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前言
1.1項目提要
項目名稱:昌江區20**年防護林工程項目
建設單位:昌江區林業局
項目第一責任人:
建設內容和規模:營造人工林5000畝
建設期限:人工造林20**年完成,連續撫育3年。
項目投資:總投資100萬元,其中:中央財政預算內專項資金50萬元,占50%,地方配套50萬元,占50%。
項目效益:項目建成后可產生經濟效益8525萬元,可起到水源涵養、水土保持、凈化空氣、美化環境、減少自然災害等作用,項目建設過程中還可以解決210個農村剩余勞力的就業。
1.2工作開展情況
根據省發改委、省林業廳《關于下達20**年江西省防護林工程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投資計劃的通知》(贛發改農經[20**]869號)精神。我們根據《江西省營造林作業設計規范(試行)》要求,以昌江區森林分類區劃調查成果資料為基礎,深入項目區各鄉、鎮、場開展工作。
本次實施方案編制工作自20**年11月18日至20**年11月28日,歷時10天,參加內外業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共16人,其中高級工程師2人,工程師3人,助理工程師6人,技術員5人。
第二章基本情況
2.1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
昌江區(含楓樹山林場)位于景德鎮市境內,東與婺源縣接壤、南與樂平市相連、西與鄱陽縣為鄰、北與浮梁縣交界,昌江區地理位置處于北緯29°6′—29°26′,東經117°1′—117°16′,全境東西長約30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山脈屬懷玉山山系,境內最高峰牛角嶺海拔647.4米,地貌以中低丘和平原為主。境內河流屬饒河水系,主要河流是源于安徽省祁門縣大洪山的昌江及其支流。皖贛鐵路和206國道縱貫南北,鐵路、公路、水路兼備。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適宜林木生長。年平均氣溫為17.1℃,極端最高氣溫41.3℃(1967年8月29日),極端最低氣溫為—10.9℃(1965年1月13日),穩定通過10℃的全年積溫5323℃。年平均降雨量1900毫米,最大年降雨量
2673.6毫米(1954年),年平均相對濕度79%,年日照時數2000小時左右,年平均無霜期247天。主要土壤有千枚巖、花崗巖、頁巖、砂巖發育面成的紅壤、黃紅壤和黃壤,偏酸性,山區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腐殖質層厚,低丘土壤層厚、土壤肥力中等。境內為分布亞熱帶次生常綠闊葉林,森林植物資源豐富,擁有木本植物96科257屬646種,其中喬木樹種以杉、松、木荷、樟、楓香及殼斗科植物為主,灌木有杜鵑、繼木、白櫟等,地被物有芒其、小山竹、芭茅草等。
2.2社會經濟條件
昌江區地處城鄉結合部,現有耕地面積9.8萬畝,林業用地26.9萬畝,轄區環繞整個景德鎮市區,轄有二鄉、二鎮、二街道,共有43個行政村,22個居委會,171個自然村,總人口16.3萬,農業總人口7.27人,20**年農業總產值3.1億,其中林業總產值4743萬元,占農業總產值
15.2%,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4900元。全區按照“依托城市,服務城市,發展昌江,奔向小康”的指導思想,逐步形成了“農業特區,工業強區,市場大區,城郊新區”的城郊型經濟格局。
2.3林業經濟狀況
1、森林資源概況
根據森林分類區劃調查成果材料顯示,昌江區現有林業用地26.9萬畝,占全區總面積的57.4%,活立木蓄積4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44.7%。
其中:
森林20.8萬畝
占林業用地面積77.3%
疏林地1.2萬畝
占林業用地面積4.5%
灌木林地1.0萬畝
占林業用地面積3.7%
未成林地1.6萬畝
占林業用地面積5.9%
無林地2.3萬畝
占林業用地面積8.6%
有林地中,喬木林19.6萬畝,竹林1.2萬畝。喬木林按優勢樹種(組)劃分,馬尾松6.1萬畝,國外松3.0萬畝,杉木2.8
萬畝,硬闊類5.5萬畝,軟闊類1.7萬畝,混交林類0.5萬畝。
2、目前林業存在的問題
根據森林分類區劃調查成果材料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贅浞N單一,針葉純林面積過大,樹種比例失調。近十幾年來的人工林幾乎全部都是針葉純林,這類森林生態效益和綜合防護效能低,我們要大力營造闊葉林,補闊改造針葉純林,逐步加大針闊混交林的比重。
?、诹铸g結構不合理,可利用資源較少?,F有森林近、成、過熟林面積不足7%,可利用資源已面臨斷檔。
?、哿謽I產業值低。昌江區林業用地占總面積的57.4%,但林業產值只占農業總產值的15.2%,這與現代林業的地位極不相稱(社會和生態效益未統計)。
第三章指導思想和目標
3.1編制依據
1、造林技術規程(GB/T15776—20**)
2、《關于加強長江珠江防護林工程建設管理的通知》(贛林生態[20**]4號)
3、省發改委、省林業廳《關于下達20**年江西省防護林工程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投資計劃的通知》(贛發改農經字[20**]869號)
4、《江西省造林綠化重點工程項目檢查驗收實施辦法》
5、其它有關林業方針、政策、法規與規定
3.2指導思想
以***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堅持“生態立省,綠色發展”的戰略,以保護綠色生態優勢,實現63%森林覆蓋率,促進林農增收為總體目標,堅持工程建設與“一大四小”造林綠化相結合,大力發展生態防護林建設,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3.3重要意義
國債防護林工程建設項目是通過發行國債籌集的國債資金用于我國林業生態建設,通過新造、撫育、改造等多種營林方式,最大限度發揮防護林功能,擴大森林資源總量,提高森林質量,改造生態環境,提高農民收入。因此,實施好這一項目,對于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3.4建設原則
1、堅持因地制宜,統籌安排,突出重點,集中連片,分類指導,分批實施的原則。
2、堅持以生態效益為主,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原則。
3、堅持科技興林,集約經營,確保工程建設質量的原則。
4、堅持各級目標責任制,下級向上級負責的責任制。
3.5建設目標
根據項目建設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從昌江區實際出發,確定項目建設總體目標是:以現代林業為宗旨,以分類經營為基礎,以森林可持續發展為指導,以科學管理為手段,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通過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相結合,建設高標準、高質量的防護林,從而達到提高生態效益,促進林業兩個根本性轉變的目的。
第四章建設布局及建設方案
4.1項目布局
根據省林業廳要求,選擇了昌江兩岸,206國道綠色通道作為重點區域進行集中整治,昌江區確定了四個鄉鎮:魚山鎮、竟成鎮、荷塘鄉、麗陽鄉。
4.2建設內容
根據省林業廳要求,昌江區20**年防護林工程項目建設通過人工造林,多樹種配置達到優化環境,保護、恢復和發展森林植被。其主要內容是:營造人工針、闊混交林(闊葉樹比例不得低于30%)5000畝。
4.3建設期限
人工造林20**年完成作業設計,在20**年完成造林整地及苗木栽植等營造林工作,并規劃3年撫育管理;20**年、20**年每年完成人工造林撫育1萬畝次;20**年完成0.5萬畝次。
第五章項目實施技術設計
5.1項目實施范圍確定
根據各鄉(鎮)、分場上報的小班,經核實不與其它項目重疊后,可用1:10000地形圖對各項目地塊進行實地調查,調查因子符合人工造林條件的確定為人工造林,不符合要求不得列入設計范圍。
5.2樹種選擇
根據項目區的自然條件和項目樹種選擇的原則,確定項目營造樹種包括:濕地松、木荷、楓香、樟樹、油茶、毛竹等。
5.3造林方式
1、人工造林整地采取大穴墾方式,不準煉山和全墾整地,在全面砍雜、清理山場時,均勻保留有價值的闊葉樹。造林在春季苗木萌動前栽植,除毛竹用母竹移栽外,其它樹種造林均采取植裸根苗造林方式。撫育方式為全刈擴穴撫育,每年2次,連續撫育3年。在坡度較大的山場必須開設林道,林道寬1.5米。在造林面積比較集中的地段在主山脊開設防火林帶,帶寬15米。
2、在工程建設期間,嚴格做到“六有”和
“五不準”,每1000—2000畝安排護林員一名進行巡護,并做標志性護林牌一塊。注意護林防火工作,及時做好森林病蟲害防治的預測預報和森林法的宣傳等工作。
5.4造林技術模式
根據省林業廳樹種配置要求和昌江區實際情況確定了典型技術模式:針闊混交型、毛竹型、經濟林型、針闊混交型中闊葉樹的比例不得低于30%。
栽植密度:荒山造林167株/畝,毛竹45株/畝。
整地規格(厘米):生態林50×50×40,經濟林80×80×60,毛竹100×100×100。
第六章種苗生產和任務
6.1種苗生產能力樂平綠盛苗圃面積共有150畝,每年能生產優質苗木300萬株左右。
6.2種苗供需測算
今年昌江區的防護林人工造林任務是5000畝,預計需要苗木83萬左右(一類苗在90%以上,三類苗不得上山),目前樂平綠盛苗圃已播種苗木70畝,預計可產苗木160萬株,可滿足昌江區防護林工程建設的需要。
6.3種苗培育和組織
樂平綠盛苗圃建場已有18年,該苗圃在實施NAP和FRDPP項目中探索出一整套培育優質壯苗的科學育苗方法,一級苗率保持在90%以上。苗圃育苗種子均由省種苗站提供,種源、品質要以確保,樂平綠盛苗圃生產的苗木科技含量高,苗木質量好,能滿足今年昌江區防護林建設的對苗木質量的要求。
第七章項目支持體系
7.1項目第一責任人
根據江西省林業廳贛林計發[1999]49號文件要求“各重點生態林業工程項目縣要成立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和辦事機構,落實有關人員,明確各自責任。各縣要明確一名縣級領導為工程實施第一責任人”,經昌江區人民政府批準成立了20**年防護林工程項目建設領導小組。
項目第一責任人:
昌江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項目領導小組:組長
昌江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副組長
昌江區林業局局長
成員
昌江區發改委副主任
昌江區財政局副局長
董國金
昌江區審計局副局長
昌江區監察局副局長
昌江區林業局副局長
昌江區城管綜合執法大隊副大隊長
7.2經營機制
1、建立下級對上級負責的責任制。施工單位對項目領導小組負責,項目領導小組對項目第一責任人負責,項目第一責任人對省林業廳、省發展計劃委員會負責(對國家負責)的層層負責制,各負其職,共同把這個項目建設好。
2、昌江區對項目承包進行招標,最后中標的是有世行造林經驗的昌江區國營林場。國營林場將承擔人工造林及今后的管理工作。國營林場與農戶稅后利益分成比例7:3,同時區林業局成立質量監理小組,負責項目的監督和檢查驗收,對生產過程中的每一道工序實行質量監理,堅持“195”工程即一次性造林成活率達到95%以上,確保高質量完成項目建設任務。
3、該項目經濟林部分歡迎各企業、個體、林業大戶聯合參加,為了保證質量,必須經驗收合格后按規定給予一定的補貼。
7.3生產管理
為確保項目順利實施,項目標準化管理
1、項目追求小組成員分片包干,項目實施單位全面負責項目監督和檢查驗收,其經濟利益與項目質量掛鉤。葉長壽分片負責魚山鎮、黃干勁分片負責荷塘鄉、雷良晨分片負責麗陽鄉、竟成鎮。
2、科學開展作業設計,根據有關技術規程,結合實際情況真正把計劃任務落到山頭地塊。
3、加強計劃管理,計劃一經下達,必須嚴格執行,不得隨意變更。如因特殊情況確需調整,必須經申報省廳造林處的同意后才能變動。
4、加強人員培訓,分層次全面強化項目參與人員(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施工員等)的教育培訓工作,提高項目建設隊伍整體素質。
5、以小班為單位建立檔案,檔案管理應專人專管,責任到人,規范管理。
7.4資金管理
本項目資金由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國債)和地方配套資金組成,地方配套資金必須及時足額到位,以確保項目的順利進行。
項目資金實行統一管理,統一使用,單獨記帳,單獨核算,資金使用嚴格按計劃進行,??顚S?,不得挪用,擠占用,項目財務需接受上級項目管理機構和同級財政、審計部門的檢查、監督和審計。
昌江區國債資金由景德鎮市財政專戶轉到昌江區財政專戶,然后進入昌江區林業局專戶,確保昌江區項目實施的質量和進度。
7.5科技推廣
項目建設全過程始終貫徹“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的指導思想。項目實施過程中將先進、實用的科技成果引入到項目建設中,林業科技人員直接與生產單位掛鉤,分片包干,指導各生產單位,將先進的森林培育技術引進后進行試驗、推廣,科技應用和推廣還應指定人員負責項目信息服務,及時采集,分析項目信息,建立項目檔案。
第八章投資估算及資金籌集
8.1投資概算依據
根據省林業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下達20**年江西省防護林工程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投資計劃的通知》要求,結合昌江區的具體情況,確定人工造林200元/畝(含三年撫育費)。直接用于工程營造林的資金比例不得低于90%,項目總投資100萬元,其中中央投資50萬元,地方配套50萬元。
8.2投資概算
概算范圍
(1)整地:含全刈清山、開穴、回填表土等勞務費;
(2)栽植:包括初植、補植等項勞務費;
(3)種苗費:包括初植、補植種苗,肥料及運輸費;
(4)撫育:人工造林1—3年幼林撫育勞務費;
(5)管護:人工造林5年管護費;
(6)設立固定監測樣地;
(7)其它:含調查設計費、管理費、宣傳費、施工質量檢查費等調查設計費占項目總投資的2%,管理費占項目總投資的3%;
(8)基本建設工程投資:包括護林工棚、病蟲害防治、封山育林固定牌設置等。
8.3資金籌措
重點防護林是一項具有社會公益性的綜合生態林,按照上級的安排,項目資金投入由國家投入和地方配套組成,在總投資100萬元中,中央財政預算內專項資金(國債)投資50萬元占50%,地方配套資金50萬元占50%。昌江區縣級配套部分由昌江區群眾投勞解決。
第九章效益分析與評價
9.1效益分析
平均一個輪伐期按40年計算。
1、生態效益
項目建成后,預計在經營期內可獲生態效益2403.7萬元。
(1)蓄水效益240萬元,年平均6萬元。
按每畝森林蓄水20立方米計算,在經營期內可蓄水400萬立方米,以農田取水每立方米0.6元計算可獲效益240萬元。
(2)保土效益47.1萬元,年平均1.2萬元。
據計算經營期內可保土7.7萬噸,泥沙輸移比0.4元計算,沉得的土壤淤積庫塘和農耕地終積系數0.3,可減少庫塘淤積和農耕地排泥沙石土20.4萬立方米,產生效益47.1萬元。
(3)保肥效益1476.6萬元,年平均36.9萬元。
按土壤含氮0.15%,含磷0.05%,含鉀0.97%計算,則經營期內保肥效益為1476.6萬元。
(4)增產效益640萬元,年平均16萬元。
項目建成后,由于森林植被的增加,通過森林保土、保肥、蓄水及調節氣候等作用,將使整個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改善,大部分農田增收。以農田增產5%計算,則經營期內可增產糧食0.4萬噸,增產效益640萬元。同時還將凈化空氣,供給氧氣,美化環境等效益。
2、經濟效益
項目建成后在經營期內經濟效益中達8525萬元,其中:可產木材12.5萬立方米,獲益8125萬元;產松脂1000噸,獲益400萬元。
3、社會效益
(1)項目的建設過程中,可解決210個剩余勞動力就業,可以解決部分農民長期的勞動就業問題,這對緩解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業壓力。
(2)項目的建設以培育、發展闊葉樹為主要目的,打破了長期以來人們形成的“重針輕闊”的思想觀點,積極引導人們大力發展闊葉樹品種,促進森林生態效益最大限度地發揮。
(3)由于項目建設,可以大大減少旱、澇災害的發生,可以使人民的生命財產得到更有力的保障,對社會的穩定將起到積極作用。
9.2綜合評價
昌江區自然條件優越,交通便利。本項目建設完成符合目前國家“分類經營、分區突破”和重點發展六大工程的林業發展戰略,通過項目的實施增加闊葉樹種類、數量,提高林分質量,可以維護生物多樣性,可以解決部分農村富余勞動力,提高項目參與人員的管理技術水平。對調整林分結構,轉變思想觀念,建立比較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綜上所述,從生態環境、經濟、社會方面分析,本項目符合現代林業建設和林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十分有利于國家環境保護事業,本項目能夠達到預期目的。
篇2:區年度防護林工地進程項目實施方案
第一章前言
1.1項目提要
項目名稱:昌江區20**年防護林工程項目
建設單位:昌江區林業局
項目第一責任人:
建設內容和規模:營造人工林5000畝
建設期限:人工造林20**年完成,連續撫育3年。
項目投資:總投資100萬元,其中:中央財政預算內專項資金50萬元,占50%,地方配套50萬元,占50%。
項目效益:項目建成后可產生經濟效益8525萬元,可起到水源涵養、水土保持、凈化空氣、美化環境、減少自然災害等作用,項目建設過程中還可以解決210個農村剩余勞力的就業。
1.2工作開展情況
根據省發改委、省林業廳《關于下達20**年江西省防護林工程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投資計劃的通知》(贛發改農經[20**]869號)精神。我們根據《江西省營造林作業設計規范(試行)》要求,以昌江區森林分類區劃調查成果資料為基礎,深入項目區各鄉、鎮、場開展工作。
本次實施方案編制工作自20**年11月18日至20**年11月28日,歷時10天,參加內外業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共16人,其中高級工程師2人,工程師3人,助理工程師6人,技術員5人。
第二章基本情況
2.1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
昌江區(含楓樹山林場)位于景德鎮市境內,東與婺源縣接壤、南與樂平市相連、西與鄱陽縣為鄰、北與浮梁縣交界,昌江區地理位置處于北緯29°6′—29°26′,東經117°1′—117°16′,全境東西長約30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山脈屬懷玉山山系,境內最高峰牛角嶺海拔647.4米,地貌以中低丘和平原為主。境內河流屬饒河水系,主要河流是源于安徽省祁門縣大洪山的昌江及其支流。皖贛鐵路和206國道縱貫南北,鐵路、公路、水路兼備。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適宜林木生長。年平均氣溫為17.1℃,極端最高氣溫41.3℃(1967年8月29日),極端最低氣溫為—10.9℃(1965年1月13日),穩定通過10℃的全年積溫5323℃。年平均降雨量1900毫米,最大年降雨量
2673.6毫米(1954年),年平均相對濕度79%,年日照時數2000小時左右,年平均無霜期247天。主要土壤有千枚巖、花崗巖、頁巖、砂巖發育面成的紅壤、黃紅壤和黃壤,偏酸性,山區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腐殖質層厚,低丘土壤層厚、土壤肥力中等。境內為分布亞熱帶次生常綠闊葉林,森林植物資源豐富,擁有木本植物96科257屬646種,其中喬木樹種以杉、松、木荷、樟、楓香及殼斗科植物為主,灌木有杜鵑、繼木、白櫟等,地被物有芒其、小山竹、芭茅草等。
2.2社會經濟條件
昌江區地處城鄉結合部,現有耕地面積9.8萬畝,林業用地26.9萬畝,轄區環繞整個景德鎮市區,轄有二鄉、二鎮、二街道,共有43個行政村,22個居委會,171個自然村,總人口16.3萬,農業總人口7.27人,20**年農業總產值3.1億,其中林業總產值4743萬元,占農業總產值
15.2%,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4900元。全區按照“依托城市,服務城市,發展昌江,奔向小康”的指導思想,逐步形成了“農業特區,工業強區,市場大區,城郊新區”的城郊型經濟格局。
2.3林業經濟狀況
1、森林資源概況
根據森林分類區劃調查成果材料顯示,昌江區現有林業用地26.9萬畝,占全區總面積的57.4%,活立木蓄積4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44.7%。
其中:
森林20.8萬畝
占林業用地面積77.3%
疏林地1.2萬畝
占林業用地面積4.5%
灌木林地1.0萬畝
占林業用地面積3.7%
未成林地1.6萬畝
占林業用地面積5.9%
無林地2.3萬畝
占林業用地面積8.6%
有林地中,喬木林19.6萬畝,竹林1.2萬畝。喬木林按優勢樹種(組)劃分,馬尾松6.1萬畝,國外松3.0萬畝,杉木2.8
萬畝,硬闊類5.5萬畝,軟闊類1.7萬畝,混交林類0.5萬畝。
2、目前林業存在的問題
根據森林分類區劃調查成果材料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贅浞N單一,針葉純林面積過大,樹種比例失調。近十幾年來的人工林幾乎全部都是針葉純林,這類森林生態效益和綜合防護效能低,我們要大力營造闊葉林,補闊改造針葉純林,逐步加大針闊混交林的比重。
?、诹铸g結構不合理,可利用資源較少?,F有森林近、成、過熟林面積不足7%,可利用資源已面臨斷檔。
?、哿謽I產業值低。昌江區林業用地占總面積的57.4%,但林業產值只占農業總產值的15.2%,這與現代林業的地位極不相稱(社會和生態效益未統計)。
第三章指導思想和目標
3.1編制依據
1、造林技術規程(GB/T15776—20**)
2、《關于加強長江珠江防護林工程建設管理的通知》(贛林生態[20**]4號)
3、省發改委、省林業廳《關于下達20**年江西省防護林工程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投資計劃的通知》(贛發改農經字[20**]869號)
4、《江西省造林綠化重點工程項目檢查驗收實施辦法》
5、其它有關林業方針、政策、法規與規定
3.2指導思想
以***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堅持“生態立省,綠色發展”的戰略,以保護綠色生態優勢,實現63%森林覆蓋率,促進林農增收為總體目標,堅持工程建設與“一大四小”造林綠化相結合,大力發展生態防護林建設,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3.3重要意義
國債防護林工程建設項目是通過發行國債籌集的國債資金用于我國林業生態建設,通過新造、撫育、改造等多種營林方式,最大限度發揮防護林功能,擴大森林資源總量,提高森林質量,改造生態環境,提高農民收入。因此,實施好這一項目,對于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3.4建設原則
1、堅持因地制宜,統籌安排,突出重點,集中連片,分類指導,分批實施的原則。
2、堅持以生態效益為主,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原則。
3、堅持科技興林,集約經營,確保工程建設質量的原則。
4、堅持各級目標責任制,下級向上級負責的責任制。
3.5建設目標
根據項目建設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從昌江區實際出發,確定項目建設總體目標是:以現代林業為宗旨,以分類經營為基礎,以森林可持續發展為指導,以科學管理為手段,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通過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相結合,建設高標準、高質量的防護林,從而達到提高生態效益,促進林業兩個根本性轉變的目的。
第四章建設布局及建設方案
4.1項目布局
根據省林業廳要求,選擇了昌江兩岸,206國道綠色通道作為重點區域進行集中整治,昌江區確定了四個鄉鎮:魚山鎮、竟成鎮、荷塘鄉、麗陽鄉。
4.2建設內容
根據省林業廳要求,昌江區20**年防護林工程項目建設通過人工造林,多樹種配置達到優化環境,保護、恢復和發展森林植被。其主要內容是:營造人工針、闊混交林(闊葉樹比例不得低于30%)5000畝。
4.3建設期限
人工造林20**年完成作業設計,在20**年完成造林整地及苗木栽植等營造林工作,并規劃3年撫育管理;20**年、20**年每年完成人工造林撫育1萬畝次;20**年完成0.5萬畝次。
第五章項目實施技術設計
5.1項目實施范圍確定
根據各鄉(鎮)、分場上報的小班,經核實不與其它項目重疊后,可用1:10000地形圖對各項目地塊進行實地調查,調查因子符合人工造林條件的確定為人工造林,不符合要求不得列入設計范圍。
5.2樹種選擇
根據項目區的自然條件和項目樹種選擇的原則,確定項目營造樹種包括:濕地松、木荷、楓香、樟樹、油茶、毛竹等。
5.3造林方式
1、人工造林整地采取大穴墾方式,不準煉山和全墾整地,在全面砍雜、清理山場時,均勻保留有價值的闊葉樹。造林在春季苗木萌動前栽植,除毛竹用母竹移栽外,其它樹種造林均采取植裸根苗造林方式。撫育方式為全刈擴穴撫育,每年2次,連續撫育3年。在坡度較大的山場必須開設林道,林道寬1.5米。在造林面積比較集中的地段在主山脊開設防火林帶,帶寬15米。
2、在工程建設期間,嚴格做到“六有”和
“五不準”,每1000—2000畝安排護林員一名進行巡護,并做標志性護林牌一塊。注意護林防火工作,及時做好森林病蟲害防治的預測預報和森林法的宣傳等工作。
5.4造林技術模式
根據省林業廳樹種配置要求和昌江區實際情況確定了典型技術模式:針闊混交型、毛竹型、經濟林型、針闊混交型中闊葉樹的比例不得低于30%。
栽植密度:荒山造林167株/畝,毛竹45株/畝。
整地規格(厘米):生態林50×50×40,經濟林80×80×60,毛竹100×100×100。
第六章種苗生產和任務
6.1種苗生產能力樂平綠盛苗圃面積共有150畝,每年能生產優質苗木300萬株左右。
6.2種苗供需測算
今年昌江區的防護林人工造林任務是5000畝,預計需要苗木83萬左右(一類苗在90%以上,三類苗不得上山),目前樂平綠盛苗圃已播種苗木70畝,預計可產苗木160萬株,可滿足昌江區防護林工程建設的需要。
6.3種苗培育和組織
樂平綠盛苗圃建場已有18年,該苗圃在實施NAP和FRDPP項目中探索出一整套培育優質壯苗的科學育苗方法,一級苗率保持在90%以上。苗圃育苗種子均由省種苗站提供,種源、品質要以確保,樂平綠盛苗圃生產的苗木科技含量高,苗木質量好,能滿足今年昌江區防護林建設的對苗木質量的要求。
第七章項目支持體系
7.1項目第一責任人
根據江西省林業廳贛林計發[1999]49號文件要求“各重點生態林業工程項目縣要成立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和辦事機構,落實有關人員,明確各自責任。各縣要明確一名縣級領導為工程實施第一責任人”,經昌江區人民政府批準成立了20**年防護林工程項目建設領導小組。
項目第一責任人:
昌江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項目領導小組:組長
昌江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副組長
昌江區林業局局長
成員
昌江區發改委副主任
昌江區財政局副局長
董國金
昌江區審計局副局長
昌江區監察局副局長
昌江區林業局副局長
昌江區城管綜合執法大隊副大隊長
7.2經營機制
1、建立下級對上級負責的責任制。施工單位對項目領導小組負責,項目領導小組對項目第一責任人負責,項目第一責任人對省林業廳、省發展計劃委員會負責(對國家負責)的層層負責制,各負其職,共同把這個項目建設好。
2、昌江區對項目承包進行招標,最后中標的是有世行造林經驗的昌江區國營林場。國營林場將承擔人工造林及今后的管理工作。國營林場與農戶稅后利益分成比例7:3,同時區林業局成立質量監理小組,負責項目的監督和檢查驗收,對生產過程中的每一道工序實行質量監理,堅持“195”工程即一次性造林成活率達到95%以上,確保高質量完成項目建設任務。
3、該項目經濟林部分歡迎各企業、個體、林業大戶聯合參加,為了保證質量,必須經驗收合格后按規定給予一定的補貼。
7.3生產管理
為確保項目順利實施,項目標準化管理
1、項目追求小組成員分片包干,項目實施單位全面負責項目監督和檢查驗收,其經濟利益與項目質量掛鉤。葉長壽分片負責魚山鎮、黃干勁分片負責荷塘鄉、雷良晨分片負責麗陽鄉、竟成鎮。
2、科學開展作業設計,根據有關技術規程,結合實際情況真正把計劃任務落到山頭地塊。
3、加強計劃管理,計劃一經下達,必須嚴格執行,不得隨意變更。如因特殊情況確需調整,必須經申報省廳造林處的同意后才能變動。
4、加強人員培訓,分層次全面強化項目參與人員(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施工員等)的教育培訓工作,提高項目建設隊伍整體素質。
5、以小班為單位建立檔案,檔案管理應專人專管,責任到人,規范管理。
7.4資金管理
本項目資金由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國債)和地方配套資金組成,地方配套資金必須及時足額到位,以確保項目的順利進行。
項目資金實行統一管理,統一使用,單獨記帳,單獨核算,資金使用嚴格按計劃進行,??顚S?,不得挪用,擠占用,項目財務需接受上級項目管理機構和同級財政、審計部門的檢查、監督和審計。
昌江區國債資金由景德鎮市財政專戶轉到昌江區財政專戶,然后進入昌江區林業局專戶,確保昌江區項目實施的質量和進度。
7.5科技推廣
項目建設全過程始終貫徹“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的指導思想。項目實施過程中將先進、實用的科技成果引入到項目建設中,林業科技人員直接與生產單位掛鉤,分片包干,指導各生產單位,將先進的森林培育技術引進后進行試驗、推廣,科技應用和推廣還應指定人員負責項目信息服務,及時采集,分析項目信息,建立項目檔案。
第八章投資估算及資金籌集
8.1投資概算依據
根據省林業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下達20**年江西省防護林工程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投資計劃的通知》要求,結合昌江區的具體情況,確定人工造林200元/畝(含三年撫育費)。直接用于工程營造林的資金比例不得低于90%,項目總投資100萬元,其中中央投資50萬元,地方配套50萬元。
8.2投資概算
概算范圍
(1)整地:含全刈清山、開穴、回填表土等勞務費;
(2)栽植:包括初植、補植等項勞務費;
(3)種苗費:包括初植、補植種苗,肥料及運輸費;
(4)撫育:人工造林1—3年幼林撫育勞務費;
(5)管護:人工造林5年管護費;
(6)設立固定監測樣地;
(7)其它:含調查設計費、管理費、宣傳費、施工質量檢查費等調查設計費占項目總投資的2%,管理費占項目總投資的3%;
(8)基本建設工程投資:包括護林工棚、病蟲害防治、封山育林固定牌設置等。
8.3資金籌措
重點防護林是一項具有社會公益性的綜合生態林,按照上級的安排,項目資金投入由國家投入和地方配套組成,在總投資100萬元中,中央財政預算內專項資金(國債)投資50萬元占50%,地方配套資金50萬元占50%。昌江區縣級配套部分由昌江區群眾投勞解決。
第九章效益分析與評價
9.1效益分析
平均一個輪伐期按40年計算。
1、生態效益
項目建成后,預計在經營期內可獲生態效益2403.7萬元。
(1)蓄水效益240萬元,年平均6萬元。
按每畝森林蓄水20立方米計算,在經營期內可蓄水400萬立方米,以農田取水每立方米0.6元計算可獲效益240萬元。
(2)保土效益47.1萬元,年平均1.2萬元。
據計算經營期內可保土7.7萬噸,泥沙輸移比0.4元計算,沉得的土壤淤積庫塘和農耕地終積系數0.3,可減少庫塘淤積和農耕地排泥沙石土20.4萬立方米,產生效益47.1萬元。
(3)保肥效益1476.6萬元,年平均36.9萬元。
按土壤含氮0.15%,含磷0.05%,含鉀0.97%計算,則經營期內保肥效益為1476.6萬元。
(4)增產效益640萬元,年平均16萬元。
項目建成后,由于森林植被的增加,通過森林保土、保肥、蓄水及調節氣候等作用,將使整個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改善,大部分農田增收。以農田增產5%計算,則經營期內可增產糧食0.4萬噸,增產效益640萬元。同時還將凈化空氣,供給氧氣,美化環境等效益。
2、經濟效益
項目建成后在經營期內經濟效益中達8525萬元,其中:可產木材12.5萬立方米,獲益8125萬元;產松脂1000噸,獲益400萬元。
3、社會效益
(1)項目的建設過程中,可解決210個剩余勞動力就業,可以解決部分農民長期的勞動就業問題,這對緩解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業壓力。
(2)項目的建設以培育、發展闊葉樹為主要目的,打破了長期以來人們形成的“重針輕闊”的思想觀點,積極引導人們大力發展闊葉樹品種,促進森林生態效益最大限度地發揮。
(3)由于項目建設,可以大大減少旱、澇災害的發生,可以使人民的生命財產得到更有力的保障,對社會的穩定將起到積極作用。
9.2綜合評價
昌江區自然條件優越,交通便利。本項目建設完成符合目前國家“分類經營、分區突破”和重點發展六大工程的林業發展戰略,通過項目的實施增加闊葉樹種類、數量,提高林分質量,可以維護生物多樣性,可以解決部分農村富余勞動力,提高項目參與人員的管理技術水平。對調整林分結構,轉變思想觀念,建立比較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綜上所述,從生態環境、經濟、社會方面分析,本項目符合現代林業建設和林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十分有利于國家環境保護事業,本項目能夠達到預期目的。
篇3:項目客戶投訴處理程序
項目客戶投訴處理程序
1目的
1.1 規范客戶投訴處理的流程,保證投訴能得到及時有效處理,防止推諉、扯皮現象。
2適用范圍
2.1 本程序適用于**xx實業開發公司開發項目的客戶投訴。
3定義與分類
3.1 投訴定義
3.1.1 投訴:是指客戶通過各種渠道向公司表達的各種不滿、抱怨和意見;
3.1.2 有效投訴:是指確因公司工作上的失職、失誤對客戶的利益產生了影響,而向公司進行的投訴。(本程序所指均為有效投訴)
3.2 投訴分類
3.2.1 工程質量,是指房屋工程質量方面的投訴;
3.2.2 規劃設計,指房屋本體或小區的布局設計、適用性等方面的投訴;
3.2.3 銷售管理,指在銷售過程中因銷售原因引發的客戶對于銷售承諾、銷售執行方面的投訴;
3.2.4 物業管理,對物業管理服務的投訴;
3.2.5 客戶及維修服務,指對公司員工或與公司相關人員的工作態度、工作質量、等方面的投訴;
3.2.6 外部環境,由于社會環境、公共配套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投訴。
3.3投訴分級
3.3.1 日常投訴:是指客戶認為由于本公司工作上的失職、失誤對他們的利益產生了影響,而向公司提出的口頭或書面意見。(本程序所反映均為日常投訴)
3.3.2 重大投訴:已經引發法律訴訟、被媒體(報刊、外部網站等)曝光的投訴、10人以上集體投訴及投訴發生一個月以后,由于我方原因仍未能得到有效解決的投訴。
3.3.3 危機事件:在工程質量、功能設計服務質量上和消費者產生糾紛,被消費者指控為成重大損失、進而提出退房或巨額賠償要求的整件在銷售過程中有意提供虛假信息以誘騙成交,或在入住后發現所提供產品、服務與合同不符,進而提出退房或巨額賠償要求的事件;被媒體負面曝光導致公司品牌在社會上信任程度、美譽度、號召力急劇下降;一些行為被指控為嚴重破壞環境、社會公共設施或違背了起碼公德,導致公眾不滿,甚至導致停止經營;不可抗拒又無法提前多日預知的災難,如臺風、洪水等;或發生重大事故,導致人生傷亡、財產損失;公司或業主遭到犯罪行為的侵害。
4職責
4.1物業客戶服務部
4.1.1 處理客戶投訴的歸口管理部門;
4.1.2 負責組織協調、監控投訴處理過程,向公司相關部門下達投訴處理任務;
4.1.3 保證投訴渠道的暢通;
4.1.4 客戶投訴的升級建議;
4.1.5 客戶投訴處理后的回訪驗證、統計分析工作;
4.1.6 編制《物業公司客服月報》;
4.1.7 客戶投訴檔案的建立和保管;
4.2各部門經理
4.2.1 為本部門投訴處理的第一責任人,負責監控本部門范圍內的顧客投訴處理意見和信息反饋。
5 程序
5.1 涉及投訴處理的相關信息,客服專員負責牽頭責任部門在銷售、簽約后、交付入住過程、居住階段,通過現場、郵寄、電話、會面等方式,告知或提醒客戶投訴的渠道和方式。例如:購房指南、銷售現場、住戶、會所大廳(管理用房的服務大廳)、公司刊物、或網上公布和提示客戶服務專線電話,客戶服務專線電話和QQ號2459827304設立專人監管。
5.2投訴處理的前期取證和收集
5.2.1 為避免在客訴處理中出現證據不清晰的問題,客服專員應該做好銷售信息的收集備案工作。
5.2.2 銷售信息的范圍及取證收集要求,涉及投訴信息一覽表
序號 資料類別收集范圍提供要求備注
1銷售資料售樓書、折頁、認購書、購房合同、銷售手冊、購樓須知等(可根據項目實際情況進行增減)由市場營銷部銷售負責人提供由客服專員收集存檔,并在資料上注明時間。
2廣告及宣傳品現場優惠政策宣傳單、現場活動照片記錄由市場營銷部策劃負責人提供
3銷售現場銷售模型、交樓標準間、樣板房及現場展示的宣傳品錄像或照片,由市場營銷部銷售負責人提供
4住宅使用住宅用電設施、住宅結構、裝飾材料及抽油煙機等使用說明,各種檢查報告,由公司工程部提供
5.2.3 售樓資料或在建樓盤的相關信息若有變化,市場營銷部策劃口要以郵件的形式知會客服口,并將變更資料的最新版本提供給客服口存檔。
5.2.4 市場營銷部策劃口負責人及時以郵件的形式提供廣告投放信息,由客戶服務部按日期收集相關報刊。
5.2.5 市場營銷部策劃口負責對戶外廣告實物展示情況進行拍攝并將照片提交客服口保存。
5.2.6 開發公司工程部口負責對客戶住宅結構、用電設施、裝飾材料等詳細的說明提供給客服口保存解答客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