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知教育心得體會
今年全縣進一步深入廣泛開展六知教育活動啟動以來,局里迅速召開動員會進行安排部署,通過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我進一步增進了對“知足知恩知榮知恥知法知德”內涵的理解,領會到了“六知”所蘊含的豐富的人生哲理和生存智慧,教我學會了如何去更好的工作和快樂的生活。
知足常樂,也是一句古話。是人們求得心理平衡的道理。古人說:“知足者常樂,貪婪者常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這些至理名言是從多少代人生活的酸甜苦辣中積累出來的,是先哲縱觀人生成敗、歷史變遷得出的寶貴經驗。我們說的知足,主要是從生活待遇上講的,而在工作上、學習上,要永遠知不足。雷鋒有句名言,工作上要向積極性最高的同志看齊;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齊。恰如其分地道出了知足與不知足的辯證法。一個人只有生活上知足,才能保持健康的心態,工作才能盡職盡責。但現在確有個別同志老是心理不平衡,職務嫌低、待遇嫌差、榮譽嫌少。如此不知足,難免欲壑難填,引火燒身。那些腐化墮落的貪官們,東窗事發之前,既不缺錢,也不缺物,但缺少的就是滿足,由于不滿足已經得到的一切,結果自掘墳墓,走上了毀滅的道路。當然,這里所說的知足,是物質生活的知足,而在事業追求上、在為黨和人民的奉獻上、在高尚人格的追求上,應當永不滿足,應當始終保持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
知恩。就是要搞清楚個人成長進步靠什么,解決好“我從哪里來”的問題。有道是,知恩圖報。“知恩”是“圖報”的前提,不“知恩”何談“圖報”?當然,古人的知恩突出的往往是知個人之恩,并帶有一定的封建色彩。歷史上留下過不少佳話,像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岳飛的“精忠報國”等。對黨的干部來說,知恩除了知父母之恩外,更重要的是要知黨和人民的養育之恩。沒有黨和人民的哺育,就沒有我們的一切,知黨和人民之恩是一種覺悟,報黨和人民之恩是一種義務。對領導干部來說,恩來自于民,權要為民所用,帶著感情做工作,服務群眾和社會??v觀一些先進典型的成長軌跡,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們無不是始終銘記黨和人民的養育之恩,把知恩之情化作報恩之行,在本職崗位上積極進取,建功立業,并因此贏得了人民的擁戴。恩從心中來,行為要體現。手中的權利,不能當成特權,要用權報恩,用事體現報恩的行為,一點一滴報達黨對自己的培養,一點一滴報達各級領導和同事對自己的關心,一點一滴回報人民群眾對我們公平與正義的信任。
知榮知恥,是為人之道;知榮知恥,是為師之道;知榮知恥,是正世風之道。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民族,持有不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人們,其榮辱觀是不同的。在我們的社會里,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不能混淆。否則,社會和諧不起來,經濟發展不起來,民族精神振作不起來,國家也強盛不起來。**同志提出的“****”,旗幟鮮明地指出我們應該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應當成為我們每個人應有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
知法,然后才能自覺守法,廣泛進行法治教育,普及法律知識,引導大眾行為,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重要內容。gg開放以來,我國法制體系不斷完善,五五普法深入人心,普法教育成果顯著。我縣通過開展“六知”教育活動,大力宣傳、普及與廣大干部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和法制理念教育,使他們了解和掌握生產生活、學習工作中應該遵守的法律準則,樹立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理念,引導廣大干部群眾自覺學法、守法、用法,依法行使權利,履行應盡義務,合理表達利益訴求,促進社會矛盾化解,維護公平正義、構建和諧社會。*
篇2:提高員工思想覺悟思想教育心得體會
提高員工思想覺悟思想教育心得體會
隨著公司的飛速發展,人本管理被納入公司的管理體系,對此,如何通過思想教育提高員工的思想覺悟成為許多基層管理者面臨的問題。近期,我們結合班組實際情況,在開展思想教育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使得員工的思想覺悟明顯提高。
一、做為一班之長,首先要給大家做榜樣,給員工當模范,無論個人形象,還是工作規范都要給大家樹立一個樣板,只有樹立了樣板,大家才能從你的身上真正看到工作、生活的標準。
二、 平時,利用好班前、班后會,多給員工做思想教育工作,多講解工作的重要性,講解工作的意義,使員工認識到自身價值的存在。
三、讓每位員工輪流擔任班長,讓其體驗工作責任的存在,了解工作責任的重大。
四、定期組織員工總結個人不足,尋找改進措施。只有不斷地總結不足,尋求改進,才能不斷提高。
五、與員工討論如何預防錯誤發生,在錯誤發生時應怎樣去約束自己,怎樣去克制自己。比如說,由于我們工序的特殊,工作中存在上班期間人員打盹的現象,就圍繞著這個問題對打盹的原因及如何預防,形成一些文字性的東西,讓大家共同執行,通過這一方法的實行,班組內打盹現象逐漸減少。
六、工作中做好監督、執行,針對員工思想存在問題單獨進行溝通交流,對于多次溝通不能改正的進行必要的考評處罰,在教育及考核下共同完成幫教。
七、讓員工多學習知識,充實自己,提高水平。
篇3: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心得體會
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心得體會
實施素質教育是建國以來教育界歷次改革中最深刻的一次。當今世界各國的教育改革都把重點放在受教育者素質的提高上。在我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對人才的標準和規格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為一名中學數學教師,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如何貫穿在教學中呢?下面我就這一點談一點自己的認識。
一、結合數學史進行素質教育
數學是一門源遠流長的科學,數學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早在遠古時代,人類就有了數學知識的積累,如用繩記數等,最后發展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因此,介紹數學史,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的過去、現在,展望數學的將來,發展數學,為人類作出貢獻。
閱讀數學家故事,能激發我們學習先哲們的鉆研奉獻精神,繼承先人的科學成就,能培養我們的探索精神,訓練思維的嚴密、細致和敏捷,能鍛煉我們的數學運用能力,發揚敢于爭先的精神。
二、結合社會實際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實施素質教育
數學是實現的反映,很多數學問題的提出本身就源于現實。
如《幾何》第一冊前的引言提出四個問題,很有趣,也很現實,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后面的解答,又使學生看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系,揭發數學源于現實的本質。數學來源于生活,產生于生產實踐,是生活中奇的濃縮,是實踐中妙的結晶。數學的運算,妙趣橫生。請你觀察12345679這幾個數字,看出缺哪一個數字嗎?回答是缺“8”。而12345679乘以72的運算結果你知道是多少?回答是:888888888。有的是“8”吧!表面無“8”,而結果都是“8”。再看一個算式:1111111112=12345678987654321。得到這么整齊的對稱數字。
數學與生活,誰也離不開誰。1、2、3、4、5、6、7,一個星期接著一個星期,周而復始。而一個月的周歷表中,任意三橫三列排成正方形的9個數的和,總是等于中的哪個數的9倍。這些都揭發數學源于現實的本質,從而了解數學不是抽象的學科,而是有著豐富的內涵和廣泛的應用的。
三、結合世界觀實施素質教育
數學本身是一門嚴密的科學,邏輯的科學,在其中可挖掘不少辯證法的實例。
如在講正、負數的時候,可以滲透矛盾的思想;在講函數時,可以滲透事物是發展變化的這樣一種哲學思想;在講方程時,可以滲透平衡的思想等。
四、通過滲透數學思想提高學生素質
數學思想方法屬于策略性的知識,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在量和形方面的本質的認識,以及達到研究或解決問題并使之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方式或程序。由于數學研究的是實現世界中的量和形,兩個不同的事物,如果是有相同的量和形,它們的數學形式就是相同的。因此,數學的形式比知識(法則、公式、定理等)本身就體現了一般性的科學方法。另一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學生將來從事的生產活動已經不再是簡單、機械的勞動,將會有較高的智力成分,能使他們終身受益的不是形式的知識而是那些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以上兩方面說明了學生掌握數學思想方法時,對學生將來的工作、學習的重要性。
當然,數學思想隨著學習的深入,要不斷升級。如在講比例的基本性質時,可以類比分數的基本性質學,這時就滲透了類比思想。還有方程思想、統計思想及待定系數法等思想均可通過知識的學習加以滲透。
五、通過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素質
學數學最終是m.airporthotelslisboa.com為了應用,為了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數學素質最終體現于學生的能力。在教學中,在講解知識的同時,注意能力的培養。如講一道例題時,可用多種方法,從而使學生從多側面理解數學知識的運用,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培養學生動腦、動手,在親手制作中體會數學,繼而利用數學來設計創造,這是數學的升華。在獵奇中培養探索發現能力,在探妙中培養創造的靈感,在賞趣中培養熱愛數學的情感,在審美中培養創新的本領。
六、通過發展學生完善的個性提高素質
數學是最容易判斷真偽的一門學科,對就是對,錯就是錯,答案也是明確。學數學能幫助學生形成堅毅求知、明辨是非、堅持真理、獨立思考的科學態度和思維品質。
七、通過數學中的美學因素進行素質教育
數學和其它學科、藝術一樣,都有自己的美學特征,起著陶冶情操、完善思維品質的作用。
正如音樂、美術一樣,數學也能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這樣用美術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從根本上改變了“要我學”的傳統模式,從而轉到“我要學”的軌道上來。在開放的課外活動中,你要去品賞數學之“趣”,讓興趣伴隨自己學習、鉆研、探索的全過程。
按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要求,學生的課業負擔減輕了,有了充足的富余的時間。如果養成了自學的習慣,走進數學的奇妙世界,在生活、生產中尋找數學的妙用,有利于培養智力和能力。如果能夠大膽探“妙”,哪怕是“異想天開”,對于開發數學思維、培養想象能力來說,必然是收效顯著。
以上是我對素質教育在數學教學中應用的一些看法。教師首先要有正確的認識,改變傳統教育觀念,同時,從以上各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提高他們的素質,實現向素質教育轉軌。如果每一名教師都能在這方面下功夫,那我們民族素質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我們的下一代也就能夠得到全面發展、能夠成為下世紀的合格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