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企業文化之傳統文化學習心得體會

7986

  企業文化之傳統文化學習心得體會

  在懵懵懂懂中我與**共同走過了三年半的時間,回首走過的路,作為一名企業家,自己真的是很慚愧,走了很多彎路。20**年可以說是我人生的轉折點,與《弟子規》結緣、與傳統文化結緣,讓我很幸運的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企業經營的方向。

  說實在的,什么是傳統文化呢?我琢磨“傳”就是傳承,“統”就是統一。一個家通過家規、家道的承傳,達到統一和諧的目的。其實通過學習傳統文化,我最大的體會就是企業就一個家,企業文化就是家的文化。企業其實真的就像一個家,老總就是這個大家庭的家長,員工就跟孩子一樣,一個企業老總不僅僅是個管理者、還應該是員工的親人、員工的老師。正如《三字經》中所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如何教?教什么?是我一直困惑的問題。學習傳統文化之后,慢慢的好像一點點找到了答案,就教我們中華五千年古圣先賢的優秀文化,從自己做起,身教大于言教。

  以前沒學習傳統文化的時候,最讓我頭痛的問題是員工的頻繁流動,員工來了走、走了來就象走馬燈似的,員工的不斷跳槽、工作的不斷交接真的對企業是弊大于利。從去年5月份開始員工每天早晨通過半小時的晨會學習《弟子規》、學習《孝經》,我與員工共同反省對父母孝道的落實。員工通過學習通過反省深深體會到“居有常、業無變”。體會到自己工作安定、身心健康能讓父母少了多少掛念。從學習傳統文化后,每月公司都舉辦一次《感念師恩——大連鴻祥員工分享會》,記得有一次恰巧是員工的生日,我們請來了員工的母親,這位80后的年輕男員工第一次給母親跪拜磕頭,感恩母親把他帶到這個世界、感恩母親含辛茹苦將他撫育大,員工集體送了他一個洗腳的木盆,希望他能常常給母親洗洗腳,大家在淚水中唱起了《感恩一切》的歌曲。自己也通過學習深深體會到孝道對一個家庭、一個社會的重要意義。09年十一的時候我第一次給所有員工的父母寫了一封信,并讓員工帶回去一個紅包給父母,我說這是“孝金”,希望我們都能感念父母的恩德,過節上班后員工帶回來父親的一封信讓我至今難忘,這位長輩希望我能堅持傳統文化的學習并帶動全公司的員工都能學習落實傳統文化。

  “百善孝為先”,孝道是企業的家文化的起點。從去年下半年到到現在員工通過學習能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改變對人、對事的自私自利的一些看法,很多時候大家都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能更全面的考慮問題和解決問題,企業的穩定性大大強化了。

  以前我頭痛的一個問題就是企業的和諧,員工之間經常為瑣事計較,怎么樣才能讓企業更有凝聚力?我覺得一個家之所以是港灣,是因為永遠都有父母無私的愛的海洋讓你任意停留。一個企業也是如此,老總要用無私的愛和感恩的心讓員工感受到,我從自己做起有兩點:第一就是要改掉自己發火的毛病,“待婢仆、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讓企業這個磁場充滿了愛和感恩;第二就是我拿出對待自己兒子的愛心對待我的員工,“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從道理上明白了,最重要的是從心上做,力行真的是很艱難的事情。有時候忍不住還會發火,但會很快回頭并給員工道歉。記得我們全體女員工剛學完《女誡》后,女員工開始輪流自己做飯做菜,我也每天中午都上去吃,很多年輕的女員工從沒做過家務,但是做起來都很高興,菜做的不是很好吃大家也都包容著吃了。有一天我做在辦公室就琢磨,自己怎么這么差勁,就沒想到給員工做點好吃的,教教女員工怎么做飯呢!于是自己那天中午就親自下廚做了兩個菜,員工格外高興,就像興奮的孩子似的全都吃光了,緊著說好吃,后來就告訴女員工怎么做飯更有味道、怎么配菜。往年年底我們都是出去吃飯店,今年大家在12月31日那天都聚到一起一同包餃子,我訂了個大蛋糕,上面寫著“我們是一家人”,大家在一起真的就象一家人吃年夜飯那樣開心極了。那一刻,我想這不就是企業的凝聚力嗎?愛是什么——愛就是用心時時感受別人的需要。

  每天晨會我都會與員工一同念感恩詞,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恩斥責你的人,因為他助長了你的定慧;感恩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感恩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了你應自立;感恩鞭打你的人,因為他消除了你的業障;感恩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長了你的見識;感恩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每每念到這些,我都會釋然很多,因為現代的人真的很容易抱怨、煩惱,原因不外乎上面幾種,當你在面對上面的境界都能心存感恩之心的時候,自己的心態一定就會平和許多。我很感恩投訴我們的會員,因為每一次投訴都讓自己看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都能夠更加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以前我對不學習傳統文化的員工會很煩惱,覺得那么好的文化你為什么不學呢?自己生悶氣、抱怨,但現在自己則很釋然,覺得正是他們的存在讓自己看到自己的問題,“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正因為自己做的不好,不是很好的學習的榜樣,當然無法感染身邊的人提起興趣,他們就是我身體力行弟子規的推動器。

  傳統文化的學習最關鍵的是改變了我對財富的看法,正如《大學》里所說,“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德為財土、財有吉兇。記得有位銷售經理曾經困惑的對我說:“我不知道您到底希望我們做什么,我們的工作不就是不斷提高銷售額嗎?!”我說其實我們以前對金錢的看法都是不正確的,不能為了賺錢而賺錢,不該賺的錢賺來的是災禍。其實企業如同一棵大樹,樹有樹根、樹枝、樹葉,會開花結果,我們希望果實長得繁茂,那么方法不是在果實上下功夫、應該是在樹根上下功夫,企業財富大樹的樹根是什么呢?就是我們這個企業全體員工的德行,懂得做人的道理就懂得做事了道理,就能夠將事情處理得有智慧,就懂得如何剪枝修葉,只有這樣才能收獲豐碩的果實。這個員工好像恍然大悟似的頻頻點頭,但實際上明白道理是一回事,真正能在生活中去落實,真的是很難。很多時候員工當時很明白,但一遇到具體問題就將所學的全都拋到腦后了,結果辦了糊涂事情,錢是賺了但出問題了會員投訴。腦子里要時時刻刻有這個弦,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人只有天天讀圣賢書、天天想圣賢事,才能在做事的時候習慣性的考慮自己做的是否符合圣賢的標準。

篇2:傳統文化和藝術修養專題學習心得(2)

  傳統文化和藝術修養專題學習心得

  **年10月8日------**年10月12日五天的學習,當我打開正反面都記滿密密麻麻學習的課堂筆記時,老師的面容仿佛又再一次浮現在眼前,以下是我的記錄和體會。

  第一天,

  上午黨性教育,下午孔子與儒學

  第二天,

  上午唱享山西音樂,下午音樂與情感

  第三天,

  上午傳統文化的影像表達,下午國學之子學

  第四天,

  上午國學之總論,下午國學之文學(上)

  第五天,

  上午國學之史學,下午國學之文學(下)

  一、**年10月8號上午,晴天,我懷著對母校的感激和崇尚之情,踏進了久違的校園。首先來到了山西大學——國學大講堂,在一個簡短的開班儀式后,班主任老師李成林宣布了課堂紀律。

  由山西大學黨委書記,王世杰老師授課

  《修生固本彰顯黨性》——淺談黨員干部黨性修養

  主要內容有

  一、傳統文化與修養

  二、信譽黨性修養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黨性修養

  修生固本,有些人做人還不夠,還要當官。

  一、傳統文化與修養

  1.勤儉知足的人生觀

  2、貴和中庸的處世思想

  3、貴義輕利的價值取向

  4、君子人格的人生目標

  5、仁義為主的道德追求

  一般文化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古代典籍:例如,四書五經傳統文化儒家以來必讀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

  春秋是魯國的編年史孔子修改的。

  老百姓讀《三字經》根據一個儒家文化發展出來的三字經,有文化的讀原著,沒有文化的讀通俗本:例如《弟子規》。

  第四種文化是語言符號,例如國徽、國旗。

  明《中國文化要義》知足常樂情節。

  提到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我個人對這句話非常贊成。

  二、貴和中庸的處世思想

  中庸不是折中,和事老。

  這是通過本課,對中庸新的理解。

  中庸的含義:一是守中道,二頭太極端,知中守正,講原則的;二是折中,中和,和稀泥,但和而不同;三是因時制宜與時俱進。這是中庸的三的含義。古文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三、貴義輕利的價值取向

  這是對“義”的最高道德原則。法家提出“貴利輕義”。

  這里面包含三個層面,義、仁和弗洛伊德提出一人執行自我和監察自我。也就是自我監督,黨員尤其是領導干部,隨便找個理由,為所欲為,下邊人也管不了,完全靠執行自我和監察自我來自律。

  四、君子人格的人生目標

  君子是理想人格的稱謂。

  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自律,理想目標就是君子。莊子提出過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之如飴。吳,人亦為本的道路的處理器。

  五、仁義為主的道德追求

  忠、孝、禮、志、信是中心,*的《共產黨員的修養》一文,提到仁者無敵,*說:仁之法在于愛人,不再愛我;義之法在于正我,不再正人。我認為:現在確實需要這種精神,尤其是一個庸俗文化大行其道的時代。

  二、黨性與黨性修養

  1、黨性

  2、黨性修養

  3、黨性修養的內容

  修身的過程漫長的。

  概念名詞:黨性:就是一個政黨固有的本性,是階級性最高和最低會合的表現。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性質。還具有階級性和階層性。

  不能忘記所代表的階級性。*的三句話都是有階級性的。

  黨性修養教育有四:自我教育、自我鍛煉、自我改造、自我完善。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高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三,黨性修養的內容有六個方面內容

  一是理論修養,二是政治修養,三思想道德修養,四是文化知識和業務能力,五是作風修養,六是組織紀律修養。

  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黨性修養,

  包括四方面內容:第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第二堅持***主義共同理想,第三堅持一愛國主義配合新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第四堅持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這四個方面互相聯系互相補充構成一個有機整體。

  價值觀是意識形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把馬克思主義觀點指導實踐。目標,就是凝聚目標。民族精神第一是愛好和平,第二是團結統一,第三第四沒記下來。

  第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黨性修養

  1、加強理論修養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

  2、小點加強政治思想修養堅定***主義的共同理想,

篇3:傳統文化參觀學習心得

  傳統文化參觀學習心得

  《大學》中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意指,每樣東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

  天地萬物皆有本有末,凡事都有開始和終了,能夠明白本末、終始的先后次序,就能接近大學所講的修己治人的道理了。物者:指的是有形有質的具體存在。在佛家稱為色相。道家稱作有為。而既然有形質,就必定有產生這形質的根本所在。這就是我來到這里通過學習感悟最為深刻的。

  “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蔡老師上課中也講到:“做了再說是圣人,說了再做是賢人,光說不做是騙人!”

  我想這也是學校的用人標準。作為部門負責人,以前在選聘教師的時候,更多的是觀注這個老師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能,同時看是不是學生們喜歡的(授課教師授課滿意度調查),只要是學生喜歡、且教學經驗較豐富就可以了?,F在對照這幾個標準,再想想學校當下的幾種現象:1、僅注重教師授課技巧而忽略其人品,結果是犧牲了諸多的學生而成就其人,最終也是功滿而另謀高就,或是以成績作為要挾,本學期開學初就有個別高級講師出現這種現象,而且是在學校最缺人的狀況下提出加薪,而且一張嘴就是獅子大開口,全然不顧學校對他多年的栽培。當通過了解學生才知道這個老師也是那兩個班(上學期被安排帶這兩個班的課)學生意見最大的,直接反映這個老師上課講的都是專業術語,學生聽不懂,他就諷刺加挖苦,有時還罵人。。。

  2、僅注重教師的教學效果而忽略其人品,結果是教師為討好學生將滿意度評分高些,一味為滿足學生的要求,學生要求老師怎么上老師就怎么上。最終是學生越來越囂張且不把老師放在眼里,出了校門也對學校大鑠其詞。這種現象一出來班主任們個個為此事而擔憂的同時,也倍感頭疼,畢竟班主任們不帶課只帶班,學生思想工作做的再好,可是任課教師的作法卻。。。。更有甚者,班主任明確要求學生怎么做,有的老師為卻在教學生怎么不“得罪”老師又可以不做(當然,這樣的老師已被開除,也很少)

  3、教學能力不行但對學生很認真負責的老師,結果是學生煩他的同時也很尊敬他,在我們開學生座談會的時候,學生們表示,這樣的老師能提高教學水平就好了。我們也問學生,如果把這個老師換掉好不好,學生們都非??隙ǖ幕卮穑翰缓?問其原因,都說很喜歡有愛心的老師。最終是學校將這些老師送出去學習。

  而針對這些現象,我們總結來總結去,長篇大論倒是不少,而我們學習的課程中幾句話就總結了,要是早學習,凡事就會做在先了,我想這也是為什么素質課一直沒什么多大成效的原因之所在吧。

  做人先有德,中國文化最重視也是“德”,當“德”與“道”相契合時,與倫常關系相適應,這就是道德。有道德者可行之于天下,那么,物有本末,德之根在于何處?孝,德之本也!

  孝親,是德行的原點,德行是事業的根本。孝親使人形成感恩與誠敬的人生態度,而人生態度決定了我們的執業態度,執業態度決定了我們的執業生涯。

  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父母的恩德最大,知父母恩,感父母恩,報父母恩是自自然然的孝親過程,是做人的大根大本,這也是古人說的“親親為大”的原則。*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