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先進事跡心得體會(4篇)
近段時間以來,在局黨委關于群眾路線的教育實踐活動的統籌布置和號召下,我對我市兩位先模人物焦裕祿、朱彥夫同志的事跡進行了系統深入的學習,感觸良多,集中表述為兩個方面:
(一)焦裕祿、朱彥夫如何成為劃時代的典型,他們有什么共同的優秀品質。
他們如何能成為先模人物,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都是從群眾中來,而且從沒有離開群眾。他們生存生長的環境極其相似,做為山區人民的后代,他們身上有著山區人民堅忍不拔、吃苦耐勞、友鄰互助的精神。在兩個人的精神世界里,無不充滿著中華民族精神精髓的光芒。而淄博地處先秦齊魯文化的腹地,無論是先哲管仲的“禮義廉恥”“人本”“和諧”思想,還是孔孟主張的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在形成風俗民約的同時,都必然深深地影響著兩個人的處世品格,使得他們在獲得了成就后也不會脫離群眾,“腳著地”,就能一直走正道!
另外一個主要原因就在于崇高理想的激勵,也就是我們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
解放全中華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是那個激情燃燒歲月中革命者的共同理想。為了人民的幸福,為了改變貧困地區和家鄉貧困面貌,成為他們面對的共同任務。人民的事業自然成為他們的事業。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對新生活的極大熱情,對新生活的向往,是民族精神重塑再造的一個大變革時期。這兩位英模不是有比平常人不一樣的超前思維,而是他們根植于淄博山水中的人民、身在中原和齊魯大地上的群眾,他們的血肉融入群眾,他們的愿望就是群眾的愿望。當時的歷史條件和經濟條件下,只有實干,才是改變著蘭考、改變著家鄉的面貌的唯一途徑,因此,源自他們內心的驅動力是異常巨大的;崇高理想的激勵,落實到一塊石頭、一棵泡桐的搬動和種植。所以,“不干沒有半點馬列主義”從那個時代到今天依舊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二)他們的事跡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他們的精神為什么影響這么大,這么有穿透力。
首先是民族振興需要民族脊梁。實干興邦,他們身上秉承著共產黨員的家風,他們的精神和作風,是堅挺的民族脊梁,寶貴的精神財富。失去和忽視這些脊梁和財富,民族振興,國家富強,夢想實現將無從談起。
其次是他們來群眾,真正的民族脊梁滋生于人民群眾,是得到了群眾認可的先進人物。焦裕祿是人民的好干部,朱彥夫是人民的好支書,是他們建立起了我們社會主義建設的精神基礎。我們今天的gg開放,依舊需強大精神支撐。物質財富的增加,更需要精神富伴有,理想信念的堅定。
三是人民需要偉大夢想。“一切為了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他們的宗旨,人民幸福是他們的偉大夢想。這一切在他們身上得以最佳體現。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與gg開放時期,是一個繼承發展的過程,從兩位英模時代的一窮二白,到現在的發展、發達,gg開放的偉大成就的取得,就是他們那個時代的難以想象的夢想。一路走來,就是無數個他們的接力,就是夢想實現的接近。而提出“中國夢”的實現,正是我們向著更高境界的邁進。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他們的精神,依舊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支撐,無論是怎樣的時代,
“心中只有別人,唯獨沒有他自己”的人,百姓就會永遠記住他??梢詳嘌?,英模的精神將會永遠傳承下去。
當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全面深入開展,我們黨員干部要以焦裕祿、朱彥夫同志為榜樣,把他們的群眾理念深深地根植于思想行動之中,要緊密聯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實際,把他們的精神當作一面可以時刻幫助自己“正衣冠”的鏡子,進一步反思自己、檢查自己、激勵自己,照鏡正容,修身正己。把為人民服務作為人生的最大追求,將為民務實清廉落實到日常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中,不斷開拓進取,扎實工作,為實現中國夢作出自己的貢獻。
[學習方永剛先進事跡心得體會之五]20**先進事跡心得體會(2篇)
在這個不易感動的年齡,偶從報紙上讀了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政治理論教授方永剛的事跡,還是禁不住淚流滿面。
同是碳元素組成,金剛石之所以硬、之所以純、之所以珍貴,在于其原子排列不同;而石墨之所以軟、之所以黑、之所以廉價,在于其自身結構上的不可逾越。這番道理也能用來比喻人——為什么擁有同樣的稟賦、同樣的條件、同樣的教育、同樣的環境,有的人高尚卻有的人低俗,有的人雅量而有的人器隘,有的人成果頻出而有的人事事無成,有的人被公眾追念而有的人遭社會唾棄……
原來,人的生命也是有“質量”的。而這種“質量”,緣于每個人不同方式與不同力度的打造!
原來,方永剛帶給我們的感動,就其于非凡的生命“質量”,時時拂拭的鏡臺方不染絲毫塵埃。
“我所肩負的是太陽底下最神圣的事業,我甘愿奉獻自己全部的聰明才智,與千千萬萬個理論工作者一道,讓黨的創新理論的真理之花遍地開放,讓黨的創新理論的真理之光照亮和溫暖千家萬戶!”“與真理同行,是一種充滿幸福的體驗。”“歷史使人深邃,世界讓人開闊”——聽多了網絡上的油腔滑調,見多了社會上的惡搞戲謔,這種充滿了理想氣息的話語讓人感到極為親切。讓人想起受到溫總理多次吟詠的、宋代大儒張載先生的那句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我們的社會需要這樣純凈的理想,需要這樣捍衛理想、守護理想、追尋理想的思想播火者,需要這樣的知行合一表率、人文精神標桿。
當老師,就要擔當學生的道德與精神楷模;做專家,就一心撲在學問上孜孜以求;為軍人,就時時處處表現出報效國家的天職感、沖鋒陷陣的力量感和知識軍人的權威感……無論擔當哪一種社會角色,方永剛都給人“純”的形象,不斷地在生命中提“純”,在思想上求“純”,在精神上煉“純”,在生活中淬“純”——愈加高潔的純度,所襯出的生命質量,令人從心底涌出敬佩。
把自己復制成方永剛,偶做不到——偶的學識不如、經歷不如、精神不如、能力不如、境界不如。但偶可以做到的是,像方永剛那樣嚴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生命質量在現實中哪怕是一寸一寸地提高。
[學習道德模范先進事跡心得體會20**先進事跡心得體會(3篇)
龐村鎮掘山小學
楊明霞
在看這個頒獎儀式時,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個清瘦、帶著氧氣罩的老人,他當時正在指導其他人員在電腦前工作,老伴讓他休息,他說要坐著休息,因為他“一不怕死,二不怕苦,最要緊的就是時間”,所以今年5月,在得知自己身患膽管癌,來日無多之后,這位科學家拒絕了可能導致他再也無法坐到辦公桌前的延長生命的手術方案,以頑強的意志,奏出了一曲令人震撼的生命絕唱。
在生命的最后3天,他忍著巨大的病痛,以驚人的毅力發起最后的沖鋒,直至去世前5小時仍堅守在辦公桌前,整理交待自己手中事關國防科研重大項目的資料。即使在無意識昏迷中,他念念不忘的仍是那些至關重要的文件……把生命的全部光與熱獻給祖國,直至最后一刻——這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總裝某基地研究員林俊德,一位軍人,一位科學家對祖國最赤誠的奉獻。
是一種什么樣的力量,支撐起他坐在辦公桌前的病軀?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讓這位75歲的老人在辭別人世前仍如此步履匆忙?只因為職責所在。
他淡泊名利、清白守正。一生隱姓埋名鑄核盾,成就鮮為人知。但最打動人的是他的道德*——忠誠、敬業、正直、律己。他一輩子牢記黨和人民的重托,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始終保持質樸的本色、求真求實、不圖名利、為人師表、甘為人梯,展現出科學大家的風范,樹立了一座光照千秋的精神豐碑。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向林俊德院士那樣干一行,愛一行,要“心系教育,具有為教育獻身的精神”,力求做到“衣帶漸寬終不悔,蠟炬成灰淚始干”,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熱愛和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把自己的全部才華、知識,青春和生命奉獻給這一事業。教育事業的基本任務是育人,教育事業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是師生關系,因此,一個教師對人民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和獻身精神,只有通過熱愛學生,教書育人的具體行動才能體現出來,要想做到這些,敬業是最基本的條件,不敬業又如何談得上去做呢?
作為一名教師,除了忠于事業,關心熱愛學生之外,還必須自覺地高標準地去塑造自己。學校無小事,處處是教育,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欲正人先正己。同時作為一名教師,就努力使自己得到全面的發展,努力形成一種健康、完好的、和諧的人格:德才兼備,言行一致,不拘小節,舉止穩重等等,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影響學生。
再想林院士,他用什么樣的漚心瀝血去履行自己的職責,我們該怎樣表達他的敬業呢?記得在評價詞中有這樣一句話:自敬方能自尊,敬業方能有成。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教育人員,一定要牢記自己的職責,向林院士學習,學習他的敬業精神,學習他用自己的生命書寫職責的精神。
[學習師德師風先進事跡心得體會例文20**先進事跡心得體會(4篇)
5月27日,我校組織全體教師赴野川學習師德師風先進事跡,報告會上,來自市特殊教育中心校的杜艷梅、河西鎮中的焦香花、市直東方紅小學的靳淑焱三位老師用質樸的語言、真摯的情感深情地講述了自己從教以來的成長歷程,對教師職業的執著與堅守,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與責任,包含真情的報告贏得了陣陣熱烈掌聲,令我心靈震顫。
杜艷梅老師的《用愛撐起特教事業的一片藍天》,作為特教事業的一名教師,她們用瘦弱的肩膀撐起特教事業的那一片特殊的藍天。面對這些特殊的孩子,還有社會質疑的目光,簡陋的校舍,她們沒有退卻,用她們那顆無比堅定的愛去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迎接一個又一個的挑戰,創造屬于她們的輝煌,焦香花老師的《有一種成功叫堅守》,講述了自己從代理老師成為公辦教師的辛苦歷程。焦老師其實是我初三的數學老師,當時她還是一名代理老師,那時懵懂的我也隱隱約約能感覺到她的那份不同,說不上原因,但總感覺她好像不太那么合群。直到今天,我才明白原來她的那份不同有許多復雜的原因,有當代理教師的自卑,有對教師職業的執著,有在生活壓力下的彷徨》……那時的我哪能想到這么多,只知道老師嚴厲,我不敢懈怠?,F在我們是同行,但我知道我們的距離很遠,我會把她當做自己的目標,堅守下去。
靳淑焱老師的《教師——無悔的選擇》,讓人覺得溫暖,她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從教二十多年,始終堅守在教育教學最前沿,多次獲得各種榮譽稱號。她用博大的師愛溫暖著每一個學生,用高尚的師德影響著身邊每一個人。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教師,我知道自己的努力還不夠,她們為我指引了方向,讓我明白“三尺講臺”也能是一個耀眼的舞臺!
篇2:學習孔凡成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學習孔凡成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學習了孔凡成同志的先進事跡后,感觸頗深。他之所以能夠在平凡的崗位取得不平凡的成績,得到領導和同事的一致肯定,這與他勤于學習,善于思考,踏實工作,努力進取的精神是分不開的。通過此次學習,作為一名年輕的黨員,我更加堅定了我今后工作的道路:
養成勤奮敬業,踏實肯干的好作風
孔凡成同志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以忘我的境界去干好每一項工作。20**年,為了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母親病重時,他正組織大會戰,等他完成工作任務趕回家時,母親已經離開人世,他連母親的最后一面都沒見到。只要工作需要,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辭。正是靠著這種勤奮的敬業精神,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培養出了大批優秀的技術人員,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為我們樹立起了學習的榜樣。我勵志我要像他一樣用滿腔熱情,恪盡職守,勤奮踏實工作,以持之以恒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項任務。
養成努力學習,刻苦鉆研的好習慣
20**年6月,孔凡成臨危受命,接手遭遇大塌方的四川錦屏電站交通公路牦牛山隧道工程。從簽下“軍令狀”那一刻起,他就冒著塌方、巖爆和大涌水等各種危險,整天泡在隧道里,摸索治理大塌方的最佳方案,一天三頓飯也在隧道里吃,實在太累了就在車上睡會兒。在他的帶動下,項目部奇跡般地創造了月開挖288米的記錄,提前17天完成合同。我們就是要學習他這種努力學習刻苦鉆研的精神,只有注重學習,注重知識的積累,發現問題敢于克服問題,才能更適應工作中新形勢和任務。在工作中不斷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學會用新的理念、新的工作方式和手段、新的技術努力推進工作的創造和發展,并且要不斷完善學習方法。要擠時間去學,持之以恒的學,結合現實去學,把學到的知識用于指導工作,反過來在實際工作中去檢驗所學的知識。
養成腳踏實地,樂于奉獻的好品質
孔凡成之所以能成為模范,這與他腳踏實地,埋頭苦干,默默奉獻的品質息息相關的。通過自己的艱辛勞動,在本職崗位上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成績的時候,能夠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考驗,一如既往的踏實工作。這說明他為公司、為企業踏實工作,不是做表面文章給領導看的,更不是為了個人私利,而是能站在更高的利益上,懷著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去完成每一項工作任務。
我們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養成一種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精神和腳踏實地的作風。一是要務實,就是要知實情、說實話、想實招、求實效。想問題,辦事情,要以是否符合客觀實際為標準。二是要勤勉,就是要發揚老黃牛精神,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做到夙興夜寐,殫精竭慮。三是要吃苦,就是要經受住苦與累的考驗,勇擔重擔,敢于到艱苦崗位和困難多的地方去工作,以累為榮,以苦為樂,永葆艱苦奮斗的作風。
學習了孔凡成同志的先進事跡,我想:不管干什么工作,都應該保持一種激情,永遠做到對黨的事業、對自己的工作激情澎湃地干些事情。我要以孔凡成同志為榜樣,認真對照檢查自己的不足,切實改進提高工作,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以更務實的工作作風,扎扎實實、兢兢業業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使自己的工作不斷進步。
篇3:學習《朱士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學習《朱士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學習了朱士嶺的事跡,我對他很敬佩。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學習朱士嶺就要像他那樣用生命去關心學生的安全,呵護學生的成長。
通過學習使我深深體會到:要當好一名教師,首先要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靈、傳承知識當作人生的最大樂趣。要關愛每一名學生,關心每一名學生的成長進步,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引導者和引路人。還要努力鉆研,學為人師 ,更要做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些是一名合格人民教師應該做到的,也必須要做到的。
我是一名教師,盡管我們的教育環境迥然不同但我們可以共享同一種精神、同一種信念、同一種態度和同一種操守,那就是甘于寂寞、甘于奉獻、甘于鉆研和甘做人梯.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面對生活,我們要心存感激,感受幸福,學會珍惜,在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時,趁我們還有能力為別人做些事的時候,盡力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要以朱士嶺為榜樣,重塑教師-------人類靈魂工程師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更要進一步強化宗旨意識,責任意識,奉獻意識,為了教育,為了學生,愿意奉獻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