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社會實踐感悟
最為一名外文學子,我參加了學院實踐隊的上饒小分隊,我很慶幸自己能有這樣一次機會來進一步了解社會,增強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促進自己思想的進步和各方面的提高。事實證明這次實踐活動確實讓我受益匪淺。
游覽紅色景點,增強對我黨發展歷史的了解是我們這次實踐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此期間,我們參觀了方志敏同志當時建立的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了解了方志敏同志在根據地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等方面的獨到之處。比如,經濟方面,方志敏同志采用合股的方式建立消費合作社,創造性的解決了當時根據地資金不足的困難,對的外國船只收取稅收來發展根據地的經濟等;文化方面,方志敏同志制定了出入要識字的措施來解決根據地的文盲問題等等。這些措施在當時極大的推動了根據地的發展,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成為當時幾個根據地中最富有的根據地,而且還向其他蘇區贈送了相當于現在5000萬元的巨款,這在當時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極大的促進了其他蘇區的發展,這些措施在今天看來仍然具有很高的借鑒價值,所以不得不為方志敏同志的才華與能力所折服。雖然方志敏同志在當時已經非常的富有,但他的生活仍然非常的簡樸,后來由于叛徒的出賣,方志敏同志被國民黨抓獲,對國民黨的威逼利誘毫不動色,最后被國民黨殺害。置身方志敏同志的故居,我不停的思考到底是什么力量讓他如此堅定的為革命付出一切,我的答案是兩個字:信仰,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黨和人民的信仰。我又想為什么今天的我們很難達到這樣一種高度,是我們的信仰太多還是我們牙根兒就沒有什么信仰,當我們問自己我的信仰是是什么的時候,我相信很多人的腦子是一片茫然與空白。在今天這樣一個現實主義至上加快餐文化的時代,很多人對與信仰這個問題早已拋到了九霄云外,包括很多大學生,在他們看來信仰是什么,沒時間去想,也懶得去想,只要有個好的工作,賺大把的錢,將來有房有車,一切都ok了,還管什么信仰不信仰??烧娴氖沁@樣嗎?如果一個人沒有什么信仰,在順境的時候,或許過的還可以,可一旦遇到逆境就很難駕馭,這是因為他的內心沒有一股強大的力量來支撐他走過這段陰霾,殘酷的現實會讓他妥協退宿,而一個有信仰的人,不論外界多么殘酷,任何苦難都壓不倒他,因為在他的內心有一個更為強大的力量在支持他,并引導他一步步走向光明。在方志敏同志的身上我看到了信仰的這種強大的力量,我覺得我們今天的大學生,包括我自己,都要認真思考一下自己的信仰問題,只有真正樹立堅定正確的信仰,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的走向成功,走向光明。
上饒集中營是我們參觀的另外一個重要的紅色景點,它是當時國民黨人為關押迫害共產黨人和進步愛國人士而建立的一個充滿黑暗與罪惡的地方。當我面對著當時用來關押共產黨人的鐵絲籠以及在審訊室里號稱十大酷刑的刑具,我真切的感受到了自己內心的那份恐懼,我很難想象他們打當時如何經受住了種種殘酷的嚴刑拷打,任然堅持對革命的忠誠,以嬉笑怒罵來還以國民黨的丑惡嘴臉。在上饒集中營的革命烈士紀念館里我進一步了解到的,面對國民黨人的殘酷鎮壓,被關押的共產黨人和愛國人士與之斗智斗勇,并發動了赤石暴動等越獄行動。針對共產黨人和愛國人士的反抗行動,國民黨又進行了更為殘忍的報復行動,大批被關押的共產黨人和愛國人士被槍殺,被活埋看著紀念館的墻壁上掛著的一幅幅烈士的遺像,很多是一些還稚氣未脫的年輕的臉,就像遺像前面的我們,我的內心感觸萬千,是崇敬,是惋惜,更是慚愧,崇敬于這些年輕的生命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民大眾,他們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后繼用鮮血譜寫生命的華章,扛起時代賦予的偉大使命!惋惜于他們還處于花蕾的生命就這樣凋零,慚愧于和他們年齡相仿的自己還整天優哉游哉地生活在長輩們的呵護之中,對于自己應該承載的歷史使命渾然不覺,而對于這樣一個英勇不屈,與時俱進,為了人民頑強奮斗的先進黨組織,我甚至還沒提交過一份入黨申請書。走出革命烈士紀念館,抬頭望著蔚藍色的天空,我看到了先輩的偉大,自身的差距和自己前進的方向。
此次上饒之行我們還走訪了當地的農村,了解了當地新農村建設的一些相關情況。我們走訪了當地比較有代表性的兩個鄉鎮,應該來說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政策號召下,這兩個鄉鎮的新農村建設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比如改變了傳統分散的一家一戶的家畜養殖,選擇距離居民區較遠的區域集中進行養殖,還建起了沼氣池以便變廢為寶,既解決了動物的糞便問題,又節約了能源保護了環境,很好的貫策執行了新農村建設的要求。比如村里新建了供村民休息活動之用的小廣場,以便豐富農村的文化生活,比如新建了便民服務站,幫助村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但于此同時也應該注意到當地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可能由于傳統的觀念,村民把自家的房屋大都建得面積很大,哪怕家里只有三四口人,而里面的生活設施缺不是很完善,有些村民家中的衛生間是不能使用,這就一方面造成了資金的浪費,另一方面村民的生活得不到實際的改善。因此,當地政府應該加強對村民的引導,建設經濟適用的房屋。
篇2:爭做五有科大學子,共創六型學生公寓倡議書
科大爭做“五有”科大學子,共創“六型”學生公寓倡議書
親愛的同學們:
公寓是我們日常學習生活、休息休閑的主要場所,是良好文明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載體,是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第二課堂。在全校上下積極響應《爭做五有科大人,勇擔發展新使命》倡議、積極投身到建設“有精神、有文化、有責任、有活力、有特色”高水平大學之際,創建一個學習文化氛圍濃厚、安全衛生整潔有序、文明自律溫馨和諧的學生公寓是學?!半p一流”建設的應有之義和基礎保障。文明和諧宿舍的創建,不僅需要學校改善住宿環境和提高公寓管理服務水平,更離不開你我的積極參與。為此,我們向廣大學生提出以下幾點倡議:
一、增強安全防范意識,創建一個安全無憂的學生公寓。安全無小事,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希望同學們做到“人走斷電”,不使用大功率違章電器,不使用明火;不堆放易燃物品、廢品,不亂拉電線、網線;離開宿舍時要及時關好門窗,貴重物品妥善保存,提高防騙、防盜、防火意識。
二、增強衛生保健意識,創建一個整潔有序的學生公寓。希望同學們認真整理宿舍內務,努力做到物品擺放整齊有序;落實好衛生值日制度,及時打掃衛生,經常開窗換氣,保持宿舍清潔;不隨地吐痰、不隨意丟棄垃圾,及時將垃圾清出宿舍,自覺將垃圾投入垃圾通道或帶出宿舍樓;不熬夜、不吸煙酗酒,生活方式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增強遵規守紀意識,創建一個文明自律的學生公寓。希望同學們嚴格遵守公寓管理規定,不在外留宿,不無故晚歸,不留宿他人,不隨意調換宿舍床位,不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亂蹦亂跳,不在宿舍飼養寵物,遵守校規校紀;文明上網,合理使用網絡資源,不沉溺于網絡游戲;節約用水、用電,不浪費;愛護公物,維護公共設施;出入宿舍時遵守秩序,避免擁擠。
四、增強積極進取意識,創建一個學風優良的學生公寓。青春因奮斗而精彩!希望同學們能夠珍惜大好時光,明確學習目標,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培養興趣愛好,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積極參加創新創業活動;舍友之間互幫互助,努力營造你追我趕、共同成長進步的濃厚的學習氛圍,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增強團結責任意識,創建一個溫馨和諧的學生公寓。增進宿舍內關系和諧,同學之間友善相待,團結互助,顧全大局,心胸開闊,不因小事爭吵、賭氣,不打架斗毆,遇事分清是非,三思而后行,主動化解同學之間的矛盾;增進宿舍間、宿舍與環境關系的和諧,尊重保潔人員勞動成果,維護好環境衛生;加強與公寓工作人員的溝通交流,彼此尊重、理解和支持,相向而行。
六、增強文化傳承創新意識,創建一個特色鮮明的學生公寓。經過六十多年的發展與積淀,學校形成了獨有的科大精神和大學文化。作為我們年輕一代的科大學子,就是要傳承和弘揚科大精神,以主人公的姿態積極參與到“五有”高水平大學的建設中來,順應“雙一流”的發展潮流,建設一個朝氣蓬勃、團結協作、開拓創新、奮發有為的特色鮮明的學生公寓,讓青春夢、科大夢、中國夢在這里起飛!
科大美寓,與你共建;溫馨家園,你我共享。同學們,“爭做五有科大人、青春建功雙一流”的號角已經吹響,讓我們每位科大學子積極投入到安全型、整潔型、文明型、學習型、和諧型、特色型學生公寓的創建活動中來,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積極響應倡議,從我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提高,傳承科大精神,激發創新活力,共建精神文化家園,展我科大學子風采!
公寓服務中心
學生宿舍管理委員會
篇3:屆優秀學子的畢業感言
20**屆優秀學子的畢業感言
雷嘉:
初遇見你們,陽如塵般輕輕,云淡風輕,美好如往?;腥换仡^,只看到那另一抹陽光……
我這一生可以說是最討厭哭泣,最討厭離別傷感,但是世界上有這個詞就注定會有這種事。六一那一天,賴賴和陳瑞婷都哭了,只是因為看著眼前這快樂的場景想到以后的分開,就不禁落淚了。我心底卻怎么也泛不起那苦澀的味道,“紅顏易老,怎奈流觴?若相依,莫別離!”心中忽然冒出來這句話但是若相依,莫別離,使我不禁苦笑,呵呵,若相依,怎能不別離,她會有更好的等著她,遲早會離去,我又怎能成為她的顧忌?六年來,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問,初見時吾之笑顏是否刻至心底,吾笑曰:若未刻至心底,汝早已為路人。六年來,走了許多人,來了許多人。
人,生在世,總有那么幾個身影,讓其心疼及癡笑。再彈一曲古箏,琴聲瑟瑟,音律中參差著曾經的悲歡喜樂。浮生若夢,縱今朝,怕再回頭,已物是人非,相冊中的笑顏怕再不能見,兩行清淚滑下,渾然不覺……
張澤國:
離別了,童年的時光也隨著我們的年齡增長過去了。在此,要感謝我的老師,教育了我多年。如今,即將要告別小學生活之際,向我的老師和同學說聲“再見了”。
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先前,剛進入濱海的那時候,我曾經在這里迷失了方向,摸索著前進,在老師的引導下,我終于沖出了重重迷霧,獲得了重生。如今,我要遠行了,只能將我的童年定格在相機里,定格在我的畢業照里。
去中學,去中學找到我的新的陽光,但我依舊依戀在濱海的時光。讓我們從我們的歡聲笑語中過去吧!
陳德威:
不知道多年以后,我們可否還記得?曾經一起走過的日子,一同外出時的歡笑,一起遭遇失敗后的悲憤;曾經與老師討價還價,軟磨硬泡只為減少那一絲作業;曾經課間無數次追逐打鬧和作業多時大家異口同聲呃嚎叫。
但,我相信,多年之后,大家一定還記得對方,還記得這些為了我們而盡心盡力的老師們。
或多或少,我們都會記得“神經質”的“瘋子”——李儒;文采奕奕但腹黑無比的二人組——熊冉和賴心瀅;讓我們頭痛而又讓人開心的搗蛋鬼——莊樂鵬;知曉天文地理、生物化學的大科學家——黃一洲;還有,不能忘記萌與猛并存的我——陳德威。不知道,多年后,你們變了否?
羅文康:
一個月,對于那些不懂事的小屁孩來說,太長了;可對于我們那些剛過完屬于我們自己最后一個兒童節的我們來說,是多么的短暫,多么的短暫。在這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流里,我們能做些什么?只有復習,迎接著令人心碎的畢業考,我們這時才明白,時間是多么的快。
黃虹,這是一只在我們五年級遭遇到的“大害蟲”,是他帶著我們很快迷上了籃球,遠離了我們曾經瘋狂的游戲。盡管在籃球方面,我們還只是菜鳥,但我們每天樂在其中,流連忘返。
當然,天下也沒有不散的宴席。在此,祝愿所有同學都能考上理想的中學。
熊冉:
“白駒過隙,倏然而已”,坐在閣樓上,翻看《納蘭詞》,聽著陳奕迅的《十年》。手,一頁一頁漫無目的地翻看著,嫣然,一頓,良久,指尖落在了那句話——“人生若只如初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