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那成長的拔節聲》讀后有感
與這本書相遇是在高級教師培訓班學習相互推薦好書環節時,一看書名就被吸引,不僅是那富有詩意的書名,悅讀之后更是被書中的內容所吸引。那一個個似曾相識的活動案例,讓我產生相同的感悟,一下感覺到自己似乎與作者走得很近,讀完這本書縈繞心頭的同樣是一種滿慢的感動,還有油然而生的欽佩與共鳴。
為了讓沒有閱讀過此書的老師們對本書有更清楚的了解,同時也激發起閱讀此書的愿望與興趣,我將詳細對此書的概況作一下介紹,希望大家都去讀讀那本書。
本書共四篇,春夏秋冬的季節順序暗喻教師專業成長的不同階段。其中,春、夏、秋三篇分別針對新任職教師的崗位生存與專業起步、發展中教師的積累與學習、骨干型教師的探索性研究與持續發展等問題進行了分析與闡述,同時就幼兒園學習型組織的環境創設、豐富多元的園本教研、參與式園本培訓、多元化教學反思、教師專業信念的改變與發展以及專業行動改善的過程等方面的內容進行了深入的剖析與指導。這本書之所以吸引人的是,它主張在不斷積累教育故事的過程中,讓教師體驗真實情感,獲得教育智慧,提升專業素養,明晰科學的兒童觀以及教育的內涵。書中包含作者成長中的點點滴滴,讓閱讀著也產生沉甸甸的感悟。
書中運用大量的草根化案例,通過呈現情景、描述過程、表達觀念、傳授經驗,與我們分享了作者在教師專業發展道路上的所思、所想、所感。正是因為這些看得著,摸得到的案例,才使讀者讀得津津有味。
讀著一個個案例,品著一句句話語,讓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成長足跡,不斷地積累,不斷地實踐,不斷地思考,不斷地嘗新求異,不斷地點燃自己的幼教熱情,所以使自己慢慢地成熟起來,慢慢地順著自己確定的方向前進。我從“我要做一名好老師”開始,慢慢地我向“我要做一名合格的老師”行進,到自己成為一名家長心中的好老師時候,我還需不斷地行進,做一名睿智、優雅的教師,成了我最高的追求,我的腳步永不停息。這不是空話,這是一名深愛幼教事業的教師的實話。慢慢起航到經得住大風大浪,那不僅需要能力,還需要信心、恒心與耐力。
書中的一個個案例,都讓我似曾相識,雖然幼兒園沒有進行過相同的活動,但案例中所倡導內涵,是我們在自己特有的活動中樣同樣能體會到的。我特別喜歡閱讀最后一章《冬之篇》?!抖穭t主要就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的基本路徑、影響因素、組織機構等方面的內容進行了描述。書中的第一段講述了作者的職業生涯規劃,讀著作者為自己從稚嫩階段的規劃一直到逐漸成熟成熟后的規劃,都值得我們的參考與學習,尤其是剛入職或年輕新教師,規劃是對自己前進方向的引領,它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積累過程,也是一個非常磨練人的意志的過程,所以為自己制訂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是非常必要的。在書即將結束之時,我發現了書中“教研案例策劃稿”的范例,這讓我眼睛發亮,不由自主地自言自語:這才是真正的教研案例策劃稿呀。各種活動案例策劃,我也經常做的,先前我還覺得自己的活動案例策劃還比較詳盡,還算不錯??僧斘议喿x了書中的教研案例策劃方案后,我發現我的案例策劃案要需有更高的理論層次,要讓閱讀者不僅能了解我策劃的整個活動過程,更應該讓閱讀著一種理論上的提升和觀念上引領,這才是高層次的教研案例策劃案。
還在書中看到我們曾經搞得轟轟烈烈的同課異構“小熊住山洞”活動,看了書中大班語言“小熊住山洞”的活動實錄與點評,讓我想到很多。教學活動平實而突顯睿智的教學設計,讓我聯想到自身的教學實際。平實應該是我們這些老教師可追求的目標,如何在平實中達到睿智,是我們可追求的目標,平實不是無為,而是一種很高的境界。課中教師始終追隨孩子,仔細觀察孩子們的學習效果,并進行及時的反思與調整,這也是我們高級教師該學會的技能。我們要明確,教學關注的應該是孩子,而不是作秀,尤其實在愛公開教學中。在教學活動中學會感染孩子,也是我們高級教師該學會本領。有位名師說過:優秀的教師是不能缺少激情的,老師的一言一行將無時無刻地感染著孩子,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言談舉止都將間接影響教學效果,這些都是我也了書中案例后的最深的感受,我發現我以后在執教能力上的努力方向。
書上一個個生動案例,一句句“金玉良言”吸引了我,但愿也能吸引你。讓好書漂流到每一位喜愛閱讀的老師手中吧,它確實是一本好書喲。能識“寶”也是一種智慧呢!
篇2:《成長,請帶上一封信》讀書有感
《成長,請帶上一封信》讀書有感
《成長,請帶上這封信》乍看書名應該理解為送給孩子們看的書信,讀過后感到本書更適合青年人和已為人父母的讀者閱讀。
這是一本收集了來自文學界,文藝界,政治界,商界的等各個方面三十位名寫給孩子的書信,他們能利用的資源不是普通父母可以比擬的,然而,他們對孩子愛的方式,對孩子的殷殷期盼,對孩子的詢詢教誨,都是作為普通父母的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的。所以這些信不是要等到孩子長大給他讀,更應該是作為父母的我們讀,等有一天我們的孩子長大,也能為自己孩子寫封成長的信。因而推薦給大家共勉。
全書中分為三個部分,每部分十篇。以孩子生長的階段和年齡來劃分。他們分別對孩子的出生時的欣喜寄望,少年時叛逆的擔心,最后是對長大孩子未來的期望。信中有著對孩子的祝福,和他們不同的相處,讓他們懂得看待世界、社會的方式,讓他們學會包容,學會尊重并自由的選擇,每一項事情,都代表著他們的愛。
拋去文采,只說親情,家庭之愛是孩子的后盾,無論他們長多大,走多遠,都是永不間斷的思念。愛是什么?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定義吧。而我,在讀完這些信以后更加深信,愛是陪伴,在任何需要的時候在他身邊;愛是信任,相信他有能力長成他自己想要的樣子;愛更是放手,讓他有更廣袤的空間自由翱翔。愛不是犧牲,為了孩子放棄自我會帶來的可能是怨恨和猜忌;更不是寵溺,包辦和縱容只會毀了他的人生。
如同現在的我自從有了孩子后,女漢子的性格也變得柔軟起來,從開始是不懂做媽媽,到現在渴望能做一個合格的媽媽,為此而努力學習著,用自己的力量,盡自己所能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條件,渴望陪著孩子長大??粗稽c點長大的小人兒,我經常問自己,期待他長成什么樣?應該怎樣教育他?我該為他做些什么?每一個問題都是在一點點摸索答案,《成長,請帶上這封信》也是我尋找答案的參考手冊。于丹是細心的媽媽,她輕輕地告訴她的女兒,哪些是人生中需要遵守的;張泉靈是溫柔的媽媽,她的溫言軟語是對生命的感悟;樂嘉是小心翼翼的爸爸,明明那么擔心女兒還要先假裝不在乎的樣子;馮唐是高調的舅舅,他的8W分析對男孩子們來說可謂是箴言。池莉和楊紅櫻女兒的成長有諸多相似之處,她們對女兒的信任和尊重讓我感動,多少父母用“我是為你好”為理由干涉孩子的人生;曹文軒最終與兒子和解,在那場父與子的對抗里,是愛和理解成全了雙方。安妮寶貝卻是讓人欽佩的,成為媽媽的同時,更成就自己,會很辛苦卻讓愛的紐帶更牢固;陳志武讓我沉思,孝順有時真是枷鎖,就如同愛會成為枷鎖一樣,要多大的魄力才能說出,我已經規劃好老去后的一切,你只要管你自己就好。出彩的篇章很多,眾多看點值得閱讀和理解,最重要是由此引發的思考。
孩子在成長,父母也該與時俱進,不能用老輩的思想去約束孩子,如果你已為人母或者人父,看看他們,怎么對待孩子的成長,在對照自己,不要求和他們一樣,但盡量做到對孩子好,讓孩子有更好的空間和環境。
人的人生會經歷很多個階段,但是當你還是孩子的時候,最單純的時候,需要父母的教導和父母的領走。在讀著三十封信中,我發現,所有的父母并非希望他們的孩子大富大貴,而是希望他們的孩子快樂,平安,對人包容尊重,可以在生活上有獨立的選擇,并自足。對孩子來說,他們有這樣的父母親是他們的榮幸與驕傲!
不管從哪個角度都算是一本獻給父母的好書,只是父母這個角色注定是一輩子的事業,只有永不停止學習和思考,才能與孩子一起成長。
篇3:《愛味道有感》讀后感:在感恩中成長
《愛的味道有感》讀后感——在感恩中成長
愛有許多表達方式,有的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有的是普普通通的一個讀了高林愉的一篇文章《愛的味道》,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這篇文章寫了兩個故事,其中一個小男孩聽別人說他的腳臭,于是便哭著跑回家哭著對媽媽說:“同學們都說我的腳臭,不跟我玩了?!甭犃诉@句話的母親笑瞇瞇地說:“是嗎,讓我來聞一聞?!蹦赣H輕輕脫掉兒子的鞋,把兒子抱在腿上,用鼻子貼近兒子稚嫩的小腳,并且貼得很近,甚至碰上了。她用手托起兒子的腳,嗅了又嗅,摸著兒子的腳說:“不臭,你的腳是香的?!甭犃四赣H的話,他的眼眶里充滿了熱淚。
這就是母愛,那么平淡,那么細膩,而又那么動人。
還有一個寫得是一個21歲的男孩被一場大火燒得面目全非,他的母親幾天幾夜守在床邊,摸著兒子的手,輕喚著兒子的名字。醫生說要大量植皮,母親說:“割吧,我不怕?!边^了一陣子,兒子新植的皮都爛了,需要重新移植,而這位遍體傷痕的母親義無反顧地說:“割吧,能割的全割了?!卑?,這是一種驚天動地的母愛。
試問,你是否想過你的母親,這我不確定,但是母親是微笑。今天,我無時無刻不想著你的,這我敢肯定。當母親的手有裂痕時,你是否幫她買過護手霜;當母親嘴唇裂開時,你是否幫母親買唇膏;當母親勞累時,你是否讓母親去休息。即使沒有做什么,但當你走近父母時,他們卻以從你身上聞到了一種愛的味道。