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家校溝通工作心得體會(4)

1070

  家校溝通心得體會

  班級的工作要順利開展,必須要有家長的密切配合,而家長與學校密切配合是與教師與家長的有效溝通分不開的,所以,教師一定要注意與家長有效溝通。

  作為班主任,很多時侯都需要和家長進行溝通。如:學生的成績下降了、學生上學遲到或無故曠課等等,很多事情溝通得好了,可以起到很好得教育效果,可如果溝通不好,家長會非常不滿意,到時班主任的工作就不能正常地開展。

  的確,和家長溝通不是很容易:當面他們會答應得好好的,讓你一百個放心;回到家里,他們會采取無效的教育手段(打罵等懲罰或者置之不理),結果也是你可想而知的。

  所以,如果學生一再犯錯,在你的教育下還不改,這就需要和家長商量解決辦法,但是在家長來之前一定要想好來說什么,千萬注意不能只知道說學生這不是那不是,要在表揚的情況下指出學生的不足。

  和家長溝通,首先要想好這些問題:

  1、你是否了解發生問題的原因?有些老師不分青紅皂白,明明是自己教育出現了問題,卻要找家長溝通,這樣的溝通自然不會有效果;

  2、你是否有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你至少要給家長提一些建議,采取與家長合作解決問題的姿態;

  3、你對學生的家長是否了解?這很關鍵!有文化和沒文化的家長,絕對要采取不同的談話方法,否則不但沒效果,反而產生很差的效應;

  為了使學校和家庭合力育人,班主任必須尋求有效的解決學生問題的方法。必須要注意這樣幾點:

  第一,與學生家長溝通,要選擇適當的時機和地點。人人都有情緒化或心情不佳的時候,那么此時就不是與家長進行交談的時候,與家長溝通,應先間接地向學生了解其家中的情況,以便決定是否適合與家長交談。

  第二,與家長溝通要善于傾聽,多數班主任約見家長時,說得多聽得少,只顧自己痛快,啪啪一通數落,情緒發泄完了,自己累了,家長的耳朵也塞滿了,回去便拿孩子撒氣。

  我們不妨換個方式作個聽眾,如何呢?我們班的一個學生,從開學到現在,這個學生的特點就是話特別多,上課的時候經常成為老師點名的對象,對于他的表現,我一直不滿意,多次找他談話,但每次都沒有多大的成就,最后我請來家長,準備把這位學生這段時間的表現向家長數落一番,家長來了后,很主動地向我這個班主任了解情況,并將這個學生從小學一直以來的情況給我做了反映,從他談到的情況中,我了解到這位學生是長期以來形成的壞習慣,上課時插嘴講話,這些表現并不是一時的反應,所以對他的情況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來對待,要準備好打持久戰,切不可心急??梢?,有時候多說不如少說,甚至作個聽眾也不錯,傾聽有兩個好處,一是造成平等的談話氣氛,二是便于我們從中捕捉信息。家長有時會因孩子在校的一點表現而喋喋不休,追問不停。自己可能會感到不耐煩,但是我們要時刻保持親切的笑容,去面對他們,去體諒做父母的心情,以一個教師特有的耐心去面對他們,通過換位思考去了解他們,使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有信心把他們的孩子教育好。

  第三,與家長溝通,要講究語言的藝術,要深入淺出,將大道理說小。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教養不同,難免會遇到一些“護短”的粗魯家長,那就必須講究語言的藝術,多數學生在學校作了錯事之后是不會向家長說的,反而說別人怎樣錯,老師又如何袒護那些同學,這往往引起家長的誤解,所以班主任應該在家長心平氣和的情況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用征求意見的態度,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

  溝通無限!方法不拘一格,但不論采取何種方法,技巧,你都要出于真誠,并力求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篇2:素質教育家校行家長報告會心得體會

“素質教育家校行”家長報告會心得體會

  下午在實小參加了“素質教育家校行”家庭教育報告會,與會家長近5000人,報告會由市教育局倡導,E縣教育局主辦,實小承辦。報告會邀請了山東省教育廳原副廳長王恩大教授作報告。王教授的報告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有以下幾點:

  1、發現孩子的特長并進行教育,不能按別人孩子取得的成績的方法及家長的愿望要求孩子。這一點的核心是因材施教,關鍵點是平時細心觀察自己的孩子,留心自己的孩子,是家長必須認真對待的,可是好多家長做不到。

  2、學會做人,做人是人生之基礎。

  3、發現孩子的智能優勢并發展孩子,創造條件,把握教育的關鍵期。十二歲以前解決外語。王教授認為,人類中有文盲,可很少有數學盲。語言的學習主要是模仿,而數學主要是抽象思維,孩子越大抽象思維能力越強。家庭教育中幼兒期應多給孩子講故事,通過講故事,潛移默化的讓孩子認識到好故事是從書中來的,養成孩子愛讀書的習慣。

  4、七歲左右,規矩的形成期。這個時期,家長針對孩子的不正當要求要敢于說“不”,過了十二就難以管教。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向家長發火是對家長的信任,家長應與孩子溝通交流,否則孩子會向網絡或社會上一些人尋求幫助,可能會遇到壞人。

  5、孩子在家主要是習得教養,學會生存、生命、生活。尤其注意孩子的營養健康,不能挑食偏食,不吃垃圾食品,城里的孩子少吃肯德基。

  多給孩子講故事,能做到一些,但不能堅持,忙起來就荒疏了。對孩子說“不”,應調動家庭所有成員共同遵守,否則效果會不如意。

  關于語言學習,我家由得天獨厚的條件,我教語文,他媽媽教英語,應制定可操作的方案進行教育,只是好多時候缺乏耐心,或忙起來孩子就被拋到一邊。我也常教育學生的家長,忙來忙去為了誰,不為孩子忙是瞎忙,放到自己身上,就煙消云散了。生活是一本難念的大書啊!文章來源自 物業經理人

篇3:家校溝通心得體會2

  家校溝通心得體會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隨著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家長的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我們要充分掌握這一有利條件,積極發動家長配合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所以,如何與家長進行融恰的溝通,至關重要。確實與家長溝通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超越知識的智慧。在與家長的溝通過程中,我覺得以下幾個方面很重要:

  一、本著尊重的原則與家長溝通

  在溝通的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別。因此,我們必須尊重學生家長的人格,特別是要尊重所謂“差生”和“不聽話”孩子家長的人格。對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還要客觀地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公正地評價學生的表現和家長的家庭教育工作,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切忌動不動就向家長“告狀”,不要當眾責備他們的子女。作為教師,更不能訓斥、指責家長,不說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話,不做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事。否則會造成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隔閡甚至對立,還可能引起學生對家長或教師的不滿,損害教師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別人是自尊的表現,也是得到別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說:“敬人者,人恒敬之”。

  二、家訪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重要手段

  每次家訪我都事先與家長約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長因我的突然來訪而感到不自在。家訪一定要圍繞事先確定的目的進行,有時請數學老師陪同。一方面顯得我們較有誠意與重視,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在家訪中我表現出了足夠的誠心和愛心,講話也特別注意方式,多表揚孩子的長處和進步,對孩子的缺點,盡可能委婉的表達。如果我們對家長抱有誠心,對學生擁有一顆愛心,那么,家長必然會成為我們的朋友。切記,表揚學生就是表揚家長,批評學生就是在打家長的臉。

  三、傾聽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藝術

  任何教師,無論他具有多么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理論修養,都不可能把復雜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錯。而且隨著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家長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他們的許多見解值得教師學習和借鑒。加之“旁觀者清”,有時家長比我們更容易發現教育過程中的問題。因此,我覺得要根據實際情況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與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溝通。如:一是對于素質比較高的家長,我就坦率地將孩子在校的表現如實地向家長反映,并主動地請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認真傾聽他的意見和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對于那些比較溺愛孩子的家長,我就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長處,給予真摯的贊賞和肯定,然后再用婉轉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處,誠懇而耐心地說服家長采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三是對于那些對孩子放任不管,把責任推給學校和老師的家長,我就多報憂,少報喜,從而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教育孩子的活動中來,開始主動關心孩子,主動與子女溝通,與學校溝通,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四是對于后進生或是認為自己對孩子已經管不了的家長,我們應盡量挖掘其孩子的閃光點和特長,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和進步,對孩子的缺點適時地每次說一點,語氣委婉,并提出改正孩子缺點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長對孩子的希望,使家長對孩子充滿信心,只有這樣,家長才會主動地與我交流孩子的情況,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五是對于個別不太講理的家長,或是不理解學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長。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就沉住氣,先讓家長說完,發完脾氣和牢騷,并對家長的這種心情表示理解,然后再耐心地以平靜的語氣與家長解釋、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對錯,以理服人并體現出自己的寬容大度,贏得家長的好感,從而得到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確實,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我深深感到:教師與家長溝通時的方式無處不在,涉及的內容更是方方面面,但一定要注意向家長“多報喜,巧報憂”,更要把教師自己對學生的那份濃濃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充分地流露給家長,讓家長深切的感受到教師是真心實意地關心愛護他的孩子,老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那么我們工作一定能夠得到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一定能夠獲得比較滿意的效果。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