人民生活水平的整體提高,為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盡自己應盡的一份力,作出自己應做的一份貢獻!
篇3:全市農村水利問題的調查報告
全市農村水利問題的調查報告
我與市農村辦、市水利局的同志一道,就新形勢下特別是農村“兩工”及堤防保護費取消后,如何加強農村水利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問題進行了一次專題調研。通過調研,我們形成的一個基本看法與基本結論是:農村水利已經成為制約“三農”發展的瓶頸問題,成為構建和諧農村的嚴重問題,加快解決農村水利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迫在眉睫。
現狀與問題:農村水利問題已到非解決不可的地步
經過多年治水努力,雖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最大市情是水情,最大憂患是水患”這一問題并沒有根本改觀,而且近年來有些問題呈現更加嚴峻的趨勢。
1、堤防抗洪能力脆弱。經過近10年大規模二期治理,我市堤防工程尤其是重點垸堤防抗洪能力有了明顯提高,但由于泥沙淤積加快、工程老化嚴重、資金投入不足等多種因素影響,堤防標準依然不高,防洪形勢依然嚴峻。一是重點垸堤防險工隱患仍然較多。我市5個重點垸一線大堤全長503.7公里。到目前為止,按二期治理設計標準,重點垸還有52公里未達標;按歷史最高水位標準,未達標堤段有352.0公里,占堤防總長的69.89%;此外,尚有病險穿堤建筑物77處,當沖當浪堤段104公里,砂基堤642處,兩水夾堤39處,每年汛期險情不斷。二是蓄洪垸及一般垸堤矮單薄。我市蓄洪垸和一般垸共有33個,其中萬畝以上的22個,一線大堤全長618公里,其中556.2公里大堤欠高,309公里堤段為沙基沙堤,247公里堤段迎流當沖,一遇高洪險情頻發。三是撇洪工程和內江內湖防洪標準極低。我市撇洪工程和內江內湖堤防總長1500多公里,線長面廣,先天不足。由于國家投資少,地方財政和群眾投入有限,工程長年失修,防洪標準極低。特別是五強溪等一批大型水庫建成后,外河中高水位時間延長,致使內江內湖擠排撇洪機率減少,電排排水效益降低,高洪水位時間過長,防汛任務加重。每到主汛期,內江內湖堤基翻砂鼓水、堤身散浸滑坡及穿堤建筑物險情接連不斷,層出不窮,成為湖區人民的一塊心病。
2、水庫樞紐病險嚴重。我市共有水庫1119座,其中大型水庫3座,中型水庫34座,小型水庫1082座。病險水庫672座,占水庫總數的60.1%,主要問題是,不同程度存在壩體單薄、大壩滲漏和滑坡、溢洪道損毀、涵管破裂、啟閉設施陳舊等癥狀。桃源縣戈爾潭水庫大壩壩體嚴重滲漏,最大總漏水量達104.51l/s,此外,還存在大堤滑坡沉陷、溢洪道嚴重滲漏、底板結構性破壞、輸水建筑物損毀等問題,被認為是我市水庫第一樞紐病險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