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十大魅力學子候選人事跡材料:真實的做自己

3341

  十大魅力學子候選人事跡材料:真實的做自己

  他,對待學習執著追求;他,對待生活充滿希望;他,對待工作嚴謹認真!他以做科研為樂趣,不斷豐富自己;他以樂觀的態度,坦然面對一切;他以熱情的待人方式,廣交朋友!這就是他,堅持真實的做自己!

  z,材料與冶金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20**級博士研究生。20**年9月至20**年6月,在武漢科技大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就讀獲學士學位, 后被保送開始碩博連讀;20**年7月至20**年12月赴奧地利萊奧本礦業大學(University of Leoben)進行了為期6個月的學習交流。在碩博連讀期間,主要研究方向為低碳含碳耐火材料的精細化設計以及細觀力學在耐火材料的應用基礎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已在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Ceramics International,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等國際知名刊物上發表6篇學術論文。參與了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多項企業合作項目的研究,多次參加國內的學術會議,并在一些會議上做報告。20**年成為“武漢科技大學優秀博士論文培育資助計劃”獲得者,獲得20**年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大學生活給了他新的人生起點,研究生生活給了他新的人生目標,短暫的國外學習經歷給了他新的奮斗目標。一路走來,他不斷追求,只為心中的理想。

  本科生活--奠定目標

  20**年9月,他只身一人提著行李箱從老家乘坐火車來到武漢,進入武漢科技大學,開始了他的大學生活。同其他同學一樣,剛進入大學有些迷茫,有些困惑,但是很快的他就習慣了武漢的生活,習慣了大學學習、生活的節奏。同時他也堅信大學生活還是應該把學習知識放在第一位,所以他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從不讓自己放松,做到每一節課都上好。這些使他在不斷的學習中找到樂趣,找到動力。大一大二學好了各門公共基礎課,成績年級名列前茅,每年每學期都拿到了學校的獎學金,還獲得了國家勵志獎學金,多次獲得“優秀學生”的稱號。此外,他在大二時一次性的通過英語四、六級、計算機二、三級。

  進入大三,開始了專業課學習,作為班級學習委員的他,始終保持學習的主動性,不斷努力,并堅信“有付出就有收獲”,終于他的專業課成績門門90分以上,使他一下子專業排名到第一名,同年獲得了學校特等獎學金,“優秀學習標兵”稱號。大四的學習,基本上都是選修課,一些是與他專業無關的課程,但是他對于學院開設的每一門選修課都沒有錯過,因為他認為雖然現在看似沒有好處,但是多學點知識總是有益的。就是這樣,他一貫如此,并于同年以專業第一的成績保送到本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進行研究生學習。

  除了學習,他也參加學校學院組織的各項活動,參加獻愛心活動,參與為地震災區捐款,大學四年無償獻血3次,每次400mL,參與暑假赴遼寧大石橋工廠實習一個月......課余生活豐富了他,鍛煉了他,成長了他。

  研究生生活--科研中找樂趣

  自20**年碩博連讀以來,他在學習上仍然保持著向上奮進的態度,嚴格要求自己,所以在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學習中積累了大量的基礎理論知識和他所學專業的相關知識,為他的課題研究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一開始,他開展的是高爐爐底爐缸用炭磚的研究。高爐爐底爐缸用炭磚決定了現代大型高爐一代爐役,目前高爐炭磚向超微孔、高導熱和高抗侵蝕方向發展。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他們通過向炭磚中添加鋯英石微粉來研究其對炭磚性能的影響,思路在于ZrSiO4在高溫下分解生成二氧化鋯和玻璃態的二氧化硅。ZrO2熔點高,難以被熔融金屬和玻璃液潤濕,抗渣滲透能力強,化學穩定性好且兼有相變增韌的作用;玻璃態的二氧化硅活性高,易于與周圍的氣氛發生反應生成SiC來填充氣孔,提高微孔結構,進而提高材料的抗侵蝕性。通過對材料的制備、檢測與表征,分析處理數據,討論實驗結果,寫了一篇題為“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Zircon-added Carbon Refractories for Blast Furnace”的文章。由于是第一次寫文章,所以在寫文章的過程中,不斷查找相關的外文文獻,模仿別人的寫法,經過初稿-導師改-二稿-導師再改-......,就這樣,反復修改,最終被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期刊接收。同時他也申請了一項專利“一種高爐爐底爐缸用炭磚及其制備方法”,并最終獲得專利授權證書。

  之后,他主要從事高性能低碳鎂碳耐火材料的研究工作。他通過查閱國內外的相關工作,分析總結其研究現狀以及發展趨勢,確定自己課題的研究思路。鎂碳耐火材料是上世紀8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被廣泛應用于煉鋼用轉爐、電爐、鋼包內襯等,對鋼鐵工業的技術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通常傳統鎂碳耐火材料以天然鱗片石墨為碳源,其添加量一般為10~18 wt%,這賦予了此種材料優異的抗熱震穩定性和抗高溫熔渣侵蝕能力。然而,過高的碳含量會引起鋼水增碳,制約低碳鋼、超低碳鋼的冶煉;并且材料熱導率高,導致鋼水溫降過快、熱能損失過大;此外,材料中的碳組分容易氧化,不僅消耗大量石墨資源,加劇溫室效應,而且會降低材料強度,爐襯更容易損毀,耐火材料消耗量也加大。隨著低碳鋼、超低碳鋼冶煉技術的進步和“低碳經濟”的發展,傳統高碳鎂碳耐火材料必然朝低碳鎂碳耐火材料發展。他的研究思路在于通過引入顆粒石墨、納米碳源以及控制原位陶瓷相的生長來改善材料的強度和韌性,進而提高材料的綜合使用性能。到目前為止,課題進展順利,他已經在國際國內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5篇,其中SCI和EI雙收錄期刊文章4篇。

  此外,他積極參與本課題組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有限元模擬鎂碳耐火材料骨料-界面層-基質細觀結構及界面特性研究”(編號為51002108)和“碳復合耐火材料中多元納米碳與原位陶瓷相協同強韌化機制研究”(編號為51372176)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還有,他積極配合導師參與多項企業合作項目,如“攀鋼熔分爐爐襯損毀機理研究及其新材質開發”,“轉爐出鋼口用高性能鎂碳材料的開發”等,使他從中學到了新的知識,對他也是一種挑戰和磨練。除了上述的研究成果和合作研究外,在整個碩博連讀期間,他還獲得了校級“優秀研究生標兵”等獎勵,20**年成為“武漢科技大學優秀博士論文培育資助計劃”獲得者,20**年獲得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他認為做科研是一個從困惑、迷茫、煎熬到最終頓悟的過程。這個過程很少有鮮花和掌聲,更多的是孤獨和寂寞。但正是因為有了今天的孤獨和寂寞,才會有明天的成就和造詣??蒲械臉啡な菬o窮的,而只有熱愛它的人,只有樹立正確的學術理想的人,才能體會到它的內在魅力,收獲它的果實。只要不斷地提醒自己專注地做一件事情,并且努力去把它做好,成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短暫的國外學習--憧憬未來

  他于20**年7月在歐亞太聯盟組織(EPU)的資助和導師的幫助下赴奧地利萊奧本礦業大學(University of Leoben)進行了為期6個月的學習交流,主要的工作是學習有限元軟件Abaqus建立細觀力學模型模擬鎂碳耐火材料的熱彈性性能。由于以前從未接觸過這個軟件,所以只能通過網上找資料找例子一步一步的學習、記住命令到最后能夠熟練的使用它。對于計算機模擬,對他一個初學者來說是非常困難的,慢慢的他熟悉了模擬的步驟:建模-設置材料參數-設置邊界條件-施加載荷-計算。在這基礎上,結合他的研究內容,需要建立對應的計算模型,由于耐火材料的骨料在材料中是隨機分布的,而軟件本身是不能建立這種模型的,需要借助編程來實現。就這樣,他又自學了Python語言,編寫他需要建模的程序。這個過程是枯燥乏味的,他一邊學習,一邊總結,最終成功的編寫圓形隨機骨料模型和多邊形隨機骨料模型程序。他一步一步的朝著他的目標努力,不斷實現,所以他得到了很多。

  此外,他還學習和掌握了兩種檢測耐火材料高溫性能的設備:一個是劈裂測試設備,可以計算斷裂能,用來評價耐火材料的抗熱震穩定性;一個是彈性模量測定儀,表征材料的熱彈性性能。這些也為他的研究課題提供了新的表征手段。

  這期間的學習與交流,使他對國外文化有了一定的認識,科學研究態度有了深刻的印象:做事嚴謹,預定計劃,團隊協作,并對他今后的研究方向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對他的定位有了新的判斷。雖然只有短短的6個月時間,但是他收獲了很多,他的眼界變得更加開闊,同時在科研能力,團隊協作,英語能力及思維國際化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提高。

  一分努力,一分收獲。他堅信應該時刻站在新的起點上,不斷地提醒自己專注地去做一件事情,并努力把它做好。下一步的成功,需要對新知識的汲取,需要機遇和挑戰的磨礪,需要結識志同道合的伙伴實現共同的理想,需要傾聽和感受前輩們的理念和睿智,更需要明晰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

篇2: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先進事跡

  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先進事跡

  每個學生都是“寶貝疙瘩”

  ——記z一中高級教師z

  在學生眼里,他是“救星”;在同事眼里,他是“創造奇跡的人”;在他眼里,每個學生都是“寶貝疙瘩”。他就是z一中高級教師、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z。

  資助近30名貧困學子完成學業

  自1988年7月從中山大學畢業至z一中任教后,z已經在三尺講臺上默默耕耘了24年。初登講臺的21歲小伙,臉上已經寫滿了滄桑。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我們都是服務者,要以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為宗旨,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解學生所難,引導學生有所求、有所成?!眤如是詮釋教師這份職業,更是這樣用行動踐行的。

  z對于家庭貧困學子給予了極大的關注。他倡導制定了z一中黨員干部扶貧幫困制度,設立“連心卡”,結成幫扶對子,將幫扶人與被幫助人固定下來。而他本人,對于有困難的學生,更是給予了父愛般的關懷。

  學生小萬家在農村,父親長年生病,僅靠年邁的爺爺奶奶撫養度日,家中可謂一貧如洗。與愛人商量后,z將這個學生接到家中,一起吃住,不僅幫他繳納了學雜費,生活上照顧得也是無微不至。在他的物質資助和精神撫慰下,該生以優異的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現在在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后。

  據不完全統計,20多年來,z通過各種形式,資助近30名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如今,每逢節假日,班上的留守學生都會被王老師接到家里過節,讓孩子們在佳節之時備感“家”的溫馨。許多他教過的或得到過幫助的學生都會回到他家中聚會,遠在國外不能回來的學生也會通過電子郵件等形式,表達他們對王老師一家的感激之情。

  z現在仍然堅持在教學第一線。人們常能看到他與學生談心聊天的場景。他認為,不管是優等生,還是差等生,在老師的眼里,他們都應該是平等的,都是“寶貝疙瘩”,都有各自的特長和優點,老師不能輕易放棄任何一個學生,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只有這樣,才能不辜負每一個家長的重托。正是在這樣的理念引導下,許多優秀的學生在z的班里脫穎而出,許多曾經自以為“沒有前途”的學生,在z的關心下不斷進步。

  致力課改結出累累碩果

  4年來,z不斷致力課改,主持了學校的國家級、省級、市級課題研究,如國家級課題《二本位五環節》、《多媒體教學軟件的開發、研制和應用》等均已結項;《淺論數學符號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等論文在江西省數學年會上分別獲得不同層次的獎勵。目前,他正在主持國家十一五重點課題《現代型高中數學優秀教師能力培養的典型研究和規律探索》的研究。

  他還鼓勵和指導青年教師寫出自己的經驗論文,如在培養青年教師方面,采取以老帶新的做法,定期上示范課、舉辦講座,組織青年教師開展優質課大賽,并作出精彩點評。

  辛勤努力為z贏得了眾多榮譽:1998年,z被原撫州地區行政公署、原z市人民政府分別授予“優秀教師”稱號;20**年,被江西省科協、教育廳、科技廳授予“優秀科技輔導員”稱號;20**年,被評為“公路杯”第四屆“撫州十大杰出青年”;20**年,被評為“江西省模范教師”。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